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解斗

《孟子·滕文公上》曾引阳虎之言有云: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这是成语为富不仁的原出处,出自阳虎之口与出自孟子引用,其意之重恰好相对,阳虎侧重于后一句,孟子则更重前一句。

虽然儒家之中亦有子贡这位辈分极高的“儒商”,即所谓以义经商。但就孟子等儒家激进派的人看来,仁与富是有一定的对立关系的,富者坏仁。

朝廷重农抑商主要原因或许是为了稳固统治,打压富可敌国的富商大贾,但儒家思想的影响亦不可无视。

对于汉代而言,从官面上讲,行货殖的商贾地位是特化的,这种特化其实是一种歧视,即商贾政治地位低于一般人。“市井子孙不得仕宦为吏”,单从这一条上来讲,陶谦的行为其实是违制的。

即便糜家已经转化成了田连阡陌的大地主,但经商活动亦从未停止,本质上仍是大商贾,陶谦以糜竺为别驾,若是放在平日里,恐怕会被铺天盖地的弹劾折子逼得辞官谢罪。

而陶谦此时这般抬举糜竺,自然是希望将其的身份与子贡联系起来,打上“义商”的标签,以免李澈因为歧视商贾而动怒。

李澈轻轻一笑道:“糜别驾不必这般谦逊,陶公经年老臣,宦海沉浮多年,可谓是老而弥坚。能让陶公破格征辟为别驾,足见糜别驾之品德才能都是上上之选。吾为青州牧,不会干预徐州政事,此事与吾无关。”

糜竺与陶谦对视一眼,拱手对李澈道:“下吏只是在徐州略有声名,蒙父老乡亲信重,才得以被牧伯征辟,实在不敢当李牧伯如此盛赞。

恰如如今徐州之危局,下吏眼看着牧伯殚精竭虑,却没有一谋一策献上,着实惭愧啊。”

“徐州危局?”李澈挑了挑眉,疑道:“可是据本侯来看,曹兖州已经被挡在了琅琊之外,如此情况,或许他很快便会知难而退,何谈危局?”

李澈说完,堂中众人却默然无声,李澈也不着急,只是饶有兴致的扫视着在座的徐州高层,不知在想些什么。

良久,陶谦涩声开口道:“李侯有所不知,兖州军如今能被臧宣高挡住,九成原因是曹兖州并未动用全力。而徐州泰半军力几乎都指着臧都尉的泰山众,若是他们败退,徐州对于曹兖州而言当真是一马平川了。

老夫年事已高,曹兖州又是天下知名的能臣,既然他认为老夫治理徐州不力,想要取而代之,老夫也不介意退位让贤。只是一来这州牧之位毕竟是天子所授,不可私相授受,天子如今之意显然是不希望曹兖州统领两州军政,老夫身为汉臣,自不能随意交出疆土。

二来……从泰山郡传来的消息,曹兖州行事太过酷辣,非仁善之主,若将徐州交给他,老夫实在放不下心啊。”

兖州与徐州的人口和面积差距并不大,徐州大约三百万左右。而兖州是四百万有余。看似是势均力敌的两州,只是兖州处天下之中,不管是经济发展还是土地资源都要胜过徐州不少。

再加上自曹操统领兖州以来,铁腕手段整肃州郡,扩充军力,实力是远强于徐州的。

最重要的还是徐州内斗太严重,上下不能一心。陶谦直属的丹阳精兵虽然精锐,但人数太少,就算加上各郡郡卒也不过勉强与泰山众分庭抗礼,若非臧霸还算恭顺,这简直是幽州情况的翻版。

而兖州如今不管那些士人背地里有多不爽曹操,至少表面上还是倾力支持,就算是形同独立的陈留郡,张邈也还是支持曹操这个老朋友的。

见陶谦把情况说的这么严重,李澈也严肃起来,沉声问道:“既然形势这般严峻,为何不见陶公将丹阳精兵派上前线?趁着曹兖州尚未全力以赴之时将前军一举击溃,岂不是正好能大大削弱其实力?”

陶谦长叹一声,无奈的道:“李侯有所不知,徐州有五郡之地,除却琅琊,东海国亦与兖州接壤。如今丹阳精兵正驻守阴平与兰陵,以防曹兖州忽施偷袭,毕竟州治尚在东海,若是连州治郯县都丢了,这仗也不用打了。”

李澈蹙眉道:“主动权在曹兖州手上,这种分兵防御并非长久之计,尤其是在对方兵力优势的情况下。一旦曹兖州集结大军从一点突破,陶公又能如何?”

“是以才盼望李侯能够进行调解,使曹兖州明白老夫之苦衷啊。皆是汉臣,同室操戈又是为何?”

