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这孩子能够在教育的光芒下执笔写出这些文字,本身就印证了这一句话里的含义。中国的教育不拒绝任何人,它立足于对全民素质的培养和提升,而埃尔塔和双月教会这种“封闭的教育”则完全拒平民与“贱民”于门外,这样的结果当然也就显得十分的戏剧性——或许原本希尔齐港周边农村的村镇地方长官只需要懂得从一数到一百,会加减不会乘除,再加上一个能书写就可以走马上任,可现在随便一个工厂的车间里都能抓出起码百来个这样的“人才”。
譬如说这立于希尔齐和门东市道路之上,铺天盖地连绵不尽的路牌和广告牌,换在以前有几个市民能读个全懂?要知道沃尔芙虽贵为国家钦定的“贤者”、“大学术家”,但她在旅行时所知道的民众对她的认识也就是代写书信,能够留下笔墨记录的人而已——至于她那些依靠计算田亩产出就能预测国家大势兴亡的知识,到头来也只是在以众大臣为核心的小圈子里发挥作用罢了。
只要这个小圈子一碎,就没有人会记得她,还有记得她脑袋里的那些鬼灵精怪。人民苟延残喘地活着,被持有中国制武器的领主,地主,农奴主们精准剥削,他们没有学习书写和计算,乃至于使用工具与规划世界的必要,他们唯一的用途就是从出生便饿着肚子在土里打滚直到死去,打出来的粮食用来和中国人以极其夸张的价格交换“中国货”,以供那些领主享乐和“体验中国文化”——这样的未来曾经停留在沃尔芙的脑海中许久,因为那时候的她目力不足,依旧看不到那新皇多尼瓦所描绘的“山后世界”。
吉普车自充满后现代朋克风貌的工业区一路疾行,很快就冲出了烟囱和电塔密布的森林,开进了民房密布的“平原”,转头扑了向海岸线。从这里远远地就能瞧见海岸线上海景大酒店建筑的独特轮廓。
路边的标牌显示居民区道路限速,所以吉普车也就配合着慢了下来。这里本就是建造解放轮的船厂最大的一项民生配套工程——其第一期工程就安置了将近一万工人及其直系家属,这放在旧埃尔塔帝国几乎就是不可想象的特大工程。
当然,第一期工程现在早就被第四期工程的新六层住房小区翻建所取代,虽贵为一期工程,但它也只不过就是过渡性的彩钢板房罢了,连取水排水的卫浴设施都未独立在各户,以公共厕所和公共淋浴房代之——但就是这简陋的二期板房小区,奠定了现如今不夜城的繁华街景:
以各住宅组团的外店面为基础,这里沿街的商业区真可谓是延绵不绝——在难民到来之前,这里直接工作于希尔齐工业综合体的职工就已经达到将近五万人,还不包括供职于建筑、航运、港口、商贸等行业的职工!就连门东市稍早和中国人合作开店的商户在阅读公开材料之后都嗅到了希尔齐的
新商机,纷纷旁敲侧推想要到希尔齐开分店,就更别说原本在希尔齐各小区组团沿街部分设立店面的中国人自己了。
时间已经是晚上八点,在旧埃尔塔帝国的希尔齐,绝大多数城区里的居民都已经早早地放下木窗,锁上窗销与门板,吹灭昂贵的蜡烛上床睡觉——有媳妇的搂媳妇,没媳妇的只好靠床铺,到这个点钟路上早已就是一片死寂。
然而在沃尔芙的眼前,这里的光景和门东市真是一模一样,不差分毫。
供应门东市产汽水饮料,和更高档“中国产”茶饮料之茶馆内的雅座上,那些最早进入厂内工作,资历和工资最高者比比皆是。他们在闲暇的夜色下或唠家常,侃大山;或唤来一票戏友围着台上好的双声道收音机一齐对着今夜的英雄本色拍手叫好;
若要为晋升而学习知识文化,茶馆的隔壁或许就开着间书店——只要一踏进书店的门槛,店员就会用统一培训的十二分热情微笑来为顾客指路:无论是要扫盲埃尔塔语,还是要买到现在脱销的汉语描红集,或者是想要带录音磁带能够矫正读音的汉语视听说教材,更或者是不需要加水,买来就能一口气写到完的自来水笔与铅笔,这里都能基本上能买得到。有些有门道的书店甚至还在外面贴着埃尔塔邮政指定送报点的招牌,附近的居民只要在这里交上一点钱,记清楚门牌号就能在自己家的信箱里收到每天必有的报纸——倒也是轻松愉快。
