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后勤问题

“汉纳根先生,非常感谢您的到来。为了表示我对您的敬意,这支1889年版礼品手枪请您笑纳。”已经想通的徐杰转身从橱柜中取出一个礼品盒子递到了汉纳根手中。

“徐先生太客气了。”汉纳根也懵了,不知道自己究竟做了些什么,能让刚才还对自己不冷不热的徐杰居然变得如此客气。不过呢,本着有好处不拿是笨蛋的指导思想,稍微推辞了一下,汉纳根还是接受了徐杰的馈赠。

“我想问阁下一个问题,阁下认为,北洋陆军最大的缺陷是什么?”徐杰谦虚的问道。

“后勤体系,北洋陆军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建立西方模式的现代化陆军后勤体系。一旦出国作战,例如去朝鲜,落后和低效率的后勤补给体系绝对会对陆军战斗力构成致命打击。”汉纳根一针见血的指出道。

“果然不愧为是陆军行家,一句话就说中了问题的关键。”徐杰心中暗暗赞叹道。其实与人们一般认知不同。北洋入朝参展的陆军战斗力也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差,甚至就是后来被人讥笑为懦夫的叶志超选择败退也是有客观原因的。在平壤会战中,叶志超并不是因为胆怯而撤退,据史料记载,清军在9月15日白天的战斗中,和日本军队打的基本上是势均力敌,而真正的溃败是在15日夜从平壤撤退时被日军伏击而引起的,既然白天可以打平手,按说叶志超不至于在没有外因的情况下选择撤退。而且叶志超是跟随淮军宿将刘铭传起家的嫡系,打仗素以骁勇初成,不至于在战况不明的情况下仓狂出逃。而真正的原因就只能有一个。叶志超已经弹尽粮绝了。

当年徐杰在翻阅史料的时候查到了以下几组数据,出处是掌管盛军军械给养的邱凤池提供的,当年,驻扎平壤的盛军一共接受了如下的军械,75MM炮1200发,2磅炮1200发,加特林机关炮50000发,枪弹50万发。而这些库存弹药在经过15日激战后还剩多少呢?75MM炮350发,2磅炮300发,子弹10万发,而加特林机关炮则是0!而15日的战斗消耗呢?子弹75万发,炮弹2800发(注加特林算速射炮,其弹药消耗不算炮弹)即使考虑到盛军出发时5000名步兵,每名步兵携带的150子弹,20门火炮每门携带50发炮弹。在经过15日激战后,全军弹药只剩子弹50万发和600发炮弹。也就是说,剩下的物资连一天也不够用,不撤,怎么办??(相比较而言,日军在平壤战役中消耗炮弹2800发,子弹28万发。当然了日军炮弹消耗主要以75级别的野炮和山炮为主,子弹消耗确实比清军少得多。说清军乱放枪也是有依据的。)

如果说仅从邱凤池的记录是一家之言的话。日军的记录更能说明问题,平壤会战结束后,日军缴获75MM行营炮18门,炮弹516发。2磅炮13门,炮弹209发。而加特林机关炮是4门,仅仅117发的备弹,还不够4门炮打2分钟的!!

如此低的弹药量对战役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和粮食问题比起来,弹药问题仅仅是一个小问题。据资料显示,为了支持平壤会战中清军,北洋先后为其筹备了7000石军粮。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一粒米运到了阵前,万般无奈之下,1万多清军只能自己筹集粮食,但是粮食哪来?要知道,当时平壤也只有2万多人。根据日本最后的缴获统计,日军一共缴获粮食如下:大米2600石,稻米(还没脱壳)302石,大麦4石,粟米817石,小麦317石,玉米102石。这些东西按一石和50斤来计算。这些粮食大约为20万斤,而以平壤城有1万5的清军来计算,勉强还能支持10天左右,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据是平壤战役期间缴获的,在15日夜清军撤退时,粮食问题会更加糟糕。所以用弹尽粮绝来形容平壤清军的处境,一点也不过分!(以上资料来源于陈悦编写的《沉没的甲午》)

