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英雄

李澈直感觉啼笑皆非。曹操好歹是官宦子弟,到他这一代已经是三代为官了,而且都身居高位。而何进不过一屠户出身,因何太后得宠于灵帝方才被简拔。

如今却是正好相反,屠夫何进斤斤计较出身,官宦子弟曹操却不在乎李澈出身,甚至愿意拿自己信誉为质“给”李澈一个极好的出身,何其有趣。

“先生大才,某厚颜举荐先生为黄门侍郎,不知先生意下如何?”何进再次拱手言道。

黄门侍郎,秩六百石。东汉的秩六百石官员非常有趣,其职位上至执掌一州,让数百万人俯首的刺史,下至仅仅统管两百人的曲军侯,简直是云泥之别。

汉朝宫殿大门皆饰黄漆,故名黄门,黄门侍郎虽不及刺史显赫,但也属于郎官中位居前列者。

其有出入禁中之权,为皇帝监察尚书台之事。李澈未举孝廉却能得此官,何进那边恐怕要承受士族非议,也难怪他斤斤计较出身。却是不知道何进为何要做到这一步。

李澈这时却没什么感觉,只是回礼道:“多谢大将军厚爱,李某愧领。”

“好了好了,大将军之前还说曹某像腐儒,依操之见,你们两位更像腐儒,酸,实在是酸。今日已经叨扰过久了,大将军日理万机,我与明远便先行告退。”曹操却是不耐烦了,直接拉着李澈起身告退。

李澈从怀里摸出一卷竹简放在案几上,对着何进道:“勇士大会具体条陈在下已经尽数写在其中,大将军府内多有智计之士,可召其审阅,查缺补漏。”说罢便行了告退之礼。

何进张了张嘴,终究没有说出挽留的话,只是深施一礼。

……

待回到马车上,曹操却是不住的冷笑,李澈终于压抑不住自己的困惑,张嘴问道:“曹公,何以发笑?”

曹操摆摆手,嗤笑道:“如今是何等情形了?他何遂高还囿于出身,斤斤计较。昔者文王拜吕望而能取天下,孝公用卫鞅而定秦霸业,至于高祖,萧何追韩信方有汉家江山。若这些王霸之主都如他何遂高一般囿于成见,焉能流芳百世?匹夫不足与谋!”

李澈默然,说到底用察举制,讲求出身不是智商问题,是屁股问题。

唯才是举是好事吗?当然是好事,但那是对于天下而言。对于士族呢?真以为士族每代都能出能人?袁公路就是个好例子。

察举制能保证士族抱团,即便出了一两个废物,大家花花轿子众人抬,闭着眼举上去就行了。没有才能,好办啊,夸他孝顺有德行就行。

要真是个混账呢?也没事,都说三人成虎,掌管话语权的士人抱团吹捧,那真的是“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国家安能不衰落,天下人怎么能服气?

回到眼前,曹操无疑是一个聪明人,在车里袒露心声的原因嘛……看了看外面赶车的夏侯渊,李澈明白曹操是动了爱才之心,想收服他。

不由得长叹一口气,昨日方才松柏青山,如果转身就劳燕分飞,李澈实在做不出这么无耻的事。只能装聋作哑,附和道:“曹公之言有理,不过想来大将军也有难处吧。”

“予你黄门侍郎,是想学窦大将军唯才是举,迟疑询问出身,却又是没有担当,怕士族疏远,蛇鼠两端,诚为可笑。”曹操轻笑道。

李澈还真觉得曹操说的有几分道理,何进心态可能确实如此。大富骤贵,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其心里终究不踏实。

而天下话语权是掌握在士族手里的,他很想效仿前辈窦大将军,被士族接受。

窦武,字游平,桓帝窦皇后之父,其人唯才是举,他为官时有歌谣称赞“游平卖印自有评,不避贤豪及大姓。”

并且他亲近士人,在第一次党锢之祸中为党人申冤,身为外戚,却能与刘淑、陈蕃并称“三君”,成为天下之望。

何进想来很羡慕吧,他也想成为天下之望,被人景仰。而不希望别人表面恭敬,转身嘲讽他屠户出身。

但是李澈实在不看好他,窦武何许人也?

其人乃云台三十二将之一大司空安丰侯窦融后裔,人家高祖的画像还挂在南宫云台接受供奉呢。其父亦是两千石的太守,正经的勋臣子弟,与何进完全不同。

士族不会在意窦武唯才是举,因为窦武身份超然,窦家在勋臣显贵中也位列前茅。但出身平民的何进若是如此做了,士族是不会答应的。

“明远啊,实话实说,你这个举办勇士大会,招募勇士诛宦的行为,操是不怎么看得上的。”曹操突然正容道。

李澈一惊,问道:“曹公此言何意?”

