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可惜

枫叶飘落,如赤焰一般点燃了方圆数里之地,这极致的景色予人萧瑟之感,又有一种如火在心的浮躁之感。

李澈伸手接住一片飘落的枫叶,轻笑道:“文礼兄,一别经年,别来无恙啊。”

对于边让,李澈的感觉还是挺复杂的。这位可以说是被他不经意间改变了命运,假如没有何大将军府上那一次争执让他警醒,边让这时候恐怕坟头草都三尺高了。

毕竟这种又傲又嘴臭的士人,简直是曹操绝佳的开刀对象。从性格上来说,曹孟德也是忍不了这种人的。

而除去这些毛病,边让本人确实有自傲的本钱,在辞赋之道上的水平可谓当世少有,文章极尽华美而又立意高远,借古讽今针砭时弊的能力也胜过了九成的士人。

在为官之道上,边让较之孔融也更有自知之明,并不向往官场,不喜欢权位,白衣傲王侯才是他的追求。

对于这种人,李澈的忍耐度一向很高,有本事的人都有脾气,只要不跨界插嘴,傲气些也不是什么大毛病。

只是如今再见李澈,边让浑身傲气却是尽敛,以一种不卑不亢的态度相谈,对于他的脾气来说也算是难能可贵了。

“有劳将军挂念,虽不比将军青云直上,俸万石,爵一县,但也算颇有滋味。”

“故人过的畅快,本侯也是心下甚慰啊,来来来,饮酒饮酒。”李澈似乎把边让的话当真了,举杯邀饮。

这是在琅琊王的园林之中,李澈遣退了所有人,仅己一人接待边让,以示对故人放心。

边让见李澈这般作态,不禁有些慌了,连忙道:“虽有滋味,但奈何有恶客临门,以致难以安稳啊。”

“恶客?”李澈一脸惊色的问道:“曹兖州世之大才,魏王亦视之如兄,可谓当世俊杰,在他治下还有恶客敢打搅文礼兄?”

边让索性也不绕圈子了,直言道:“这恶客非是旁人,正是后将军领兖州牧,东安乡侯曹操!”

李澈微微蹙眉,放下酒壶肃然道:“边兄,这话可不能乱说。曹兖州乃故太尉曹巨高公之子,故太尉桥公祖公挚友,受命牧守兖州,安定一方百姓,岂能以恶客相称?”

“卫将军有所不知啊,这曹孟德本性残忍暴戾,苛待州郡百姓,且野心勃勃,图谋不轨!就说这徐州,陶牧伯素来与世无争,受命牧守一方,堪称是兢兢业业,他却妄定罪名,擅动刀兵,未得天子诏书便试图攻灭一州牧守,可谓无君无父之举!

再说他所定罪名,着实荒唐可笑,若臧霸、昌豨等人当真是十恶不赦之辈,如今收编这二人的曹孟德又算什么?

兖州百姓不愿助桀为虐,自举义旗,待迎王师,却不料此贼不甘失败,竟引军攻伐,所过之处屠家灭族亦是等闲!在下为兖州之人,实不愿看到乡梓遭此贼凌虐!若临沂之惨剧再现于兖州,我等当真是无颜去地下见列祖列宗!

卫将军麾下兵精将广,智谋之士不计其数,此前以义襄助徐州,败退曹贼,可谓海内景仰。愚以为将军当兴义兵,伐无道,吊民伐罪,以全兖州生灵。功成之日,兖州万民必感将军盛德,愿致书朝廷与魏王,为将军请功!”

边让说的兴起,甚至站起身来踱步,挥袖之时当真有如春秋战国时纵横家挥斥方遒的模样。

然而待到他说完,李澈却只是露出了一抹玩味的神情,悠悠道:“文礼兄当真是好口才,难怪能写得出好文章啊。”

“将军认为在下说的不对?”

李澈叹了口气,摊手道:“文礼兄,听吾一句劝,这事别掺和了,你就留在徐州吧,吾会向魏王举荐你。”

“将军!”边让忍不住怒道:“曹贼嗜杀成性,视生民为蚁虫,兖州百姓日日担惊受怕,唯恐重演徐州之祸。吾为兖州之民,焉能弃乡梓于不顾?恳请将军秉仁善之心,救兖州百万黎民于水火。魏王既有天下之心,亦当有天下之仁!”

“曹孟德嗜杀成性,视生民为蚁虫……这话,是陈公台告诉你的吧?”

边让反问道:“难道不是?曹贼屠临沂百姓,于兖州境内屠家灭族,杀的人头滚滚,纵是古之桀纣亦难与之相比!为一方牧守,代天子牧万民,当有仁厚之心,爱民如子。可曹贼种种行为,全无半点爱民之德!”