“北洋陆军,不,整个清国的陆军补给实在是太糟糕了。李大人的部队后勤补给完全依赖驻地进行筹措。在后勤线上没有设置兵站为前线输送给养,而且部队中根本就没有补给单位编制,这样一旦打起来,后勤补给将十分的虚弱。”说到这里,汉纳根不有的摇了摇头说道。

“还有更关键的问题,第一,如果一个战场上有多支部队的话,各支部队的补给都是独立的,这就造成了补给体系的混乱。第二,北洋难以征集足够多的民间力量去为部队提供后勤保障。而且缺乏一个统筹机构来协调整个后勤补给。”徐杰补充道。

在历史上盛军,奉军军资依靠驻地筹措,得不到国家后勤体系的补给。各军队补给之间不互相接济。无法征集到足够的民船进行运输,这一切都一切都使得在平壤苦战的清军后勤崩溃,而这些东西,都需要徐杰一一解决。

经过一下午的讨论,徐杰结合自己的记忆和汉纳根达到经验最终得出了以下的结论,如果北洋需要有足够的后勤补给,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有一个后勤部总管北洋陆军后勤。第二,各支部队设置专门的后勤编制。第三,民间有足够的船只和车辆可以进行补给(日军在甲午期间就增加船舶吨位17万吨,用于运输,而甲午刚开战是也只有18万吨的总吨位)第四,民间后勤人员动员机制,必须有足够的人力去运输。第五,制定一套严谨的后勤管理体制和补给。(作者对后勤懂得也不多,大家看看就好,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求推荐,求收藏~~后面几章将系统分析陆军~~

起点中文网www.qidian.com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664章 先手第457章 危局第308章 铁血宰相第1233章 俄国人的选择第1084章 美英推演第114章 英国人的反应第59章 战舰挖潜计划第709章 迟到的马卡诺夫第851章 交易与善后第417章 留里克的败亡第284章 谈判第1328章 呼啸长空1第1518章 救援计划第1297章 鹰之墙第277章 搁浅的巨鲸第1193章 破局第798章 邓尼金的军团第52章 北洋的困境第727章 一天三十万英镑!第1099章 老兵的警觉第95章 拜会刘公(三)第270章 俄国人的动作第1273章 互相算计第1003章 争分夺秒第1098章 备战第1005章 决断第1304章 拖延第624章 大碰撞第473章 巨兽的末日第87章 天津机械制造局第1125章 贝达特快第1083章 意大利怎么办?第854章 伺机而动第1078章 阿尔及尔级航空巡洋舰第896章 狼群中的狮子第278章 托尔金来了第1456章 报复第517章 杰里科的选择第714章 举世震惊第470章 最后一战第1170章 攻防战(1)第1508章 你还真敢来啊!第839章 拿还是不拿?第1257章 交锋第432章 渗透作战第996章 调停第156章 血战月峰山第1261章 大漠阴影第1133章 大戏开场第57章 加入北洋第246章 与中枢谈生意第577章 数量就是战斗力第1282章 风暴来临第1411章 久攻不下第304章 船厂之行第840章 傻眼了第420章 马卡诺夫的应对第117章 参观英国战舰第1285章 坚持与落幕第501章 签约第1348章 光杆司令第1411章 久攻不下第1422章 地狱边缘第701章 生存还是毁灭第407章 应对第730章 印度洋不好混啊第710章 跑不了了!第550章 华夏第一代装甲部队第684章 舍尔的新方案第1335章 高不成低不就第778章 贝蒂的行动第447章 跨过黑龙江第81章 准备第1525章 银色死神第1123章 新的阶段第662章 追踪第514章 铁道炮兵第1501章 大家都是列强,不是纸老虎!第55章 海军痼疾第1414章 血染大洋第1147章 泥潭第968章 自投罗网第1237章 连锁反应第242章 突破鸭绿江第564章 远距离炮击实验第595章 轻巡大乱斗第77章 分歧第524章 战巡横空出世第1010章 谈判第22章 来自英国的邀请第673章 追击第1385章 不甘寂寞的德国海军第1151章 北线局势第711章 拉仇恨啊第880章 被阴了第1162章 虎!第60章 翁师傅的对策第1403章 虎啸法兰西3第927章 亚眠上空的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