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铁弗狡诈徒 拓跋也曾强

虽说“千里共婵娟”,大漠的月,与王都到底不同。

漠区白天温,晚上冷。沙层上前一刻尚残留昼时的余热,一阵风起,就使人觉得寒凉。黄沙如浪似的波动,篝火忽闪明灭。

羊髦裹紧大氅,先把被风刮到口鼻上的沙子抹去,然后回答莘迩的话。

他说道:“要细说铁弗匈奴,得先说南匈奴。”

北地的胡种极多,没几个人能把它们各族的来历都辨别清楚。莘迩对铁弗,只是略微知晓些,对他们的族源、来由,具体上的延续并不十分清楚。

长夜漫漫,只当是增广见闻了,莘迩笑道:“你慢慢说。”

羊髦说道:“秦中叶,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内附,迁入缘边的北地、朔方(后世的包头西边)、五原、雁门等郡。南匈奴初仅四五万口,多历年数,户口渐滋,遂弥漫北疆。

“秦末大乱,鲜卑反叛,南匈奴单於铜渠遣子於夫罗助秦。未曾想,因南匈奴的一些贵族不愿帮助秦朝,铜渠竟由而被南匈奴的右部所杀,於夫罗於是便留在了秦地。

“后来,他自立单於,与老王庭抗衡。

“赵宴荔之远祖去卑,时为南匈奴右贤王,从属於夫罗。”

说到这里,羊髦插入了一句别的话,说道,“於夫罗有个儿子名叫赵豹,后为南匈奴左贤王。蒲秦、虏魏之前,自称是秦朝外甥,僭位称帝,仍以‘秦’为国号的赵元,便是赵豹的后裔。”

莘迩说道:“如此说来,赵宴荔也是匈奴贵种了。”

“不但是贵种,而且是匈奴人中很贵的种。”

匈奴人的左贤王、右贤王通常都是由单於的子弟出任,是匈奴王侯中地位最高的两个,与左谷蠡王、右谷蠡王,并称“四角”。其中,左贤王的地位更高於右贤王,常以“太子”为之。

莘迩被羊髦的这句话逗乐,想说句笑话,顾念到火堆边坐着的好几个“直真郎”,皆是北山鲜卑各部酋大的子弟,虽与匈奴种族不同,然也是诚然胡部“贵种”,为免引他们多想,把到嘴边的话咽了下去,说道:“赵宴荔的祖上既是匈奴贵种,缘何而今以‘铁弗’为号?”

言下之意,本是匈奴贵种的赵宴荔一支,怎么发展到当下,变成了胡父鲜卑母的“杂种”了?

“秦亡成继。成朝初年,采用分治之策,留南匈奴单於居邺城,而将南匈奴在边郡的族人分为五部;但随后不久,五部南匈奴就又被时统左部的赵豹并为了一部。赵豹之威日重北地。”

一样是顾忌那几个直真郎,羊髦瞧了他们两眼,没有细说这个问题。

成朝分而治之的政策是不错的,结果却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原因何在?

羊髦有他的看法。

他认为,这是因为成朝的分治之策,只是流於表面了。换言之,成朝没有下功夫,没有把南匈奴诸部原本的部落结构打破,由是,就出现了尽管单於被留内地、部民被分五部,但很快,当一个新的、出身高贵的领导者挑头出现后,五部的南匈奴就重新合并成了一部。

羊髦的这个看法,事关夏人该怎么统治胡人,他不愿让直真郎们听到,因是没有展开来说。

羊髦接着说道:“为了削弱赵豹,成朝因对去卑之子赵猛加以显号,使其统带五部南匈奴中的北部。南匈奴北部原居新兴县,於此时,在赵猛的带领下,迁居到了代北,也即朔方郡的东北一带。

“从成朝初年起,南匈奴虽有虚号,但同时又接受成朝的封号,等类成朝的边臣,已经丧失了对部民的直接统治权力,‘自诸王侯,降同编户’;赵猛对此不胜其忿,后遂叛塞。”

赵猛的兄弟是赵宴荔的曾祖。

赵猛叛塞,其缘故其实并非如羊髦所说的那么简单,不是仅仅因为“自诸王侯,降同编户”,自身的权益受损,而是有着更深层的政治原因,即:这也是南匈奴一般部民的呼声。

成朝、本朝,对南匈奴的政策,可概括为两条。

一个,是对高层的分而治之。再一个,是对一般南匈奴部民的压迫剥削。

南匈奴的部民们,有的成为了成、唐统治阶级的“义从”、“勇力吏兵”,四处为统治者打仗;有的则沦成了夏人士族豪门的“部曲”、“佃客”,以至奴隶,日常的生活相当艰苦和悲惨。

事实上,不止那时,也不止南匈奴人,现如今居住在陇州境内的鲜卑、卢水等胡,仍然也还是在受着定西国夏人的剥削。莘迩军中的兰宝掌等猪野泽杂胡、秃发勃野等鲜卑义从不就都是这么来的么?且渠元光的族民,而下不也正被麴球统管,为定西国卖命么?

