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教育部

“陛下英明。”钟进卫连忙送上马屁,他其实不知道,历史上,徐光启上书说明数学的用途后,崇祯皇帝下旨批示“度数旁通,有关庶绩,一并分曹料理”。但是不幸的是当时明朝只过了十几年就灭亡了,这么短的时间内,既有关外建虏的侵袭,又有农民起义的折腾,徐光启的设想是无法在全国上下全面展开,真得是非常遗憾。

徐光启一方面惊叹于中兴伯的博学,另外一方面又为自己拥有一个肯纳谏,一心为民的君主而自豪。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徐光启一激动,真心祝愿崇祯皇帝万岁了。

崇祯皇帝看着眼前的两个真心干实事的臣子,真诚地道:“朕替大明百姓多谢你们。”

钟进卫和徐光启连忙谦让,让皇上来谢,不敢承受。

崇祯皇帝慢慢地走回御座上,一路走,一路回想,等坐到御座上,他对底下的两个臣子说道:“全民教育之事,眼下是有越来越多的内容。朕想着,是不是也像道路衙门一样,专门成立一个部门进行管理?”

“当然,成立个教育部专管得了。”钟进卫想也不想,脱口而出道。

“教育部,教化万民,不错,朕看可以,徐卿,你看怎么样?”崇祯皇帝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然后再问徐光启。

你领导都先做了肯定,还让我怎么说。徐光启心里暗想,他更多的是偏向技术,对这些虚的内容不是很看重,也没什么意见。

崇祯皇帝的一只手抚在御桌上,用手指敲着桌面,想了一会,道:“朕决定把教育这块内容从礼部脱离出来,和现有六部并立,以示朕重视之意。”

“陛下英明,教育为各部基础,脱离礼部成为第七部,并不过份。”钟进卫觉得崇祯皇帝这想法不错,就附和道。

崇祯皇帝点点头,正想再进一步议论的时候,内侍前来禀告首辅温体仁求见。

不知道温体仁有什么事情,崇祯皇帝现在心情不错,就传诏接见。

温体仁进了文华殿,发现中兴伯和礼部左侍郎都在,看他们兴奋的样子,心里微微一怔:“难道是中兴伯那水泥烧制成功了?”

他很想问下,但手中的事情也重要,就先向崇祯皇帝行礼,然后禀告:“陛下,工部尚书以身体不适为由向内阁递了辞呈,请陛下定夺。”

崇祯皇帝听了一愣,才短短一天时间,又一个重臣递了辞呈。不过他也不在乎,工部尚书张凤翔,在上次城墙腐败案中就想把他拿下,只不过被那些人联名作保后妥协了。

这次,崇祯皇帝也没有跟工部尚书客气,直接在辞呈上批了,然后发还给温体仁。

温体仁见崇祯皇帝这么快就批了,连客气一下都没有。心里有点惊讶,不过他对于张凤翔在工部尚书任上的表现也不满,所以并不规劝崇祯皇帝,只是提醒道:“陛下,张凤翔去职,那何人接替工部尚书?”

崇祯皇帝心里快速过了一遍自己心目中的人选,发现没一个合适的,不禁皱起了眉头。

钟进卫见崇祯皇帝久久不语,看看温体仁,又看看徐光启,想了下,向崇祯皇帝建议道:“陛下,臣有个建议。”

“哦,钟师傅,你有什么建议?”崇祯皇帝望向钟进卫,看到站在钟进卫身边的徐光启,忽然心中一动。

“陛下,臣举荐徐大人出任工部尚书。原因有二,第一,徐大人推荐甘薯,能活人无数,是一份大功绩;第二,徐大人对数学造诣颇深,工部所做之事都离不开数学,正是徐大人所擅长的,所以,就算没水泥的功劳,也足以担任工部尚书一职。”

徐光启知道钟进卫想推荐自己升官,不惜分出水泥功劳。但没想现在亲耳听到了钟进卫举荐自己,不由一阵感动。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道:“朕知道徐卿的功劳,一直以来都在做实事,确实比一般官员更适合,但朕还想着让徐卿出任教育部尚书。毕竟这块内容在以前是礼部所管,由礼部左侍郎来接任更理所应当。不过听钟师傅说的也有道理,但要是徐卿接任了工部尚书,那谁来担任教育部尚书一职呢?”

温体仁在一边听的云里雾里,什么甘薯,什么教育部尚书,见崇祯皇帝说完了话,就忍不住问了。

崇祯皇帝知道这些事情的办理,是离不开他的。而且,对他也是信任有加,就让钟进卫给大明首辅讲了事情的经过。

温体仁一边听一边想:皇上准备组建的新衙门是历朝历代未有之事,而且只要执行下去了,按照中兴伯的描述,以后的朝局,大明以后的发展都将会是天翻地覆的,可以和隋唐新出科举之事有的一比,甚至意义更是重大。这第一任教育部尚书,只要干好了,必定名垂青史。

温体仁想到这里,就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臣为礼部尚书,教育万民之事,原本就为臣的份内之事。今陛下如此重视教化,臣附议之,愿为陛下分忧。再则,臣为大明首辅,兼任教育部尚书,可体现陛下重视之程度,令天下百官不敢不为之用命。”

