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有老龙堤、檀溪、隆中、夫人城、岘山、习家池、庞公祠、烈士陵园等。其中,隆中诸葛亮祠最著称于世。
老龙堤,位于襄阳一侧江岸,西起万山,东至襄阳城,是襄阳历代劳动人民为防上洪水泛滥而建造起来的一项伟大工程。堤高八米,顶宽六至十米,全长五公里。老龙堤始建于何代,今天已无从确知。唐代大堤靠近襄阳城一段已是十分繁华的所在。诗人刘禹锡有一首《大堤曲》说:“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咿哑满中流。”由此可知,老龙堤的历史是很悠久的。
檀溪,在襄阳西南。最早的时候,檀溪水是在襄阳城西北流入汉水的,后来老龙堤修筑起来,檀溪改由襄阳东南入汉水。这并不是什么大水,但在古代却是一条名溪。据《三国志》和《水经注》等书记载:后汉末期,刘备为曹操追逼,曾经驻屯樊城。当时荆州治所在襄阳,荆州的许多豪杰纷纷归附刘备,引起了荆州牧刘表的疑心。有一次,刘表宴请刘备,刘表的部???蒯越、蔡瑁乘机袭杀刘备。刘备发觉这个阴谋后,慌忙出逃。因心急匆忙,又是黑夜,他的坐马误入檀溪水中,挣扎不得出。这匹马名叫的卢,刘备远远看到后面已有追兵到来,因此着急地叫道:“的卢,的卢!今日可真危险了,快努力!”据说的卢马一跃三丈,跳出了檀溪。蒯越、蔡瑁等追到岸边,看到这个情景,瞠目不知所措,只好眼看着刘备逃归樊城。自此以后,这条小小的檀溪也就闻名于世了。
隆中,也在襄阳西南,离城有十三公里。这儿是诸葛亮作官前隐居和耕读的地方,因而现存的古迹也大都与诸葛亮有关。在隆中的入口处有一石坊,石坊的背面有唐代诗人杜甫的《蜀相》诗二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说的就是刘备、关羽和张飞三顾茅庐的事。诸葛亮在此作了著名的《隆中对》,然后出山帮助刘备建立蜀国,辅助刘禅继承王业。为纪念这些事,在隆中的建筑物中就有三义殿、三顾堂。诸葛亮死后,曾被封为忠武侯,因此武侯祠就是隆中的主要建筑物。武侯祠内有诸葛亮像,中庭有一幅对联说:“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小心。”除武侯祠外,隆中还有躬耕田、六角井、抱膝亭、梁父岩等名胜,周围林木森森,鸟声脆亮,是风景优雅的游览胜地。有趣的是,在河南省南阳市也有一个隆中,也有武侯祠等建筑物,据说是根据诸葛亮《出师表》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而建立的。但是,历来的史书方志,却都明确记载隆中在襄阳之西。孰是孰非,扑朔迷离,这真是一个很有趣味的问题。
夫人城也是襄阳颇负盛名的古迹,在襄阳城的西北角。据《晋书?朱序传》记载,东晋朱序镇守襄阳时,遇前秦将领苻丕来攻城。朱序的母亲登城察看,“谓西北角当先受弊,遂领百余婢并城中女子于其角斜筑城二十余丈。贼攻西北角,果溃,众便固新筑城。丕遂引退。襄阳人谓此城为夫人城。”此事历代史书都有记载,可见影响之深。
岘山是襄阳的又一名胜,在城南五公里处。西晋的羊祜镇守襄阳时,为人清俭,治理有方,很得当地军民赞誉。《晋书?羊祜传》说:“祜之始至也,军无百日之粮,及至季年,有十年之积。”仅此一端,便可见羊祜确有卓越才能。不过更为可贵的是他的立身清俭。当时羊祜身居高位,他的女婿劝他“有所营置,令有归戴者。”他不但没听女婿的话,反而乘机告诫他的儿子说:“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他平时“被服率素,禄棒所资,皆以赡给九族,赏赐军士,家无余财。”在他死后,襄阳百姓便在岘山上羊祜平时游憩之所建庙立碑,逢年过节,人们都要去祭拜,看到碑就要流泪,因此后人就称这块碑为“堕泪碑”。
襄阳的名胜还有习家池和庞公祠。习家池在城南五公里处,原是汉代襄阳侯习郁的鱼池。该池引山泉水下注,中有钓台,四周青松翠竹,水中莲花芡实,是一个游宴的胜境,庞公祠在襄阳东门外,是纪念三国时魏国守将庞德的。当时关羽水淹七军,另一魏将于禁投降了关羽,而庞德坚决不降。后人为纪念庞德的坚强不屈,建造了这所庞公祠。
