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主冀州(上)

翌日清晨,韩馥便召集了自己的幕僚州吏,宣布了自己的决定。

自然,这一决定引起了轩然大波,长史耿武等冀州大姓成员早有心理准备,纷纷沉默不言。而韩馥的亲信部将,从事赵浮、程涣等人却是强烈反对。

作为韩馥的亲信,他们的家世在冀州并不算显赫,利益几乎是捆绑在韩馥身上。

如今冀州正值扩军之时,赵浮与程涣便肩负了招兵买马的重任,试图为韩馥打造出一支忠心耿耿的部属,以制衡桀骜不驯的麴义与于毒。

一旦韩馥失势,新任使君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将这般重任交付到他们手上,兵戈之利唯有握在亲信之手才能不招忌惮。

是以赵、程二人心急如焚,赵浮进谏道:“使君持威权之重,倚冀州民心,州中甲兵精锐,良将如云,麴义反手可破,赵相举兵即降,何以因一时失利而令太阿倒持,授人以柄?

浮虽不才,愿为使君破麴义、平赵国,震慑宵小之心。”

程涣也苦劝道:“邺城天下坚城,城中民以万计,粮足数载,尚有甲兵无算,纵然昨日稍有颓势,也绝非麴义可破。

使君只需坚守高墙,麴义粮秣短缺,围城必不长久,待其兵退,自可挥军掩杀,取其首级,乱局反手可平。

如今让位于赵相,乃是将基业拱手让人。赵国,小国耳,民不过十万,赵相出身织席贩履之辈,何德何能可登刺史之位?愿使君深思。”

韩馥心下也是微微一动,但扫过默然无声的耿武、闵纯等人,顿时熄了心思,叹道:“度德而让,古人所贵,二位何以反对?

如今天下大乱,冀州乃天下重镇,为义军支柱。而吾为袁氏故吏,必不见容于诸侯,徒然拖累冀州百姓。赵相中山靖王之后,宗室之属,统辖冀州,正合民望。”

见二人还要再言,韩馥厉声道:“吾自有决断,二位不必多言。”

赵、程二人不甘的坐下,而韩馥转头对耿武道:“耿长史,便劳烦你走一遭了,将印绶送与刘将军,吾即日便离开刺史府,静待刘将军入邺。”

耿武抱拳道:“使君视名利如浮云,让位于贤,足称佳话,武愿效犬马之劳。”

交代完毕,韩馥转身进了内堂,而赵浮与程涣看了看耿武等人,满心愤恨的甩袖而出。

……

耿武自邺城南门而出,径直东行,在二十里外的平阳城见到了刘备与李澈。

“恭喜将军,得掌冀州。”耿武对二人出现在这里丝毫不奇怪,昨日沮授便与他们密谈,交代了后续事宜。

刘备接过耿武手中的刺史印绶,略一摩挲,叹道:“备,心中有愧啊。”

李澈开解道:“事已至此,当不负此印。”

“明远说的是。”刘备轻轻颔首,回头对身后的张飞道:“益德,邺城战事便交给你了。”

张飞嘿嘿一笑道:“那麴义怎生处置?”

“冲散其部,将他押到邺城来。”

张飞领命而去,刘备微笑着对耿武道:“此行辛苦耿长史了,冀州今后事宜,还要多多依仗长史。”

耿武叹道:“背主之人,不敢忝居长史之位,只为冀州安宁而来,请使君另寻贤才吧。”

刘备愣了一下,点头道:“既然耿君坚持,备也不好强留,只是耿君无需自责,大势如此罢了。”

“多谢使君开解。”

“备新领冀州,倒是不甚了解州中俊秀,耿君既然有意归去,还请为生民计,举荐一二贤才为好。”

耿武抱拳道:“多谢使君。”言语之中却是多了几分真诚。

“使君,麴义部下骁勇善战,张司马那边……”抱拳谢完,耿武又担心的问道。

刘备笑道:“无妨的。”

见刘备云淡风轻,丝毫不以为意,李澈也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耿武虽然有些狐疑,但还是认可了这一点。

毕竟麴义不算什么大麻烦,刘备登位,卢植不会再袖手旁观,纵然张飞不敌,麴义也别想翻起风浪来。

李澈笑道:“麴义不足为虑,倒是邺城那边,韩使君已经下定了决心,不知魏郡的栗府君是作何想法?”

