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旅也换不来”——王克勤

“一个旅也换不来”

——王克勤

在家靠父母,革命靠互助。

——王克勤

王克勤(1920~1947),安徽阜阳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爱兵模范、杀敌英雄。1945年10月,在邯郸战役中被解放,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期间,先后9次立功,被评为“模范共产党员”、“一级杀敌英雄”。同时,发起并开展了思想互助、生活互助、战斗互助的“三大互助”活动,为部队提高战斗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军中蜕变

作为曾经的“解放战士”,王克勤经历过漫长的思想转变。邯郸战役,解放军将国民党孙连仲部全部围歼,大批解放战士得到了改变政治观念的机会。王克勤加入解放军后,被分配到晋冀鲁豫六纵五十二团一连。来到新的队伍,王克勤总是沉默不语,不愿与别人沟通。以至于大家对他的了解只停留在高个子、黑皮肤、身材魁梧的原国民党王牌三十军机枪手。

其实,王克勤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小时候的王克勤聪明好学,渴望新知。然而,由于家境贫寒,他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富人家的孩子读书写字,自己只能用瘦小的身躯帮助支撑整个家庭。每天,其他孩子背着书包上学时,王克勤都会上山拾草砍柴或是跟着父母到田间种地。这样的日子充斥了王克勤的整个童年,长大后的他却又在战争年代吃尽了苦头。

1939年7月,王克勤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尝试过逃跑,却都被抓了回来。每次被抓回来,王克勤会被打得皮开肉绽。此后,个性刚强的王克勤虽然没有再逃跑,却暗下决心学习本领,以备不时之需。在国民党军营里,王克勤练就了一身本领,获得“机枪神手”的美名,不但枪法极准,还能蒙住双眼,迅速拆下机枪的各个部件。加入解放军以后,王克勤发现,这里的战斗装备与武装到牙齿的国民党军队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不免心生疑虑:面对国民党的飞机、大炮,就凭这些步枪能打胜仗吗?

当时,为了更好地教育和改造解放战士,部队开展了诉苦运动。在诉苦会上,战士眼含热泪地讲述着自己的痛苦经历,立誓要为牺牲的战友报仇雪恨。当王克勤听到副连长痛说家史时,被深深地感动了,曾经几度落泪。

诉苦会结束以后,王克勤没有吃饭,躺在床上陷入了沉思。战友们端来了热腾腾的面条,他却直勾勾地看着远处,一言不发。班长要派人去叫卫生员,王克勤却拽住班长,轻轻地摇了摇头。晚上,排长来到王克勤的身边,和他唠起家常。回想起自己悲惨的童年,王克勤不禁鼻子泛酸,低声说:“明天我也要把心中的苦和痛说出来。”

第二天,王克勤勇敢地走上诉苦台,用了两个多小时,把埋藏在心里的痛苦毫无保留地向大家倾诉。同样受压迫、受剥削的王克勤与部队的战士们拉近了距离。从那以后,王克勤的态度转变了。他除了积极投入战斗,还利用休息时间教大家正确使用机枪,性格也变得开朗了许多。王克勤告诉自己,必须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思想,要从“解放战士”变成一名真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

“三大互助运动”的开创者

解放战争初期,很多解放战士和翻身农民纷纷加入人民解放军,为争取全国解放出一份力。部队大量增兵是好事,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难题——如何使新战士、老战士和解放战士团结一心,在短时间内形成有效的战斗力。

时任机枪班班长的王克勤首先想到:“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如今离开家乡,转战各地,谁是我们的朋友?可以说,所有指战员都是患难与共的朋友,革命就是要靠大家互帮互助,才能取得胜利。王克勤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全班战士,并采取自由编组的形式,建立思想、生活、战斗互助组,以民主方式选出组长。

思想互助,目的是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士多“交心”,建立友谊,团结一致,共同进步。有些战士遇到问题,或是有了思想包袱,王克勤就会讲事实、摆道理,耐心地劝慰他们。班里有一位名叫白志学的新战士

