第八二六节 自相箭甲

部族人不会用箭!

就算有,也射得不多、不准!

他们的弓箭稀稀拉拉地射过来,甚至没有到达距离就乱射一气,在唐军面前老远处落下,显示出他们的很不专业。

弓箭的使用绝非容易,不同地域的民族对弓箭的使用有不同的态度,草原地区开阔,作为远程兵器的弓箭最受青睐,游牧民族骑着马,拿上一张弓,就那么远远地放风筝,则可杀死野兽和吊打农耕农族。

天高任鸟飞,飞鸟需要硬弓,游牧民族常出射雕手。

山民用弓则不然,它不能太长,山路崎岖难行,太长的弓不易携带;它也不能太硬,太硬难拉开,尤其需要迅速拉开时办不到那真要命。。。山路上,很可能转过一个岩石,迎面就是一头熊向你扑来!

不同于草原上策马飞奔,狼在前面,它没地方可以隐蔽,一箭不中可以来第二箭,好整以暇,而山民却讲究首发命中,第一箭射不中,猎物会消失在山岩里。

更有一个麻烦,山高潮湿,弓箭保存不易。

所以这批部族人冲锋时没有伴随箭雨,让唐军是兴高彩烈。

感觉到大地颤抖,部族军飞快而来,他们亮出了雪亮的马刀。

唐军基本上都是步兵,除了一百多骑矮脚马的(基本上都是军官或者侦察兵),他们列阵以待,排成密集队伍,弓箭在弦上,傲然而立。

唐军则是部分步兵前出约三十步,伏在地上不知道忙乎着什么。

当部族骑兵迫近时,他们不慌不忙地退回阵前,拿起了长矛。

他们的长矛木制,钢矛头,中间套有螺栓,可以分开携带,合拢来使用,是山地步兵特有装备。

前三排统统蹲伏,三层长矛对准前方,象刺猬张开了刺一般。

部族人义无反顾地冲来,距离五十步!

唐军军官举高军刀,大家拉弦!

看到部族人激动的脸孔,张大了嘴巴呐喊着,高吼着冲锋。

但是前军的旗号没动,军号没响,军官高举的指挥刀没有下落,大家只是预备着。

距离三十步!

只听得冲在最前面的马匹惨嘶一声,猛烈地向右倾覆,马身轰然倒地,溅起的泥砾甚至弹到了唐军阵上!

真棒!

部族人的马匹冲得急,摔得重,人仰马翻一大片,蔚为大观!

抵挡马队的急就章!

对付马匹冲锋有许多方法,其中之一就是铁蒺藜,这玩意儿外型简略,主要特型就是四根均匀分布的铁刺,用的时候往地上一扔,总有一个刺头朝上。

急冲的马匹马蹄子一踩上去,就有得骑兵乐呵乐呵,基本上马匹的那条腿就不要了!

它的历史远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大家用这小玩意儿来对付马匹和进行警戒,将它撒在路上、城墙的周围,安营扎寨的时候,扔一些在路上。效果非常明显,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敌人想来杀人,跑来劫营时,踩到了这东西。。。所以说,古代劫营不是那么容易的!

话说回来,韦晞出关外攻打西方,铁蒺藜比较少用,基本上没用到。

他要不用骑兵去对付敌人,他的骑兵强大之极,根本没必要用那小玩意儿去害人。

他的步兵出动时,营外垒长围、挖深沟,对付马匹可以使用拒马枪,就是将短枪放在横木上,枪头朝外,移动便利(就是一扎枪加上一条横木,用的时候组装起来,可以方便地抬着走,到处放),成本低廉,所以也不用铁蒺藜。

根本的原因,他以马队打天下,怕的是用上铁蒺藜后,敌人有样学样!

可以这么说,铁蒺藜就是古代版的“地雷”,穷人的武器!

地雷看似不起眼,其实战争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抗战时中国军民用它来对付倭倭,在二战时苏德的“库尔斯克”坦克大决战,苏联人建起一条纵深三里的地雷阵,德国军队再精锐的坦克,也望而生畏,敢冲就是死,白死。

同样地,铁蒺藜这么简单,拿些劣铁铸造,除了当场戮伤马蹄,还奉送“破伤风”,在那个没有疫苗的时期,再多的马也怕呵。

就算韦晞舍得下本钱,马蹄钉的马掌落足料,合金钢制!铁蒺藜扎不穿,可马踩上去易失平衡,想不摔倒除了极高明的骑手,否则踩上铁蒺藜照倒。

唐军基本上不用铁蒺藜,但装备有,现在这场战斗就拿来阴部族人。

它们是打制比较短的铁蒺藜,刨些土盖一盖,难以看不出来。

果然中招,冲前面的马匹都倒也倒也,后面的马匹也收不住脚,继续冲,与前面的马匹撞在一起,不断地倒下。

马匹长嘶,痛苦地在地上翻滚。

马上骑兵惨不忍睹,直摔下地,有的人当场将脖子给折断了,有的则给马压着爬不起来。

再远一些的马匹冲来,他们竭尽全力,猛勒马缰,将马头都给扯起来,总算在乱成一片的前军面前停住马蹄。

一犹豫就不行,“就是现在!”

