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急转直下

索尼听皇太极说到国难当头后,就叹了口气。他知道主子是为什么叹气,可他也没办法,他还指望着主子带着大金走出目前的困境。

寝宫内的气氛压抑之际,让索尼不想再多待,就向皇太极说道:“主子,那奴才回去做事了?”

“嗯,去吧,把朕刚才的旨意传下去。”皇太极点头同意道。

可当索尼快退到寝宫门口时,又被皇太极叫住了:“朕估计春暖花开之际,就是明军进攻之时。你再传朕的旨意,各村迁移速度必须加快,坚壁清野之策必须在一个月内落实。”

“扎!”索尼答应一声,见皇太极再无吩咐,才退了出去。

皇太极刚才想了那么多事情,身体的病情,使得他的精神很疲惫,便靠在床上闭目养神。

可没一会功夫,就听到有急促的脚步声传来,眨眼间就闯进了寝宫。

皇太极的心情本来就不是很好,也没考虑外面的侍卫为什么不拦,张嘴就准备发怒。

可他同时睁开眼睛看时,发现这人就是刚才退出去的索尼。只见他一脸的忧色,几步走近床前,也顾不得礼仪,焦急地禀告道:“主子,登莱明军…登莱明军攻过来了。”

“什么?多少人,不会是大队夜不收而已吧?”皇太极一听,身子一震,连忙坐直了身体,看着索尼问道。

索尼摇摇头,要是大队夜不收,他也不会如此惊慌了。他急忙回答道:“主子,镇江堡和凤凰城一夜之间就被明军攻陷了,据说登莱明军此次有十万之众!”

皇太极愣了一会,忽然大声而急促地问道:“信使呢,朕要当面问个明白。”

不一会,一个风尘仆仆地建虏信使,带着一脸地惶恐,进了寝宫,跪地行礼。

皇太极也没等他行礼完毕,就急忙问道:“登莱明军怎么会有十万之众,可有看到那明国中兴侯的旗帜?”

那信使愣了一下,然后有点不知所措地回答道:“奴...奴才不知...不知那中兴侯的旗帜。”

钟进卫在京营中抹去了将领姓氏作为旗帜的做法,而以代号换之。这种做法让建虏很不习惯,他们在这一、两年内对明国的情况又知之甚少,因此都无法断定什么旗帜代表钟进卫出现了。

皇太极皱了下眉头,想起这个原因,就换了个说法问道:“明国新军有多少人马?”

如果登莱明军有十万之众的话,肯定是得到了援军。因为光登莱明军的话,一共不会超过四五万人,皇太极这点还是知道的。

而登莱明军中的援军,只可能是那支奇怪的新军。又因为新军的军服非常特别,就很容易辨别。

信使稍微想了一下,有点没把握地说道:“好像不多,只有两千人左右。”

皇太极一听,信使的回答和自己的预期一样,登莱明军只是号称十万而已。明军如果要大举进犯的话,不会弃近就远。放着以海州为根基进攻不用,绕那么远的路从丹东出发,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接着皇太极又问了下具体的战事经过,明军在傍晚开始进攻,一夜的时间连克两城。当时的光线不是很好,场面又很混乱。因此具体如何,信使也说不出来,只能说个大概。

信使回答了皇太极的问题之后,又提醒他道:“大汗,明军的前锋攻击速度非常快,直袭盛京而来。”

皇太极没理他,挥了挥手让他退下。然后自己又靠到了床上,闭目思考起来。

登莱明军这一路,看其架势,是全力以赴的大打。而明国新军主力又没出现在登莱明军中,那么肯定会在海州发起攻势。

他想到这里,猛地睁开眼睛,对一旁站立的索尼说道:“朕敢断定,明军的主力是海州这一路。马上派出信使,让辽阳的多铎小心鞍山驿堡。不要计较伤亡,派出探马往海州一带核实明军的动静。”

“扎。”索尼答应一声,就准备去传旨。

“等等。”皇太极叫住了索尼,接着吩咐道:“明军都是火器部队,必然严重依赖后勤。各道路必须尽快进行破坏,要让明军如蜗牛般行军,在路上就把他们的补给消耗掉。”

“扎。”

