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8章 互有攻防

“该死的!怎么会这样?”望楼1号的驾驶员费力的调整着方向,4架BF109战斗机犹如饿狼一般扑了上来,不用望楼1号招呼,两架石茶隼也上去拦截,不过面对飞利浦小队的老鸟们,这些护航的华夏飞行员显然还是差了一些。

“先打下来这两架石茶隼,那个大家伙速度太慢了,他跑不了的!”在自己优势巨大的情况下,飞利浦并没有忘乎所以而是稳扎稳打,BF109飞机的火力太弱了,单独靠1到2架飞机想要击毁大型飞机显然很费劲。与其分散力量,到最后出现那边也收拾不了,倒不如先把对方战斗机摧毁,然后慢慢收拾这架外形怪异的飞机。2个双机小队非常利落的对两架石茶隼进行了包夹,短短几分钟后,暗鸦小队又将两个战绩纳入囊中,而此时,望楼1号并没有跑多远,虽然他在以较小的角度进行下滑。但是巨大机身重量还是限制了对方的速度!

不过这一次暗鸦小队的运气似乎到头了,就在他们准备把今天最重要的目标打下来的时候,从三点钟方向冲过来的几架狐蝠式战斗机威胁着暗鸦小队的侧翼!“该死的!我和安东负责攻击!你们其它人先拦住他们!”随后飞利浦一推节流阀,将功率调到最大,DB601发动机提供了惊人的出力!马力输出在短时间内就达到了1200马力以上!只见两架一头冲向了望楼1号!两架飞机的2门20毫米机炮和4挺13MM机枪打出的弹雨形成一张火网,首先遭殃的就是机体上部那个巨大的雷达整流罩。短短几秒钟时间,造价昂贵的雷达天线就被打得千疮百孔。但是可能以为德国人使用的是高爆弹,穿透能力有限。这个巨大的雷达天线就像一个盾牌那样吸收了绝大部分伤害。机体损失有限。

然后是飞机机翼,一台R2600发动机吊舱被击毁。浓重的烟雾从发动机舱中涌出,飞机也在接二连三的打击下出现了不稳定的情况。“他死定了!”飞利浦在通讯频段中兴奋的说道。“安东,我们击毁了一个大家伙!”就在他还在庆祝自己的胜利的时候,自己旁边的僚机突然猛的一震,随后几条火线就出现在后面!一架狐蝠式战斗机终于穿透了拦截从后面杀了过来,毫无防备之下,安东的飞机被密集的炮弹直接撕碎,根本来不及跳伞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火球!

“我们今天取得了非常大的战果,对方被击毁了50多架各种飞机。而我们损失的飞机不过十几架。望楼式预警机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同时,我们失去了一架宝贵的预警机,我们对预警机的保护还有待加强,雷达对小型目标的探测能力以及抗干扰能力还有待提升。”当天晚上秦岳收到了战报后做出了如下批示。暗鸦小队的攻击最终成功了,望楼1号坠毁,不过在机组人员大部分跳伞成功。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单纯防御不去进攻不是华夏的作风,就在德国空军队华夏地面单位发动进攻的同时,华夏攻击部队也开始对德国地面目标发动袭击,虽然进攻部队中没有配备望楼预警机。(这东西造价过于昂贵,而且飞行速度太慢,伴随快速机群出击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却配属了一些电子战飞机,这些飞机在干扰德国空军调动。和降低防空火力打击方面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和德国人把打击力量放在一线部队不同,华夏空军的打击重点放在了敌后的补给线上。数百架各种飞机在长达数百公里的补给线上展开攻击,华夏很少集中3个中队以上的机群进行攻击。一般而言一个攻击群由一个石茶隼中队和一个狐蝠式战斗机中队构成,石茶隼中队自然是负责对空。而狐蝠式双发飞机则凭借强大的载荷来执行对地攻击任务,其中一个中队16架狐蝠式战斗机中一半携带两个40MM机炮吊舱。一共备弹60发!而另外8架狐蝠式战斗机则携带4发250KG炸弹。在面对卡车这些轻防护目标的时候。石茶隼战斗机也会用自己的20MM机炮来打打秋风。

这种中型机群的行动带有很强的随意性,机群指挥官在得到情报后,可以随意选择攻击某个运输队和补给站,甚至还可以攻击临时发现的敌方野战机场。这种带有很大偶然性的攻击让德国空军防不胜防,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必要的时候狐蝠式战斗机扔掉负载之后就是一款很不错的战斗机,于是经常出现一个中队的德国飞机兴冲冲的冲上去准备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结果等到双方相遇的时候却发现对方战斗机数量远多于己方。被迫陷入苦战。德国人也试图通过强化指挥来进行拦截,但是广阔的战场加上航程较小的战斗机,让这一切努力收效都不明显,对方的攻击太过灵活,或者称随意,而地面需要保护的目标也太多了。被动的防御显然很难应对对方无孔不入的骚扰。