鹿门山,位于襄阳城东南约15公里处,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因名士庞德公、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皮日休相继在此隐居而名闻遐迩,后人谓之“圣山”。鹿门山原名苏岭山,濒临汉江,与同是文化名山的岘山隔江相望。与环抱四周的狮子、香炉、霸王、李家诸山各具雄姿,共同构成了圣山之风景:远远望去,五山如仙女,云遮雾绕,忽隐忽观:怎不叫人心驰神往,投入其怀抱。近观渚山,狮子山秀、香炉山幽、霸王山雄、鹿门山峭、李家山旷,置身其中,仿佛徜徉在林木茂密、野花飘香、云雾缭绕的仙境。汉光武帝刘秀慕名而来,留下了一个传奇的故事。据清同治本《襄阳县志》记载:“汉建武中(公元25-56年),帝与习郁(巡游苏岭山)梦见山神(两只梅花鹿),命郁立祠于山,上刻二石鹿夹道口,百姓谓之鹿门庙,遂以庙名山”后来,庞德公不受刘表数次宴请;携其妻栖隐鹿门。因此山东麓遂建有庞公祠。又由于孟浩然、皮日休效法前贤,山上有孟浩然归隐处和皮日休书屋。所以唐以后有“鹿门高士傲帝王”之说。坐落于鹿门山半山腰的鹿门寺是中国有名的佛教圣地,千百年来,无数海内外香客云集于此,佛光高照。原先的建筑规模宏大,工艺精巧,古朴雅致,蔚为壮观。
襄樊不但历史悠久,山清水秀,而且自古以来就是人才辈出的地方。宋代的苏轼曾到过隆中,他在一首追念诸葛亮的诗中说道:“谁言襄阳野,生此万乘师?”其实,除了诸葛亮以外,出于襄樊的名人还有不少呢!第一个便是和诸葛亮同时齐名的庞统。他为刘备制定进取四川的上、中、下三计,帮助刘备顺利攻克了成都,立了大功。《三国志》裴松之注引《襄阳记》说,当时诸葛亮人称卧龙先生,而庞统则称凤雏先生。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春晓》,则是出生于襄樊的唐朝大诗人孟浩然之手。孟浩然(689--740)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田园诗的人,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孟浩然的山水诗多是写他故乡襄阳的名胜,象《秋登兰山寄张五》、《夜归鹿门歌》、《江山思归》等,将襄阳的山水、烟树、新月、小舟描绘得平常而亲切。他的田园诗数量不多,但生活气息浓厚,如《过故人庄》、《游精思观回珀云在后》等,农家生活的简朴,故人情谊的深厚,乡村气氛的和谐,都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他的一些小诗,如《春晓》也写得含蓄清丽、韵味悠长。孟诗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
皮日休(834至839~902以后),唐代文学家。字逸少,后改袭美。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襄阳竟陵人。懿宗咸通八年(867)登进士第。次年东游,至苏州。咸通十年为苏州刺史从事,与陆龟蒙相识,并与之唱和。其后又入京为太常博士,出为毗陵副使。僖宗乾符五年(878),黄巢军下江浙,皮日休为黄巢所得。黄巢入长安称帝,皮日休任翰林学士。中和三年(883),曾至同官县。他胆识过人,声称要“上剥远非,下补近失”(《皮之文薮序》),往往发前人未发或不敢发。
1948年2月1日,国民政府第十五绥靖区在湖北省老河口宣布成立,司令部设襄阳城内杨家祠堂。
