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争论

翌日清晨,天蒙蒙亮,震天的战鼓声便惊醒了这片大地上所有的生物。

合计约五六万人的大军对峙于潞县之前,这座寂寂无名的小县城,也势必会因这场大战而载入史册。

有识之士都清楚,这就是决定幽州归属的一场决战了。

刘表胜,则公孙瓒万劫不复,北境一统。

公孙瓒胜,则刘表死无葬身之地,幽州易主。

对比两军,获得了援兵以及裹挟了部分俘虏的刘表军人数要多出不少,而公孙瓒麾下看起来军容更为严整,骑兵数量也要更多。

若只是这般简单的两军对峙、决战,公孙瓒有信心领着精骑直冲中军取了刘表的首级。

然而对面军中却缓缓推出了数百辆囚车,囚车上的人披头散发,大多低着头。但少数抬头被认出来的人却是点燃了公孙瓒军的怒火——这些人都是公孙瓒麾下的中低级军官,屯长、曲军侯、什长等等,都是他们的战友。

公孙瓒本人也无暇去管麾下士卒士气的变化,而是呆愣着看着当先的一辆囚车,虽然囚车上的身影低着头,但公孙瓒对这人的身影太过熟悉了,正是代他断后的兄弟,公孙越。

如严纲所猜想的一般,没能拿下公孙瓒,刘表并不想继续将冲突升级、持续,而是希望能以战促和,逼迫公孙瓒签订城下之盟。

这数百名俘虏,既是为了打消公孙瓒心中顽抗的念头,也是释放一种善意,希望公孙瓒能看在俘虏的面子上坐下来谈一谈。

既然要释放善意,那么地位极高的公孙越自然不能杀了,还得好吃好喝供着,只是公孙越却因此愈发羞愤,屡屡寻死而不能。

“山阳高平人,汉幽州牧刘表字景升,请降虏将军、蓟侯答话。”

传令兵的声音响起,把公孙瓒的神智拉了回来,蹙眉看着对面那被簇拥着出阵的威严中年人,公孙瓒冷哼一声,不顾身边人的劝阻,拨马便往前行。

说起来这还是两人的第一次见面,明明一人是幽州之主,另一人是幽州最强军事势力的统帅,却在两年中未曾见过一面。

刘表只知道公孙瓒正值壮年,年富力强。公孙瓒也只知道刘表是一个落魄了十几年的书生。

而两人隔阵相见,第一反应却是暗暗赞叹对方的仪容不凡。

说起来两人都是身高八尺有余的大汉,就算骑在高头大马上也并不显矮小,反倒是衬托的愈发神武非凡。

年近知天命的刘表姿貌温伟,面容方正,看起来颇有长者之风。

而俊美的公孙瓒正值壮年,纵然新逢大败,仍然是一副意气风发的样子,虽然眉宇间依稀有愁色浮现,但也难掩他的桀骜之气。

“可是蓟侯公孙伯圭将军在上?”

刘表先行开口,声音温润而有魅力,明明是携胜利之威而来,却不见丝毫张狂之意。

公孙瓒冷哼一声,大声道:“正是本侯!对面的可是幽州牧刘表?”

公孙瓒的声音很有磁性,很洪亮,然而他口中所言却是将这份魅力破坏的七七八八,一副桀骜的样子,似乎浑然忘了自己曾经学过的礼仪。

刘表似乎并不介意,他笑了笑,拱手道:“久闻将军大名,今日有幸相会,实属三生有幸。”

“呵,本侯亦多闻刘州牧大名,名扬于天下,亡走于高平,攀附何遂高,谄媚刘伯安。党人八顾,名不虚传啊,哈哈哈!”

公孙瓒大笑起来,引得身后一众将校士卒也是大笑不已。

刘表麾下早有人不忿,正待上前,却见刘表摆摆手挥退他们,面上笑容不改,大声道:“将军扬威于辽东,受困于辽西,上结侯太守,下送刘府君,孝心动天地,威名镇北疆啊。”

“刘景升!你!”公孙瓒勃然大怒,他生平最恨被旁人认为是岳父侯太守一手扶持的他,也最羞愧于被丘力居困于辽西管子城。刘表一番话在两军阵前几乎是把他扒了个干干净净,让自尊心极盛的公孙瓒顿时暴怒起来。

刘表笑容一收,冷声道:“原来蓟侯也会因言辞而愤怒?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汝受汉室恩重矣,封侯拜将,光耀门楣,受命镇守北疆。汝不思报效国家,反倒窥窃权柄意图谋反,罪孽深重至极,焉敢在此逞口舌之利?”

“无耻贼子!”公孙瓒扬鞭直指刘表,怒骂道:“代郡鲜卑寇略百姓,汝身为一州州牧,代天子牧民,上不能驱除胡虏,下不能安定黎庶,有何面目居于高位?本侯受拜降虏将军,本就当扫荡群凶,还天下以太平。

汝为州牧不能为之事,本侯为之!不过借道广阳罢了,汝却收买我军大将,陷害我两万军士,如今讨伐鲜卑已成空谈,代郡又将水深火热,此皆因汝之故,汝究竟是何居心?”

