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僵持

汉司徒、车骑将军卢植于雒阳司徒府溘然长逝,这本是震动天下的大事,然而却被人压在了雒阳之内,秘不发丧。

杨彪是出于自己的考虑,而皇甫嵩因为卢植的遗愿,也选择默不作声。

没人知道,这位曾经天下第一名臣的遗体,仅仅放在一个简单密封的棺椁中,悄无声息的运往北方。

若说不凡之处,那便是驾车者名为皇甫嵩,马车周围有一支五百人的护卫,棺椁中的冰块也是普通老百姓一辈子都见不到的数量,加上已是深秋近冬,尸体又经过了防腐处理,日夜兼程之下,大约也不用担心卢植的尸骨在下葬前腐烂透了。

没有了卢植的掣肘,杨彪开始大刀阔斧的在京城扩张势力,为迁都事宜作准备。而南阳方面,袁绍仿佛不知道他们的打算,一直以军队需要休整为由,屯兵鲁阳,并不继续北上。

天下诸侯的目光都投向了雒阳,杨彪的决定将会对未来局势的走向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然而一直到了十一月中旬,卢植都已经在涿郡老家悄无声息的下葬了,雒阳方面却始终没有丝毫动静。

杨彪仿佛忘记了自己准备迁都的事情,甚至放出了此前关押的异见者,并放任他们南逃。

这不寻常的举动让所有人都暗暗生疑,袁绍更是派出了五千先锋重入河南,也未见雒阳有丝毫反应。

“这不寻常,杨彪此前的举动必然是要进关中,这也是他唯一的路。以他的处境,天子还都后无论如何都不会放过他,甚至杨家也必然会受到牵连,他不会不明白这一点。

而此时的机会来自于袁绍的纵容,袁绍既需要还都雒阳来提升威望,也需要外部威胁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若真的结束了双帝的局面,天子威权大增,他的野望也无从谈起。

杨彪只有趁着这个机会西逃,进入关中,倚崤函之险,并依仗弘农杨氏在关中的势力苟活。若继续逡巡不动,袁绍迟早会顶不住压力北伐的,如今的雒阳凭什么来抵抗南阳?”

李澈有些不淡定了,局势超出了他的预计,杨彪的举动背后必然有新的情况发生,而若不能察觉到是谁影响杨彪,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得走的谨小慎微才行。

陈群朗声道:“这并不难揣测,杨彪敢留在雒阳,那必然是有一方大诸侯选择了站在雒阳一边。而且这个大诸侯必然是在中原之地。如今中原能影响双帝局势的诸侯只有两家,兖州牧曹操和陈王刘宠,将军不妨猜一猜会是哪位?”

“这……曹操此前的举动难道不是以稳定兖州为主?观他动向,并不想掺和进双帝之事里。如此看来,应该是陈王?可这侍君之事,难道还能朝令夕改?陈王虽然志大才疏,但也不至于这般愚蠢吧?”

陈群还未答话,田丰摇头道:“并非如此,或许是两人都选择了暗地里支持雒阳。而且谁说支持雒阳就一定要旗帜鲜明了?打着清君侧的名义攻击袁绍势力,这也是对雒阳的帮助啊。

至于说曹操的举动前后不一,这并不难理解,此一时彼一时罢了。袁遗离开山阳了,而袁绍的手已经伸向并州了。再加上天子此前释放的信号,曹操会有所举动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李澈恍然,山阳太守袁遗是袁绍的族兄弟,他所掌管的山阳郡是兖州的州治所在。他的他的存在便如同钉在兖州牧心口的钉子,此前的刘岱被控制的很难受,如今的曹操也在想尽办法把他送走,碍于袁绍势大,才不好强行动手。