上任伊始,康泽便马不停蹄地推广起他的新生活运动,可是,不到两天,他便为现实所震惊。根据国民党中央的部署,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于一九四五年九月中旬指令驻在襄阳、枣阳地区的二十二集团军孙震,率部开往河南确山、驻马店一带,命令原驻南漳、宜城地区的二十三集团军冯治安,率部东渡襄河,沿襄花公路(襄阳至孝感花园)向豫鄂边境的湖北应山、广水与河南信阳一带铁路沿线集结待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及其卫戍部队,也北移河南郑州。鄂西北地区的防务,则由第六战区六十六军周岩前来接管。
不久,周岩的部队也奉命北上,鄂西北地区的防务即交给当地保安团队接替。湖北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程成,命令辖区内各县保安警察大队,接替本县城防任务,襄城及樊城的城防,分别由湖北省保安警察第二大队和襄阳县保安警察大队担任,程成还下令要求各县政府与县自卫总队部,对各所属区、乡自卫队迅速进行整顿,以加强地方治安联防力量。
襄阳县自卫总队(总队长系县长傅良属兼,专职副总队长为康克明)根据程成的命令,除派员督促各区、乡及时整顿区、乡自卫队外,又决定成立一个县自卫总队直属青年自卫大队,大队的人员、武器均由三民主义青年团襄阳分团部所属的地方武装服务队中抽调,大队长由三民主义青年团襄阳分团韩事长、王汉福兼任,大队下属四个中队,第一中队由张湾原武装服务队的余世华、黄先福任正副中队长,第二中队由东津的原武装服务队的樊成荣任中队长,第三中队由双沟原武装服务队的赵大洪任中队长,第四中队由原程河武装服务队的赵宣浩任中队长,这些自卫队的整编,表面上看增强了全县的防御力量,其实是一群素无训练的乌合之众。1946年春,驻守在大别山麓平汉铁路东侧的新四军第五师遭到国民党部队的围攻,五师司令员李先念被迫率领全体指战员突围,越过铁路线向豫、鄂、陕边境作战略转移。湖北省保安司令部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即命令与豫、鄂、陕三省毗连的三、五、八区(即随县、襄阳、郧阳地区)的专员兼保安司令,迅速调集各县地方团队,严加防范,不许新四军五师沿线向南推进,同时下令各地方团队协助国民党军队对新四军五师突围西进的队伍进行追杀和堵击。五区专员兼保安司令程成,命令调湖北省保安警察第二大队星夜赶往保康歇马河一带,会同谷城、保康两县保安警察大队,向新四军五师进行堵击,以阻止他们进入武当山区,同时,下令襄阳、光化、枣阳、宜城四县县政府并自卫总队部,将县属保安警察大队、自卫队,在靠近河南唐河、新野、邓县边境集结,协助国民党军队对新四军五师进行“围歼”,并守护襄河西岸河防。襄阳县自卫总队部根据程成的命令,将县内的兵力进行了调整。襄樊二城的城防由县直属青年自卫大队的一、二中队担任,派县保安警察大队、县直属青年自卫大队、四中队与襄东北、襄北各区、乡自卫队驻防张集、双沟、程河、朱集、古驿、薛集一带,协助国民党二十师(系未整编前的番号),对新四军五师部队进行阻击。二十师在双沟、程河一带与新四军五师部队先头部队发生遭遇,激战一天,新四军先头部队在完成掩护后续部队西进任务后,即主动撤离,这次战斗后双方有较大伤亡。县直属青年自卫大队三、四中队和沿线区、乡自卫队,都被新四军五师部队击溃,县直属青年自卫大队正当全国各族人民为庆祝抗战胜利而欢欣鼓舞之际,国民党政府却违背人民意愿,下令国民党军队迅速控制全国各主要空运、水运、铁路、公路的交通干线,占领各军事战略重地,一面向日军占领区推进,接受日军投降,一面向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布防,准备挑起内战。
