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度牒束僧侣 铁券约鲜卑

僧官的设立,在朝中没有引起多少波澜。

定西国的僧侣众多。

本土的、西域的,鲜卑、卢水胡等胡夷出家的也有少数,族属复杂。

不仅如此,在佛学的个人修养水平上,这些僧侣也是参差不齐。

有学识渊博,博通儒、道,已经进化到可以熟练地使用佛经理论,比附儒、道两家,尤其道家的学说,出入右姓、贵族门下,通过与士大夫清谈论玄,来提升佛教地位的。

亦有号称“神通”,依旧用佛家初入中原时常见的手段,通过西域“幻术”,眩惑百姓、士人,来振扬名气,招收信徒的。

有虔心向佛,不问时事的;亦有欺骗信徒,作威作福的。

鱼龙混杂。

早晚都需要如江左那般,建一个机构,对之进行系统地管理。

这个僧官,无非是早设几日、晚设几日的问题。

唯是在僧官主官的人选上,朝臣们有点不同的声音。

有人推举由一个西域高僧,——即道智向其求受菩萨戒的那个来出任此职;有人推举了另一个本地的土著僧人。

左氏知黄荣是莘迩的亲信,没有听他们的,最终还是采纳了黄荣的举荐,把此职任给了道智。

在莘迩的设计下,僧官不但管僧侣,而且管定西国内的寺院。

行政级别上,分为中央和郡两层。

中央的除主官以外,设左右善世、左右讲经、左右译经等各两人,负责佛教经典的翻译、讲说等;郡设都纲、副纲等,负责监督辖内的寺院、僧人有无遵守戒律。而下僧人的戒律还很简单,没有成形,莘迩计划,等把关於戒律的佛经译出之后,再在这方面给僧人们做个完善。

中央与郡,此两层的这些职吏,或由道智推举,或由朝臣举任,都可以。

莘迩只有一条原则:定西僧由定西管,所有的备用人选,必须都是定西本地的土著僧人,并且还必须都是愿意下拜君上的。

说实话,莘迩虽是无所谓宗教的信仰,但对时下之佛教,实有两点看不惯,一个是耗费民财,另一个便是见君主不拜。若放到后世,拜不拜的没甚要紧,可现下是什么社会?可以说是王权社会,也可以说是王权至上为特点的“世俗社会”。

世俗社会里,僧侣也是生活在世俗间的一员。莘迩不能容忍信奉了某个宗教,就好像有了超出世俗的特权这种情况之存在,所以,在僧官吏属的选用上,他定下了这样一条原则。

好在这里是定西,不是江左。

江左那边,针对僧人要不要拜天子这回事,已经有过两次朝堂级别的大讨论了,尊王抑佛的纯儒一派,两次都败给了对面。当然,两次失败,并不是说江左的和尚们口才有多棒,世俗社会里,再兴旺的宗教,也要依附权力,纯儒们的失败,与其说是败给了和尚,不如说更主要的是败给了那些不乐见皇权伸张,故而支持“不拜天子”之说的阀族右姓们。

定西信佛的士族毕竟不如江左多,定西的王权毕竟也比江左的皇权威重。

是以,莘迩的这条原则也得以了顺利的通过。

但在另一件事,却激起了一定程度的杂音。

便是度牒。

时下僧人,尽管已在经济、赋税上享受一些特权,但在出家的程序上,还不需要国家发给度牒,也就是说,百姓的出家,尚处於“王法”的管辖之外,士子、百姓,想出家就可以出家。

这种情况,就造成了国家对“国内僧人的数目”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也就无法从法规层面上,对佛教势力的“肆意扩张”进行严格的限制。

吸取后世所闻之“南朝四百八十寺”的教训,借此机会,莘迩叫黄荣申请朝中,议创度牒之制。

明文规定,只有拥有度牒的和尚,才有资格享受各项特权。

为了减轻一些施行此制可能会遇到的阻力,此前已经出家的僧人,暂不加辨别,统统补给度牒。

但从此令颁布之日起,再有国中士人、百姓想要出家,就不能如以前一样,随便找个寺院,拜个师傅,有几个和尚见证,仅仅进行一下佛教的出家程序,就算出家了,必须得首先经过朝廷的批准。如果不报朝廷,或者没得批准,未获度牒,那就是不被国家承认的野僧,赋税、劳役,一概不免,倘若弃家而逃,罪其父母、妻子;如有寺庙胆敢收留,以连坐同罪。

度牒的下发、备案,统一由僧官负责,而每年度牒下发之数目,则由牧府决定。

换言之,从今以后,每年国内有多少百姓可以出家,就要由朝廷说了算了。

尽管已经做了让步,对已出家的僧人,可以悉数给予度牒,然而还是有人对此相当反对。

想那和尚,自称世外之人,自以为与凡俗非是同类,矜持身份,见到贵人,以至天子,尚且大多不拜,何况信徒出家的权力,亦即他们扩充本教势力的自由,怎能容忍被朝廷收揽?王都的和尚们闻讯,不少出来抗议;朝中信佛的臣下,受了和尚们的撺掇,亦有上书谏止的。

但都没有用。

左氏为此专门召见了一次莘迩,把臣下、和尚们的意见告诉与他,问度牒之制是否还要实行?

