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完善研究所机制

将近傍晚之时,钟进卫刚回到京营提督的衙门,就被崇祯皇帝派人招进宫去了。

这种事情虽时有发生,但在天色已晚的时候,却不多见。如果不是非常重要之事,肯定不会现在召见。

钟进卫一边赶路一边叹了口气,大明还是多事之秋,时不时的发生一些大事,希望不是什么地方又出纰漏了。

当他赶到文华殿时,已是烛火通明的时候。但殿内有不少人都在,包括内阁首辅及其他阁臣,工部尚书徐光启也在。

钟进卫看到他们一个个都喜气洋洋,并且夹杂着惊奇之色。再看到宋应星也在的时候,便猜到莫非玻璃研究所出成果了,不知道是显微镜还是镜子?

崇祯皇帝一见到钟进卫进殿,也不等见礼,就高兴地说道:“钟师傅,你说得显微镜终于做出来了。”

殿内的人见钟进卫进殿,都闪过一边和他打招呼。

这么一来,钟进卫就看到刚才被他们围着的地方有一张案几,上面摆着一架显微镜。不错,虽然比起后世的显微镜,这架很简陋,但毫无疑问就是显微镜。

他见了心中高兴,一张口问道:“这个倍数多少?”

殿内的人一听,都有点诧异,看向宋应星,他们可不知道这么专业的问题。

宋应星明显地愣了一下,接着马上涨红了脸,底气不足地回答道:“下官不知道倍数,但这个显微镜能看清平时看不见的东西。”

钟进卫一听,马上醒悟过来这是明朝,显微镜也刚做出来,度量单位肯定没来及搞。

他想到这里,笑着道:“是我急躁了,现在显微镜刚做出来而已。不过你回去后定个标准出来,要衡量放大倍数的单位。一定要精确,因为这显微镜以后应用的方面很广。”

“下官记住了。”宋应星收起了之前的那股喜悦之情,躬身领命道。

崇祯皇帝在上面看得点点头,自己这些人一看到显微镜就很好奇,赞叹有如此神奇之物。而钟进卫却一张口就是专业术语,不愧是后世来的人。

钟进卫接着有点好奇,他就又问道:“这高倍显微镜是怎么做出来的?前两天我过去的时候都还没头绪。”

宋应星一听,感激地看着钟进卫,把前后过程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

那些阁臣听得不由暗叹,这宋应星真是好命,竟然能由一滴水而发现这个秘密。

而徐光启的想法却和他们稍微有点不同,心中感慨天下万物都有关联,看来科学一事,任重而道远。

当钟进卫听完宋应星的叙述后,笑着点点头,难道自己真是福星,去哪那受益?

他自美了一会,然后躬身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臣敢肯定,这种高倍镜片,在目前来说,应该没有其他人、其他国家能做得出来。臣建议其制作之法要列为最高保密等级。”

崇祯皇帝听得连连点头,当即同意道:“就列为保密甲等,任何人不得泄露。”

温体仁到此时,才出言问钟进卫道:“中兴侯,你言此物应用极广?”

“是啊,医学,化学,物理等等全部都会用到,是个最基础的工具。”钟进卫说道。

“那如此重要之物该如何售卖?”温体仁其实关心地是这个。

独一无二,而又非常基础的工具,肯定能赚很多钱。

钟进卫听了先是一愣,然后看向崇祯皇帝,发现他也非常关心这个问题。

他想了一下,就回答道:“这高倍显微镜是玻璃研究所研发出来的,其所有权当归国企和朝廷所共有,因为研究所是由朝廷提供场地和国企出资的。不妨由研究所授权给国企,成立一个厂子,专门做这显微镜售卖。研究所不负责生产和销售,就继续搞研究工作,争取再出新的好东西。”

对于现在这些官员来说,他们认为朝廷和国企其实是一回事,因此钟进卫这么说,他们也没意见。

不过钟进卫还在继续规划道:“因为这显微镜是基础之物,因此我建议价格不能定得太高。并且规定不能出口...”

