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人生三大铁

中平六年八月十三日夜间,在国相官寺内,刘备、李澈、荀攸、简雍四人围坐。

“赵王有点问题啊。”李澈摸着下巴笑道。

其余三人轻轻颔首,简雍冷笑道:“他是藩王,就算是要讨好国相,也不至于低声下气到这种地步。认亲?玄德这种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他也能脸厚的认了?礼下于人,必有所求!”

说起来赵王一脉与刘备的亲戚关系,那得追溯到三百多年前的汉景帝,赵孝王刘良是光武帝刘秀的叔父,也就是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后代。而刘备是汉景帝另一个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

这两人还不是一个妈生的,刘发是唐姬所生,刘胜是贾夫人所生。

刘备与刘赦就是这么个几百年前的亲戚关系,堂堂诸侯王却腆着脸来,硬要拉关系,确实让人觉得异样。

但李澈还是忍不住吐槽道:“明知赵王心怀不轨,你俩还带着赵王送的婢女?”

荀攸笑道:“收其婢而安其心,此乃虚实之道,难道攸还能让婢女得知机密?”

简雍连连点头道:“正是此理,既有准备,白送的为什么不要?若是不要,反倒让赵王警觉。”

李澈面无表情的看着荀攸和简雍那大义凛然的面容,只觉得无话可说,想了想,问道:“那你还带了两个?”

简雍嘴角抽抽,并不想回答这个问题。李澈却见刘备与简雍两人不自然的眼神交汇,顿觉一阵无力,感情在座的只有自己一个正经人。刘玄德,难怪你和简雍的关系那么好,真是人生三大铁啊。

刘备轻咳一声,尴尬的说道:“嗯,大概就是这样,总之要多多留意赵王,想方设法弄清楚他隐瞒了什么,看看是否会对我等不利。”

说到正事,三人严肃的点点头,荀攸抚须道:“那赵王仆陈遂是一个重要人物,攸认为他肯定知道些什么。”

刘备微微点头,陈遂这个赵王仆一看就是和刘赦穿一条裤子的,而他作为赵国中位居前列的千石高官,必然是参与了刘赦的所作所为,以他为切入口要相对容易的多。

怎么说刘赦也是个藩王,地位极高,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不能轻举妄动。

“此事便交由明远与公达处理吧,备预计过几日便去巡访各县。只是切记小心谨慎,保全自己为上,莫要心急,探查出来后待备回来再做处理。”刘备细心叮嘱道。

“玄德公放心,我等省得。”两人点头应是。

赵王一脉在赵国一百多年了,怎么说也有些家底,若真是轻视了刘赦,恐怕要吃大亏。

“明日开始便分头行动吧,澈会先去县衙看看,看看县吏们如何。”

汉代,朝廷在编的官职很少,以县为例,县令(长)、县丞、县尉三职是朝廷命官,治理一县至少几万人,肯定不能光靠这几个人。

是以县有属官,即诸曹掾吏等吏员,这些吏员的俸禄也是由朝廷发放,但是其任免权力却是在县令手中,有如私臣。

新官上任,自然要去见见这些县吏,若不能把这些人拿捏好,是无法治理地方的。

“这是正理。”刘备轻轻颔首,接着道:“明日你带上百人随从,你是列侯,又是县令,理当有兵车随行。

初至赵国,不能让本地大族小瞧了去,适当的展示些力量,也能更好的做事。”

李澈笑着点头应是,光杆上任的县令,与带着兵马上任的县令肯定是截然不同的。伟人说的好,枪杆子里出政权,手上有兵,才有谈判的本钱。

“玄德公又准备如何?莫不是真的要娶赵女?”李澈饶有兴趣的问道。

刘备扯了扯嘴角,摇头道:“应付之言罢了,黑山贼未平,身为国相,哪还有颜面去娶当地女子?”

提到黑山贼,李澈也叹息道:“要平黑山贼,先要搞清楚本地的贼寇是哪一支黑山贼。”

黑山贼之名,来源于太行山脉南端的黑山,其众有百万,遍布冀州泰半郡县,自然不可能是上下一心。

黑山贼原来的首领张牛角,本是随张角等人起事的黄巾贼众,其合流了另一支黄巾贼褚燕所部,张牛角在攻打钜鹿郡瘿陶县时中箭身亡,临死前指定褚燕为首领,褚燕由是改姓张,便是如今的平难中郎将张燕。

黑山贼中势力众多,虽以张燕为首,但其下派系复杂,有于毒、李大目、郭大贤、白饶等等将领,各不相服,划地为王。

荀攸点头道:“明远所言极是,以赵国敌整个黑山贼,无异于以卵击石,但若只是平定赵国境内的黑山,还是轻而易举的。只是需要当心黑山贼整体的反扑。”

