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托付

浓烟、鲜血、哭喊声、泣求声,这座阻挡了兖州大军数月的县城终究沦陷于铁蹄之下。

而这人间惨状也仅仅是让骑在马上的枭雄抿了抿嘴唇,转而对身后之人吩咐道:“临沂之民勾连昌霸,罪在不赦,当尽诛之。”

轻轻一言,便宣判了临沂城内尚存的两万余百姓的命运,郭嘉长叹道:“明公既然能临机决定放过臧霸,又何必一定要屠掉临沂?”

“泰山众未战先降,若是拒绝其投降,则会变成死战之局,哀兵不可力敌。而臧霸此人确实非凡,吾心属意,不忍杀之。

屠临沂,一为震慑徐州之民,二便是彻底断了泰山众的归路。陶谦若是收到臧霸投降,临沂被屠的消息……”曹操嘴角勾起一抹弧度,让郭嘉遍体生寒。

……

“臧宣高!贼子也!”如曹操所料,陶谦收到消息后怒火攻心,生生吐出一口血来。若非糜竺等人连忙上前将他扶起,陶谦当即就要瘫倒在地。

泰山众降了,徐州对于曹操而言可谓是毫无阻碍,自家人知自家事,陶谦很清楚自己手里的那些兵是什么水平。

而临沂屠城或许能激起一部分人的愤怒,但更多的人恐怕还是恐惧。如今堂中这些徐州高层之中想必也有不少人抱着这种想法,毕竟在无法抵抗的情况下,投降曹操也未必不是一条出路。

于此时的陶谦而言,他看不到前路何在。而性情暴烈的他更不愿意将徐州拱手让给曹操,毕竟此前曹操的檄文可没有给他留下半分面子。

“牧伯,兖州大军不出两日想必便会兵临开阳城下,不知牧伯有何成算?”几名徐州的从事、州掾吏对视了一眼,推出一人上前问道。

陶谦沙哑着嗓子,冷声道:“无非死战罢了,老夫是徐州牧,又岂能将徐州子民拱手交给曹贼这屠夫?”

“这……”见陶谦没有投降的想法,不少人眼光闪烁,不知在谋划些什么。糜竺扫了他们一眼,对陶谦附耳道:“牧伯,可还记得李青州的警告?”

陶谦神情一紧,几天前李澈的警告他自然是收到了,但正如李澈之前分析的一样,陶谦不可能因为这种虚无缥缈的可能性而撤离百姓,将城池拱手让给曹操。

而如今血淋淋的事实摆在眼前,陶谦不得不正视一个问题,那就是曹操会不会在开阳县再来一次屠城。

开阳不比临沂,作为琅琊国的国治,全县近十万人口,城内民众近四万人,一旦被曹操屠戮,曹操会背上屠夫之名,陶谦这个徐州牧也别想好过,守土无能的罪名是逃不掉的。

“子仲此言何意?”

糜竺微微沉默,陶谦先是一怔,旋即恍然道:“吾自有成算,与子仲有要事相谈,诸君且先去整军备战。”

待堂中人尽数退下,糜竺放开扶住陶谦的手,拱手道:“若要徐州安宁,非李青州不可。”

陶谦面庞顿时涨成青紫色,怒道:“难道老夫不能安定徐州?”

“曹操势大,非我等所能力敌。李青州背靠卫将军,手握雄兵数万,麾下有陈长文、田元皓等智谋之士,有赵子龙、韩元嗣等勇武之将。此时徐州之内,非李青州无以抗衡曹操。”

“黄毛小儿,得幸于刘备罢了,子仲就这般信得过他?”

糜竺蹙眉道:“年岁不足以论高士,未及而立,官居一州之牧,爵为大县侯,位列天下最顶尖的人物,难道仅仅是因为卫将军宠信?若卫将军这般任人唯亲,又岂能有如今这偌大的基业?

卫将军麾下,荀文若、荀公达、沮公与、审正南、董公仁,哪一个不是天下名士?他们难道会坐视一名佞臣执掌一州?陈长文、田元皓也是士林俊秀,难道会甘心屈身庸人?

前些日子牧伯也与他见过,言谈举止虽未有不凡之处,但颇为严谨有法度,当知他并非浪得虚名之辈。”

糜竺难得如此长篇大论的与他唱反调,陶谦一时有些语塞,他当然明白糜竺所言不差,可他更明白糜竺此时再想什么,他仍然有些不甘。

“牧伯,南边的消息您也知道了,天子遭弑,平衡已经打破。袁太尉不日便将与陈王开战,曹操屠城也正是因为时间紧迫,不得不为。纷乱数年,天下终将重归一统,牧伯是认为自己可以做那大一统之人?”

陶谦哑然,他自然不敢作这等妄想。坐拥徐州三年,此时的他最大的野心也不过是坐稳徐州,然后学刘焉静观天下风云变幻。

此前与各大势力之间始终保持一种稳定的关系,正是因为想置身事外。

然而徐州不比益州,没有天险护持,没有大的战略纵深,这偌大的徐州在其他诸侯眼中就是一块肥肉。

他想置身事外,可别人不许,数百万民众在那,谁能置之不理?