,经常躲在被窝里睡懒觉,不去出早操。王克勤看得出新兵白志学不习惯部队的生活,他没有严厉地批评他,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白志学不吃饼,王克勤就亲自下厨给他煮面条;白志学长了疥疮,王克勤就给他熬药水;白志学害怕打仗,不敢用枪,王克勤就手把手地教他练习,还经常鼓励他说:“学到了本领就不会害怕,多加练习,到了战场才不会怯阵。”为了让白志学的家人放心,王克勤还找人替他写信报平安……

同时,思想互助活动中还以“诉苦”为主题展开交流会,让大家有机会把长期压制在心底的苦闷一一倾诉出来。曾经,王克勤在“诉苦”会中受益匪浅,他把“诉苦”延续到思想互助活动中,使那些有基础的解放战士,调整好心态,以更饱满的精神应对战斗和生活。

生活互助最初称之为体力互助。部队不断增员,仗越打越多,越打越大,身经百战的老战士都会体力透支,更不要说是刚刚入伍的新兵了。在这种情况下,王克勤提倡大家相互帮助,无论是行军打仗,还是部队生活,每个人都能够用一己之力帮助身边的人。

“咱兄弟在一起干革命、求解放,应该比亲兄弟还要亲。”这是王克勤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部队过河时,他背起伤员过河;部队夜里行军,他拆下自己的绑腿,拧成一股绳,让战士们拽着绳子走;宿营以后,他给战士们烧水泡脚;有的战士因为长途跋涉,脚上磨出了水泡,王克勤就亲自为战士们挑水泡。

在思想互助和生活互助顺利展开的前提下,战士们更加紧密团结。然而,战争年代,上阵打仗是每个战士必须面临的考验。战事频发,许多新战士还没练好射击,就要冲锋陷阵。王克勤提出“战斗与训练、勇敢与技术结合”的口号,并亲自带领战士们加紧军事训练。训练过程中,王克勤始终坚持从难从严的原则,他认为:天底下没有不会打仗的兵,关键要看将领如何带兵。

那时,班里有一挺苏式转盘机枪和一挺日式歪把机枪,王克勤平时又是擦、又是摸,视如珍宝。他经常教导新兵说:“你平时爱护它,在战场上它就会保护你。”全班战士经过不断地练习,每个人都能够熟练使用、拆卸和组装这两种机枪。很多战役都是在夜里打响的,王克勤意识到:必须加强夜间训练,提高战士们的夜间射击能力。于是,他在碉堡孔的地方贴上白纸,让战士们对着白纸瞄准,练习射击。

“三大互助”逐渐成为了王克勤独有的带兵方法,班里的凝聚力、战斗力也因此明显提高,并且在徐庄战役中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1946年10月初,王克勤奉命率领1营在徐庄阻击敌人。敌军是素有“王牌军”之称的国民党一师,他们企图打通济(宁)菏(泽)公路,向鲁西南解放区发动进攻。

王克勤接到战斗任务后,对战士们说:“各个战斗互助组,听从组长安排。如果我牺牲了,大家就听从副班长指挥;如果副班长牺牲了,就听各互助组长指挥。大家一定要做到呼救互助!”

徐庄战斗打响,王克勤率领机枪班,见机行事,相互协作、团结一致,歼敌上百人,全班无一人伤亡,圆满完成阻击任务。徐庄战斗胜利后,王克勤率领的机枪班被授予集体一等功,他本人被提升为排长。经过这次战斗,班里评出了3位战斗英雄,其中包括曾被王克勤“特殊照顾”的白志学。

“三大互助”的带兵方法在徐庄战斗中得到突显,并得到了刘伯承、邓小平的认可。他们指出:“王克勤开展的团结互助活动,是适应战斗需要和部队情况应运而生的一个典型,是广大战士高度的政治觉悟和革命友爱精神相结合的产物,对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有着极大的意义。”

1946年12月1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宣传王克勤所开创的“三大互助”运动,并倡导全军根据当前条件,展开“三大互助”运动。

