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机关算尽太聪明

邯郸赵氏的主堂内,赵瑾高坐主位,再看看其余在座的人,每一个都是跺跺脚,赵国抖三抖的人物。

邯郸氏族长邯郸胜、魏氏族长魏松、秦氏族长秦何、赵王仆陈遂等等,坐于赵瑾下首的两位分别是邯郸胜和代表赵王而来的陈遂。

“如意啊,此行如何?”赵瑾此时再也不见之前的那副悲痛样子,神色沉凝,鹰目如电,几缕白发更添其人阴沉。

“遂不负所托,已然说动县君向老府君低头,并且县君还将亲临赵涉灵前鞠躬示歉。”陈遂满脸笑意的拱手答道。

“哦?”在座的可都是老狐狸,闻言非但不喜,反倒是颇有几分疑虑。

白发苍苍的邯郸胜开口道:“如意啊,那李明远少年得志,有救驾扶危之功,深得大将军信重,在京城可以说是飞扬跋扈的人物,焉能如此轻易的低头?莫不是其中有诈?”

其他人也都微微颔首,他们也是作此想法,反倒是陈遂当局者迷,一心认为李澈已经低头,他笑道:

“几位有所不知,不仅几位的族里在施压,大王那边也动用了这百年来赵王一脉积蓄的力量,那李明远受到的压力可远远没有几位想象中那样简单。”

魏松狐疑的问道:“赵王手中有些许权力,这些我等也心知肚明。只是大家都知道,这是见不得光的,万一让朝廷知道了,那可是大祸临头啊,赵王会为了区区一个县令而动用?”

赵瑾与陈遂对视一眼,淡然道:“魏君勿虑,大王与老朽有些默契罢了,此事当是属实。”

见赵瑾与陈遂似乎有些秘密,其他族长眼神闪烁,还是老成精的邯郸氏开口道:“既然子玉与大王有密议,那我等也不多追问了。只是先前所许,可还有效?”

在座众人中以邯郸胜最是年长,还做过两任太守,是以称呼赵瑾可以字呼之。

赵瑾也不敢怠慢这老头,虽然邯郸氏江河日下,邯郸胜却不是简单的人物:“老府君,瑾此前所言绝无虚假,赵氏放弃六年内的孝廉名额,让出县中吏职,只保有国中廷掾即可,再划出万亩良田。以此酬谢诸君援手之义。”

邯郸胜满意的点点头,皱巴巴的老脸挤出一团笑容:“子玉的信誉,老朽自然是信得过的,我邯郸各族同气连枝,焉能被一黄口小儿伤了和气?

那叶氏子太过不自量力,叶家也不配为我邯郸大族,由子玉自决便是。”

赵瑾微微颔首,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叶氏区区一个乡下土霸王,却想勾连纵横,图谋赵氏,自然要杀鸡儆猴了。

特别是赵氏即将实力大损,不威慑下这些小族,后面恐怕多出事端。

“还有一事,县君虽然低头,可国相未必不会出手。国相手中可有调兵之权,虽然郡兵早已不堪一击,但也不可大意啊。”

邯郸胜似乎对赵瑾的表态很满意,又一脸好意的劝谏道。

东汉早期,光武帝认为地方无需有兵,是以废除郡兵,也同时废止了郡国武官都尉。

后来发现这样不行,不可能镇压哪里都要中央发兵,是以又允许地方募兵,只是郡国毕竟装备与中央相差甚远,经济水平等因素也有所制约,导致郡兵良莠不齐。

国相自然是能调动郡兵的,还可以不经朝廷准许。光武帝时期有一个叫李章的人,他任琅琊太守时,邻居北海太守被郡里的豪强给绑架了,李章没有请示朝廷,直接发兵将豪强镇压,还得到了赞许。

只是正如邯郸胜所说,赵国的武备早已废弛,在东汉末年以州为单位镇压叛军的格局下,精锐都被州里给抽走了,留下的不过是些老弱病残。

“老府君无需担忧,瑾心中已有成算,国相不会插手此事的。”赵瑾一副智珠在握的表情笑道。

邯郸胜等人微微点头,笑道:“那就好啊,子玉是有本事的人,老朽远不能及,也就不多话了,祝子玉马到功成,得偿所愿。我等就先告辞了。”

“瑾多谢老府君吉言。”赵瑾避席而起,肃然一揖。

邯郸胜在身后族人的帮助下颤巍巍的站了起来,笑道:“子玉还是这么强健有力,老朽比不了啊。”

邯郸胜已经七十岁了,在这个年代是名副其实的老古董,“所谓人活七十古来稀”,自然身体比不得赵瑾。

“老府君德行深厚,赵国离不开老府君的指引,赵国上下都希望老府君长命百岁啊。”赵瑾一副情真意切的样子。

“但愿啊,这人能活多久,不仅看命,还要看人啊。”邯郸胜摇摇头,在两名年轻人的搀扶下慢慢走了出去。

赵瑾皱着眉头,有些摸不准这老狐狸的想法。

……

待其余人都走了,赵瑾一脸认真的问道:“如意,你可能保证万无一失?”

