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二章 荒谬

是日常朝。

黄昭亮乃是首相,在文德殿按着惯例主持完朝会之后,匆匆回了垂拱殿。

里头杨太后正会同两府官员问政,而极难得的是,小皇帝赵昉也在。

黄昭亮进得殿,先同太后并天子行了礼。

杨太后连忙叫了免礼,因看见黄昭亮不住赵昉坐的位子上瞟,憋不住解释道:“今日范卿要来奏导洛通汴施行的进度,吾想着此乃大事,关乎国计民生,便特请了皇上来听。”

黄昭亮不由自主地把脸板正了些,提醒道:“太后乃是为了陛下能早日亲政,自然一片慈母之心,自是皇上毕竟年幼,资善堂中各位侍讲、说书俱是按例而排,缺得早间半日课,下午的课程就只能往后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预事,却不按其而为,更是不妥。”

论及此处,他还不忘举了一个例子,道:“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便是做饭,也讲究按步而为,本来半个时辰便能煮熟,可你用在淘米那一处的时辰久了,想要在同样的时辰里吃上饭,自然煮的时候就短,说不得还会夹生……”

堂堂一国之相,在垂拱殿这样严肃之处,说起了煮饭,可一殿上下,却无半个人打岔。

站在一旁的范尧臣,虽说面色一如既往,可心中已是忍不住冷嗤起来。

赵昉不过是告了一堂课的假,来旁听政事,多上那一堂课,是能得道,还是能成仙?怎的到了这黄昭亮嘴里,就变成犯了什么大过一般?

然而他却低着头,并不插话。

黄昭亮这一番话虽然不中听,可也自有道理,杨太后耐着性子听完,只淡淡回了一句“吾知道了”,便不再同他多言,而是转向下头的范尧臣,问道:“范卿,那导洛通汴,而今行到哪一步了?蜀州的粮谷可有了,甚时能运得过去?另有……”

她一连发了好几个问,都是最近十分要紧的政事。

黄昭亮站在下头,眉正鼻挺的,打外头看不出半分异色,然而内里却是叹了一口气。

终究是妇人……实在是心眼太小,太记仇了……

能进两府,无一个是傻的,杨太后垂帘日久,众人都摸清楚了她的脾气。

黄昭亮多年做宰,自然能屈能伸,因见杨太后垂帘以后,大行小事,无一不询范尧臣,甚至有一回转运司殿前奏对,也不论直管的乃是孙卞,她竟也把范尧臣叫了进去一同旁听,便知形势不妙。

人是有感情的,范尧臣日日在杨太后同小皇帝赵昉面前晃着,又事事能知,句句能插,久而久之,如何会不权柄日深?

若是当初就知道杨太后是这样一个脾气,若是早知有今天,当日在天庆观的时候,黄昭亮必定不会向从前那般默不作声,而是会第一个站出来力挺赵昉继位。

然而木已成舟,他也不是会把精力放在后悔上的性子,只能另辟蹊径,好叫天子、太后知晓,并不是只有范尧臣一个赤胆忠心,相反,比之老练能干的自己,范尧臣此人,行事还是轻浮浅薄了些。

虽说时日不长,可潜移默化,杨太后已经从原本的动不动就打断他说话,变为了现在虽是不愿,却也会好好听一听。

黄昭亮毫无怀疑,只要继续坚持下去,日积月累,滴水石穿,过得一年半载,自己在其心中,纵然不能同范尧臣同等地位,却也不会差太远。

只是这就太迟、太慢了……

朝堂之上,形势翻云覆雨,一年半载,已是足够叫范尧臣把根扎得稳稳的。

他等不了。

便是他能等得了,下头的黄党也等不了。

把头往左边微微偏转了一下,黄昭亮看向正在向杨太后并赵昉奏事的范尧臣,在心中把一会自己要说的话过了一遍。

今时不同往日,从前太皇太后、赵芮在时,这样的事情,往往是由下头人挑头,黄昭亮只用时不时轻轻搭上两句。

可眼下杨太后在位,她压根连御史都不识得几个,官员的名字也十个里头有十个叫不出来,若是要在生人同范尧臣之间选一个去信,想也不用想,其人必然会选去相信前者。

黄昭亮只能赤膊下阵。

左边的范尧臣已经把前头几件事情说得七七八八,正禀到导洛通汴,只是相比起起来,提到此事时,他的回话,却是简略了许多。

“顾延章正领官吏、民伕共修汴渠,一应按部就班,只是尚缺人手,臣已着吏部并各地衙门共同征召役夫,不能再行拖延。”