攻城献身

在党的培养下,王克勤不断进步,很快被提升为排长。身为排长的王克勤次次冲锋打头阵

,撤退转移当守卫,在他的带领下,全排战士团结一致,奋勇杀敌。

在战士们眼中,王克勤的身上似乎有耗不尽的热情,有对大家关怀备至的热情,也有无穷的战斗热情。王克勤常常告诉战士们,我们当人民的儿子,为人民打仗,救出那些受苦受难的人,为自己的阶级去战斗。

按照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要“把革命战争引向蒋管区”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7月,正值酷暑,不少战士都昏倒在行军路上,走在队伍前端的王克勤提出要替弱小的战士被行军装备,减轻他们的负担。其实,从行军以来,王克勤已经消瘦了很多,有的战士劝他不要过于劳累,王克勤却总是笑着回应:“现在要是给我一门山炮,也能驮得动。”

不久,部队到达山东,并包围了定陶城。王克勤主动请缨,争取突击任务。营长和指导员担心王克勤的身体状况,并没有同意他的请求。后来,王克勤一连数次找到领导,袒露心声:“营长,教导员,请答应我的请求吧。现在排里的新战士多,需要有人帮助,另外这一仗是打向蒋管区的第一仗,我的家人在那里受尽剥削,所以我不能不去。”营长和指导员见王克勤的作战决心如此坚定,只好同意让他带领本排的战士负责突击任务。

1947年7月10日傍晚,部队准备攻城。王克勤率领战士们,带着整整一筐手榴弹,运动到距定陶城北关外50米的地方。在观察好冲锋线路以后,王克勤向担任突击任务的三班战士详细交代了作战计划,然后又把几个新战士叫到身边,告诉他们在战斗中该如何痛杀敌人,保护自己。

定陶战役打响以后,炮火不断蔓延。王克勤突然提起一筐手榴弹,怒视着前方。身边的战士急忙说:“排长,你可不能冲啊,你的身体……”战士的话还说完,漆黑的夜空中亮起了冲锋的信号。王克勤大喊一声“冲啊!”跳出战壕,飞奔出去。

在此之前,登城的云梯已经架好,以王克勤为首的突击班一刻也没有耽搁,迅速登上城墙,攻破了守城敌人的坚固防线,并及时发射了两颗红色信号弹。突击队在几分钟之内完成了攻城任务,看似顺利的过程,却带来了噩耗。

王克勤在登城时,不幸胸部中弹。当时,身边的战士提出背他下城,王克勤却坚持指挥战斗,一只手捂住不断涌出鲜血的伤口,另一只手紧握信号枪,及时发出了攻城信号,为夺取定陶城,打向蒋管区做出了巨大贡献。当城下的解放军战士见到闪亮的信号弹时,殊不知王克勤已经昏迷了。随后,一名战士把王克勤背到救护所,进行抢救。苏醒后的王克勤,问守护在身边的战士:“定陶城打下来了吗?”接着说:“请替我给兄弟部队的战斗英雄史玉伦写封信,告诉他咱们全排的战士都要向他学习。另外,把我的衣服都分给大家吧……”战士听到王克勤的句句叮嘱,一边哭一边摇头:“排长,别这么说,你会好起来的。”

王克勤淡淡地笑着,说出了最后的几句话“党把我教育成一名革命战士,我回报党、回报人民的却太少了……”年仅27岁王克勤在生命的尽头不忘党的教育,惦念着解放战争的胜利。

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得知王克勤英勇牺牲的消息后,捶着桌子悲愤地喊道:“蒋介石一个旅也换不来我一个王克勤!”此后,延安军民组织了悼念烈士王克勤的活动,《解放日报》专门刊登了悼念歌曲《展开王克勤运动》。1947年7月18日,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共同悼唁战斗英雄王克勤:

“我们以极悲痛的心情悼唁本军著名英雄王克勤同志,悼唁我们一切为人民事业而牺牲的烈士们。王克勤同志一年来建立了很多的战功,树立起战斗与训练、技术与勇敢结合的为我全军所学习的心得进步的范例。我们对于他这种为人民立功不顾一切奋勇杀敌的牺牲精神和高尚品质,表示无限崇敬。为了永远纪念王克勤同志,决定王克勤所在的排永远保持王克勤排的光荣称号。号召全军学习王克勤同志,并为继续开展王克勤运动而奋斗,一直到全部歼灭犯军。王克勤同志永垂不朽!”