陈遂面色涨得通红:“老府君,若不信遂,又何以让遂前去做说客?”

“如意勿怪。”赵瑾拱拱手,笑道:“毕竟兹事体大,还是小心为上。”

“全赵国都反对他,他纵然是县君又如何?他前程光明,又何须在邯郸一地死磕?老府君多虑了。”陈遂说到最后颇有些落寞,以李澈如今的圣眷和表现,未来很可能是天下最顶尖的人物,远非他所能比。

赵瑾也彻底打消了怀疑,确实,一个前途远大的年轻人何须与他们死磕?公义二字又值几个钱?拿下他赵氏,李澈也升不了官,一个不慎毁了自己的前途那才是得不偿失,以己度人之下,赵瑾也就不再怀疑了。

“那此人留下便无害了,只是国相必须要除去!”赵瑾眼中厉芒一闪,杀气四溢。

“县君既然低头,国相也不会一直坚持下去啊,为何一定要动武?”陈遂有些忍不住劝道,他担心这样会激起李澈反抗。

赵瑾面色冷冽的说道:“这位国相可不简单,这几日专注于拜访刘氏,据我所知,刘氏那老东西已经隐隐被他说动了,足可见其人不凡。

他和县令这年轻的黄口小儿不同,是真正熟稔官场的老手,留下来后患无穷!留下一个县令来安朝廷的心,已经够了。”

“那……便依老府君之意吧。只是还望老府君多加小心,这事一旦泄露出去,大王都保不住赵氏,甚至大王自己都自身难保。”

“这是应该的,老朽自然会小心谨慎。”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线←★←★←★←★←★←

章出为琅琊太守。时北海安丘大姓夏长思等反,遂囚太守处兴,而据营陵城。章闻,即发兵千人,驰往击之。

——《后汉书·酷吏列传》

第二百九十一章 常山之战(三)(四千字大章)第三百三十一章 算计(下)第五十四章 仁恕之道第三百零二章 战后杂事(中)第七十八章 七星龙渊第二百一十四章 人间地狱第四十四章 英雄本色第一百一十一章 赵女第三百零八章 任峻(下)第三百八十八章 决断(下)第五百八十五章 中原僵持(三)第四百八十章 暗流涌动(一)第五百三十九章 平定关中(四)第二百三十四章 终变(完)第四百二十章 琅琊王(上)第三百九十五章 临战决议(上)第四百一十三章 太史慈(中)第三百零六章 任峻(上)第二百零一章 陶升第二百六十一章 去向第三百三十四章 郑玄(上)第一百章 长史第五百五十五章 西域(下)第五百六十七章 荒唐一梦(一)第八十五章 激进第三百零八章 任峻(下)第五百三十七章 平定关中(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酸枣会盟第一百五十章 惊变(中)第一百九十一章 氾胜之书第三百三十五章 郑玄(下)第四百六十章 兖州初战(上)第九十八章 比试(下)第五百八十章 和亲(上)第四百七十六章 陪都(上)第七十五章 赏功第三百七十五章 历阳之战(上)第四十九章 利害第二百六十四章 背叛第四百九十二章 退匈奴(六)第二百六十三章 孙文台第三百九十九章 谍中谍第三百一十三章 谋划(下)第七十四章 罚罪第二百三十四章 终变(完)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流涌动(四)第五章 党人第四百一十八章 徐州(上)第一百六十九章 联姻第三百三十八章 援兵第四百一十八章 徐州(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议罪(上)第三百三十章 算计(中)第二百二十四章 兄弟(上)第三百零二章 战后杂事(中)第一百章 长史第二百二十八章 终变(二)第四百一十二章 太史慈(上)第四百八十六章 教化曹第一百一十四章 恶名第八十三章 赠剑第四百九十三章 退匈奴(七)第一百零二章 济阴太守第五百七十七章 三使(上)第二百一十章 守城第四百九十七章 来使(上)第四百零一章 兄弟第八十九章 外放第二百零八章 破釜沉舟(上)第五百零五章 决定(上)第四百七十三章 议罚?议赏?第三百四十八章 兖州乱第一百七十七章 冀州刺史第一百零五章 剑第四百七十二章 战事将止第五百零九章 父子(下)第三百三十三章 青州乱起第一百一十三章 人生三大铁第一百五十四章 洞察人心第一百一十章 赵王第三百二十三章 接旨(下)第四百八十二章 暗流涌动(三)第五百七十二章 王府夜谈(中)第三百八十七章 决断(中)第三百一十二章 谋划(上)第三百二十三章 接旨(下)第四百五十五章 别离第五百八十三章 中原僵持(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兖州乱第二百五十二章 撤退第四百一十二章 太史慈(上)第十九章 荀公达第五百七十五章 南宫争执(下)第二百四十四章 兴兵为国,安问袁卢第五百三十四章 关中动乱(五)第八十三章 赠剑第四百八十二章 暗流涌动(三)第三百七十六章 历阳之战(中)第一百六十六章 雒阳终局(下)第二百四十二章 遥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