唐军军官的军刀落下,“胡胡胡胡胡……”弓弦声大作,弓箭齐射!

前面的弓手平射,后面的抛射。

箭矢从空中飞到了部族军队列里,只听得叮叮当当的金属撞击声,有的沉闷,那是破甲成功,即时带来部族人的惨叫,也有的清脆,仿佛冰雹落在瓦上的声音,那是没有破甲。(

但在三十步到六十步之间的距离,基本上都破甲成功!

而七八十步的抛射,则未能击穿装甲。

唐人的箭vs唐人的甲!

成语中有自相矛盾,拿自己的矛去刺自己的盾,孰强孰弱?

现在是自相箭甲,拿自己的箭去刺自己的甲,孰强孰弱?

基本上在唐军内部,军官们和军工系统曾经发生过争执,是制作更利的箭还是更坚固的甲呢?

官司打到韦晞那儿,他的决定是攻要强于守!

所以唐军装备有破甲箭,箭头特别锐利,能够把自家的装甲都给射穿了!(部族人通过扒火车得到唐军马甲)

锋利的箭头扎进装甲里,洞穿甲胄,杀伤部族人。

惨叫声大作,继前面被铁蒺藜放倒的骑兵,又有大量的骑兵给唐军射倒。

军号响、军旗动,军官军刀前指,唐军向前推进!

第五一七节 钢铁产业(一)第一三九节 帝与后第七七三节 吃鱼第三七三节 功成名就(一)第五七四节 契丹李尽忠!第一百十三节 新弓第六七二节 劝进(二)第一九九节 大阿餐晓川瓦苦!第四六八节 宗教事务第九九十节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第八一九节 狂攻阿巴丹第七四三节 过河第五三二节 议废丰州第九百三节 帝国余辉(一)第七七八节 化学弹面世第六四六节 不要脸的唐人第三一三节 通湟防线第一九八节 闲看两军对垒第一百十一节 军营琐事第八百八节 帝国的未来第八五十节 水战(一)第二四四节 阵战(二)第千三九节 (九)第三六二节 致命一箭第四百节 家事(二)第九九七节 拳头收回来第五七七节 契丹之战(二)第九二十节 饮宴起风波第四八一节 出发第一二五节 断杆第九三四节 移民西方(一)第四二三节 献给唐甜的歌第八四十节 母放行女儿执行第一五二节 三族迁移(第2更求收藏)第九六五节 乡下村长不如城里打工皇帝第七五一节 大决战(三)第九九六节 我们做了好大事啊!第六百节 告密风潮起第八九八节 伏击北方大军(三)第千二七节 危险的鲶鱼第九八六节 攻打君士坦丁堡(八)第二百七节 欲河湟开边第三一七节 朝廷反应第九百六节 帝国余辉(三)第四一五节 暗潮汹涌(二)第一九七节 捉女将第五二七节 狄公相助第一四六节 议收吐谷浑人第四六二节 大朝会大惊喜(二)第三四九节 三御宝换帅第一五一节 各自会唔(第1更求订阅)第六九六节 武三思的忧愁第二八三节 伯父心情好(求推荐)第八五三节 水战(四)第一四三节 吐谷浑人(一)第五四九节 搞定了第二百八节 新《宅地法》第三百十节 伊莱云丹的追杀(二)第千三十节 明月出祁连第千九节 攻进都城(二)第三六二节 致命一箭第二八二节 陪公主逛街(求收藏)第千二八节 三天血战第六九六节 武三思的忧愁第八六六节 炮击敌船第二六六节 橄榄球暴力第六五九节 怕字怎么写第二八四节 余波(祝大家十一快乐)第五四六节 扯蛋第八十五节 眼神相对第八七二节 两种不同结局第五七十节 唐军出发第七六一节 大决战(十三)第二五五节 三女将逞威(三)第八四四节 坑娘的女儿第六六九节 大事一件接一件第三二七节 城管拆迁第八五四节 登上阿巴丹城第千五九节 武三思是菩萨转世?本宫不认识他!第一七二节 弓试第四八五节 国造佐佐木第四四三节 终露馅第二十四节 实力节节升第五佰节 苦乐两重天第四九一节 胆大的收税官第八百一节 上得山多终遇虎第八七四节 两将对上第一千六节 火枪兵袁风(二)第九九九节 进军,进军!第四十二节 山大王们第四百四节 天作之合第十六节 上洛(三)第三百一九节 刘公三事第九五八节 千秋也留下我清音第五四五节 勇气可嘉第一九五节 三板斧半第八一八节 炸药和枪第七零一节 欲袭伊斯法罕第二百二节 军中之事第二七四节 焚破疏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