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阿瓜国事重 大王已少年

宋闳请辞内史的奏书上到宫中的时候,黄荣正陪侍在令狐乐的身边。

黄荣的官职是常侍。“常侍”者,常常陪侍之意也,其职在参预讨论,献可替否,同时也负责礼仪方面的工作,乃是主君的近臣。因此,黄荣经常都会跟在令狐乐的左近。

令狐乐像个小大人似的,看罢了宋闳的辞职书,说道:“宋闳说他要辞职,请求告老还乡。”

尽管年龄小,令狐乐也知道这是件大事,就要命人把宋闳的这道奏书送去给左氏观瞧。

黄荣说道:“臣以为,仅仅辞职,怕是不足惩其罪。”

“哦?什么罪?”

“便是他的那句不臣之语。”

“你是说张昙上书中,讲的宋闳说甚么‘伊尹足效’?”

“正是。”黄荣严肃地说道,“大王,伊尹的故事,你还没有学到,大概不太了解。臣请为大王述说。”

令狐乐只当是有故事可听,兴致勃勃地说道:“你说罢。”

“伊尹本是奴隶,辅佐商汤打败了夏桀,是商的开国元勋。”

令狐乐问道:“一个奴隶,也能成为国家的大臣么?”

“五羖大夫百里奚,亦奴隶也。大王,天道唯公,生育万民,贤士并不一定只出於高门,市井、草莽之间,也是颇有人杰的。”

令狐乐似懂非懂,点点头,说道:“哦。你接着说。”

“是。伊尹历事商的成汤、外丙、仲壬、太甲和沃丁五代君主,佐政五十余年。”

令狐乐咋舌说道:“五十多年啊?那他得活了多大的岁数?”

侍奉令狐乐了这么长时间,黄荣已经熟悉了令狐乐的脾性,知他虽贵为定西王,本质上仍还是个孩童,思维难免有时会很跳跃,故令狐乐尽管一再插嘴,黄荣依旧耐心十足。

他恭恭敬敬地答道:“据说伊尹寿至百岁。”

“那可真是长寿了。”

“是。商的传嗣是兄终弟及。”

令狐乐奇怪地问道:“为何兄终弟及?不是只有胡人才会这样做么?咱们夏人,向来不是传嗣嫡子的么?”

“大王,这话,说来就长了。包括国家的典制规章在内,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如今胡人的一些习俗,咱们夏人以前也是有过的。只是比起胡人,咱们夏人的祖上,历代皆有贤圣,故是文明兴起,承绪至今,早已然是洋洋绚烂,远非胡人可比了。”

令狐乐大致听懂了,说道:“原来如此。”

黄荣接着说伊尹,说道:“成汤没有弟弟,而其长子太丁早亡,故传位其次子外丙,外丙传位其弟仲壬。仲壬崩后,伊尹做主,把王位传给了太丁之子太甲。宋闳讲的‘伊尹足效’,说的就是伊尹与太甲的一段典故。”

“什么典故?”

“太甲继位以后,伊尹一连写了三篇文章,献给太甲,教太甲如何做一个好的君王。头两年尚好,到了第三年,太甲忍受不住拘束,开始任意发号施令,一味享乐,暴虐百姓,朝政昏暗,又破坏成汤制定的法规。”

“那太甲,是个大大的昏君了?”

“伊尹数次规劝太甲,太甲不听。大王,你猜伊尹就做出了一件什么事?”

“什么事?”

“伊尹把太甲放逐到了成汤陵墓附近的桐宫,囚禁了他三年。”

令狐乐吃了一惊,说道:“伊尹把他的大王囚禁了三年?”

“本朝初年,汲郡有人盗墓,得竹简数十车,皆以古文记载,中有记载夏商周三代年间的史书十三篇,是春秋和战国时的史官所书。其间的《殷纪》,在讲到伊尹流放太甲这段故事时,则说:仲壬崩,伊尹放太甲於桐宫,乃自立也。伊尹即位,放太甲七年。太甲潜出杀伊尹。”

令狐乐更是吃惊,吓了一跳,说道:“这不是谋逆篡位么?”

黄荣振袖提衣,拜倒於地,语声洪亮,厉色地说道:“《孟子》载曰,公孙丑议伊尹放太甲事,云‘君主不贤,臣子就可以把君主流放么’?不管伊尹是流放了太甲,还是篡位自立,大王,这都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宋闳以伊尹自居,其不臣之心,昭然若揭!依律:当覆其三族!是以臣言,仅一个辞职,恐怕是不足以惩处其罪,同时,也是难以服众,以儆效尤的!”