“钟师傅,何为出口?”崇祯皇帝听了问道。

“就是卖给别的国家,外国人。如果他们一定要也没问题,把价格翻个十倍、百倍再卖给他们好了。就目前来说,高倍显微镜就是给他们天价也不为过的。”钟进卫转向崇祯皇帝回答道。

崇祯皇帝听得点点头,能赚大钱,这可是好事。

“另外臣建议,国企售卖显微镜所得利润,最好拿出一部分奖励玻璃研究所,以鼓励其研发出更多赚钱的东西。”

钟进卫的话音刚落,温体仁就在一边笑着说道:“中兴侯,刚才陛下已经封长庚为微伯了。”

钟进卫听了一怔,咋整了个微博出来了。

温体仁见钟进卫愕然的样子,就解释道:“因这显微镜见微知著,故名微伯。”

之前的枪炮伯和宋应星这个微伯并不是世袭,因此崇祯皇帝封了就封了,这些文臣也没有异议。毕竟他们的发明是会为大明带来巨大的利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钟进卫这才明白原来是封了伯爵,他当即向宋应星恭喜了一番。然后继续转向崇祯皇帝,再次解释道:“陛下,这显微镜也不光是微伯一个人的功劳...”

钟进卫怎么称呼就觉得怎么别扭,就不能换个其他什么伯么,一定要搞个微博出来。

“研究所内的工匠也出力不少,更重要的是,研究所作为一个整体,今后搞研发都需要他们配合,需要激发他们的整体积极性。同时也是为了让有专长的人士知道加入研究所的好处,这样才会有更多更好的产品能被研发出来。因此臣还是建议,国企售卖显微镜所得利润中要拿一部分出来归玻璃研究所共有。”

钟进卫说完之后,看了下殿内文臣的脸色,就再次解释道:“当然,拿出多少利润,就由陛下和诸位大人商量了。”

听到这里,徐光启先开口赞同道:“陛下,臣附议。”

大概是因为由钟进卫最后一句话,因此其他文臣这时也没意见,都附议了。

此举能带来更大的好处,崇祯皇帝自然不会不同意了。

最终朝廷定好给研究所的分成很低很低,但钟进卫已不再操心,有这么一个先例在,至少能先良性地动起来。

他在回家的时候,想着先给自家老婆搞几架高倍显微镜,从行动上支持阿奇的兴趣。

第527章 骡子和马第323章 死营第141章 皇帝分赃第143章 《甘薯疏》第759章 急转直下第467章 登莱战报第245章 无敌炒股法第529章 大军开拔第221章 加薪养廉第834章 缉私成果第529章 大军开拔第449章 新式军服第832章 万事如意第867章 悲催的印第安人第155章 火器弓箭第821章 状告孙传庭第162章 战前气氛第203章 昌黎第四战(3)第424章 祖宗基业为重第4章 相信(2)第842章 徐霞客的诧异第800章 何方神圣第440章 登莱出击第798章 收名人上瘾第74章 汰兵归去第702章 兵仗局的任务第440章 登莱出击第123章 解析裹脚第201章 昌黎第四战(1)第240章 献女邀宠第767章 诀别第583章 霹雳行动第230章 分道扬镳第663章 摸不着头脑第838章 粮食危机始解第812章 宗族第630章 当场石化第3章 相信(1)第244章 创新没那么难第507章 阎应元的请求第637章 荷属东印度公司第249章 火器的质量问题第84章 相逢而泣第539章 战后第418章 汉中烟草第381章 八百里秦川第182章 虏逼昌黎第610章 一样大败第401章 说起来容易第737章 以大明为首的联合国第815章 改土归流第85章 密谋第170章 水泥建筑第84章 相逢而泣第298章 京营改编第152章 流水线和标准件第61章 布告第87章 漱口第837章 运筹帷幄第312章 你有口福了第251章 打赌第339章 冥冥之中的天意第654章 御前军事会议第190章 火攻昌黎行么第6章 难眠之夜第212章 昌黎解围第540章 大明万胜第27章 蓟州第115章 李老四学数字第60章 猛虎出笼第348章 要翻盘第476章 论证新军第556章 就是本官放得火第517章 宋氏镜片第855章 雇佣兵第578章 暗流涌动第787章 新的三军第219章 贪腐的形成第847章 再会唐王第38章 两策之论第445章 京师银行业的巨变第691章 虽远必诛不是口号第171章 盐政会议(1)第429章 到家不得入第320章 进士之祸第481章 明人在北美第226章 能环保就环保第538章 如何天降第205章 昌黎第四战(5)第227章 兄弟情第347章 战场逃生第788章 朕要了第35章 卢象升第838章 粮食危机始解第205章 昌黎第四战(5)第378章 一群猪第661章 飞夺海州城第362章 谁是老大第553章 新军扩编第208章 全军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