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定期体检

所有有资格参与会议的人员都齐集之后,皇太极带着期望,做着美梦前来攻打山海关,现在一切破灭,感觉很是疲惫,带着一丝无奈问道:“下一步该怎么做,是打,还是撤,谁有什么好主意,说出来听听。”

没人说话,一个个都把头低着。这两天都实地见识了山海关的雄伟,驻守明军不慌不忙的守法,没有内应,如何打得下来。

建虏头目们一改来之前的嚣张,可要说撤退,这话反正不能从自己口里说出来。

皇太极等了一会,没见有人回答,就点名了:“大哥,你看我们下一步该如何做为好?”

代善看看皇太极,说道:“一切由大汗做主。”一个太极又推了回来。

皇太极又看看阿敏、莽古尔泰,看他们神情,像是事不关己的样子,浑然忘记了战前,四处挑唆出兵最凶的就是他们。

有好处的时候就跳出来表现,没好处的时候当缩头乌龟。这也罢了,平时还经常联合起来反对自己,甚至拖自己后退。今日之事,要不是他们在背后怂恿,那会这么随意就出兵山海关了。皇太极心里暗暗地发狠,回去就收拾了他们。

皇太极想完,只好自己下结论:“山海关是块硬骨头,是个乌龟壳。现在我们敲碎骨头,砸破乌龟壳的利器已没有了,再打无益。”

莽古尔泰在心里暗笑,还利器,利个鸟。

“朕知道附近尚有几座永平府所属的县城,大军就转去把这几座县城打下来,免得空手而回,也让大金勇士放松下。”皇太极决定放开手脚,让底下的人再抢一次,恢复下士气。

“不知大汗想打哪几座县城,可否打的下来?”阿敏忽然不阴不阳地在底下发问。

皇太极闻言,盯着阿敏看了一会,然后才道:“大金勇士所向无敌,难道会连小小县城都打不下来,你是胆怯了?”

“哪里,哪里,我只是问问而已。”阿敏说完,把头一缩,低头看起自己的扳指。

“午时用饭之后,大军转进抚宁,各旗速做准备。”皇太极说完,一甩袖子,转回后帐去了。

不说建虏的沮丧,只看钟进卫和徐光启兴冲冲地来到紫禁城,看到午门外的一排水泥房子已经造好了,里面正在用石灰进行粉刷。

在等崇祯皇帝召见的时间内,他俩参观起大明第一个水泥建筑。

负责此事的吴胜大看到钟进卫和徐光启,赶紧过来拜见。

这些天,他上上下下见过的高级官员,比以前所有时间加起来都多。

开始的时候有点拘束,参观的官员问一句,他才答一句。等参观次数多了,他自个做了总结,把水泥房的细节、优点,一一说给来参观的官员听,这样的好处是能介绍全面,又能表现自己。

在钟进卫面前,自然就不用介绍了。钟进卫略略参观后,觉得有点后世的感觉。要是再配上玻璃就好了,现在的琉璃也将就,只是光线暗了点。

没看多久,内侍过来传诏觐见。

钟进卫和徐光启就不再参观,去文华殿见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早和温体仁在商量事情,钟进卫他们过来,马上就停止了议事。能生金蛋的鸡,当然要优先对待了。

徐光启把奏章呈上,崇祯皇帝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

虽然他不懂新式窑,但从奏章的详细说明中,还是能看出来,这种新式窑的改进之处,以及最终会有多少产量。

崇祯皇帝很喜欢看到这样的奏章,看得连连点头。看完之后,马上御笔一批,准奏。

然后,崇祯皇帝对徐光启说道:“徐卿,此事需立刻去办,尽快产出水泥。朕先给你拨两万两白银,不够再过来向朕要。”

钟进卫初听才两万两这么少,然后马上一换算后世的人民币,乘以个六百,发现也不少了。就没再说话,先用了再说,反正城外还有免费劳力可以用。

徐光启谢过崇祯皇帝,然后表示要回去安排新场地。

钟进卫连忙叫住他,然后转身对崇祯皇帝道:“陛下,眼下会有诸多事情,需要徐大人牵头组织和监督。他现在每日都忙到好晚,臣担心他的身体。”

钟进卫一说到这里,崇祯皇帝连忙对徐光启道:“徐卿,诸多计划才刚开始起步,水泥,玻璃,钢铁。还有国民教育的课程,钟师傅说过都要重新编撰。数学这块,朕打算交给你来编写各级课程,你可不能病倒了撩摊子啊。”

徐光启一听有这么多自己感兴趣的事等着自己做,连忙向崇祯皇帝表态:“陛下,臣身体无恙,臣愿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钟进卫听着徐光启还想死而后已,就插话了:“你死了不大紧,这活让谁来干?”说完后转身向崇祯皇帝道:“陛下,臣建议坚决不能让他死而后已。”

文华殿内,都是钟进卫的熟人,看他说的风趣,都笑了起来。崇祯皇帝对钟进卫道:“钟师傅,你有什么建议?”