根据国民党中央的部署,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于一九四五年九月中旬指令驻在襄阳、枣阳地区的二十二集团军孙震,率部开往河南确山、驻马店一带,命令原驻南漳、宜城地区的二十三集团军冯治安,率部东渡襄河,沿襄花公路(襄阳至孝感花园)向豫鄂边境的湖北应山、广水与河南信阳一带铁路沿线集结待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及其卫戍部队,也北移河南郑州。鄂西北地区的防务,则由第六战区六十六军周岩前来接管。不久,周岩的部队也奉命北上,鄂西北地区的防务即交给当地保安团队接替。湖北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程成,命令辖区内各县保安警察大队,接替本县城防任务,襄城及樊城的城防,分别由湖北省保安警察第二大队和襄阳县保安警察大队担任,程成还下令要求各县政府与县自卫总队部,对各所属区、乡自卫队迅速进行整顿,以加强地方治安联防力量。襄阳县自卫总队(总队长系县长傅良属兼,专职副总队长为康克明)根据程成的命令,除派员督促各区、乡及时整顿区、乡自卫队外,又决定成立一个县自卫总队直属青年自卫大队,大队的人员、武器均由三民主义青年团襄阳分团部所属的地方武装服务队中抽调,大队长由三民主义青年团襄阳分团韩事长、王汉福兼任,大队下属四个中队,第一中队由张湾原武装服务队的余世华、黄先福任正副中队长,第二中队由东津的原武装服务队的樊成荣任中队长,第三中队由双沟原武装服务队的赵大洪任中队长,第四中队由原程河武装服务队的赵宣浩任中队长,这些自卫队的整编,表面上看增强了全县的防御力量,其实是一群素无训练的乌合之众。1946年春,驻守在大别山麓平汉铁路东侧的新四军第五师遭到国民党部队的围攻,五师司令员李先念被迫率领全体指战员突围,越过铁路线向豫、鄂、陕边境作战略转移。湖北省保安司令部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即命令与豫、鄂、陕三省毗连的三、五、八区(即随县、襄阳、郧阳地区)的专员兼保安司令,迅速调集各县地方团队,严加防范,不许新四军五师沿线向南推进,同时下令各地方团队协助国民党军队对新四军五师突围西进的队伍进行追杀和堵击。五区专员兼保安司令程成,命令调湖北省保安警察第二大队星夜赶往保康歇马河一带,会同谷城、保康两县保安警察大队,向新四军五师进行堵击,以阻止他们进入武当山区,同时,下令襄阳、光化、枣阳、宜城四县县政府并自卫总队部,将县属保安警察大队、自卫队,在靠近河南唐河、新野、邓县边境集结,协助国民党军队对新四军五师进行“围歼”,并守护襄河西岸河防。襄阳县自卫总队部根据程成的命令,将县内的兵力进行了调整。襄樊二城的城防由县直属青年自卫大队的一、二中队担任,派县保安警察大队、县直属青年自卫大队、四中队与襄东北、襄北各区、乡自卫队驻防张集、双沟、程河、朱集、古驿、薛集一带,协助国民党二十师(系未整编前的番号),对新四军五师部队进行阻击。二十师在双沟、程河一带与新四军五师部队先头部队发生遭遇,激战一天,新四军先头部队在完成掩护后续部队西进任务后,即主动撤离,这次战斗后双方有较大伤亡。县直属青年自卫大队三、四中队和沿线区、乡自卫队,都被新四军五师部队击溃,县直属青年自卫大队第四中队队长赵宣浩和队员数人,在程河赵岗被新四军五师击毙。县保安警察大队在古驿一带与新四军五师部队接触中也多有伤亡。
一九四六年九月,在共产党领导下的襄枣边区(耿集、黄龙)根据地人民武装袭击了东津乡公所和自卫队,东津乡乡长、李朗星亲侄儿李明诚和乡警、自卫队士兵数人被击毙,在襄东、襄东北的一些地方,也相继出现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和人民武装,这对当时国民党的区乡统治是一个严重威胁。一九四六年十一月,国民党武汉行辕(即后来的华中剿匪总司令部)抽调整编的八十五师驻扎鄂北,“清剿”新四军的地方武装,该师所属二十三旅(旅长黄子华)和师炮兵营、军士教导队担任襄樊防务。他们在襄阳西南门外的万山至观音阁一带,修筑了防壕沟、暗堡,还在襄樊二城构筑了城垣工事。一九四八年元月,奉命东调的八十五师,留下八十五师军士教导队数百人在襄阳继续训练,由川鄂边区绥靖主任公署指挥的整编第六十师,从宜昌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