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攻营与守营(下)

“看来卫将军早有准备,料定了明公会大举进攻。这外营与内营之间的布置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啊。”

高高的巢车上,看到己方攻城器械被阻,郭嘉有些叹息。

从这些布置来看,即便曹操未至,李澈也是做好了“不败”的准备,丝毫没有求胜的欲望。或者说他求胜之处也只有策反昌豨这一步闲棋,成与不成全看天意。

也不知该感慨这位卫将军心思缜密、有自知之明,还是嘲讽他胆小如鼠,毫无进取之心。

“刘玄德肯让他做统帅,也是料定了吾不可能真的让他大败。”曹操喟然道:“若是面对袁本初,自可以绝对优势的兵力破之,可吾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说到底,此人真的不擅兵事,他但凡有一丝一毫的侥幸心理,吾都可以让他万劫不复。然而……他竟畏吾至此,吾是否该为此感到自豪?”

饶是曹操心思深沉,此时也不由得有些哭笑不得,他曹孟德虽然自视甚高,但截止今日,较之袁、刘两大诸侯来说,他并不算出彩。只是与刘表、刘焉、马腾之辈相差仿佛,甚至还比不了坐拥豫州的刘宠。

却被李明远如此重视、戒备,说起来还真是颇有面子。

“嘉没有看错人。”郭嘉忽的笑了起来,悠悠道:“李明远先机识人之能明公也很明白,既然他这般畏惧担忧明公,足可证明明公于魏王而言是一个大威胁,也是天下第一流的人物。若从这个角度来看,明公当真可以引以为傲。”

曹操语气复杂的道:“吾宁可不要这份荣耀……本就居于天下之中,又被刘玄德视为大敌,前路渺茫啊。”

戏志才淡淡的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既要成大事,又岂有一帆风顺之理?今日胜负已见分晓,明公还是及早止损为宜。”

正如戏志才所说,当重型器械被阻挡在外营时,结局便已注定,李澈放弃了反攻的可能,竭尽所能的加强防御,只为在此地拖住曹操。

并非不可能攻破,但代价太大,不管是时间上的代价,还是物质上的代价。

“所以,吾能做的,只有等仲德或者元让的捷报?”

曹操眼神有些恍惚,年初的计划被全盘打乱,自己真的还有未来吗?

借助胡人的力量拖住了刘备,这种机会只有一次,本该能拿下徐州的,却因为陈宫的背叛让一切都成了空谈。

等到刘备腾出手来,五州之地倾蹍一个兖州,简直是易如反掌。

或许……真的该考虑考虑暂时蛰伏了……

……

“子龙将军当真是将君侯的意思领会的相当彻底啊。”陈群有些诧异,武将渴望军功,这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若是把赵云换成张飞或者关羽,断不会将防守做到这种程度,他们必然会给反攻留下一定的余地。

因为双方的军力差距并没有到令人绝望的程度,以那两位的性格,绝不会乖乖挨打不还手。

可对手是曹操,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差上那么一丝,很可能就会被曹操抓住机会。

但这样也有可能赢得一场大胜,而不至于像赵云这般保守无大功。

李澈轻笑道:“子龙并非无胆之人,只是他始终很清醒,始终恪守职责。与关张二位并无高低之分,但看局势罢了。大势在我军,稳中求胜即可,无需急于求成。”

“那便要看看君侯的闲棋能不能起到作用了。”陈群笑吟吟的道。

李澈瞟了营地内某个方向一眼,轻声道:“僵持下去,人心自散,这手闲棋也只是稍稍推上一把,未必能够起效。”

“曹操想必是不会中计的。”

“但他管不了手下人怎么想,小人也有小人的用处。”

……

此时,中军某处营帐内,昌豨看着面前的书信眼神闪烁不定。这一叠书信乃是李澈伪作的与泰山众高层往来书信。

作为将要被放回营的俘虏,昌豨很明白这些信不可能送到孙观他们手上,李澈的目的显然也不是让孙观等人看到。

他是想让曹操看到这些信,但昌豨不理解的是,李澈难道想凭借这些信来让曹操疑心泰山众,以此挑拨?

莫说曹操不至于这般愚昧,单说如今局势,除非蠢到不可救药,谁又会自断臂膀?