“陛下,臣建议,定期让御医检查他的身体。哦,其他要紧人的身体,也一并检查。比如,温阁老,年纪也大了,也要监控,要检查。”

“嗯,钟师傅说得不错,朕回头让御医拟个奏章,安排下朕的重臣都定期检查一次身体。”崇祯皇帝觉得这主意不错,这么一来,既能施之以恩,又能掌握大臣的身体状况,是个好主意。

温体仁和徐光启见崇祯皇帝听从钟进卫的建议,关心自己的身体,要定期给自己检查身体,不由得很是感激。

他们其实也不缺让医生检查身体的钱,但一般人谁会在身体健康的时候想着医生呢。现在皇上要给他们定期做这个事情,当然是感激了。

“臣,叩谢天恩。”温体仁和徐光启跪了下来行礼,搞得很隆重。

崇祯皇帝一见,连忙站了起来,双手虚扶:“两位爱卿都是朕的股肱之臣,少你们不得,关心你们的身体也是应该的事情,真是多亏了钟师傅的提醒。”

两个老家伙站起来后,看在一边看热闹似的钟进卫,心里对他的好感度又是上升了不少。

“陛下,臣还有一个提议。”钟进卫看他们客套完了,就向崇祯皇帝说道。

“哦,钟师傅,还有什么好提议,尽管说来。”崇祯皇帝一边坐回御座,一边鼓励钟进卫。

“其实,不是提议,是想推荐两个人。”钟进卫觉得用词不当,就先纠正道。

对钟进卫推荐的人,崇祯皇帝很有兴趣,他点点头,让钟进卫接着说。

“一个叫宋应星,江西人,现在应该是个举人。臣在家乡听闻此人见识广博,从粮食到衣服,农具,瓷器烧制,车,船,弓,弩,火炮都有涉及。因此臣以为,此人能当徐大人的助手,统管,协调各类工匠。”

钟进卫说完,侧头看看徐光启。徐光启也正向他看过来,眼神示意向他表示感谢。

徐光启心里有点过意不去,中兴伯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推荐那个宋应星,竟然编排说是在他的家乡,海外都听过此人名声。就有点过了,如果真有此名声,大明境内定是名声响亮之辈了,但自己就没听过。也不知道皇上听了中兴伯的话,会不会责怪他用词夸张。

崇祯皇帝和温体仁明白钟进卫话里的意思,就是说,这个宋应星,在后世都是有名的。

崇祯皇帝点点头,对温体仁道:“既然是钟师傅家乡有听闻过的,温阁老就把此人给徐卿找来吧,如果合适就用了。”

“是,陛下。”温体仁回答道。

徐光启一听,放下了一颗心。崇祯皇帝没有细究中兴伯的话,可能是没在意,不过首辅怎么也没疑问,却是有点奇怪。

钟进卫看宋应星的事儿搞定,就又接着说道:“陛下,臣还推荐一个人,此人就和徐大人没关系了。”

第300章 宣传第555章 大明定远侯第868章 汉语好难学啊第780章 欣喜若狂第232章 草原第一仗第1章 相遇第667章 攻势受挫第560章 计划抢粮第653章 觊觎南海第727章 再穷不能穷教育第852章 对日之策第289章 战局突变第791章 大明危机第437章 练兵提上议程第567章 烦恼第821章 状告孙传庭第632章 天朝上国第510章 到西洋送礼第794章 钢铁厂第139章 潜行失败第496章 藩王会议(6)第404章 大明工业化第864章 蒸汽火车第578章 暗流涌动第194章 为国除奸第838章 粮食危机始解第342章 饿死不如战死第868章 汉语好难学啊第761章 化敌为友第76章 个人所得税第759章 急转直下第377章 叮嘱第794章 钢铁厂第639章 严管报纸第450章 明末火药第721章 郑芝龙出使日本第538章 如何天降第490章 愿往东南第712章 流放罪囚要慎重第9章 指点江山第472章 修路基金第460章 冰棍第682章 突变第9章 指点江山第411章 登莱困境第687章 加速藩王封建第749章 奇怪的中兴侯第71章 亲近第825章 时间紧迫第832章 万事如意第117章 工匠的处境第830章 真正的效果第222章 廉洁退休金第635章 农业研究所职能的改变第123章 解析裹脚第560章 计划抢粮第384章 登莱战略第73章 汰兵插曲第198章 对虏策略的转变第174章 影响第366章 流放东江镇第216章 撤军原因第166章 海盗问题第58章 货币战争第619章 好想看电影第760章 老骥伏枥第165章 今昔天下之比第671章 大人小孩一起打第622章 全功第364章 龙子龙孙第594章 陷阱第155章 火器弓箭第478章 禁言反弹第231章 百姓视角第444章 皆大欢喜第854章 请罪第698章 建虏的无奈第650章 军备情况第346章 兵败如山倒第448章 新式军礼第74章 汰兵归去第425章 农业研究院第125章 发现刺客第12章 传言第9章 指点江山第500章 扫尾小会第160章 宦官人生第791章 大明危机第852章 对日之策第565章 又要打仗了第720章 比乔布斯牛的吴又可第515章 持久战第847章 再会唐王第388章 羞辱范氏第620章 胜利回归第216章 撤军原因第363章 四小入虎穴第16章 面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