最后,发狠的德国人决定抽调部分预备战斗机部队和从各中队抽调的尖子组成一支专门的猎杀部队,他们不用承担对地掩护任务,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攻击对方的机群,打算通过对华夏空军造成严重损失来遏制对方的空袭。这种战术在初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随后当华夏调整了航线,并且开始使用宝贵的狙击手轰炸机部队对前线机场进行定点清除后,德国人的猎杀小组的活动范围遭到了很大的压缩,再不得不放弃部分前线机场后,猎杀小组的效率也在不断下降。

“在双方装甲部队正式交战前的一周的时间里,双方空军之间的战斗逐渐达到了高潮,每天都有数百架飞机在空中拼命厮杀。最多的时候帝国空军一天的起降架次超过了1000架大关。这样高强度的消耗让我们刚刚恢复的元气消耗殆尽。飞机、发动机和油料储备直线下降。个别中队甚至出现了仅仅交战三天就损失了8成左右的飞机和一半的飞行员!帝国空军已经尽力了,但是依然无法掌握战场的制空权。而我们的对手一直可以维持一个较高的战斗机出击数量。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还看到了大量的美国和英国飞机加入战场。这就是一场空中的凡尔登战役。双方空军在不断流血!”里希特霍芬看着前线战损表曾经这样说道。

德国空军损失惨重,华夏那边也不轻松。消耗战拼的都是老本。虽然在场面上占有一定优势,但是华夏飞机的疲劳程度和各种配件的损耗伴随着战争的进行也在直线上升。以至于在遏制了德国空军的空袭后,秦岳还向彭毅提出了一个建议,希望后者能改变一下作战计划,减少一下空军的出勤率。德国空军现在是受到大西洋航线不畅通的影响而暂时处于劣势。而华夏对伊朗运输已经达到瓶颈,随着地面战斗的展开,空军的运输份额一定会减少,在这种情况下秦岳必须保证库存配件和物资的数量。同时也需要让一直紧张的飞行员获得休息。

“保证我的部队头顶的安全,其余的事情就不用空军管了。暂时我们不需要更多的对地支援了。”对于秦岳的请求。彭毅表示谅解,而且他也希望在战斗进行到僵持情况的时候,修整好的空军能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空军每天可以出动的战斗机数量不超过500架(包括美英两国的空中力量。)而且都是战斗机居多,兑掉对方的空中力量后,实际能用来支援地面的飞机数量太少了,与其这样倒不如先让空军休息一下。就在双方空军偃旗息鼓的时候,华夏和同盟国的装甲部队也已经运动到了双方的出发阵地。一场大战眼看就要爆发!

在战斗爆发之前,双方最后一次评估了对手的力量。南线德军的AB两个集团装甲单位保存还算完整。但是炮兵、后勤和步兵单位却损失惨重。这都是拜华夏空军针对后勤运输线和软目标的攻击所赐。损失了大量轻型车辆和战防炮后,德国指挥官突然发现他们即使可以突破对方的阵地,也很难有足够的兵力来防御突破口。于是曼施坦因希望能够推迟发动总攻的时间。

但是这个请求被布劳希契否决了,而否决的理由也十分充分:“如果战斗从现在开始的话。那么我们现有后勤可以保证你和你的部队20天不会因为弹药和食物发愁。而如果推迟一周的话,这个时间将会变成14天!不要对莫德尔的C集团抱有太大的信心,他的部队也损失了大量的步兵和运输车辆。有的时候人多并不是一件好事!”这话说白了即使。暂时停止战斗,后勤方面也不会有很大的改观。等待莫德尔上来的结果就是打不了两天,全部部队就要陷入物资匮乏的境地。所以早打还是比晚打好!