范尧臣的话才落音,一旁的孙卞已是上前向着上头行礼道:“太后,臣有一事要奏。”

“其余言论,臣不敢妄议,可方才范参政说及转运司之事,臣却不能不请奏一回。”孙卞一脸的坚决,“月来接连大事,转运司中事项甚多,除却导洛通汴处的物料,另有蜀中粮秣、襄州赈济粮谷,广南药材等等,桩桩件件俱是要紧,此等事项,累计起来少说要十一万工,三个月才能做完,可范参政却只给了四万工,要转运司在一个半月当中做完,臣才疏学浅,难当其位……”

需要十一万工花上三个月做完的差事,只给四万工,还限定要在一个半月内完工,这是何等的荒谬?

杨太后也垂帘了三两月,已经能听得出来孙卞这话中之意不是当真觉得自己难当其位,而是在向她抱怨范尧臣行事失当。

然而头日范尧臣才解释过,眼下当真十分缺少人力,事有轻重缓急,比起马上要来的洪汛,已经安定下来的蜀中同广南,虽是依旧要紧,却没有那样着急,是以他把部分人力调给了都水监。

孰重孰轻,杨太后听得范尧臣分析,却也有自己的理解。

天子坐京城,京畿百万军民,若是这导洛通汴之事不成,清淤通渠也出了岔子,届时洪水来了,自是一发而不可收。

她便帮着范尧臣辩解道:“吾已是听说了,范卿交代过,因夏汛在即,先挪了两万工去都水监,等到各处衙门把人筹措齐了,立时就拨回转运司。”

又安抚道:“用不得多长时间,范卿已严令诸县,务要以此事为要紧……”

第三百六十五章 资质第四百章 还银第五百八十九章 探知第七百七十一章 优越第十六章 生气第八百九十章 来人第二百二十七章 对调第九百二十五章 对质第七百三十九章 死因第九百零一章 量堰第二百八十一章 失踪第二百五十三章 相得第七百五十七章 前夜第七百三十九章 死因第三百四十五章 重逢第三百一十五章 抵达第六百八十八章 犯难第四百七十五章 重遇第四百三十三章 假如第四百一十章 问诊第八十八章 名分第五百五十九章 拜访番外 授课(上)第二十章 以退第五百二十五章 存亡第九百四十章 沦落第三百一十一章 背锅第六百七十一章 待发第五百二十七章 搜查第五百一十章 追击第五百三十八章 暗潮第二百一十章 看榜第三百八十一章 旁敲第七百二十四章 开口第六十章 手腕第二百四十一章 举荐第四百九十四章 插手第一百四十章 得仁第六百一十章 接替第三百零四章 提前第六百二十三章 针锋第九百六十二章 流言第八百六十三章 弹劾第九十六章 恍然第三百零九章 快慢第七百三十四章 来历第四十九章 相中第五十五章 做梦第九百二十五章 对质第二百七十二章 准备第二百五十八章 木簪第六百三十六章 临行第二百五十四章 认恩第九百六十二章 流言第四百八十五章 警惕第三百九十四章 突至第四百五十二章 棺材第一百一十一章 陷阱第一百四十五章 流言第八百一十八章 突发第一百七十三章 憨客第四百二十一章 争产第六十六章 别扭第七百九十八章 马迹第九百五十六章 干饭第九百五十五章 能宦第四百三十五章 请留第一百五十章 不甘第六百八十九章 挡刀第八百零四章 讯问(中)第七百四十五章 报恩第五百七十章 劝慰第三百八十七章 狡辩第三百一十七章 信心第八百三十章 统筹第一百八十八章 小儿第八百五十章 看鸟第五百零八章 守城第一百二十三章 提前第二百章 后觉第五百三十章 缘故第五百八十七章 任免第六百四十六章 待召第九百二十一章 补给第五百零二章 撤营第四百三十章 计算第一百九十二章 性情番外 进学(一十四)第五百一十三章 追击第九百四十九章 一家第八十三章 救人(五更)第八百六十九章 遗诏第七百一十六章 印信第四百四十五章 口音第七百一十四章 碰面第九百章 分层第三十章 争抢第九百三十八章 舒爽第九百五十三章 团饭第四百二十八章 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