栗攀,魏郡太守,然而也是全冀州最惨的太守。后世有所谓的三生作恶,附郭省城,栗太守虽然比邺县令要强一些,但与刺史同城办公,还是一件颇为不幸之事。

魏郡之中自然是韩使君为尊,是以栗太守远不如其他郡守一般自在,行事也素来谨慎。

这般好处是并未与韩馥结怨,二者之间的关系还算融洽,坏处便是于魏郡之中存在感甚低,地位不显。

与他选择相对的便是南边的武陵太守曹寅了,与荆州刺史王叡不和,凭借对武陵郡的掌控力,硬生生逼得王叡离开州治汉寿,跑去江陵办公。

耿武笑道:“栗府君素来很识时务,请李府君放心。”

李澈轻轻点头,这位栗府君在历史上还有一笔记载,却是作为董昭的陪衬。几年后他死于部曲之手,接任他职位的便是董昭。既然历史上并未反对袁绍入主冀州,如今也没有必要逆潮流而动。

“邺城如今想来也因为麴义之事有所乱象,还请耿君随备往邺城一行,安抚民众,尽快恢复冀州民生。”

刘备说的轻松,耿武更是松了口气,这话只能由刘备说出,他若是催的急切,难免会产生误会。

“使君心系生民,气魄迈于常人,冀州之幸啊。”耿武这话却是说的非常情真意切,此前支持刘备,更多的是因为沮授倾力担保支持,今时倒是有些庆幸自己的选择。

“分内之事,耿君过誉了。”刘备摇摇头,转而对李澈道:“这边的事便交给明远了。”

“使君放心,澈自会为益德压阵。”李澈轻轻点头,他此行还带了三千兵马,只是张飞自负无需援军,是以还留在此地。

看着刘备与耿武一行人绝尘而去,李澈抬头望天,思绪万千。

自出京之时定下的目标,由于种种阴差阳错,最终在半年的时间内达成,虽然只是初步有了名分,但却是极其重要的一步,历史的车轮彻底的偏离了轨道,不知会驶向何方。

良久,李澈唤来属下吩咐道:“遣使往蓟县与土垠,请幽州刘使君与右北平的公孙校尉会盟。”

第三百五十二章 老友(下)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州(下)第四章 吹捧第三百三十二章 道不同第五十九章 从贼第四百二十七章 少年天子(一)第四百六十六章 攻敌必救(上)第四百六十九章 肉汤与细作(下)第四百六十章 兖州初战(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乱起(下)第五百零八章 父子(上)第四百九十四章 狗第四百三十五章 南匈奴之战(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冀州田丰第七十八章 七星龙渊第一百七十六章 漫天起价第一百八十八章 爱诸将妇第二百一十二章 豪杰之论第四百六十七章 攻敌必救(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在其位谋其政第一百二十六章 苦肉计第五百零六章 决定(下)第五百二十八章 朝议第四百章 公孙纪第四百章 公孙纪第七十七章 死地第三百六十一 试探(上)第二十一章 吕韵第一百零六章 冀州刺史第二百五十五章 相人第三百五十五章 谋算第四百七十三章 议罚?议赏?第三十三章 玉玦第一百零三章 送别第三百三十六章 所谓贤名(上)第四百二十四章 东海糜氏第五百七十八章 三使(中)第三百五十章 儒宗(下)(四千字)第三百六十六章 僵持第二百八十五章 甄府(上)第五百零九章 父子(下)第六十九章 虎痴第三百五十九章 吕布与阎行第四百二十章 琅琊王(上)第五百零七章 许靖第五百六十六章 中原烽烟第一百九十三章 乡贤与巨寇(下)第三百三十六章 所谓贤名(上)第三百二十七章 赏罚(下)第六十章 斥贼第二百三十九章 废立(五)第五百六十六章 中原烽烟第十四章 八及弟子第三百三十六章 所谓贤名(上)第四百七十一章 辛毗第四百四十七章 叛(上)第四十五章 伤仲永第二百八十八章 挥剑第一百三十六章 速断第四十八章 何苗第四百二十三章 宴席(下)第四百八十五章 暗流涌动(六)第二百四十五章 机关算尽与未雨绸缪第二百八十八章 挥剑第四百一十八章 徐州(上)第四十三章 举荐第五百零七章 许靖第四百四十三章 释权第四百章 公孙纪第一百六十三章 战端(中)第二百七十八章 各怀心思(上)第一百零七章 道别第三十一章 议事第五百一十七章 谈心第三百零八章 任峻(下)第四百零一章 兄弟第三百五十八章 蔡邕(下)第九十二章 决斗第二章 天下苦汉久矣第五百四十二章 平定关中(七)第四百四十一章 降第二百八十六章 甄府(中)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息侯第五十章 双雄会第五百五十一章 枭雄心性与枭雄末路第四十二章 仁义第五百三十一章 关中动乱(二)第四百六十九章 肉汤与细作(下)第一百章 长史第四百九十章 退匈奴(四)第二百六十章 谋权(下)第五百二十七章 朱雀阙上(下)第二百六十八章 游说(下)第三十一章 议事第一百三十章 诛杀不当辜第三百五十七章 蔡邕(上)第四百八十六章 教化曹第四百零七章 说服(中)第一百四十二章 论商第三百七十二章 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