作为这次战役的总指挥布劳希契发现对手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强悍,后勤运输线遭到重创意味着即使这次德国装甲部队能取得胜利,依然只能是战术级别的胜利,因为前线的物资已经不够他们继续向纵深推进了,华夏部队即使失利也可以从容撤退。“在正式发动进攻之前,我们已经将胜利的标准从重创对手,围歼其中一部,改成了对对方造成一定的损失,使其在一段时间里无力继续西进。”龙德施泰特在一份文件中这样写道。

和华夏空军重点照顾的德国部队不同,施拉格指挥的奥匈部队却并没有受到太多的空中打击,不但1个装甲师和1个机械化步兵师被全须全尾的带到了前线,甚至还超额完成了任务——大约3个装甲营和2个机械化步兵营的兵力被从别的地方抽调过来,也按时达到了阵地。这可能是同盟国最近收到的一个好消息。“华夏对我们并不是很重视,他们把几乎全部的力量用在了南线,而西线却只用伊朗人和俄国人来防御,如果可以的话,我认为这将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突破点,当然我们还需要一些步兵,如果土耳其同意联合发动攻击的话,我们的胜算会很大。”和奥皇不一样,施拉格是一个非常现实的人,他虽然理解奥皇想要尽可能压制土耳其,以便在伊朗多分一杯羹的计划,但是在中东他却竭力保持和土耳其人的良好关系。

“虽然土耳其人的装备很不好,但是他们人多!”施拉格的理由很简单。而他的请求也得到了土耳其方面的回应,在他出发之后不久,土耳其人也凑出来一个在他们看来很精锐的步兵师来配合施拉格行动。当然机动能力有些问题,当施拉格的部队发动进攻的时候,土耳其人的部队也就刚刚到位一半!

综合两方面来看,同盟国高层将领突然觉得从南线突破对方防御的可能性不大,而从西线突防的概率会高一些。施拉格表示奥匈帝国打不过华夏、打不过英美法三国、甚至连1战俄国人都打不过(同等兵力下)但是不至于打不过伊朗人吧!德军牵制华夏主力,而奥地利军团如果可以趁虚而入的话,那么最终依然可以取得战役的胜利!于是考虑到盟友的意见,在最后调集宝贵的航空兵力的时候,德国人稍稍向西线倾斜了一些。

不过同盟国最大的问题在于直到最后,都没有对华夏参战兵力有一个正确的估计,他们一直认为自己占有较大的兵力优势。而基于这个判断,德国人制定了一个非常冒险的计划。

第256章 开战倒计时第273章 战争背后的角逐第1281章 风暴征兆第819章 意大利居然动了!第807章 大洋洲的快乐时光第343章 迷茫的日本第966章 陷阱第142章 经济战发动第1039章 各个击破第785章 计划赶不上变化第547章 标准化与产业协作第762章 新式重武器第657章 扫荡第1328章 呼啸长空1第1364章 更新换代第669章 颓势第1230章 华俄第二次合作第727章 一天三十万英镑!第76章 初见第218章 英国人与俄国人第682章 德国人的发现第156章 俄国人的计划第160章 北洋大阅第1428章 大西洋启示录2第1504章 夏威夷会议第614章 破局第638章 余波第120章 拜会郑振勋第597章 博罗季诺级战列舰第574章 俄式快速部队第615章 兵者诡道也第1235章 羽翼丰满的公海舰队第156章 俄国人的计划第559章 大家一起对付俄国吧第336章 黎明第435章 幕后交易第821章 准备2第977章 准备第685章 德国的盟友们第793章 大地震第1447章 抉择第330章 佛罗里达海峡第154章 分配战舰第299章 表面与本质第583章 龙泰级快速战列舰第507章 蒸汽轮机和重油第223章 这是个陷阱!第839章 拿还是不拿?第677章 最后的机会第1499章 无从抉择第763章 中英峰会第274章 最长的一天(二)第1247章 游骑兵第564章 远距离炮击实验第1158章 钢铁坟场第941章 困局第1471章 局势在不经意间转换第939章 最高水平的交战第46章 x级装巡的未来第650章 对策第305章 密谈第442章 合围第933章 微型潜艇的逆袭第1161章 争论第622章 大战之前的平静第1251章 来日方长1第990章 诸神的黄昏2第1270章 交战第386章 慈禧的应对第1141章 重铸长剑第1500章 不为己甚第1025章 影响深远第759章 海陆从来就是冤家!第1493章 孟加拉湾的风暴第1033章 华夏重巡洋舰第636章 三宝垄外海第711章 拉仇恨啊第371章 俄国人的阴谋第1162章 虎!第101章 江南制造总局第570章 加密机的改进第30章 两场谈判第1043章 船厂密谈第752章 标准化战列舰第37章 徐杰与第谷的谈话第1309章 反击准备第992章 诸神的黄昏4第592章 战争脚步第615章 兵者诡道也第11章 设计师or厨子第383章 如何松绑第243章 大同江口的屠杀第965章 两头下注第885章 连锁反应第1042章 苏默VS叶铭2第1022章 关键的航母谈判第1303章 侧翼威胁第1408章 危机来临第773章 很有前途的部队第418章 孤单英雄萨镇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