皇太极皱着眉头,又对索尼说道:“再传朕旨意给那几个人,大金到了生死存亡关头,所有人等必须放下私人恩怨,同舟共济,共渡难关。一个时辰之后,到崇政殿开会,不得推托,一定要准时到场。”

索尼听了心中佩服皇太极,不像其他几个和硕贝勒一样,他始终以大金利益为出发点考虑事情。

因此,在皇太极说完之后,他大声应了一声:“扎。”

皇太极再想了想明军的情况,应该还有一路,就是关宁军。不过他估计关宁军是和海州明军合成一路,通过鞍山驿堡,到辽阳,再到沈阳这条最近的路线进攻。

这也符合他对明军主力将从海州为基地,攻击大金的判断,因此他便不再管关宁军一路。

皇太极之所以这么判断,是没有料到钟进卫的胃口很大,准备把建虏主力歼灭在沈阳。

皇太极更没有料到的是,原本以为沿途有军队驻守的城堡,道路又会被破坏,明军一路打过来,会花费不少天数。但实际上,明军的攻击速度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建虏不妙的形势,更是急转直下。

就在索尼忙着去传达皇太极的旨意之时,多铎带着自己的大军赶了回来,此时的他,已经看到了沈阳城。

先行派回的探马早已和多尔衮的人联系上,知道东门是由多尔衮控制着。因此多铎带人直接前往东门,去和多尔衮汇合,根本就没想着去向大汗禀告。

但一万多军队从前线回来,通过东门进入沈阳城。这个事情无论如何都瞒不过皇太极的人,很快,皇太极就知道了这个事情。

沈阳城内,原本就有点微妙的形势,一下开始加速,往谁也没有料到的局势发展。

而被皇太极忽略的那一路明军,也已经离沈阳不远了。

第814章 水土不服第573章 出发第128章 终有所获第818章 虎头蛇尾第342章 饿死不如战死第306章 晋商的作用第405章 大婚在即第447章 新军的新第690章 建虏求和第548章 南京民变的结果第238章 建虏自大第194章 为国除奸第667章 攻势受挫第598章 爷没兴趣第795章 粮食危机第24章 防御第262章 血债血偿第493章 藩王会议(3)第441章 票号之议第293章 犯大明者虽远必诛第491章 藩王会议(1)第218章 昌黎战的意义第768章 突围第695章 心肝疼第72章 比对第776章 问罪左良玉第722章 小心火烛第692章 驱赶海贼搅局东南亚第519章 一路向西第319章 份内之事第354章 竞拍第845章 北方舰队第483章 设立大型补给点第371章 取自朝鲜第97章 闻报震怒第388章 明朝宗室的悲哀第248章 鸟铳第42章 交易第203章 昌黎第四战(3)第285章 建虏的危机第167章 如何发行纸币第304章 惊闻噩耗第707章 再一次打击了建虏第346章 兵败如山倒第543章 下马威第188章 昌黎第二战结束第667章 攻势受挫第367章 洪承畴第220章 廉政公署第665章 开胃小菜第842章 徐霞客的诧异第270章 战前分派任务第684章 凯旋回京第621章 玄虚第430章 死营得安第158章 彷徨和骄蛮第513章 咱是活雷锋第165章 今昔天下之比第245章 无敌炒股法第612章 血债血偿第687章 加速藩王封建第661章 飞夺海州城第719章 不能太宅第252章 不甘认输第489章 命运的改变第53章 集中供应第621章 玄虚第476章 论证新军第276章 战前准备第4章 相信(2)第236章 水泥商机第835章 赶往湛江第240章 献女邀宠第561章 找到了第305章 辽东汉人的希望第50章 死人第676章 既生瑜何生亮第113章 道路衙门第129章 保密问题第352章 如何处置第93章 以一敌四第412章 屌丝的力量第21章 汉魂汉奸第669章 危急万分第19章 中计第862章 君明 臣贤而后国强第62章 义捐第514章 燧发枪试验第268章 原来是你第501章 南京民变第724章 四小请战第125章 发现刺客第295章 献俘第197章 不抛弃也不放弃第336章 袁可立第449章 新式军服第319章 份内之事第244章 创新没那么难第51章 难民营第820章 论奢华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