如今袁绍为了插手布局并州,防止刘备势力扩张,不得不将袁遗送往并州做刺史,他的亲信之中,也唯有袁遗的声望和资历能毫无争议的盖过其他人选。

在袁遗离开后,兖州牧曹操也就彻底的放开了自我,半月时间便击溃了山阳郡以及东平国内的黄巾军,并对其加以收编,以军屯之法进行管理,得到了一支数量高达十五万的军队。

虽然这支部队目前来说并不比此前的贼寇强多少,在面对正规军精锐时仍然只有一触即溃这唯一的选项。但曹操也由此奠定了自己中原大诸侯的地位,成为各方都无法忽视的一支势力。

有了这么一支力量,曹操自然不会满足于苟安兖州。但若是袁绍带着刘辩还都,至少短时间内,天下诸侯都得仰他鼻息。深知袁绍手段的曹操自然不敢给他这个机会,袁绍不是袁术,一旦让他重现袁氏辉煌,哪怕只是短暂的海市蜃楼,也足以产生巨大的影响。

那么在暗地里干预还都事宜,自然是目前唯一的办法了。至少袁绍手中握有大义,除了西北韩马这样的边疆军阀头子可以无视,其他人还是很忌惮他以势压人的。

至于陈王刘宠嘛……

陈群悠悠道:“此次未曾及时回南阳救驾,陈王恐怕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没有中袁绍的圈套;忧的却是自此之后,南阳朝堂上真正变成了一家独大之局。

原本凭着宗室身份还能勉强与袁绍抗衡,如今袁绍和天子表演了一场君臣相得,今后的南阳恐怕便是袁氏朝堂了。

再者说,最怕天子回雒的恐怕就是陈王了,其他牧守还未必会被清算,但他这个拥兵自重的诸侯王是必然要遭到打击的。此前支持南阳,也是想着南阳势弱,雒阳势大。却未曾料到卢司徒作壁上观,强弱之势发生逆转,陈王的肠子恐怕都悔青了。

保持现在这种乱局,南阳朝廷才会需要他,不管是放着黄豫州不动,还是干扰杨彪迁都,都是为了这个目的。”

李澈摇摇头,喟然道:“当初看似势倾半壁江山,各地牧守举旗响应,如今看来,袁本初有预料到这般局面吗?天下看似都是自己人,却又不是自己人,这种局势就算是他,恐怕也无处下手吧?”

田丰叹道:“天子严旨命令各地诸侯配合,袁绍才能挟令自重,然而天子恐怕宁愿呆在南阳,也不会给袁绍这个机会打击异见牧守,说到底,当初的行为背后未尝没有少年人坠落谷底后的愤懑与仇恨推动。时间久了,恨意究竟是消散了还是更多了?如今的想法与此前的想法难道也是一致的?”

“这般局面,也真是难为他了。”李澈揉着眉头叹道:“如今局势,已经不是他能改变的了。进亦难,退亦难。

回雒会再造出一个可怕的权臣,而这名权臣已经没有回头路了,届时真的能阻止他吗?

留在南阳,则会不断减弱汉室威权,让天下不得安宁。他究竟会选择哪一条路?”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天子恐怕只会记得曾经的苦痛,并尽力避免让他再次发生。”

同一时间的邺城州牧府内,刘备披麻戴孝坐于主座,荀彧、荀攸、沮授、审配等人在座,方才说话的便是荀攸。

而荀彧等人也轻轻点头,对荀攸的话表示赞同。

刘备蹙眉道:“也就是说,天子宁愿继续保持双帝的局面,也不愿让袁太尉威望大增?”

沮授叹道:“此次马腾和韩遂之事,看似袁本初为了救驾,不得不放弃大好局面而回师,损失颇大。但他却也得到了另一样东西,那就是天子在大庭广众之下,称他为忠义之臣。

袁术给袁氏带来的污名虽不能因此而彻底消弭,但也是散去了七七八八。至少这是有天子背书的,袁本初是大大的忠臣。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回雒,袁绍便是天下第一权臣。君臣之间的关系从来都是此强彼弱,出现这样一位权臣,就代表着天子的权威跌入了低谷。吃过这种亏,还是在袁家人身上栽的跟头,天子又岂会重蹈覆辙?”