“曹孟德残暴、好杀,这都没错,但是若说他会在兖州杀的人头滚滚……那不是在质疑他的品德,而是在怀疑他的才能。”李澈站起身来,负手而立,叹道:

“他不修仁厚之德,残忍暴虐,这都没什么大错。但是……你不该质疑他的才能和远见,在徐州杀戮,是为了震慑反抗者,是征服者的做法。而在兖州,他还是兖州牧,如今是在平叛,若再屠戮平民,岂不是自折臂膀,自去大义?

陈公台危言耸听,却是病急乱投医了……不,他或许是想借此暗示,暗示本侯可以以此为大义来讨伐曹孟德。”

边让反驳道:“可曹孟德在兖州屠家灭族,难道不是事实?”

“他所屠之人,不都是带头起兵造反之辈?在兖州,何曾屠杀无辜百姓?”

边让还是不敢置信的道:“公台先生岂会骗吾?吾已经与他说明了利害,此番乃是带着臣服之意而来。”

“文礼兄,你比起当年进步了许多,能看懂很多东西,但比起陈公台,你还是嫩了些啊。”李澈叹息着摇摇头,解释道:“他若真想臣服,你此时应该是去邺城,而不是来我这儿。恰恰是他始终放不下自己的高傲,才想以你为凭,抱万一的希望求我出兵。

你也无需有太多的压力,陈公台对此本就没有抱多大的期望,这只是死到临头的最后一试罢了。他还是看的清楚。”

“所以说……公台先生没想过臣服?”边让有些昏头,本以为陈宫过于天真,还在纠结于心服和口服的区别,却不料竟是被陈宫演了一通,这位兖州如今的主事人根本没想过低头,派他来也只是想试着空手套白狼,成与不成都不在乎。

“嗯,如果所料不差的话,他的死期大约也就这几天了,被裹挟的可怜人啊。”李澈端起酒杯遥遥一举,悠悠道:“实在太过可惜了,惟愿将来不再重演。”

第三百八十八章 决断(下)第五百三十三章 关中动乱(四)第四百一十七章 未来第二百二十三章 宫变(下)第五百二十七章 朱雀阙上(下)第四百九十九章 演(上)第七十六章 铁头娃第二百四十五章 机关算尽与未雨绸缪第五百七十二章 王府夜谈(中)第二百章 陷锋突陈第一百一十三章 人生三大铁第一百九十八章 易阳县(下)第一百一十四章 恶名第四章 吹捧第三百零一章 战后杂事(上)第八十七章 酷吏第二百六十八章 游说(下)关于剧情推进第五百三十章 关中动乱(一)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兆尹府(上)第二百五十五章 相人第二百四十章 废立(终)第三百五十四章 孙家双子第四百四十一章 降第四百四十八章 叛(下)第四百九十八章 来使(下)第四十四章 英雄本色第四百零二章 关靖第四百五十七章 五胜五败第二百三十二章 终变(六)第一百三十九章 失道寡助第三十一章 议事第二百五十三章 酸枣会盟第一百二十九章 官与贼第五十六章 决心第四百三十五章 南匈奴之战(一)第二百零八章 破釜沉舟(上)第五百四十章 平定关中(五)第二百八十九章 常山之战(一)第一百九十章 知政失者在草野第四百五十一章 改变(下)第四百八十四章 暗流涌动(五)第七十四章 罚罪第三百零七章 任峻(中)第四百九十二章 退匈奴(六)第三百七十五章 历阳之战(上)第三百三十四章 郑玄(上)第四百六十九章 肉汤与细作(下)第五百七十五章 南宫争执(下)第三百七十章 蓟侯(上)第四百一十五章 母与子第五百三十一章 关中动乱(二)第二百零六章 常山赵子龙(下)第三百九十九章 谍中谍第五百三十章 关中动乱(一)第二百六十七章 游说(中)第四百七十四章 交心第一百六十九章 联姻第四百二十九章 少年天子(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严刑慎行第五百四十五章 平定关中(十)第一百二十一章 死人不会说话第五百七十九章 三使(下)第一百九十四章 投名状第三百七十四章 各方反应(下)第一百七十章 奴与民第一百九十三章 乡贤与巨寇(下)第五十二章 君子之行第三百八十章 天下动荡第八十九章 外放第二百一十九章 帝与臣(上)第二百零四章 焚粮第四百四十五章 开阳之战(上)第三百九十七章 内应(上)第四百七十九章 忠心耿耿(下)第二百零一章 陶升第六十二章 贼寇习性第三百四十一章 青州之治(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剿与抚第二百六十七章 游说(中)第三百三十四章 郑玄(上)第十六章 整理收获第三百六十七章 冀州内务(上)第二百八十一章 办学(下)第三百九十一章 怒火第四百九十六章 收狗(下)第二百八十三章 用意第二百九十六章 常山之战(八)第三十章 三荀第四百八十五章 暗流涌动(六)第二百七十九章 各怀心思(下)第四十章 崩第四百一十六章 血书第六章 入城第三百零三章 战后杂事(下)第四百七十二章 战事将止第三百五十六章 马韩第一百三十五章 严刑慎行第四百三十四章 再见曹操第八十五章 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