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白杆军归

听闻又是急报至,殿内众人顿时就有种祸不单行的感觉。

果然,崇祯皇帝看完急报之后,一边让内侍把急报给殿内群臣过目,一边说道:“兵部尚书,总督云、贵、川、湖、广西军务兼贵州巡抚朱燮元急报,言安氏余孽又在串联鼓动四川诸部土司随他叛乱。需有良将震慑四川,免于叛乱之发生,特请旨调秦良玉部还驻石柱。”

钟进卫听到说是西南土司的事,就不了解了。毕竟在明末历史上,这个好像从来不是热门话题,因为那些土司叛乱最终都被明军剿灭了。

他不知道的是,因为他的蝴蝶效应,大明在北部边疆所取得的战绩比历史上要好,但西南土司叛乱却比历史上要严重。贵州水西土司安邦彦之弟安位并没有和历史上一样在一六三零年春乞降,反而派人入川鼓动其他土司响应。

因为消息的滞后,朱燮元只知道朝廷已在京畿之战中取得大捷,又听闻白杆军有调往张家口。因此才上奏朝廷,请求调回白杆军以震慑群小,以避免战事再起,生灵涂炭。

温体仁看完后把急报又给其他同僚看,自己则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臣以为蜀地虽繁华,但已经历过一次奢安之乱,正是百废待兴之时。如若叛乱又起,则西南必然糜烂,再要恢复怕就不是几年能恢复的事情了。”

兵部尚书梁廷栋此时已看完急报,听到首辅的意见,心中并不同意,他也出列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臣以为,辽东事急且近,当以辽东战事为先。”

一个是出于民生恢复考虑,一个是出于军情的紧急度考虑,各有各得道理。崇祯皇帝一时也难以决断,他看着其他臣子,等待其他人的建议。

但他没想到得是,支持首辅和支持兵部尚书的人差不多各占一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人多嘴杂想法多,一时之间就让崇祯皇帝更是难以决断了。

秦良玉只是个总兵而已,在这文华殿内没有主动说话的份,只有被问到了才有回答的机会。因此,她低眉顺目地站那,一声不响。

另外一个没有说话的就是中兴侯钟进卫,他皱着眉头也在想着这个事情。

崇祯皇帝看着底下的臣子互相争论,忽然眼睛瞄到钟进卫的眉头一舒,马上在心中冒出一个念头,钟进卫有想法了。

于是,他问道:“钟师傅对于此事,有何看法?”

殿内的其他大臣一听崇祯皇帝的问话,才发现中兴侯刚才一直没有发表看法,就都关注起来,看他是什么意见。

而钟进卫刚刚想到一些想法,就听到崇祯皇帝问话了,他就回奏道:“陛下,臣敢请问,锦州坚固否,粮食兵员军械火药充足否?”

锦州这些年来一直是对虏的最前线,其城池坚固,兵员粮饷都很充足,甚至在城里还有一个兵工厂,专铸造火炮用于防城。

如果历史上的大凌河之战,改为围困锦州之战,怕皇太极也未必能取得胜利。

经过无数次证明,建虏在短时间内,只要不是出现特殊情况,根本就打不下锦州。

钟进卫的这一问,让殿内众人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们发觉自己急躁了,对于锦州的防守,都是有信心的。

崇祯皇帝面色稍缓,对钟进卫点点头,算是回答了他这些问题。

于是,钟进卫又转身对站那边上的秦良玉道:“秦总兵,不是我对白杆军的战力有怀疑。我只是想问下,如果建虏主力尽出,围攻锦州的话,白杆军去了,就一定能解围么?”

白杆军在京师的大概只有五千人左右,这建虏的主力尽出,任谁都没有胆子敢说能把建虏打回去。

秦良玉是个不甘示落的个性,她先是摇摇头,再又回答道:“虽是如此,但事在人为。”

钟进卫在得到秦良玉答复之后,又转回身子,面向崇祯皇帝道:“破坏容易建设难,真要等叛乱起来的话,就算很快平定,也会对蜀地造成巨大的破坏。更何况京师离蜀地甚远,等叛乱一起再回去的话,所带来的损失将难以估计。因此,臣以为辽东可以少白杆军,但蜀地不能少白杆军。”

梁廷栋虽觉得钟进卫说得有道理,但他却担心辽东战事,问钟进卫道:“中兴侯,按你的意思,锦州之围就不解了么?”