当然了,这不是在说夏人对胡人不好。

换到鲜卑的魏国、戎人的秦国,他们对境内夏人的剥削同样残酷。

再往深层次里说,只是对异族剥削么?并不然。夏人的掌权者对本族子民、胡人的掌权者对本族子民,一样也是不遗余力地压榨。

这是时代的背景和局限。

总而言之,赵猛的叛塞,与自己的利益有关,与南匈奴部民不堪压迫也有关。

羊髦继续说道:“赵猛旋即败亡,其子投奔鲜卑拓跋部,其本部则由赵猛的兄弟赵训代领。

“赵训,便是赵宴荔的曾祖。这个时期,恰是拓跋鲜卑再次南迁之际,他们与赵猛、赵训部成为了紧邻,错居杂处,婚姻频繁,於是出现了许多鲜卑与匈奴的杂种后代,‘铁弗’的称号,便是在这时出现的。”

“这么说,‘铁弗’之号出现的年头距今不远。”

“正是。”

“拓跋鲜卑与铁弗匈奴,如卿所言,倒是颇有点血缘关系的了。”莘迩笑问刚刚转回的秃发勃野,“勃野,卿知此乎?”

秃发勃野没有坐,立於火畔。

他身材高大,衣襟被夜风吹动,飒飒作响,观闻之,如玉树之临风。

秃发勃野从容地笑答道:“它名拓跋,我自号秃发。将军,就像末将此前说的,鄙部与拓跋部早就分开,已是两家了。”

拓跋鲜卑於数十年前曾经强盛过,一度号称控弦百万,西唐末年,也曾生过“今中原无主,天资我乎”的贪念,并自立为王,后因内乱,陷入长达十余年的王位之争,於今元气未复。

其部而下占据的代地(主要的区域在后世的张家口、大同、呼和浩特、包头之间,北到二连浩特等地),北邻柔然,西近铁弗匈奴,南与鲜卑慕容氏的魏国接壤,为对付柔然和铁弗匈奴,它们与魏国算个盟友,此回魏国北伐柔然,拓跋鲜卑亦有出兵相从。

在定西国夏人的眼中,拓跋鲜卑与鲜卑魏国、铁弗匈奴和蒲秦,没甚不同,都是敌人。

听了秃发勃野的回答,莘迩心知他是在委婉地表达忠诚,笑了笑,亲热地拍了拍他的胳臂,拉他在身边坐下,没再继续此一话题,问羊髦道:“铁弗匈奴与拓跋鲜卑有血缘关系,赵猛败亡,其子尚投奔拓跋;士道,为何近代以来,铁弗与拓跋却多相斗?”

“我朝迁鼎之时,拓跋鲜卑正盛,赵猛之子赵虎初臣服之,后自以为众落稍多,乃举兵外叛,与白部鲜卑联手,寇攻朔州的新兴、雁门。朔州刺史因召拓跋鲜卑,合兵进击,大破之。

“赵虎引残部西入朔方郡。从那以后,赵虎、及其子赵豹子,到现在的赵豹子之子赵宴荔,祖孙三代,便以朔方为基,先附伪秦,蒲秦建国,又附蒲秦,常与拓跋鲜卑战斗,胜少败多。”

听完这段历史,莘迩叹道:“难怪时人评价铁弗赵氏,以‘叛服无常’为贬!”顾对左右,感慨地说道,“人孰无志?赵虎祖孙,本匈奴贵种,不甘人下,可以理解,但不顾实力不足,因一己野心,妄图天命,致使连年战火,累及部民,己身获狡诈之恶名,却就是鼠目寸光!”

到的此世一年,“天命”之说,莘迩虽然不信,却也能够入乡随俗,随手借用了。

秃发勃野等都一副赞同的神色。

秃发勃野佩服地说道:“将军对铁弗匈奴的评议甚是。”不知为何,他突然想起了且渠元光,心道,“元光那蠢猴子,不也是这样么?‘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从学阴师多年,唐人典籍里的灼灼言句,他半点也没学到!”

莘迩不了解这段历史,却是不知,原本的时空中,“天命”还是给了铁弗匈奴一点的,后来建立“夏”国的赫连勃勃,就是铁弗匈奴人。比照这个时空铁弗匈奴部大的传承次序,赫连勃勃的父亲刘卫辰,大致就相当於现下的朔方占据者赵宴荔。