令狐乐被吓得小脸发白,说道:“宋闳慈眉善目的,怎么竟是悖逆反贼!我问母后,‘伊尹足效’是什么意思,母后不对我说。搞了半天,是这个意思!”下到殿中,拍拍跪在地上的黄荣胳臂,夸赞他,说道,“黄常侍,你是个忠臣!”犹豫不决,说道,“宋闳虽大逆不道,但这件事该怎么办,我还是得听母后的意见。”命令左右,“去把阿瓜叫来!我也听听他的意见!”

侍臣分成两路,一边把宋闳的奏书,送去给左氏看,一边去请莘迩入宫。

从侍臣的嘴里,莘迩知道了黄荣对令狐乐的建言。

进到宫中后,莘迩瞥了黄荣一眼,没有多理会他。

左氏已经到了。

莘迩冲左氏与令狐乐下拜行礼。

左氏本来神色不快,莘迩来前,她可能是在责备令狐乐。见莘迩到来,她的嘴角绽出笑容,换了语气,温柔地说道:“将军,这是宋闳的请辞奏书,你且先看一看。”

莘迩应道:“是。”

黄荣把宋闳的奏书呈给莘迩,莘迩站在殿中,一目十行,很快看完。

左氏问道:“将军以为,此事该如何处理?”

“王太后必已有定见,臣敢请闻之。”

左氏咬了咬红唇,赌气似地说道:“我哪里有什么定见?倒是大王,很有主见!”

莘迩“哦”了一声,笑问道:“敢问大王,有何圣断?”

左氏瞧了眼令狐乐,说道:“让他自己告诉你吧!”

令狐乐确是刚被左氏教训了一通,眼转乱转,怯生生地说道:“宋闳大逆不道,宜诛三族!”

莘迩心道:“我得敲打敲打黄荣了。这个人,忠心是有的,只是太过急切,而且用计毒辣。

“先是不声不响的,毒杀了姬韦,嫁祸给段承孙,拉宋方下水,也就罢了。现在,他居然又想要再借张昙的一书诬陷之词,诛宋氏三族!这就过分了。

“宋家毕竟定西阀族,根深蒂固,枝大叶茂,其家之子弟、姻亲、故吏、世交遍布朝野!此回能将宋方治罪,能迫得宋闳请辞,已是侥幸。该收手时,就要收手。人心不足蛇吞象。如是对这个结果还不知足,想着再灭其三族的话,氾宽、张浑、陈荪诸人,甚至麴爽,不免物伤其类,势必会群起而反对於我。到最终,宋家固会元气大伤,我,大约也落不了好!

“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这么简单的道理,黄景桓,你怎么不懂呢?”

自姬韦被毒杀的那天起,这一阵子,莘迩可以说是殚精竭虑了。

从姬韦案发到昨天的张昙上书,一环扣一环,莘迩总共做出了三个关键的决策。

头一个,是启用了一直泯然无闻的校事曹,在第一时间,把查案的主动权抓到了手里。

次一个,是在段承孙打死不招,无论如何用刑,都不肯攀咬宋方的僵局情况下,拿出了谋划已久的设立“录三府事”此职之议。并将这个可比“录尚书事”的权臣位置,让给了氾宽。由此,造成了氾家与宋家的分裂与对立,同时给予宋家了一个沉重打击,由而乃才破解局面。

最后一个,趁胜追击,指使张昙上书,诬告宋闳。

宋闳若是因此辞职,自是最好不过。若是不肯辞职,也无所谓,莘迩还有后手。

他的后手就是,命别人再上一道书,把宋无暇牵涉进来,就说在令狐奉伤重的时候,宋无暇、宋方、宋闳等人密议,叫宋无暇诈称有孕,或领养宗室为子,代替令狐乐,嗣位称王。

因为没有真凭实据,此类的举报,最多算是“风闻”,故是,莘迩其实并没有指望靠着这两道奏书,就能把宋家彻底覆灭。他的目的是:借此进一步地再次打击宋家,使宋闳自顾不暇,没工夫再去管宋方,以此,把宋家在朝中的骨干一个个地拿掉,使他们慢慢地被边缘化。

现今,还没等用上后手,宋闳就请求辞职了,对莘迩来说,他的目的实是已经超额达成。

莘迩又想道:“‘主少国疑’,这话果真不虚。主君的年岁如果太小的话,就会很容易受到奸臣的蛊惑。还好,以前的那个‘我’曾经救过令狐乐,要不然,现今在令狐乐身边的如是他人,我莫说有今日之权势地位,只怕连性命都还得俯仰於他人之鼻息。

“又还好,现在令狐乐身边的人不是那些争权夺利的奸贼小人!而是我莘阿瓜,以国事为重!”