吹牛打屁困乏了想要些吃食也不难。除了面包房和肉铺被埃尔塔帝国国有的公司控制(主要是为稳定粮价着想,统一供销的面包和肉类也不易导致大规模生产安全事故)之外,其他地方小吃和“中国菜”的店铺开设只要满足许可证和卫生两大问题就可注册开门,门槛不可谓不高。
至于资金方面,埃尔塔政府提供了持续营业低息贷款——简单地说,只要在这贷款的框架之下开店,购买的经营资料都将受到登记,如果店铺最终倒闭不能再营业,那么官方便把这些经营资料全数收回即可,在数量和质量都没有大出入的前提下不再计算这些硬件(家具、厨具、餐具)的折旧费,以此鼓励还没有工作却有烹饪特长的民众在此就业。另外,岗前培训是完全免费的——不管最后学生决不决定从事餐饮业都是如此。
从结果来说,几间店铺最后经营不善而付出的些许成本远远无法和现今希尔齐非公营餐饮业的一派欣欣向荣相比——不考虑从门东市延伸到诸多埃尔塔城市的中华小吃和餐点,就光是从埃尔塔本土衍生出的“老奶奶南瓜汤”现在也已经在希尔齐有了三家分店,而距离它的五十岁主人用持续营业低息贷款创办第一间总店到现在,其实也不过一年的时间。
换在以前,这位可敬的老女士能够做得一手好浓汤,这根本就不值得过多夸
耀——她只是在丰收年间的乡里聚会里露过几手,邻居和村民都知道她的浓汤鲜美罢了。但在希尔齐,任何有用而正面的技能最终都会不可避免地和财富挂钩——光靠这些在“旧社会”艰苦挣扎谋生之余的小把戏,恐怕就连老奶奶南瓜汤的主人都不会料到会有出头的这一天吧。
在两天前的周末假期,沃尔芙也曾经慕名拜访“老奶奶南瓜汤”的总店——它的主人就正如商标上那个满脸皱纹的憨厚老人(其实是未老先衰,操劳过度),握着勺子和汤锅的把儿站在直立的汤锅前,只不过她是戴着口罩和披着围裙工作,和招牌商标上的模样还是有些区别。
透明的厨房外坐满了食客,既有被儿子接过来居住,牙都掉光了的老妇,也有和爸妈来“搓顿好”,汤里加上了小半碗猪肉的学校学生。沃尔芙戴着墨镜坐在他们中间,入乡随俗地品尝着鲜美浓厚的南瓜浓汤,却也是感慨连连。
老奶奶的南瓜财富神话不是蝎子拉屎独一份,这她自然是十分清楚——在希尔齐市政府评选的十佳创业先锋成员名单上,“老奶奶南瓜汤”只是其中之一,连桂冠都够不着。
勤奋的人们终将获得幸福,这就是这座城市骨子里和门东市流着的同样血脉。在旧埃尔塔帝国和双月教会控制下的诸大陆国家甚至是群岛本身,勤奋的人们活得却和猪一样没有区别,永远在死亡的镰刀驱赶下往前无谓地奔跑——自己加快一步,镰刀也跟着加快一分,而握着它们的王侯贵族们却能喜笑颜开……
而在这座城市,以及正在腾飞的整个埃尔塔大陆,中国人清楚无误地告诉着原住民和到此地的兰卡斯难民:只要是站立在地上的人,跟随着他们的告诫与建议就一定能过上身为人该有的日子,拥有本来就属于他们的梦想与财富。
不光是红果果的法律条文规定与市政文书写得这么清清楚楚,就连对他们下一代的教育也把这预言强调再强调。只要完成了该接受的教育而且能够毕业,他们就不会和祖辈一样成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可怜农民。
崭新的埃尔塔大陆有无数的岗位等着他们去填补——工业、规模化农业、服务业的空缺甚至远远大于埃尔塔现有的人口总数,这也就是埃尔塔帝国接纳了来自兰卡斯岛的难民之原因——他们又不是光吃饭不干活的伪装难民,那接纳了他们为希尔齐的工业机器提供零件也未尝不可。
连只会熬汤煮饭的老奶奶都能创出一番新天地,那这座城市乃至这个国家里除了缺了手脚的残疾人,还有什么人不能寻得自己的价值?也正因为有自己的价值,而且这个人价值和中国人维护的秩序不相冲突,这才是中国人敢放心让他们拿起枪的理由!
扫视着周边的店铺,沃尔芙这才发现自己已经在这市井之间寻得了问题的答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