“观张燕其人行事,颇为自相矛盾,正可见黑山贼中争斗之烈,雍以为可以一试。”

张燕曾经寇近雒阳,却只是接受了招安,做了平难中郎将。安心回了冀州,没过多久又开始往雒阳逼近,结果在河内便被打退。

说他是贼,他的平难中郎将也没被剥夺;说他不是贼,他干的那也不叫人事。是以黑山贼较之白波来说,情况颇为复杂。

见三位智囊都这么说,刘备点头道:“既然诸君都这样认为,那便从这方面着手来处理黑山贼。备出巡之时,也会打探清楚赵国黑山的情况。”

“时候不早了,我等也早些歇息吧,明日还有很多事要处理啊。”简雍径直站起身来,还伸了伸腰。

“今日赵王邀我等进王宫,倒是打乱了很多人的计划,按理来说,第一天应该有人来主动拜访我等才是。”荀攸也站了起来,负手笑道。

简雍撇撇嘴:“没人来也是好事,早些歇息,明日再处理这些人。”

李澈抽了抽嘴角,对着刘备拱手道别,然后怒哼一声,拂袖而去。

后面却传来了简雍与荀攸的窃笑声。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线←★←★←★←★←★←

赵王赦以美婢相赠,攸、雍皆欣然纳之,惟澈心神无二,不为所动,昭烈盛赞之。

——《英雄记》

第三百一十八章 穷途第一百七十四章 站队第二百二十三章 宫变(下)第二百零八章 破釜沉舟(上)第二十章 包头吕布第三百零六章 任峻(上)第四十一章 旁门左道第五百六十四章 忽悠(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怒火第四百七十五章 各怀鬼胎第二百九十一章 常山之战(三)(四千字大章)第五百五十九章 蜀地第三百一十三章 谋划(下)第四百二十二章 宴席(上)第二百一十四章 人间地狱第十八章 禁宫斥宦第二百二十九章 终变(三)第三十八章 兵要第五百七十九章 三使(下)第三百五十六章 马韩第三百一十五章 虎牢关(上)第三百零二章 战后杂事(中)第二百零一章 陶升第一百六十八章 乱象(元旦快乐)第五百四十八章 韩遂之败(上)第三百零八章 任峻(下)第三百七十章 蓟侯(上)第四百零九章 上表第五十一章 腹心第二百九十四章 常山之战(六)(四千字大章)第三百九十一章 怒火第三百零五章 河南之变(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小平津第二百六十三章 孙文台第三百八十章 天下动荡第三百二十四章 夷族第四百四十一章 降第四百二十五章 解斗第五百六十九章 荒唐一梦第二十六章 卧雪堂第五百一十章 皇权和士人第四百八十二章 暗流涌动(三)第四百四十九章 进爵第二百一十五章 破釜沉舟(下)第五百三十章 关中动乱(一)第五百四十四章 平定关中(九)第二百二十三章 宫变(下)第三十六章 兴趣第一百六十二章 战端(上)第五百七十一章 王府夜谈(上)第二百九十八章 常山之战(终)第一百三十二章 奇谋第三百四十三章 渤海之战(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易阳县(上)第二百四十一章 勤王之名第五百四十九章 韩遂之败(中)第三百九十五章 临战决议(上)第二百七十九章 各怀心思(下)第二百六十章 谋权(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死人不会说话第二百五十四章 人心之变第四百一十七章 未来第二百九十八章 常山之战(终)第二十三章 君明何须虑王莽(起名无能了)第四百九十七章 来使(上)第一百七十二章 谈利言义第四百零四章 争论第四十六章 进谏第二百零八章 破釜沉舟(上)第一百四十五章 财物(第四更,求首订)第三十五章 离经叛道第四百六十六章 攻敌必救(上)第一百八十三章 河朔巨寇第五百二十章 平衡(上)第二百四十二章 遥祭第一百七十章 奴与民第四百一十章 名望第三十九章 巾帼不让须眉第五百零二章 逆转(下)第四百七十七章 陪都(下)第五百六十二章 月下倾诉第四百五十五章 别离第一百九十五章 信念第一百八十八章 爱诸将妇第一百五十八章 乱起(下)第一百二十章 赵瑾第五百七十六章 崔琰第一百三十二章 奇谋第六十九章 虎痴第一百七十二章 谈利言义第三百四十二章 渤海之战(上)第五百五十章 韩遂之败(下)第二百七十二章 地域之争(下)第三百五十九章 吕布与阎行第五百二十七章 朱雀阙上(下)第六十四章 北芒山第二百六十三章 孙文台第五百三十四章 关中动乱(五)第五百三十六章 平定关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