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兵仗局的任务

原来,崇祯皇帝打开图纸后,只看懂一张完整船型的图纸,其他那些图纸都看不懂。

他抬起头来,看向宋应星道:“这图纸是否无误?”

宋应星连忙回答道:“臣听献此图纸的百姓所说,他祖上乃南京龙江船厂的船匠头,因不忍图纸被毁,私自藏了一份下来。在嘉靖年间,因倭寇作乱,才迁到了大名府居住。这次见朝廷立志打造水师,才献了出来。”

在宋应星说话的时候,图纸已经到了钟进卫手中。他仔细地看了看,发现自己也看不懂,不由得道:“没想这些图纸这么难懂!”

宋应星一听,笑着解释道:“每个匠人的习惯都不一样,因此这图纸的大部分内容,估计就只有献图之人才明白。”

钟进卫听了,眉头一皱,吩咐宋应星道:“以后各研究所的所有度量单位,包括这图纸的设计等内容,都要规范起来。也就是说要统一,不能这个工匠的东西就只有他看得懂,明白么?”

崇祯皇帝听了,知道钟进卫又在普及那标准件类似的概念,就也肯定道:“此事要重点来抓,绝对不能忽视。”

“是,陛下。”宋应星答应一声。

钟进卫还有疑问,他向宋应星确认道:“微伯,这六千料的大船真得存在?”

“传说中是存在的。下官查了《龙江船厂志》与《南船记》,里面就有记载宝船的数据,确实是有六千料的。”宋应星看来是做过功课的,马上就有理有据地回答道。

如果钟进卫在后世看过《郑和研究通讯》的话,便能清楚知道,后世也根据宋应星说得这两本书,加上从南京龙江船厂原址考古出土之十一米舵杆推算,以日本出土的明代中国船为比例合理估计一下,便能得出六千料的结论。

这要换算成后世的单位,大约船长为七十米,排水量约为两千吨,载重量约为一千吨。

而欧洲最大的帆船为“海上君王”号,在一六三七年建成,排水量也才只有一千五百吨。钟进卫在后来知道了这些后,不由得感慨,我们老祖宗的智慧,让后人为自骄傲,也为自惭愧!

但现在,离大明辉煌的航海年代,已过了两百多年,很多东西都泯灭在了历史之中。崇祯皇帝也和钟进卫一样,有所怀疑那么庞大的福船能否造出来。

于是,崇祯皇帝召见了献图纸之人胡恒新,赞扬了一番后,便让他牵头先建一艏六千料的宝船出来。如果能成功,那么赏赐自然就不在话下。

钟进卫从紫禁城出来,见天色还早,就拐去了兵仗局。

一见到兵仗局掌印太监范俊,钟进卫就马上问道:“范公公,燧发枪要按时交货,否则影响了对虏战事可不好。”

范俊听了一笑,一边引领钟进卫入内,一边回道:“侯爷放心,皇上早有圣旨传下,令咱家一定要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咱家已从大明各地调集了许多铁匠、枪炮匠过来。现在打造燧发枪的作坊规模,比起以前是翻了三倍有余。”

钟进卫听得连连点头道:“不错,范公公有心了。”

说实话,燧发枪现在还是以前的工艺,由铁匠打造熟铁而成。这次比原定计划多要了一万枝燧发枪,钟进卫还真当心兵仗局交不了货,或者交了货,但质量不过关。

现在听范俊说已扩大了三倍多的规模在打造燧发枪,心里就放心了不少。

他在范俊的陪同下,参观了燧发枪作坊。见到了无数的匠人都在全力打造燧发枪,一颗心才真正放了下来。

参观完之后,两人在兵仗局待客厅坐下喝茶。

“范公公,以后大明所有军队都将装备火器,这燧发枪的需求将是巨大的。你还得想办法改进这燧发枪的生产工艺才行。”钟进卫提醒范俊道。

范俊对此早已有所预料,钟进卫这么一说,他还是一下苦了脸,又带着一丝希望问道:“中兴侯,您有什么想法,指点下咱家吧!”