自觉非常中肯地评价了自己一句。

莘迩从容地说道:“宋闳空出妄言,固然悖慢,然其族尝於国有殊功,其人亦有拨乱反正,迎附先王之义举。臣以为,只因其一言,而就灭其三族,似小过也。”

令狐乐问道:“阿瓜,那你说,该怎么办?”

“臣愚见,许其辞职,放其归乡,可也。”

令狐乐偷偷看了看左氏,又瞧了瞧黄荣,意有不甘,嘟哝地说道:“这个惩处未免太轻了吧!”

“大王如嫌轻,可禁锢其子弟,禁止出仕。”

令狐乐脱口应道:“好!”说完,赶紧再去看左氏,问道,“母后,你说行么?”

左氏对宋家没什么好感,教训令狐乐是因为她到底年长,知道诛灭宋家三族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令狐乐还是个小孩子,一张口就是“灭人三族”,话如传出去,少不了会被朝野的士人议论一句“不仁”,对令狐乐日后的临朝主政也会有不良的影响,故此,她才会很生气。

听了莘迩的建议,左氏同意地说道:“就这么办吧。”从宋闳想到了宋方,问道,“将军,宋方招供了么?”

莘迩不动声色,说道:“宋方自恃族势,尚未吐口。但宋闳如今自辞,想来至多三两天内,宋方就必会老实招供了。”

“好!”左氏柳眉皱起,说道,“宋方真是胆大包天,毒杀朝廷的命官!”

“可不是么!”

“须得严惩!”

“等他招供,臣就奏请大王与中宫,明正典刑!”

“好!”

出到宫外,莘迩示意黄荣与他同车。

两人相对坐下,牛车开动。

晃晃悠悠的车厢里,车帘垂着,光线昏暗,半晌,莘迩不言不语。

黄荣忐忑不安,鼓足勇气,说道:“明公,荣知错了。”

“错在哪里?”

“不该私下进言大王,请诛宋氏三族。”

“景桓,遇事要多想一想,要想得周全才行。宋、氾、张、麴,并为门阀,虽是可以通过利益,分化他们,但你如竟要行诛宋家三族之辣手,可曾有想过,氾宽、张浑、麴爽他们会怎么想?宋家之今日,会不会是他们的明天?他们会坐视不顾么?朝中各府的吏员、国中十余郡的太守,泰半皆是他们诸家之朋党,一旦他们群起而反之,凭你我,顶得住么?”

“顶不住。”

“景桓,为人做事,当留一线。既是为别人,也是为自己。”

“是。”

“你之前背着我做的那些事,我既往不咎。今天,我,就给你留一线。”

莘迩话语的声音平和沉静,听入黄荣的耳中,却如雷霆。

震得他浑身一抖,翻身拜倒在宽敞的车厢里,连连叩首,说道:“明公宽宏大量,荣感激涕零,以后绝不敢再犯!”

“你起来吧。”

黄荣颤着身子爬起,不敢回去坐,弯着腰侍立在莘迩的榻前。

莘迩拉开车帘,后顾远去的四时宫,看了好一会儿,回过头来,若有所思。

他说道:“大王今年八岁了吧?”

“已经九岁了。”

八岁是按后世的年龄算法,是实岁,九岁是当下的年龄算法,是虚岁。

“九岁了啊。”

“是。”

难怪左氏说令狐乐有主见,九岁,已可算是少年,不复是当年被救的那个儿童了。

莘迩记起便在四五日前,令狐妍装模作样地观察了半晌刘伽罗的肚子,断言她怀的肯定是个女孩儿,心道:“也不知神爱猜得对不对?”自语似地喃喃说道,“是到给大王定亲的时候了。”

……

谢谢大家的推荐、月票和打赏!

