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府兵除旧弊 可闻京师谣

唐艾和傅乔一样,都是插队进来的。

傅乔毕竟做官已久,心情虽然沮丧,仍亦不忘官场禁忌,他现在礼部做主官,与兵部、军务八竿子打不着,张韶的军报,他自知不合闻听,便怏怏然地告辞离去。

唐艾问莘迩,说道:“傅公这是怎么了?”

莘迩心道:“我是个厚道人,不可卖老傅的丑。”答道,“没什么,他来找我问些事体。”示意唐艾把张韶的军报递过来,拿住以后,叫他落座,说道,“你且先坐,待我细看。”

这道军报,唐艾已是看过了。

他坐入榻上,摇着扇子,便等莘迩浏览。

莘迩展开军报,看没两行,听到细不可闻的脚步声响,抬头瞧是两个裹着青帻的小奴抬着个大桶进了来。两个小奴蹑手蹑脚地把大桶放到了唐艾的坐边。莘迩愕然问道:“千里,这是?”

唐艾挥扇,打发了那两小奴出去,笑道:“明公,你可知么?你如今在谷阴城中,已是出了名的悭吝!这等盛暑,热得人透不过气来,只想每天在凉水里泡着,你却听事堂上,不肯用冰降温!也就罢了,可摇扇总该备上一二吧?你也不用!我比不得明公,委实受了不热,被逼无奈,只好自带冰块乘凉了!”

那桶中装的,原来是冰。

所谓“摇扇”,指的不是像是唐艾拿的那种单人持摇的羽扇等小扇,是大扇子,就像后世的电风扇一样,这种大扇子置於半空,一般放在主人或客人们的背后,环边有丝绳,用专门的人力拉动,转开以后,清风习习,是当下富贵人家、各大官廨取凉的常用方法之一。

莘迩说道:“咱们定西贫穷,连年用兵,国库空乏,冰块此物,从深冬储存到夏季,耗钱费时,能少用一点是一点罢!至於摇扇,千里,仆役亦人也,也怕热,怎么就能忍心吾辈取凉,而使他们更热呢?我於心不忍也。”

唐艾微微一笑,说道:“明公,你这话让我想起了秦虏的伪主蒲茂。”

“此话怎讲?”

唐艾羽扇前指,点向莘迩,说道:“沽名钓誉,假仁假义!”

莘迩哈哈大笑,也不着恼,低下头,继续看张韶的军报。

不多时,看完,莘迩把军报放到案上,抬头举目,沉吟稍顷,半喜半忧地说道:“啖高被擒,朔方秦军主力覆灭,广牧、朔方等县为我所得,可算告捷;唯是河北岸的西安阳等县被贺兰延年抢去了,恐将会於日后给我定西控制朔方郡带来麻烦,可忧者也。”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日后的麻烦只能日后应对了。”

莘迩颔首,说道:“也只能如此了。”

他也怕热,头帻、官袍都被汗水浸湿了,贴在头上、身上,很不舒服。一边把帻巾推高,拿起案上的扇子,略拽起领口,往里边扇风,他一边问唐艾,说道:“千里,张韶军报中言,他令高延曹等袭灭虎泽诸胡,以作对贺兰延年抢占西安阳等县的报复,你以为如何?”

唐艾说道:“我以为这报复太轻。”

“哦?”

唐艾探手取了把冰,抹在脸上,羽扇轻摇,凉爽异常,他惬意地说道:“西安阳等县离盛乐不远,这些地方,咱们暂时是不好打回来了,但却也不能就打一个虎泽诸胡便就了事。戎狄豺狼也,天性畏威,为让拓跋倍斤明白我定西不是好糊弄的,明公,西安阳以西的河北草场,我看就不要再给拓跋倍斤了!咱们自己把它留着。明公不是打算留张韶部驻朔方,并打算把其部中的士家尽数放为编户齐民么?朔方地瘠,难以耕种,正好可把河北的草场分与他们。”

“把河北的草场分给张韶部的兵户?”

“是啊,明公。把草场分给他们,让他们用以放牧,这样,不仅解决了他们变为编户齐民后的生计问题,也能为我定西养出不少的战马,同时也还击了拓跋倍斤,岂不一举三得么?”

