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见到的。在俾斯麦演讲的1862年,德国人对铁和血的需求迅速显现了出来。藉由泛日耳曼主义的和平精神建立德意志国家的思想发生了转变,已经从1848年表现出的自由和民主特质,逐渐适应了俾斯麦的现实政治主义。崇尚现实主义的俾斯麦不仅知道统一国家可以带来的益处,也预想到了统一之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可能会遇到的障碍。同时他也深知霍亨索伦王朝对国家的重要性,这一点被部分历史学家认为是俾斯麦对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成立作出的主要贡献之一。由于德意志各邦之间均签署了相互协防的合约协定,使得普鲁士不敢发起单边行动。按照俾斯麦所期望的,要让德意志各邦团结起来对一个单一敌人宣战,那么就必须挑逗他的那些外交对手们,引诱其先对德意志其中的一个邦国开战。俾斯麦是德意志统一幕后唯一的策划者。俾斯麦既不是恶徒,也绝非圣人;不得不承认的是,他通过自己高超的政治外交手腕,不仅得到了威廉的垂青,更是将1866至70年间的事态成功地一步步操控手中。”华皇握着洁格格的小手。
“德国以前是不是一直归奥地利帝国统治?我记得之前在维也纳,看见过这样的内容的油画。”洁格格问道。
“是的。德意志的统一按时间顺序可分为三部曲:首先,没有子嗣的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七世病故,紧接着1864年爆发普丹战争;接着,意大利统一运动提供了出兵的借口,1866年普意联手攻打奥地利,史称普奥战争;最后,西班牙欲引入德意志的霍亨索伦家族,封为西班牙国王。此举致使法国为摆脱被霍亨索伦势力的包围,遂向普鲁士宣战,于1870-71年爆发普法战争。普鲁士赢下了所有三场战争,意味着1815年在巴黎和约签字方中已无任何一方支持奥地利在中欧的利益,整个德意志只接受普鲁士的君主统治。自此,奥地利不再也无力干预德意志事务。”萌总裁道。
“真是可惜啊,如果奥地利继续统治德国的话,那么版图将多么的广大,实力将多么的强大啊?”洁格格道。
华皇被洁格格逗得噗嗤一笑,“不同民族知道吗?如果按照你这么想的话,整个欧洲都能合在一起,如果不融合的两部分硬是要合在一起,那不但不能使得国家变强大,还会因为内讧而削弱,要占领一个地方很容易,要掌握一个地方,才是最难的。这也是为什么俾斯麦当初在普奥战争胜利之后,为什么不把奥匈帝国纳入德国版图的原因。”
“啊,是这样?可惜,他们没有像华国这样,拥有绝对人口比例的汉族,陛下,再给我讲讲德国怎么摆脱周边强敌的,简单讲讲。”洁格格见华皇有点提不起兴趣了,知道自己不如卡特丽娜卡芙公主和陛下之间有共同语言,于是撒娇道。
萌总裁喝了一口饮料,“荷尔斯坦三部曲的首个机会来自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问题。1863年11月15日,克里斯蒂安九世成为丹麦国王,兼任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两公国的公爵。3天后的11月18日,丹麦国王签署十一月宪法,宣布石勒苏益格并入丹麦。德意志邦联视此为违反了1852年《伦敦议定书》中所强调的对丹麦不得合并此两处独立公国的规定。此外,两公国的人口也有不属于丹麦的特质:荷尔斯泰因的大部分人口为德裔并在日常生活中说德语;而石勒苏益格的人口则更加复杂,有很可观的一部分丹麦裔少数民族。德意志邦联曾作过多次外交努力以促使丹麦废弃十一月宪法,但均告失败,遂于1864年2月1日普奥联军越境进入石勒苏益格,与丹麦交战。起初,丹麦试图倚仗在维京时代修筑起的地面防御工事,但事后证明这些工事毫无作用。丹麦完全抵抗不了普奥联军,同时又指望不上弱小的纳维亚国家的任何支援(由于此次丹麦属明显违反国际条约)。普鲁士在此战和两年后的普奥战争中全军配备了史上首款旋转后拉式手动枪机的来福枪。这款来福枪使得普鲁士士兵可以在卧倒匍匐时射击和填装子弹,且一次就能填装五发,与普军相比,丹麦士兵使用的依然是老式火枪,填装子弹时人必须站立起来,竖直枪管后子弹由枪口塞入,且只能填一发打一枪。普丹战争最终以普奥联军的胜利而告终,于1864年10月30日签署的维也纳和约中,将石勒苏益格交由普鲁士管辖,由奥地利管辖荷尔斯泰因。”