刘表大笑道:“公孙伯圭,汝真以为天下人无智?吾为幽州牧,凡幽州境内军政要务皆需由吾提点方略!汝擅动刀兵,却不告知于吾,眼中可还有天子?只是借道广阳?假途伐虢,谁人不知?

再者,吾不能驱除胡虏之缘由何在,汝当真不知?若非汝在州中兴风作浪,不服教化,吾又何必常备大军防备?若汝早归王化,吾手中大军早就荡平北境群凶,这一切之罪孽,岂不都在于你?

辽西公孙氏世宦两千石,累世公卿,世受汉禄,汝既为名门子弟,理当匡扶汉室,慎重行事。汝却恣意妄为,贪婪暴虐,此次之事,非吾谋胜,乃天诛汝也!”

一番话说完,公孙瓒面色已经涨得通红,连他身后的不少人都露出了动摇之色。唯有铁杆心腹们毫无异色,毕竟都清楚公孙瓒在想什么,也没把他当成忠臣。

严纲心里暗暗抽搐,这也是关靖那厮出的主意,讲什么“师出有名”,先行一通辩驳必能让敌军士气大衰,我军不战自胜。

然而关先生显然没有丝毫的自知之明,也对公孙瓒没什么了解。纵然曾经师从大儒和长者,公孙瓒本质上还是个莽夫。面对党人八顾之一,专业靠嘴皮子吃饭的刘表,最好的办法是直接拿刀砍过去,而不是想着用自己蒙学水平的辩术去硬碰对方的专业素养。

第二百二十章 帝与臣(下)第二百三十八章 废立(四)第五百零三章 议功善后(上)第五百四十二章 平定关中(七)第八十五章 激进第二百四十四章 兴兵为国,安问袁卢第十八章 禁宫斥宦第五百六十四章 忽悠(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赵女第一百七十章 奴与民第三百三十九章 追忆第二百九十一章 常山之战(三)(四千字大章)第二百五十五章 相人第四百七十八章 忠心耿耿(上)第四百六十四章 攻营与守营(下)第一百零四章 寻剑第二百二十四章 兄弟(上)第一百六十一章 动乱(下)第三十二章 荀府第十九章 荀公达第一百五十章 惊变(中)第三百四十二章 渤海之战(上)第三百三十一章 算计(下)第四百九十二章 退匈奴(六)第七十四章 罚罪第三百六十二章 试探(下)第三百八十章 天下动荡第五百一十七章 谈心第一百四十六章 断其一臂第三百四十一章 青州之治(下)第三百二十九章 算计(上)第三章 抉择第四百六十六章 攻敌必救(上)第四百零二章 关靖第一百九十二章 乡贤与巨寇(上)第四百六十四章 攻营与守营(下)第二百五十三章 酸枣会盟第一百三十七章 为官第一百一十三章 人生三大铁第一百五十章 惊变(中)第四百零二章 关靖第一百四十一章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第二百四十七章 群雄起(中)第一百三十二章 奇谋第四百六十五章 当以义告,以道诛第一百四十八章 小平津第一百六十六章 雒阳终局(下)第五百三十九章 平定关中(四)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流涌动(四)第四百七十一章 辛毗第二百九十八章 常山之战(终)第五百二十七章 朱雀阙上(下)第四百六十五章 当以义告,以道诛第二百六十六章 游说(上)第二百七十九章 各怀心思(下)第三百零一章 战后杂事(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下很大第五百七十八章 三使(中)第三百二十二章 接旨(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虫不可以语冰第一百七十章 奴与民第三百四十四章 法术势第八十一章 权术第四百一十四章 太史慈(下)关于剧情推进第九十章 猛士云集第三百三十七章 所谓贤名(下)第二百一十五章 破釜沉舟(下)第四百零二章 关靖第九十章 猛士云集第五百零八章 父子(上)第三百九十五章 临战决议(上)第一百零八章 出京(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救命稻草(第二更,求首订)第二百五十三章 酸枣会盟第四百五十四章 可惜第一百九十二章 乡贤与巨寇(上)第四十六章 进谏第八十八章 招揽第一百九十六章 征战第五百六十七章 荒唐一梦(一)第五十三章 刎颈之交第二百七十七章 备战第五百五十章 韩遂之败(下)第一百九十一章 氾胜之书第二百七十七章 备战第一百七十一章 宣传攻势第十六章 整理收获第一百五十二章 肉食者鄙第二百三十二章 终变(六)第二百三十八章 废立(四)第四百章 公孙纪第四百零三章 中原第一百四十四章 达成共识(第三更,求首订)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州(下)第五百一十一章 天子法驾第一百一十四章 恶名第二百四十二章 遥祭第四百七十章 夏侯渊第九十九章 悟而能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