“阉竖之辈,古来有之,不过假人君之宠罢了。如今先帝新丧,蹇硕虽有重兵,亦有武略,然其如今四面楚歌,太后与天子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十常侍亦与大将军暗通款曲,若要杀之,只需三五勇士带上数十军士,便可一网成擒。这对大将军来说不过探囊取物罢了。”曹操说着又冷笑一声道:

“何遂高听信袁本初之言,征辟士族占据高位,征召兵马进驻雒阳左近,实属小题大做!如此作为反倒容易激起兵变。

此时不过是蹇硕囿于渤海王安危,不敢轻举妄动,若不趁此良机将其拿下,待其狗急跳墙之时,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本来袁本初谋划已成,月前便催促何遂高动手,你如今上了这个计谋却是又坏了袁本初的大事。”曹操说到最后忍不住笑了起来。

李澈有些失落的道:“看来在下反倒是献了个馊主意。”

曹操伸出一根手指轻轻摆动,笑道:“这倒无妨,袁本初自然会催促何遂高尽快动手。况且募集勇士诛宦是下策,但是勇士大会本身颇有可取之处。

操最看重的一点,便是‘不拘身份’。须知我大汉十三州共一百零五郡国,百姓数以千万计,其中良才又有多少被埋没?如今只是勇士大会不拘身份,然只要士族松口,此例一开,其后便止不住了,天下迟早会唯才是举,这便是大势!”

李澈忍不住问道:“曹公也是官宦子弟吧?为何会赞同唯才是举?”

曹操大笑道:“明远,你何以认为曹某会为家族所困?所谓英雄,当腹有良谋,有吞吐宇宙之机、包藏天地之志,有百折不挠之雄心,更有不惜一切实现目标的勇气!

家族只是助力,而非囚笼,曹某为何要为没有才能的族人而放弃自己的理想?上古贤王征辟人才,可不会先问出身。”

李澈看着曹操豪迈的样子,不由自主的有了钦佩之意,然而最终只能化作心里的一声抱歉:“抱歉了,在下还想娶个漂亮妻子,可不想整日里提心吊胆的。”

曹操见李澈不作回应,却也只是大度一笑,继而道:

“操听闻中常侍赵忠昨日里给太后讲了王莽的故事,想来这也是何遂高今日有些失态的原因。不得不说这赵忠确实颇有几分机智。明远,你为黄门侍郎,当有机会亲近天子和太后,可知该如何是好?”

李澈略一沉吟,哂笑道:“原来大将军是在这里等着澈,罢了,宦官能讲王莽,那澈便给天子和太后讲讲赵高吧。”

曹操抚掌大笑。

第三百七十八章 虎之殇(上)第二百六十五章 冀州变乱第三百七十五章 历阳之战(上)第三百八十三章 边市(上)第六十四章 北芒山第一百五十六章 乱起(上)第五十三章 刎颈之交第三百三十一章 算计(下)第三十八章 兵要第二百三十三章 终变(七)第三百二十六章 赏罚(中)第四百三十六章 南匈奴之战(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宫变(中)第三百九十一章 怒火第二百五十六章 会盟(上)第六章 入城第三百六十一 试探(上)第二百七十七章 备战第五百四十一章 平定关中(六)第三百零八章 任峻(下)第一百七十七章 冀州刺史第四百三十四章 再见曹操第八十五章 激进第六十八章 左右为难第四十八章 何苗第六十八章 左右为难第三百三十八章 援兵第四百四十一章 降第五百七十二章 王府夜谈(中)第二百零八章 破釜沉舟(上)第十三章 前倨后恭第一百零二章 济阴太守第一百六十七章 襄国长第二百四十一章 勤王之名第六十五章 忠义无双十常侍第五十三章 刎颈之交第二百零七章 整军备战第六十九章 虎痴第一百一十章 赵王第三百六十五章 逝第九十五章 薅羊毛第五十二章 君子之行第一百七十三章 怒火第五百一十章 皇权和士人第四百一十八章 徐州(上)第二百二十七章 终变(一)第四百二十一章 琅琊王(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死人不会说话第二百二十章 帝与臣(下)第三百八十七章 决断(中)第二百五十八章 会盟(下)第三百二十二章 接旨(上)第八十章 宗室第六章 入城第四百六十七章 攻敌必救(下)第五百六十九章 荒唐一梦第三百七十六章 历阳之战(中)第一百零五章 剑第四十一章 旁门左道第三百二十章 末路(下)第三百四十二章 渤海之战(上)第四百六十二章 兖州初战(下)第九章 勇士大会第四章 吹捧第二百九十一章 常山之战(三)(四千字大章)第四百三十二章 弑君第四百六十章 兖州初战(上)第四百二十三章 宴席(下)第五百六十九章 荒唐一梦第七十章 迎驾第三十七章 乱世(二合一4000字)第二百五十九章 谋权(上)第二百六十一章 去向第二百零七章 整军备战第四百八十五章 暗流涌动(六)第三百四十九章 儒宗(上)第一百九十五章 信念第一百一十五章 县衙第四百七十一章 辛毗第一百零九章 出京(下)第二百五十章 各怀鬼胎第二百一十章 守城第一百一十三章 人生三大铁第三百七十一章 蓟侯(下)第二十六章 卧雪堂第三百三十五章 郑玄(下)第六十九章 虎痴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才第三百四十九章 儒宗(上)第四百六十八章 肉汤与细作(上)第二十章 包头吕布第一百章 长史第五百五十二章 病亡第二百一十四章 人间地狱第三百四十五章 大巫祝第八十章 宗室第四百二十三章 宴席(下)第四百九十九章 演(上)第四百三十九章 屠刀第三百三十四章 郑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