“那我们为什么不访问丹麦?”洁格格问道。
“时间来不及了,而且连年战乱使丹麦经济受到很大破坏,农业尤烈。丹麦政府不得不进行改革,限制地主贵族的特权。丹麦本土在1799年、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在1804年先后将农民的义务劳役制改变为佃赋制,从而结束了中世纪以来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为了缓解财政困难,丹麦将西印度和几内亚的殖民地出售。直到19世纪中叶,财政状况才有所好转。由于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影响和普鲁士的直接干涉,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局势动荡不安,1848年爆发起义,要求脱离丹麦并入德意志联邦。丹麦与这两个公国进行了近3年的战争,最后在普鲁士停止向石勒苏益格进军情况下勉强取得胜利,保住了这两个公国。1864年丹麦宣布将石勒苏益格并入丹麦并使它和荷尔斯泰因分离,普鲁士便联合奥地利出兵干涉。丹麦失败后签署了《维也纳和约》,将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割让给普鲁士和奥地利。在1848年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民主运动的影响下,丹麦立宪会议颁布了宪法,废除君主专制政体,改行君主立宪制,并实行有财产限制的普选制。1870年代表富农阶级利益的左翼党成立。1871年丹麦社会民主党成立,并在全国各地建立起工会组织。19世纪末叶,丹麦工业化迅速发展,造船、电信和制造工业开始具有一定规模。农村村社制为合作社制所取代,农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成为世界主要农业国之一。”萌总裁解释道:“我们在欧洲购买粮食,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从丹麦购买的。”
www. ttk an. C○
“原来是这样,那我们现在的武器装备,要比德国先进吧?为什么陛下还要向他们购买军备?”洁格格问道。
“我们的步枪和火炮的技术,都比他们先进,火炮旗鼓相当,主要是我们的工业基础薄弱,无法支撑长期的,大规模的生产,所以必须外购,我们要对即将到来的战争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华皇解释道,“必要的时候,你可能也要提前回国。”
洁格格哦了一声,轻声道:“可以,陛下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不过,我还是想和陛下在一起。”
“傻瓜,我们一辈子都会在一起的,关键是华国要富强!”萌总裁的双目炯炯有神。
洁格格看着华皇,甜蜜的想起了当初在紫禁城和华皇初见面时候的景象,笑着点点头,“华国已经富强了,以后会更加富强。”
1866年,在新成立的意大利的策应下,俾斯麦制造外交局势,声称夹在石勒苏益格与普鲁士之间的荷尔斯泰因理应归属普鲁士,激怒奥地利先行向普鲁士宣战。1866年4月,普鲁士派代表前往佛罗伦萨,与意大利达成密约——双方将相互策应,协同攻打奥地利。翌日,普鲁士驻法兰克福代表向议会提交一份计划,呼吁通过直选和普选组建一个全国议会和一部全国宪法。不少德意志自由派人士对此项计划的正当性持怀疑态度,认为此计划纯粹就是为了提升普鲁士的实力。
1866年4月21日,新组建起的意大利军队进犯奥地利的蒂罗尔和威内托边境。消息传至维也纳,使得法兰克福那边僵持着的有关全国宪法的争吵暂且搁置。尽管呼吁各方保持克制和冷静,但意普奥三方都在筹备接下来的武装冲突。5月1日,威廉一世授予毛奇全权指挥军队,第二天施行全国总动员。
邦联议会中,中等面积的邦国反对出兵参与冲突,如巴伐利亚、符腾堡、巴登、黑森、萨克森-魏玛、萨克森-迈宁根、萨克森-科堡和拿骚公国。
俾斯麦为寻求这些邦支持普鲁士,向它们作出了一系列颇具诱惑力的承诺,但却遭致各邦政府的回绝。