这话说得有点不靠谱,钟进卫听了后看向他说道:“我没说不解,只是相对而言,白杆军回蜀地镇守威慑其他土司所带来的好处会更大。”

温体仁本来就是这个意思,他向崇祯皇帝再次奏道:“陛下,臣以为中兴侯言之有理,还请陛下决断。”

崇祯皇帝这时真是感觉到了手中强兵太少,就这么一支白杆军,而且还是地方上的土司部队而已,朝廷那些军队都不堪重用。

想到这里,他又想起以前钟进卫跟自己说过要练出天下第一强军的说法,说是要实验新军,练出一支和现在这些军队都不一样的强军。

在之前的时候,他觉得其他事情都很重要。因此,崇祯皇帝在钟进卫回京之后,一直是和他在讨论藩王封建海外之事还有那研究院的事情等等,想着等这些事情都告个段落后再来提这事。

但现在让崇祯皇帝感觉到这个想法不对,书到用时方恨少,强兵也是这个理。手中不握着足够的武力,其余的事都将是空谈而已。

他看看底下臣子,都在看着他。思绪就又转回眼下的问题,想着兵事一起,钱粮无数,就决定道:“秦总兵。”

“臣在。”秦良玉上前两步,抱拳待命道。

“你星夜离京,还归蜀地,替朕震慑宵小。”崇祯皇帝命令道。

“是,陛下。”秦良玉也没犹豫,直接领命退下,去安排白杆军还归石柱一事。

秦良玉虽走了,但文华殿内的军议还在进行,商讨辽东战事。

只听崇祯皇帝问群臣道:“锦州虽暂时无误,可长期下去,若无援军,怕会有意外。诸位臣工,可有良策解围之?”

崇祯皇帝在问的时候,忽然有了一丝明捂,如果没有一支可遇敌野战的队伍,光靠据城防守之法,怕是不现实。

在这个时候,他对孙承宗在之前递上来的方案即所谓的筑城推进蚕食之法,有了一丝反对。

殿内的文臣都知道现在孙承宗手里是些什么兵,要是强兵的话,也不会让建虏一直在辽东嚣张,被建虏压在家门口打。

因此,他们一时也想不出办法来,只听兵部尚书梁廷栋奏道:“陛下,建虏围城不克,怕是会退走也不一定。”

正常情况下的话,打不下来自然会退走,可朝廷总不能寄希望于敌人会这么做吧!

崇祯皇帝对梁廷栋的回答微微有点失望,他习惯性地看向钟进卫,不知道他是否有主意。

果然,钟进卫听梁廷栋之话,猛然想起一事,便有了对策。

第384章 登莱战略第578章 演戏所带来的好处第228章 建虏细作第231章 百姓视角第556章 就是本官放得火第457章 杀神第524章 全力以赴第714章 想要釜山第365章 收四小第93章 以一敌四第33章 苏醒第545章 是胜是败第218章 昌黎战的意义第656章 第一次第133章 历史教训第434章 大家都来捧场第636章 研究蒸汽机的最佳人选第648章 吐血第762章 兵变第462章 最可爱的人第29章 饷银(1)第187章 昌黎第二战第868章 汉语好难学啊第761章 化敌为友第621章 玄虚第593章 杀明军第396章 我胡汉三回来了第151章 期盼第223章 赎罪银第231章 百姓视角第82章 你家出大事了第407章 肉松第796章 南行定局第848章 不愧为隆武帝第721章 郑芝龙出使日本第861章 坏事变好事第115章 李老四学数字第654章 御前军事会议第595章 灭个干净第363章 四小入虎穴第610章 一样大败第217章 贪腐反逼第445章 京师银行业的巨变第667章 攻势受挫第730章 见不得别人好第200章 昌黎隐忧第858章 唐王就藩第764章 此生无憾第400章 藩王会同意么第252章 不甘认输第804章 月儿姑娘第26章 再坑第624章 勋章第178章 官官相护第1章 相遇第3章 相信(1)第26章 再坑第23章 勤王诏第844章 你是灯塔第34章 阎应芳第214章 万人敌第787章 新的三军第5章 相信(3)第477章 新军配置第628章 比恰母得海日泰第629章 阅兵仪式第335章 携商入秦第624章 勋章第607章 一招打建虏第194章 为国除奸第112章 一条龙第867章 悲催的印第安人第204章 昌黎第四战(4)第855章 雇佣兵第601章 虚张声势第137章 得意建虏第432章 鱼松计划第222章 廉洁退休金第484章 运几船回大明如何第592章 明军太凶残了第250章 红衣大炮第686章 大明水师学堂第129章 保密问题第266章 屠城第62章 义捐第57章 货币第323章 死营第797章 李老四的婚事第591章 不做死不会死第829章 严打第639章 严管报纸第279章 杀奴第555章 大明定远侯第119章 轻视复社第352章 如何处置第53章 集中供应第194章 为国除奸第142章 恶有恶报第43章 早朝第544章 威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