莘迩回答说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僧人出家,口称方外,然彼等衣食日用,何物不是取自尘世?既然取自尘世,便是尘世之民,焉有尘世之民,不服朝廷管制的?彼虽僧侣,亦大王之臣也!臣民有民籍,臣僧亦自应有僧籍!‘方外’云云,抗拒度牒者,臣以为,实怀不臣之心!

““再有如此进言的,臣敢请中宫惩之!

“而如竟有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不用人间衣物,超然脱世者,可不需度牒。”

左氏对佛家是很信的,虽是听了莘迩此话,仍是忐忑,说道:“可是,王都高僧,颇有反对此制的。将军,要是因此引起了佛祖的怒火,降罪下来,可该如何是好?”

莘迩心道:“她在担忧令狐乐。”答道,“王太后,臣之倡此制,正是为了国家、为了大王着想!”

“喔?”

“佛教渐渐兴盛,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而短短数十年,我定西国中,民间出家的僧尼已达数千、万数,我定西国小,民口本就不多,如再不对此进行管制,继续放任百姓随意出家,假以时日,臣敢请问王太后,大王治下尚有民乎?

“且佛教僧侣,不服劳役,不纳赋税,坐受信众供养,食国家民膏,已是虚耗,而此辈意尚不足,还常常组织‘邑会’,更再三从信男信女那里榨取资财,建寺造院,开山凿窟,大兴佛事;兼满一己私欲,年月所费巨矣!今当乱世,民已度日艰难,佛云普渡众生,彼等却不怜民艰!臣敢请问王太后,民间如竭,则假以时日,朝廷国库之中,尚有钱乎?

“无民、无钱,臣再敢请问王太后,国家尚可自立,大王尚可自雄么?”

左氏尽管敬佛,但最爱的自是令狐乐,听了莘迩的话,她极是以为然,当即定下心思,决定按莘迩的建议去做,说道:“将军,你说得对!”妙目流连,看着莘迩忠心的面孔、英朗的姿态,柔声说道,“将军,大王年幼,我见识浅薄,国家的大事都要依靠你了!”

“王太后明察聪睿,大王虽然年幼,已有明主之相;臣鞠躬尽瘁,甘为王太后死而后已!”

左氏心中感动,不知为何,还有些喜悦,语声愈加温柔,说道:“你上次送进宫的蜜香,我很喜欢。没有别的回赠,这些葱韭菜蔬是刚长成的,你拿回家去,给小小尝个鲜吧。”

猪野泽以后,左氏就没再见过刘乐,多问了莘迩几句,叫刘乐改日入宫来见。

莘迩应诺,心道:“小小名义上只是我的侍婢,中宫不以她身份低贱,犹念旧日之情,召她入宫,可见中宫的生性善良。”善良的人总会激起别人的正义感,他想道,“就算朝中的局势再为叵测,敌人再多,无论如何,我也一定要尽出全力,保住中宫和令狐乐的周全!”

早在秦初,就有了“温室栽培”的技术,始皇帝时,曾於冬季,在骊山温泉种瓜;后来,秦朝的皇帝又在都城的皇家菜园的温室中,冬植蔬菜,以供皇室日用。定西国亦有类似的温室,具体是在一间密不透风的屋子里,昼夜不停地燃火,以使室内发生温气,使蔬菜能够种植、生长。