秃发勃野亲自带人给莘迩搭好了住帐,夜色已晚,莘迩入帐休憩。

从军带的帐篷不多,大部分的兵卒只能露天睡觉。

莘迩原本想着与兵卒同甘共苦,但羊髦等人以他“身为主将”为由,坚决请求他在帐中休息。

羊髦等人说的有理,这一次远袭,已经很危险了,作为主将的莘迩要再感个冒、发个烧,没有精神指挥作战,那这场仗就不用打了。因此,莘迩接受了他们的谏言。

第四十四章 卿辈哪得谈 奇袭成都城(十二)第十三章 傅乔仓皇至 秃连狼狈回第二十五章 僧人抗天子 择官选道智第五十九章 将军号辅国 力近与麴齐第五十八章 一语稳士心 校场问高下第四十一章 卿辈哪得谈 奇袭成都城(九)第十四章 一日访三人 宴荔将起兵第十五章 轻骑趁夜东 贫道方外人(下)第二十三章 机敏促约成 魏主嘱诸子(中)第二十五章 报与左氏知 金城郎将任第三章 莘左感伶仃 肉食一丘貉第四十八章 白纯坚壁守 索张争请战第二章 御敌策已备 张韶领兵至(中)第七章 车兵述少愿 祆庙逢安崇第四十六章 一战克鄯善 以直报其怨第四十章 办学化胡风 炮肉月下食第四十八章 麴爽大出兵 马粪熏元光第四章 赠君葡萄酒 临台阅军训第十一章 苟雄索司隶 孟朗忍为国第二十五章 乞勿牵幼弟 还君一公道第二十五章 不可乱正统 遗策灭贺浑第一章 难言宋有德 掠胡安敬思第二十四章 患难苦双鸳 勒胡迎都督第四十三章 卿辈哪得谈 奇袭成都城(十一)第五十八章 一语稳士心 校场问高下第四章 将勇难当弩 他是因你死第四十六章 子乔献遗策 魏主东北遁(上)第四十章 秦与唐并立 孟朗绘蓝图第十九章 入宫知天威 少年渐成人第五十九章 将军号辅国 力近与麴齐第一章 侃侃析时局 窃窃觊神器第三十九章 乞活投蒲茂 计破铁浮屠(下)第十七章 巧妇不需米 辛苦治部曲第四十七章 子乔献遗策 魏主东北遁(中)第五十三章 请做狮子王 罗什愿从行第二十二章 难论孟功过 姬韦应召到第五十四章 担责解仇怨 元光探敌情第三十六章 怜子亦丈夫 上书请募兵第三十八章 王令移宋丞 麴球封侯貌第二十六章 太后请自信 益富情绪高第三十三章 苟雄送儿衣 李亮要事办第十二章 平罗忠孝愚 元光计高明第四十三章 拓跋大点兵 贺浑高力雄(四)第三十二章 成都道人唱 宫中天子怒第十一章 显美鄙虾兵 麴硕报军情第二十八章 黄荣胆大策 王城起风云(二)第五十六章 麴球拒秦众 季和挫爽军(四)第三十章 龙骧真英雄 征虏泪满襟(六)第三十七章 张金父子免 长龄伉俪情第六十二章 地上有些滑 可断阿瓜根第二十三章 机敏促约成 魏主嘱诸子(中)第二十七章 傅黄春风意 大力急事报第十八章 冉兴国乱频 令狐称尊号第十三章 轻骑趁夜东 贫道方外人(上)第五十六章 麴硕迎将军 完成先王愿第六十三章 陇魏不足虑 蒲孟两相得第六十四章 左氏殿中热 神爱挥马鞭第二十一章 宴荔聪明误 孟朗破朔方(下)第八章 舒望连战胜 麴球突围出第三十六章 未午城已克 武都传捷报(下)第十八章 道智梦授戒 张龟谋尽职第六章 黄荣政斗才 陈荪报朝恩第五十章 蒲秦占洛阳 江左攻下邳(上)第十七章 阿蜍仓皇跳 田舍奴骄狂第二十三章 变革收获大 起意除宋方第三章 大王生日宴 太后玉臂滑第二十六章 麴侯以画谢 非议大事者第二十二章 赵兴报父仇 元光救獾孙(四)第五十五章 陇东督七郡 议与武卫盟第八章 群寓谋前程 录事揣上意第十六章 何用尔结草 计须金刀用第二十三章 即鹿而无虞 欲擒且故纵第二十九章 揖谢与用法 养士霸王术第十三章 轻骑趁夜东 贫道方外人(上)第十七章 安崇护军商 健儿授舒望第五十六章 公非安西望 征虏转身走第二十二章 献鹿止谣传 温言宽太后第十六章 何用尔结草 计须金刀用第九章 孟朗决蒲疑 魏主攻柔然第二十七章 黄荣胆大策 王城起风云(一)第五十三章 请做狮子王 罗什愿从行第二十三章 喜与乔友壻 宋翩顾家耳第四十一章 蒲茂不求歌 显美戏爱婢第十九章 宴荔聪明误 孟朗破朔方(上)第五十九章 良禽择木栖 亮因骇而安第四十六章 军报请援兵 张宋增猜疑第十九章 宴荔聪明误 孟朗破朔方(上)第四十六章 安西一路进 征虏两路攻第十二章 平罗忠孝愚 元光计高明第八章 托请谒将军 孟苟生矛盾第二十四章 碧鹅黄荣恨 明公重旧情第二十四章 宋方内外策 氾宽邀两宾第十五章 铁弗狡诈徒 拓跋也曾强第五十一章 胡兵攻势急 莘迩稳如山第三十三章 张浑不离朝 龟有上下策第五章 武校乡射礼 蒲英起兵乱第三十二章 举手设录事 反掌覆宋家(中)第二章 七项考武生 广武王舒望第五十五章 洲上敕勒歌 堂中哄人言第二十六章 朝廷拜征虏 荆州欲伐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