“所以子仲是找好了下家?”

“徐州并非牧伯的徐州。”糜竺仿佛听不出陶谦话中的怨气,他平静的道:“徐州百姓也不想惨死在屠刀之下。”

“那你为何不径直降了曹操?”

“兖州四战之地,南北俱是强敌,曹孟德的未来几乎看不见希望。但卫将军不同,青幽冀三州之地,若再加上徐州,天下近半便在掌握,即便是袁太尉击败了陈王,也难以与之抗衡。

而李青州此时想必正需功绩,冀州又难以抽调更多的兵力,此时合作,想必能得到更多,这是一笔好买卖。”

陶谦讽刺道:“不愧是糜家,当真是商道天才。”

糜竺并不在意陶谦的讽刺,他继续道:“于牧伯而言也是好事。牧伯是信得过暴戾的曹操,还是信得过李青州与卫将军?就算牧伯不在意,小公子他们又如何?以曹操表现出的性格,牧伯能安心托付后事吗?”

一语击中陶谦的软肋,已经隐隐感觉到大限将至的陶谦最放不下的自然是自己的后人。可惜子嗣无一人有能力继承基业,徐州的未来显然又充满风险,选择一个人托付徐州才是最为明智的抉择。

“看来子仲帮老夫考虑了很多啊。”一口气泄掉,强撑起的身子也瘫了下去,陶谦有些无力的幽幽说道。

“宾主一场,牧伯与糜家的合作很愉快,竺也不希望牧伯晚景凄凉。”

“罢了,就依你之意吧,去联络李明远,告诉他开阳城军民听他指挥,老夫累了。若此战能胜,徐州军民也由他来管理,老夫无能为力。”摆了摆手,陶谦强撑起身子,蹒跚着走出堂屋,只留下糜竺一人静坐堂中。

第四百一十二章 太史慈(上)第一百六十六章 雒阳终局(下)第三百一十五章 虎牢关(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争辩第一百八十三章 河朔巨寇第一百章 长史第一百九十八章 易阳县(下)第二百八十四章 定人心第五百五十八章 曲城乡侯第五百七十七章 三使(上)第五百零九章 父子(下)第三百八十八章 决断(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怒火第二百七十四章 对错(下)第四十一章 旁门左道第五百七十七章 三使(上)第二百七十七章 备战第一百八十四章 杨凤(上)第三百零六章 任峻(上)第四百三十二章 弑君第二百三十五章 废立(一)第四百四十二章 托付第五十章 双雄会第二百五十一章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第一百五十五章 议罪(下)第三百二十八章 江东猛虎第五百三十二章 关中动乱(三)第三百七十二章 私心第四百八十四章 暗流涌动(五)第一百三十三章 争辩第五百六十五章 汉土第三百四十四章 法术势第五百零一章 逆转(上)第五百八十二章 和亲(下)第五章 党人第五百八十二章 和亲(下)第四百六十九章 肉汤与细作(下)第三百九十三章 残酷第二百八十八章 挥剑第五百零六章 决定(下)第四百九十七章 来使(上)第四十一章 旁门左道第一百零六章 冀州刺史第二百一十六章 决战(上)第四十四章 英雄本色第一百四十六章 断其一臂第二百六十章 谋权(下)第五百二十一章 平衡(下)第三百二十一章 王子师第一百八十四章 杨凤(上)第三十八章 兵要第四百三十六章 南匈奴之战(二)第三百九十五章 临战决议(上)第二百四十九章 冀州田丰第三百五十六章 马韩第三百五十七章 蔡邕(上)第四百六十九章 肉汤与细作(下)第五百零六章 决定(下)第四百二十八章 少年天子(二)第四百三十八章 开端第二百五十九章 谋权(上)第五百零六章 决定(下)第三百九十六章 临战决议(下)第二百四十六章 群雄起(上)第一百零三章 送别第八十八章 招揽第一百一十八章 以人为镜第四百五十三章 不变则亡第二百五十七章 会盟(中)第五百一十八章 名利第六章 入城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赏(下)第二百七十七章 备战第四百三十六章 南匈奴之战(二)第三百一十六章 虎牢关(下)第八十三章 赠剑第四百零二章 关靖第五十七章 暗度陈仓第二百一十四章 人间地狱第四十五章 伤仲永第一百五十二章 肉食者鄙第二百章 陷锋突陈第八十二章 不忘初心第三十四章 兵法第三十九章 巾帼不让须眉第一百八十七章 说亲(下)第六十九章 虎痴第七十四章 罚罪第七十章 迎驾第二百一十二章 豪杰之论第九十四章 弓似霹雳弦惊第七十六章 铁头娃第三百八十八章 决断(下)第五百七十一章 王府夜谈(上)第十八章 禁宫斥宦第二百六十七章 游说(中)第二百五十三章 酸枣会盟第五十九章 从贼第五百零五章 决定(上)第三百二十五章 赏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