这样一来,普鲁士只争取到梅克伦堡-什未林大公国和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大公国(两者毗邻勃兰登堡,军事与政治实力非常弱),还有国外的意大利。
而与此同时,社会和政治界中开始出现了反对普鲁士强权手段的声音。反对方遍及德意志各邦的城市委员会、支持统一的自由派议员、以及那些看重统一能带来丰厚利益的大小商会,它们反对普奥之间发生战事:双方的任何冲突不会带来利益,只会让各邦王室渔翁得利。民意观点也趋向于反对由普鲁士主导的体制。莱茵河沿岸信奉天主教的民众,尤其是那些生活在科隆等大城市和人口密集的鲁尔河谷地带的居民,仍继续支持奥地利。
到1866年春末,绝大多数重要邦国都开始反对普鲁士以武力重组邦联的努力。普鲁士内阁始终认为只有靠以军事为首的硬实力才能使德意志统一。而与此相反的是,法兰克福议会中的自由派却笃信统一仍可由各方坐下来商议来实现。
虽然不少德意志邦国最初偏向奥地利,但在面对普军时它们却都采取守势,没能对普军作多少有效抵抗。实际援助奥地利的只有萨克森。
法国曾对奥地利承诺会适时给予某种形式的帮助,但事实上,法国的帮助不仅太晚,且力度也非常有限。使局势对奥地利更为不利的,是奥南部边境上意大利的进犯,奥地利不得不抽调兵力赶往威内托至亚得里亚海,与意大利爆发第三次意大利独立战争。在普鲁士方面,通过克尼格雷茨战役,普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要阻止俄国介入冲突去支援奥地利,能否快速停战就显得非常关键。
普鲁士通过战争,相继吞并了汉诺威、黑森-卡塞尔市、拿骚公国和法兰克福。黑森大公国失去了部分领地,但尚未丧失主权。美因河以南的三邦(巴登、符腾堡和巴伐利亚)各自与普鲁士签订条约,支付赔款,同时被纳入普鲁士的势力范围。普鲁士将势力范围组建北德意志邦联,并将奥地利及其盟邦排除在外。
从此,奥地利再也无法继续影响德意志诸邦,转而将注意力投向巴尔干。
1867年,奥地利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与匈牙利达成一致,给予匈牙利王室同等地位与一定自治权之后,建立起共主邦联形式的奥匈帝国。
奥地利与普鲁士签订《布拉格条约》,象征普奥战争结束。条约中对奥地利算是给予宽大处理,奥地利也大幅度调整其与新生的意大利之间的关系。虽然奥军在战场上大胜意军,但基于普意战前达成的承诺,条约规定奥地利将威内托割让予意大利。
实际操作中,奥地利先将威内托让给法国,然后由法国转交给意大利。法国对奥地利的遭遇表示同情,加上普鲁士全盘否认战前作出的承诺(1865年9月在比亚里茨的一次会议上,俾斯麦曾经向拿破仑三世明言,法国若能在普奥战争期间保持中立,那作为回报,普鲁士会默许法国吞并普法两国之间比利时和卢森堡的部分领土),导致了对普鲁士的反感态度在法国蔓延。
奥地利战败后,北德意志邦联拥有自己的宪法、国旗和政府行政机构。普鲁士通过军事打击制服了奥地利,尽管如此,虽说这样一来奥地利对诸邦的影响是去除了,但同时也无可挽回地造成了泛德意志统一势力的分裂。大多数德意志邦国对普鲁士的强权政治开始持反感态度。
截至1870年,欧洲政界普遍从普奥战争中得出了三点教训:首先,旧有的联盟和1815年划分的势力范围很脆弱,一个强大的邦国凭借自身的军事实力就能发起挑战;其次,通过巧妙地运用外交手段,制造出使对方倍感不利的氛围,引诱对方率先宣战,然后便以外部侵略的受害者身份,谋求联盟其他诸邦的帮助,合力对付对手;最后,普鲁士的军事实力已经远超奥地利,各邦普遍承认只有普鲁士才能保护它们免受外部势力的干涉或威胁。
在1866年,绝大部分的中等规模邦国都还抵制普鲁士;可到了1870年,这些邦国不是被强迫,就是被哄骗着加入普鲁士主导的协防联盟。一旦欧洲外部势力对联盟中某邦宣战,所有其他成员都将协助组织防御。经这一手对欧洲事务的巧妙操纵之后,俾斯麦制造出了对法国十分不利的局面,接下来法国成了德意志眼中的侵略者,而普鲁士俨然扮演德意志权利与自由的捍卫者角色。
“俾斯麦的手段真的很厉害。”洁格格由衷的赞叹道,并且有些担心,“那陛下能应对这么强大的政治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