内宦把预先备好的葱韭等菜茹,捧给莘迩。

莘迩拜辞左氏,携菜归家。

他家中也搞了个温室,这些蔬菜并不稀罕,但是左氏所赐,吃起来自是滋味不同。

且不必多说。

只说在些许的波折之后,僧官与度牒之设,正式得到了朝中的批准。

一边择地兴建僧官的官寺、筹备僧官吏员的人选、完善度牒的制度,一边於下一次的朝会上,莘迩把黄荣有关“收揽鲜卑义从胡士心”的献策提了出来。

这道献策事关“收揽鲜卑义从”,莘迩没由别人代手,亲自上阵,呈递上书。

内容是:请求朝廷颁铁券与鲜卑义从,与之定约两章。

第七章 延曹夺槊精 贺兰威名震(上)第六章 勃勃志向远 铁骑漠中来(下)第二十六章 姑娘柔情暖 司马不畏寒第二十九章 揖谢与用法 养士霸王术第十五章 铁弗狡诈徒 拓跋也曾强第四章 唐艾炫陶竹 羊髦与莘同第四十二章 父子谋仇报 惊闻坞堡破第二十章 瑰丽朱阳殿 太后如神人第十八章 拓跋十姓贵 苟雄半渡击第八章 舒望连战胜 麴球突围出第九章 塞外江南地 寒冬卖炭翁第二章 西海迟方至 酒泉候未来第一章 元光块垒积 麴爽奏设州第五十七章 左氏无枝鹊 献俘赴王都第四十章 秦与唐并立 孟朗绘蓝图第三十章 勃野叱亢泥 割臂为誓约第五十八章 太后玉趾访 将军恭谨对(下)第三章 陇西急如火 太后芳心喜第四十六章 子乔献遗策 魏主东北遁(上)第十七章 巧妇不需米 辛苦治部曲第四十章 拓跋大点兵 贺浑高力雄(上)第二十二章 图图劫二路 风度有一吏第七章 勃野如秀木 令狐真龙身第三十八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关中(上)第四十四章 卿辈哪得谈 奇袭成都城(十二)第五章 秦营献秘密 季和出对策第二十五章 僧人抗天子 择官选道智第十三章 牡丹额前绽 志气胸中展第三章 令狐图远谋 虎贲苦不足第三十七章 卿辈哪得谈 奇袭成都城(五)第二十二章 伴君如伴虎 攻敌攻不备第六十一章 中正三步走 科考为常制第十七章 孟朗三计上 还都清君侧第十五章 二恭忠与奇 孟朗赴河东第四十章 办学化胡风 炮肉月下食第三十五章 指点天下势 归入治郡策第二章 香火亦没用 子明辛苦了第六十八章 军法一头羊 西投乞活去第三十六章 未午城已克 武都传捷报(下)第四章 赠君葡萄酒 临台阅军训第四章 擢迁左长史 忠臣唯阿瓜第六十二章 地上有些滑 可断阿瓜根第八章 结姻升身价 求贤引变动第三十八章 王令移宋丞 麴球封侯貌第二章 七项考武生 广武王舒望第三十九章 乞活投蒲茂 计破铁浮屠(下)第十九章 赵兴报父仇 元光救獾孙(上)第四十八章 来苏绕剑阁 朝食成都下第二十七章 甲骑向无前 三军唤吾虎第四十六章 安西一路进 征虏两路攻第五十章 唐艾识孟计 苟雄斩姚国(中)第九章 一让苟将军 求援拓跋部第二十六章 太后请自信 益富情绪高第四十七章 陇西多健将 张韶小特色第三十一章 举手设录事 反掌覆宋家(上)第二章 西海迟方至 酒泉候未来第四十八章 麴爽大出兵 马粪熏元光第三十章 勃野叱亢泥 割臂为誓约第二十四章 机敏促约成 魏主嘱诸子(下)第三十六章 怜子亦丈夫 上书请募兵第十四章 一日访三人 宴荔将起兵第二十七章 兵分东西路 按剑候氾君第三十四章 虽然无所长 名可由行立第八章 翻云真成雨 可敢入都城第十一章 显美鄙虾兵 麴硕报军情第二十七章 桓蒙有奇骨 反间真雄计第六十章 氾宽坐收利 莘迩一言怒第十七章 孟朗三计上 还都清君侧第十九章 大力耿直人 进退定军令第十一章 麴爽怨声对 过往如刺扎第十八章 冉兴国乱频 令狐称尊号第十二章 平罗忠孝愚 元光计高明第二章 西海迟方至 酒泉候未来第三十五章 卿辈哪得谈 奇袭成都城(三)第三十五章 黄奴气势雄 确乎家雀耳第二十二章 图图劫二路 风度有一吏第二十九章 且失征虏信 鲜少真矛盾第二十八章 黄荣胆大策 王城起风云(二)第四十六章 子乔献遗策 魏主东北遁(上)第四十六章 一战克鄯善 以直报其怨第四十八章 麴爽大出兵 马粪熏元光第三十三章 龙骧真英雄 征虏泪满襟(九)第十二章 援手产成就 从兹觉我存第二十三章 赵兴报父仇 元光救獾孙(五)第十章 阿瓜眼界小 驰马将军府第十二章 君长公事重 大力一见故第二十七章 兵分东西路 按剑候氾君第四十七章 子乔献遗策 魏主东北遁(中)第八章 结姻升身价 求贤引变动第四十一章 兵贵以杂利 人马先相亲第二十一章 傅乔典书令 云光如妆容第三十一章 有钱始做人 好大的猴胆第二十六章 姑娘柔情暖 司马不畏寒第六十二章 地上有些滑 可断阿瓜根第四章 擢迁左长史 忠臣唯阿瓜第二十八章 贵非贫人想 京好鼠迹印第五十一章 蒲秦占洛阳 江左攻下邳(中)第四十二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议攻冉(中)第十章 元光非池物 景桓再献策第二十六章 姑娘柔情暖 司马不畏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