对于曹操来说,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当这些信不存在,一把火烧了便是。

更何况曹操根本不信任昌豨,即便昌豨假称这是从军营中盗出的密信,也只会被曹操嗤之以鼻。

“还要老子拼死证明孙观他们不会通敌?这不是脱裤子放屁?”昌豨嘀咕道:“老子当然不可能空口白话指认那帮混蛋通敌,说不准曹操为了安定军心直接咔嚓了我。”

……

一日鏖战过后,虽然损失并不算大,但泰山众的士气却愈发低迷了。本以为曹操亲至,在兵力优势下可以压倒性胜利,臧霸和孙观等人也在战前拼命的给部属打了鸡血,激起了他们的士气,结果却是全无收获。

本就厌战情绪强烈的泰山众对此颇有怨言,碍于曹操势大,只能暗中嘀咕一番。

他们以前干的大多是匪寇的活计,即便是被陶谦招安了,也常常出去打秋风,剿灭山贼寇匪也有着不菲的进账。却在几个月里打了好几场全无收获的硬仗,也难免心态失衡。

在他们看来,和李澈的战斗实在没有任何好处,只是在为曹操打白工,还是站在一条要沉的船上打工。对面那位卫将军手上可还捏着他们的家小,虽然李澈来信称不会以家小威胁,但打起来难免有些束手束脚。

此前迫于形势降了曹操,却没有得到想象中的好处,临沂屠城得到的那些财物也得与兖州军均分,好利的匪寇自然心怀不满。

几名高层自然不会这般短视,陶谦是传统士人,迫于士族压力,不能给予他们太多,臧霸与孙观是骑都尉,其他人大多是别部司马,如同雇佣军一般。

而曹操不同,他甚至许诺此战之后可以任命孙观与臧霸为太守,接替此前平叛诛杀的两名太守。

这是一个莫大的诱惑,他们的匪寇身份可以洗白,未来也有了出路,他们自然愿意随着曹操干下去。

在勉力将部下的不满压下去后,孙观等人却收到了一个消息:“昌豨回来了。”

第一百四十一章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第五百五十一章 枭雄心性与枭雄末路第一百四十二章 论商第六十五章 忠义无双十常侍第四百零五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五百五十三章 父女第二百二十二章 宫变(中)第一百一十三章 人生三大铁第二百一十四章 人间地狱第四百章 公孙纪第一百四十七章 行刺第三百零八章 任峻(下)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流涌动(四)第一百一十三章 人生三大铁第四百五十六章 师出有名第三百六十章 哪也不去第二百八十一章 办学(下)第二百三十六章 废立(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法术势第三百九十八章 内应(下)第五百八十六章 中原僵持(四)第三百二十二章 接旨(上)第五百四十三章 平定关中(八)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虫不可以语冰第四百七十二章 战事将止第一百五十章 惊变(中)第九十四章 弓似霹雳弦惊第四百七十一章 辛毗第九十六章 比试(上)第二百三十一章 终变(五)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虫不可以语冰第三百三十五章 郑玄(下)第二百二十八章 终变(二)第二百四十七章 群雄起(中)第三十九章 巾帼不让须眉第五十二章 君子之行第三百章 功利与道义第三百八十一章 幽州牧刘表(上)第一百六十三章 战端(中)第一百零六章 冀州刺史第四百三十二章 弑君第二百七十九章 各怀心思(下)第一百八十八章 爱诸将妇第五百一十一章 天子法驾第三百八十九章 劝学(上)第二十八章 征召第十章 愤怒第三百二十二章 接旨(上)第五百八十二章 和亲(下)第一百一十三章 人生三大铁第五百三十章 关中动乱(一)第五百八十一章 和亲(中)第三百七十七章 历阳之战(下)第四百四十七章 叛(上)第二百四十四章 兴兵为国,安问袁卢第一百六十一章 动乱(下)第五百六十二章 月下倾诉第二百四十八章 群雄起(下)第二百四十五章 机关算尽与未雨绸缪第四十五章 伤仲永第七十三章 朝会第二百二十三章 宫变(下)第三十章 三荀第一百二十五章 机关算尽太聪明第一百六十二章 战端(上)第二百二十四章 兄弟(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惊变(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死人不会说话第三百五十八章 蔡邕(下)第五百一十九章 思考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州(下)第二百三十一章 终变(五)第五百八十五章 中原僵持(三)第二百六十六章 游说(上)第五百八十三章 中原僵持(一)第一百零五章 剑第一百五十二章 肉食者鄙第二百四十四章 兴兵为国,安问袁卢第二十七章 醒转第四百二十一章 琅琊王(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第四十九章 利害第三百七十九章 虎之殇(下)第三百三十七章 所谓贤名(下)第四十七章 定计第二百六十章 谋权(下)第三百章 功利与道义第三百一十二章 谋划(上)第二十六章 卧雪堂第五百五十六章 演技第五百六十四章 忽悠(下)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主冀州(上)第三十七章 乱世(二合一4000字)第一百五十六章 乱起(上)第三百二十四章 夷族第一百五十八章 乱起(下)第三百七十章 蓟侯(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引蛇出洞第五十五章 泄密第四百四十章 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