第三章 令狐图远谋 虎贲苦不足第二十九章 揖谢与用法 养士霸王术第四十六章 子乔献遗策 魏主东北遁(上)第四十四章 西出玉门关 龟兹有宝贝第二十一章 侠风非我愿 人言不为下第六十三章 麴侯饮符水 阿恭诚可爱第三十五章 未午城已克 武都传捷报(上)第十二章 君长公事重 大力一见故第四十二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议攻冉(中)第四十六章 子乔献遗策 魏主东北遁(上)第九章 果然是肥差 焉为短视徒第四十五章 海头胡舞旋 索恭夜献策第五十八章 一语稳士心 校场问高下第十二章 圆融方外人 龟请惩贾珍第四十章 秦与唐并立 孟朗绘蓝图第八章 舒望连战胜 麴球突围出第四章 魏咸万里侯 可呼你字乎第四十五章 卿辈哪得谈 奇袭成都城(十三)第二十八章 土寓大有别 君率残相近第十四章 权录三府事 备设六部制第五十一章 唐艾识孟计 苟雄斩姚国(三)第五十一章 胡兵攻势急 莘迩稳如山第五十三章 檄召成都见 单骑赴营中(上)第二十章 瑰丽朱阳殿 太后如神人第九章 延曹夺槊精 贺兰威名震(三)第十四章 一日访三人 宴荔将起兵第四十四章 卿辈哪得谈 奇袭成都城(十二)第十一章 羊馥夜报讯 晨曦入朝去第十三章 轻骑趁夜东 贫道方外人(上)第二十一章 宴荔聪明误 孟朗破朔方(下)第三十章 勃野叱亢泥 割臂为誓约第十四章 一日访三人 宴荔将起兵第十章 元光非池物 景桓再献策第九章 果然是肥差 焉为短视徒第十六章 唐艾出奇谋 李亮三斫营(上)第四十八章 子乔献遗策 魏主东北遁(三)第三十八章 沉醉温柔乡 将军眼乌青第十六章 何用尔结草 计须金刀用第二十二章 赵兴报父仇 元光救獾孙(四)第五十章 蒲秦占洛阳 江左攻下邳(上)第六章 曹田非良将 襄武四面敌第二十六章 动於九天上 一战擒胡酋第十五章 打通士庶堑 挽袖振夫纲第六章 选使说宴荔 择将援铁弗第六十二章 地上有些滑 可断阿瓜根第十五章 轻骑趁夜东 贫道方外人(下)第五十六章 麴球拒秦众 季和挫爽军(四)第十章 天命岂在暴 唬人好神术第五十五章 檄召成都见 单骑赴桓营(下)第三十七章 卿辈哪得谈 奇袭成都城(五)第十六章 唐艾出奇谋 李亮三斫营(上)第二十二章 难论孟功过 姬韦应召到第五章 逐客显督威 收胡系霸业第三十八章 卿辈哪得谈 奇袭成都城(六)第六十章 氾宽坐收利 莘迩一言怒第十七章 孟朗三计上 还都清君侧第十三章 功名急切立 把酒问青天第三十三章 飞黄腾踏去 美人嫁丑夫第六十一章 千金市马骨 公力若不及第八章 结姻升身价 求贤引变动第三十三章 张浑不离朝 龟有上下策第五十四章 三议安西域 朝中争沙州第一章 难言宋有德 掠胡安敬思第二十五章 僧人抗天子 择官选道智第一章 僧诚止募兵 建武督秦州第四十四章 拓跋大点兵 贺浑高力雄(五)第五十六章 麴硕迎将军 完成先王愿第二十八章 黄荣胆大策 王城起风云(二)第十六章 唐艾出奇谋 李亮三斫营(上)第二十八章 秃连五金饼 黄荣第一计第二十七章 桓蒙有奇骨 反间真雄计第三章 莘左感伶仃 肉食一丘貉第五十三章 蒲秦占洛阳 江左攻下邳(四)第五十七章 尽收西域宝 显美面子贵第十八章 唐艾出奇谋 李亮三斫营(下)第二十一章 处政先择人 孰谓卿无威第四十九章 蜀攻彭模急 十里陌上停第四十七章 王后两并立 鲜卑义从成第十八章 拓跋十姓贵 苟雄半渡击第一章 元光块垒积 麴爽奏设州第二十二章 机敏促约成 魏主嘱诸子(上)第十八章 府兵除旧弊 可闻京师谣第五十六章 麴球拒秦众 季和挫爽军(四)第二章 七项考武生 广武王舒望第十五章 二恭忠与奇 孟朗赴河东第四十八章 白纯坚壁守 索张争请战第四十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关中(下)第四章 将勇难当弩 他是因你死第四十六章 军报请援兵 张宋增猜疑第十四章 照瓢描葫芦 觅得一策来第四十二章 父子谋仇报 惊闻坞堡破第三十五章 指点天下势 归入治郡策第二十四章 赵兴报父仇 元光救獾孙(六)第二十七章 黄荣胆大策 王城起风云(一)第三十七章 阿瓜国事重 大王已少年第五十三章 檄召成都见 单骑赴营中(上)第二十二章 伴君如伴虎 攻敌攻不备第十二章 羊髦建援麴 宋方策击朔第六十七章 兵分主与偏 湖陆送棉衣第四十章 卿辈哪得谈 奇袭成都城(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