崇祯皇帝想想,温体仁说的有道理,看向钟进卫,问道:“钟师傅,觉得怎么样?”不知不觉之间,崇祯皇帝在用人方面已经依赖钟进卫了。

钟进卫觉得也挺好的,大明首辅来担任新组建部门的头,可以显示朝廷的重视,让底下的官员办事能用心点,于是,钟进卫点点头,同意道:“臣附议。”

崇祯皇帝见钟进卫没意见,就对温体仁说道:“温阁老,教育部组建之后,还望你能用心办好这件差事,朕期望甚高。”

温体仁心中一喜:“是,陛下。”

崇祯皇帝见这事也有个着落,心里高兴,站起来对温体仁说道:“准许原工部尚书告病还乡,由内阁提名礼部左侍郎接任工部尚书一职。这事,你去操办吧。”

“是,陛下。”温体仁领命,心中暗自高兴,过来报个事情,就把一个可能名垂千古的机会捞到手里了。

接着崇祯皇帝转向徐光启道:“甘薯一事,由徐卿拟个奏章,列明诸项事宜,传旨东南各省,提供各类甘薯种子,今年开展全国范围试种,务必言明第一年试种不得占用原有田地。”

“是,陛下。”徐光启领命,心中也是高兴,不但当初写《甘薯疏》的目的今日如愿,而且还连升两级,成为正二品的工部尚书。更重要的是,自己推广数学的心愿被如此重视,将在全国推行。

崇祯皇帝说完后又转向钟进卫道:“钟师傅,件件桩桩,都有你参与的功劳,朕现在先不赏,等你水泥烧制出来后,封侯酬之,可好?”

钟进卫对做什么官,整天埋在文书堆里,和各种同僚打交道很不感冒。现在升升等级,然后有什么想法了向皇上建议建议;以后没事了去全国各地玩玩,那多美呢。所以对崇祯皇帝的安排没有一点意见。

崇祯皇帝见钟进卫一如既往地没有一点权力之心,心里很是高兴,就又说道:“朕知你府内人丁新增,各项用度拮据,就给你一间铺子,每日多点银钱补贴府内开销吧。”

钟进卫也不客气,一下都没推辞,直接谢了。北京城的商铺,那可是比普通住房还贵的资产,怎能不要。

文华殿内的几个人都有所获,当然,收获最大的就是老板,崇祯皇帝了。他抬头看看殿外,发现已是将近午时,议起事情来,时间过得真快。

第216章 撤军原因第390章 到底在哪里第174章 影响第790章 大赏第844章 你是灯塔第291章 我们赢了第337章 老骥伏枥第257章 大军开拔第140章 死不瞑目第500章 扫尾小会第276章 战前准备第488章 朝鲜局势第178章 官官相护第320章 进士之祸第195章 长枪火枪阵第256章 白杆服心第535章 神兵天降第245章 无敌炒股法第530章 招降卢象升第410章 卢某人做事不一般第514章 燧发枪试验第681章 肥肉就在眼前第680章 快点来吧第249章 火器的质量问题第127章 侯府对持第564章 登莱的士气第740章 长生天也要听大明皇帝的第642章 扩招锦衣卫政委第604章 六王议政第347章 战场逃生第353章 忒大的玻璃第786章 北方军队的改编方案第384章 登莱战略第279章 杀奴第244章 创新没那么难第193章 诱骗成功第830章 真正的效果第167章 纸币定样第664章 打天朝人的脸第390章 到底在哪里第753章 连克两城第299章 新五军营第385章 开封府第513章 咱是活雷锋第674章 留人质安军心第127章 侯府对持第53章 集中供应第860章 和平演变第274章 建虏人心之恶第258章 战争理念第195章 长枪火枪阵第123章 解析裹脚第283章 建虏并不笨第198章 对虏策略的转变第351章 收获不少第827章 海上缉私队第629章 阅兵仪式第367章 洪承畴第146章 农业研究院第846章 攻取大员第295章 献俘第306章 晋商的作用第425章 农业研究院第191章 都是以权谋财第551章 无敌于天下第222章 廉洁退休金第600章 到此一游第821章 状告孙传庭第711章 北海道问题第472章 修路基金第367章 洪承畴第561章 找到了第862章 君明 臣贤而后国强第590章 追是不追第837章 运筹帷幄第480章 明人去过北美否第232章 草原第一仗第705章 张献忠的生活第71章 亲近第774章 身死国灭第39章 查漏补缺第424章 祖宗基业为重第665章 开胃小菜第573章 出发第541章 乌超哈真第761章 化敌为友第509章 绑架范文程么第738章 敢犟嘴就战场见第570章 苦啊第224章 妄想坐山观虎斗第708章 自然灾害第379章 李自成第536章 峡谷大撤退第862章 君明 臣贤而后国强第539章 战后第759章 急转直下第375章 断其根本第260章 首胜第720章 比乔布斯牛的吴又可第34章 阎应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