“牧伯所言正是我等心中所想啊,徐州如今局面并非牧伯有意造就,曹兖州要肃清贼寇,却是选错了目标啊。”

“正是如此,天下本已渐趋安宁,曹兖州再起兵戈实属无理之举。”

……

堂中一众人都附和着陶谦的话语,或指责曹操别有用心,或言称曹操被人欺骗,总之便是希望李澈能作为中间人进行沟通。

李澈只是笑着看他们义愤填膺的发言,时不时的点点头表示“赞同”,待众人稍稍安静一些,他双手虚按,示意他们停下,然后笑道:“诸君所言都甚是有理,本侯奉诏而来,自然是希望能够道明其中曲折,以解纷争。

但既然是解斗,自然不能只听一面之词,本侯还希望能够与曹兖州接触一下,了解他的想法。只是曹兖州似乎未至前线,本侯也不好深入兖州,不知陶公可有法子应对?”

陶谦和糜竺等人对视一眼,肃然道:“老夫这里确实有法子让曹兖州与李侯面议,但此事着实太过危险了。兖州不比徐州,必然不会允许李侯携大军入境,随行者恐怕仅能带上亲卫一两百人,万一……”

李澈笑呵呵的摆了摆手,悠悠道:“关将军亲提步骑四万屯军于甘陵县,青州赵校尉亦提两万人屯于般阳,曹兖州应该还是很希望本侯安全回去的。”

清河国甘陵县,齐国般阳县,都是紧邻泰山郡的地域,合计六万大军兵压泰山,这威胁之意颇为明显。曹操此时应该是最希望李澈安全的人了。

徐州众高层面面相觑,忍不住咽了口唾沫,这就是冀州的底蕴,即便还要分防,还要监督北方,也能分出四万人压制兖州。若是全力发动起来,十万大军也不在话下。

相比之下,兖州和徐州实在是太不够看,能和冀州扳腕子的州部,恐怕只有豫州。

陶谦沉思了许久,长叹一声,避席而起深深一躬,喟然道:“如此陷李侯于险地老夫实在惭愧,但徐州已是穷途末路,为生民计,老夫万分需要李侯将老夫的善意传达给曹兖州。待李侯归来,老夫愿负荆请罪,以表歉意。”

第二百五十六章 会盟(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小平津第二百六十六章 游说(上)第五百八十章 和亲(上)第二百八十二章 清查土地第一百五十四章 洞察人心第三百七十四章 各方反应(下)第二百九十四章 常山之战(六)(四千字大章)第二百二十七章 终变(一)第一百零五章 剑第四百一十五章 母与子第十九章 荀公达第四百三十二章 弑君第一百九十七章 易阳县(上)第一百六十章 动乱(中)第一百九十四章 投名状第二百二十九章 终变(三)第四百零四章 争论第六十三章 贾诩第四百五十六章 师出有名第一百八十六章 说亲(上)第四百四十二章 托付第三百六十章 哪也不去第四百零一章 兄弟第三百三十八章 援兵第四百七十三章 议罚?议赏?第一百六十五章 雒阳终局(上)第三十一章 议事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兆尹府(下)第五百一十六章 论官(下)第二百七十五章 选择(上)第二百七十八章 各怀心思(上)第二百五十二章 撤退第三百五十五章 谋算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心话第一百六十一章 动乱(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战端(下)第三百一十一章 风水轮流转(下)第五百四十章 平定关中(五)第十六章 整理收获第五百七十一章 王府夜谈(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严刑慎行第一百一十章 赵王第四百五十一章 改变(下)第二百三十一章 终变(五)第二百五十八章 会盟(下)第二十六章 卧雪堂第一百五十一章 惊变(下)第三百八十五章 特别的人第三百九十一章 怒火第四百零六章 说服(上)第一百九十八章 易阳县(下)第二百六十一章 去向第五十四章 仁恕之道第五百二十九章 新任京兆尹第二百六十七章 游说(中)第四百六十章 兖州初战(上)第四百零八章 说服(下)第五百八十四章 中原僵持(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太史慈(中)第三百六十九章 杂谈第五百六十九章 荒唐一梦第三百一十六章 虎牢关(下)第二百二十章 帝与臣(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达成共识(第三更,求首订)第二百九十八章 常山之战(终)第一百七十章 奴与民第八十章 宗室第三章 抉择第五百八十六章 中原僵持(四)第二百九十五章 常山之战(七)第四百五十一章 改变(下)第四十六章 进谏第二百四十一章 勤王之名第一百四十六章 断其一臂第二百二十七章 终变(一)第四百七十四章 交心第四百四十九章 进爵第三百六十二章 试探(下)第二百四十四章 兴兵为国,安问袁卢第二百零一章 陶升第二百六十三章 孙文台第七十九章 传道受业解惑第三百八十二章 幽州牧刘表(下)第三百章 功利与道义第三百一十三章 谋划(下)第三百五十七章 蔡邕(上)第六十六章 时代的落幕第二百五十九章 谋权(上)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方反应(上)第五百六十四章 忽悠(下)第二百一十四章 人间地狱第一百二十二章 引蛇出洞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真第四百二十二章 宴席(上)第三百九十五章 临战决议(上)第四百四十六章 开阳之战(下)第四百五十六章 师出有名第四十一章 旁门左道第二百一十三章 万人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