荀攸肃然道:“主少国疑,最难之处便在于君主经历的太少,哪怕再是天资聪颖,也绝无生而知之之人。从情报来看,天子这一年来成长了不少,在帝王心术和朝堂制衡上已经有所心得,但他还是太年轻,双帝对峙到底有什么样的后果,他无法预知,就算有人告诉他,他也无法感同身受。

但权臣坐大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他可是有切肤之痛。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天子有此反应倒也不足为奇。”

荀彧喟然道:“如此一来,双帝的局面势必会保持下去,而关键点便在于陈王和兖州牧曹操,究竟是他们率先起兵‘清君侧’,还是袁绍以抗命不尊为由将他们攻杀,对之后的局势都有着颇大的影响啊。”

审配沉声道:“袁绍的视线恐怕会投向南方了。兖州在曹操手里,豫州大半在陈王手中,袁太尉若不能将荆州巩固,被这二人掀翻也是大有可能的。

而孙文台占着荆南三郡不放已经很久了,袁绍或许会督促他尽快去扬州赴任,毕竟这头江东猛虎对于袁绍掌控荆州是一块极大的绊脚石。”

刘备闻言一愣,神情复杂的道:“恐怕不会这么简单,袁太尉的气魄也绝不允许他只拿下一个荆州便满足。”

审配等人一愣,荀彧却是轻轻颔首道:“不错,袁本初素来心高气傲,名望才华也都是我等这一辈中的顶尖。他又岂能只安于一个荆州牧便满足?孙文台危矣。”

有人惊道:“孙破虏可是袁绍的第一个盟友,在荆南三郡的影响力也极其庞大,势力更是不小,袁绍会先对他动手?”

荀攸摇头道:“不需要直接动手,孙文台刚烈有余,柔和不足。所谓刚极易折,强极则辱,对于这种人,有太多的方法因势利导让他死的无声无息。江东猛虎,也只是沙场悍将而已。”

荀彧平静的道:“恰巧,愚弟如今正在袁本初帐下做事,他最擅长的便是借势而动,对于他而言,孙文台恐怕是构不成威胁的。是以明公还是需要做好准备,袁本初极可能跨连荆扬,届时就算离开天子,他也是一方大诸侯,这恐怕是他最后的退路了。”

荆扬两州共有十三郡国,两百零九县,千万人口,足足占了天下五分之一。虽然在衣冠南渡之前,东汉的江南地区比不上中原两州繁华,但已是初露锋芒,算得上颇为富饶了。

特别是连年战乱之下,中原的兖州、豫州被祸害的不轻,偏居南方的荆扬两州受到的影响相对而言要小很多。加上北方人口为了避难,向南迁徙了不少,如今的荆扬未必弱于兖豫多少。江南世家,也不比中原俊杰少。

若袁绍真能并联荆扬,曹操和刘宠绝难抗衡。就算是刘备彻底掌控冀州和青州,也难以抵挡,毕竟青州如今几乎是百废待兴,比不得其他。

刘备闻言陷入了沉默,俄而幽幽道:“文若的意思是?”

“河朔之地,人杰地灵,地利更是不凡,明公据有此地可谓是天之所授。但仅凭冀州便想对抗天下州部,那无疑是痴人说梦。

幽州虽是苦寒之地,但民风彪悍、胡人众多,幽州突骑之精锐骁勇可谓举世无匹,光武因之以成大业。并州西向凉雍,南接司隶,北拒胡虏,可谓枢纽之地。

而刘表闇弱,不过守户之犬,袁遗远来,未有半分根基。明公难道对此无意?若跨有幽冀,串联并青,据四州之地而南向,天下何人可挡?百姓熟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如此,明公所愿无有不成,汉室亦可大兴。”

荀攸也接道:“明公心中所顾忌之事,我等也明了几分。只是还望明公知晓,这幽州当前还是刘景升做主,不是蓟侯的。从刘景升手中接掌幽州,与蓟侯又有什么关系?