(本章完)

威名远播的英雄团长——杜存典“胶东战斗英雄”——夏侯苏民“从奴隶到将军”——罗炳辉“铁军”名将——叶挺一尊永恒的雕像——董存瑞“一个旅也换不来”——王克勤为争取民主和平而壮烈献身——李公朴“从奴隶到将军”——罗炳辉英雄遗曲壮河山——麦新“一颗为民心,万古终不泯”——朱克靖为争取民主和平而壮烈献身——李公朴“金刚钻团”团长——秦贤安“胶东战斗英雄”——夏侯苏民“一颗为民心,万古终不泯”——朱克靖“铁军”名将——叶挺一尊永恒的雕像——董存瑞“从奴隶到将军”——罗炳辉“一颗为民心,万古终不泯”——朱克靖由国民党“督学”到共产主义战士——张谦光“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王若飞“从奴隶到将军”——罗炳辉四平名将,辽吉功臣——马仁兴四平名将,辽吉功臣——马仁兴“以一当百”的战斗英雄——林茂成“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王若飞为争取民主和平而壮烈献身——李公朴“炮兵之父”——朱瑞英勇善战,爱兵爱民——王麓水文武兼备——艾平“无线英雄”——李白“金刚钻团”团长——秦贤安“一颗为民心,万古终不泯”——朱克靖“以一当百”的战斗英雄——林茂成“毕生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奋斗”——刘炎“一颗为民心,万古终不泯”——朱克靖“从奴隶到将军”——罗炳辉“一颗为民心,万古终不泯”——朱克靖英勇善战,爱兵爱民——王麓水英雄遗曲壮河山——麦新一尊永恒的雕像——董存瑞“铁军”名将——叶挺威名远播的英雄团长——杜存典“胶东战斗英雄”——夏侯苏民“以一当百”的战斗英雄——林茂成四平名将,辽吉功臣——马仁兴“从奴隶到将军”——罗炳辉威名远播的英雄团长——杜存典四平名将,辽吉功臣——马仁兴英勇善战,爱兵爱民——王麓水胜利之师开道先锋——韩联生雪原英雄——杨子荣战斗英雄——马思进胜利之师开道先锋——韩联生战斗英雄——马思进“从奴隶到将军”——罗炳辉“无线英雄”——李白“胶东战斗英雄”——夏侯苏民文武兼备——艾平“炮兵之父”——朱瑞文武兼备——艾平英雄遗曲壮河山——麦新“一颗为民心,万古终不泯”——朱克靖“一颗为民心,万古终不泯”——朱克靖威名远播的英雄团长——杜存典威名远播的英雄团长——杜存典英勇善战,爱兵爱民——王麓水“炮兵之父”——朱瑞“一颗为民心,万古终不泯”——朱克靖英雄遗曲壮河山——麦新“以一当百”的战斗英雄——林茂成一尊永恒的雕像——董存瑞雪原英雄——杨子荣“铁军”名将——叶挺一尊永恒的雕像——董存瑞“胶东战斗英雄”——夏侯苏民“铁军”名将——叶挺由国民党“督学”到共产主义战士——张谦光“铁军”名将——叶挺“从奴隶到将军”——罗炳辉胜利之师开道先锋——韩联生英勇善战,爱兵爱民——王麓水威名远播的英雄团长——杜存典由国民党“督学”到共产主义战士——张谦光“铁军”名将——叶挺由国民党“督学”到共产主义战士——张谦光由国民党“督学”到共产主义战士——张谦光“无线英雄”——李白“一个旅也换不来”——王克勤“炮兵之父”——朱瑞四平名将,辽吉功臣——马仁兴战斗英雄——马思进一尊永恒的雕像——董存瑞“无线英雄”——李白“以一当百”的战斗英雄——林茂成为争取民主和平而壮烈献身——李公朴“胶东战斗英雄”——夏侯苏民“一个旅也换不来”——王克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