钟进卫就是有些想法,才会如此说。现在听范俊相问,就提醒他道:“具体的我也没有,就是给公公提个醒,有些人力可以用水力来代替。你可以去参观下水泥厂和玻璃厂,那边就有用上水力的。”

他顿了一下,接着又道:“另外也可以请教下工部尚书徐光启徐大人,他有一些利用水力的经验。再就是研究院院长,微伯宋应星,他也见识过不少水力的应用,你们合计合计,说不定会有所收获的。”

为了给范俊多点压力,钟进卫就再说道:“燧发枪是不怕多的,大明用不完,就可以卖给周边国家,利润是很高的。你不用怀疑,朝廷已经决定要卖军火的,你把造枪的速度早日提上来,就能早日替皇上赚钱。”

范俊顿时感觉压力山大,心中打定了主意,一定要好好改进燧发枪的生产工艺。

“每次与侯爷交谈,就会有一份收获。侯爷的学识,真是没得说的!”范俊举着大拇指,一个马屁拍了过去。

钟进卫听了,脸上忽然出现了一种古怪的笑容,让范俊心中“咯噔”一声,暗道一声不好。

果然,中兴侯就开口提要求了:“范公公有空也可以研究下后膛装填弹药的燧发枪,看能不能搞出来。”

范俊听得哑口无言,过了好一会才道:“侯爷,这,这怎么可能?”

“这有什么不可能的?我告诉你,这一定是可以的,而且将来的趋势,也是往这个方向发展的。如果你能打造出这种后膛的燧发枪,功劳大大的!”钟进卫一边说一边还学着范俊刚才的样子,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真要说功劳的话,范俊其实已经有不少了。但人心总是不足的,再多的功劳也不会嫌多。他一直没有往上升迁,找着理由长期占着兵仗局掌印太监的位置,就是因为这个位置好立功,他能继续立功。

和钟进卫打了那么久的交道,他也知道中兴侯从不骗他。因此,范俊稍微犹豫了一会后,便答应了下来,准备调拨一部分最有经验的枪匠来研究中兴侯提出的这个要求。

第288章 背水一战第358章 坏消息接二连三第124章 话剧第384章 登莱战略第523章 一网打尽第400章 藩王会同意么第441章 票号之议第546章 朝中有人好办事第436章 白杆军归第333章 惊变第495章 藩王会议(5)第862章 君明 臣贤而后国强第152章 流水线和标准件第849章 崇祯六年第168章 银行第361章 官逼民反第554章 人可建一郎第40章 军需官第366章 流放东江镇第496章 藩王会议(6)第148章 教育部第864章 蒸汽火车第760章 老骥伏枥第761章 化敌为友第608章 精兵的区别第389章 要解决宗室问题第724章 四小请战第578章 演戏所带来的好处第382章 烟草第436章 白杆军归第36章 监军制度第110章 盐政细节第745章 个人魅力不够么第443章 中兴侯的鬼点子多第523章 一网打尽第613章 怕了侯爷第426章 谁主谁辅第275章 祸福难料第216章 撤军原因第646章 冰封岛屿建虏出击第34章 阎应芳第668章 明军等死吧第700章 布局交趾第7章 变故第403章 全民皆沾利第753章 连克两城第607章 一招打建虏第664章 打天朝人的脸第193章 诱骗成功第519章 一路向西第129章 保密问题第853章 得胜归来第56章 纸币第812章 宗族第706章 大明燧发枪的厉害第289章 战局突变第259章 滦州建虏第231章 百姓视角第380章 张缚第442章 票号之争第359章 荣华富贵第490章 愿往东南第287章 反胜为败第675章 束手无策第559章 大搞基建第59章 厂卫第346章 兵败如山倒第107章 乔迁之喜第245章 无敌炒股法第856章 用兵何处第203章 昌黎第四战(3)第647章 空城计第567章 烦恼第195章 长枪火枪阵第851章 朝贡之策第302章 雷霆手段第806章 执着第588章 偷城第834章 缉私成果第759章 急转直下第852章 对日之策第276章 战前准备第468章 死营凯旋第102章 袁世振盐政第717章 冷面孙传庭第727章 再穷不能穷教育第256章 白杆服心第318章 范永斗现身第194章 为国除奸第774章 身死国灭第609章 杀手锏第486章 徐霞客第845章 北方舰队第798章 收名人上瘾第69章 汰兵得行第868章 汉语好难学啊第6章 难眠之夜第396章 我胡汉三回来了第499章 藩王会议(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