蓟侯迟迟不动,难道幽州便成了他的自留地?幽州首先是大汉的幽州,不是蓟侯的幽州。”

沮授颔首道:“不错,明公顾念情分是好事,却也不可太过优柔寡断。蓟侯若真有本事,自然早早便拿下了幽州。如今他与刘景升僵持,正是天赐之机,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啊。”

第三百六十八章 冀州内务(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天要亮了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方反应(上)第二百九十二章 常山之战(四)第三百一十八章 穷途第一百七十七章 冀州刺史第三百三十六章 所谓贤名(上)第五百八十一章 和亲(中)第四百七十七章 陪都(下)第四百一十五章 母与子第五百一十三章 封赏(上)第三百五十章 儒宗(下)(四千字)第一百二十六章 苦肉计第四百三十四章 再见曹操第一百三十七章 为官第四百六十三章 攻营与守营(上)第五百一十七章 谈心第三百零八章 任峻(下)第四百九十四章 狗第三百八十八章 决断(下)第五百三十九章 平定关中(四)第七十三章 朝会第三百三十四章 郑玄(上)第四百八十七章 退匈奴(一)第四百九十六章 收狗(下)第十三章 前倨后恭第四十九章 利害第五十一章 腹心第四百八十一章 暗流涌动(二)第四百四十七章 叛(上)第五百七十七章 三使(上)第二百四十三章 站队第五百四十五章 平定关中(十)第五百六十九章 荒唐一梦第一百零六章 冀州刺史第三百五十五章 谋算第三十四章 兵法第五百七十五章 南宫争执(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宣传攻势第七十九章 传道受业解惑第四百六十二章 兖州初战(下)第一百八十七章 说亲(下)第十三章 前倨后恭第五百四十七章 平定关中(十二)第五百七十五章 南宫争执(下)第三百二十九章 算计(上)第三十七章 乱世(二合一4000字)第三百六十章 哪也不去第四百三十九章 屠刀第五百二十二章 插旗第一百五十章 惊变(中)第一百七十四章 站队第四百五十八章 必要的战争第四百五十八章 必要的战争第二百四十五章 机关算尽与未雨绸缪第五百六十五章 汉土第五百一十七章 谈心第三百一十九章 末路(上)第四百二十四章 东海糜氏第一百八十八章 爱诸将妇第五百三十三章 关中动乱(四)第二百八十五章 甄府(上)第八十章 宗室第二百七十五章 选择(上)第四百五十八章 必要的战争第四百九十一章 退匈奴(五)第三百八十六章 决断(上)第四百零八章 说服(下)第四百二十六章 张闿第四百二十七章 少年天子(一)第十二章 北宫暗谋第四百六十三章 攻营与守营(上)第四百九十四章 狗第五百二十二章 插旗第三百七十章 蓟侯(上)第八十六章 驱逐第四十六章 进谏第三百四十章 青州之治(上)第三百三十七章 所谓贤名(下)第四百八十五章 暗流涌动(六)第四百五十七章 五胜五败第一百五十四章 洞察人心第一百七十二章 谈利言义第二百九十一章 常山之战(三)(四千字大章)第四百零八章 说服(下)第四百八十二章 暗流涌动(三)第一百八十七章 说亲(下)第四百九十八章 来使(下)第三百一十三章 谋划(下)第一百零三章 送别第六十章 斥贼第三百八十六章 决断(上)第三百三十二章 道不同第五百二十七章 朱雀阙上(下)第七十五章 赏功第一百五十七章 乱起(中)第三百二十七章 赏罚(下)第二百八十七章 甄府(下)第八十一章 权术第二十九章 敲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