莘迩陷入思索,考虑了会儿,说道:“你说的有道理。”起身到左墙上挂着的朔方地图前,察看地图上西安阳以西河北草场的面积大小,粗略估算了下,说道,“这片草场,只两水内的部分就有东西三百余里,南北百里,折合千余万亩了,按每户五百亩草场算的话,够两万余户放牧使用。张韶部的士家兵卒不过两千余人,安顿他们及他们的家人绰绰有余。”

西安阳以西,朔方县北部的黄河河段,与黄河的整体形态极其相近,也是形成了一个“几”字形,就像是一个戴在黄河头顶西部的帽子似的,朔方县正处於这个小“几”字形的右边一竖之末端。於这小“几”字形的上边和两边的两竖之间,各有一条黄河的支流,或可把这两条河段都看作是黄河的主流,奔腾流淌。莘迩说的“两水内”,就是这块区域。

这片区域四面皆水,是朔方境内最为水草丰美的地方。

唐艾接口说道:“剩余之草场,可以用来安置赵染干部的兵卒,再多出来的,可用之招徕北边柔然和西边代北的胡落。”

对於打下朔方后的驻军事宜,莘迩的计划是,把张韶和赵染干两部留下来。

赵染干部的铁弗匈奴骑兵,本就是生长在朔方的,现在他们回到了家乡,理该给他们分些草场,助其重新安家。

莘迩斟酌良久,思考得太过入神,汗流浃背都没觉得。

唐艾实在看不下去了,近前来,给他摇扇取凉。

莘迩乃才回过神来,说道:“千里,你此议甚佳。你等下回去之后,就把你的此议禀与麴令,候中台的户、兵、工各部会议讨论过后,总结成文,再上书朝中,请太后、大王定夺。”

唐艾应诺。

大体定下了此事,两人各回到榻上。

唐艾问道:“我刚才来时,碰见了麴经和刘炳出府。明公,他两人来,是太后有何旨意么?”

莘迩说道:“正是与放张韶部的士家兵卒为编户齐民,设立军府此事有关。”

“与此事有关?”

“太后叫他两人来问我,在沙州、西海设立军府,固是可以一试,但朔方一来现下还没有捷报传来,二来,便是打下了朔方,此新得之地也,设立军府,是否稳妥?”

“明公怎么回答的?”

“我说,朔方现下虽尚无捷报,但秦兵主力在外,而我军有拓跋部相助,张韶必能马到功成。”莘迩举起张韶的军报,笑道,“这道军报你拿来的晚了些,要能早到片刻,就能把打下朔方的这个好消息,请麴君两人且先代禀太后、大王,也好叫太后、大王开心一下了!”

“‘设立军府,是否稳妥’此疑,明公怎么答的?”

莘迩说道:“我答以:恰因朔方新得之地,并朔方与我陇州有大漠阻隔,才更应该在朔方设立军府,释士家兵卒为编户齐民,唯有这般,才能振奋、凝聚朔方驻军的军心,保朔方不失。”

“明公此答,诚然正论。太后的此疑,想必能消解了。”

唐艾与莘迩所说的“把士家尽数放为编户齐民”、“设立军府”,是一回事。

这是莘迩筹划已久,马上就要推出执行的一项大新政。

当下定西,包括江左的兵源,主要以世兵,也即士家为主。

此制实施到现在,弊端多多。

别的不说,只说士家的待遇,首先,一人入兵籍,子子孙孙都要当兵;其次,服役的时间极长,说是有服役的起止年限,其实根本没有被严格执行,有的七八岁就当了兵,到七十多还不能退役;再次,其家人必须跟着部队迁转流移,受部队半军事化的管理,给部队干各种的苦活累活,又再次,当兵的战死以后,他们的妻子没有自主权,不能自主改嫁,也不能自愿守寡,只能任由负责管理他们的主官随意给其另配丈夫,有那孩子幼小的,可能孩子都无人抚养了,等等等等。实际上,士家就形同於是国家、或者部队主将的奴隶。

这些恶劣的待遇,就造成了部队中士家兵士的士气低落,以及时不时的就会有士家逃亡,成为流民。士气低落,部队就没有战斗力;逃亡的士家过多,一则就会导致国家掌控的人口变少,二来,大量的流民出现,也会威胁地方的治安,乃至国家的稳定。

——鲜卑人的魏国、戎人的秦国,以及贺浑邪这个军政集团,它们在兵役制度上采用的族兵制,即主要兵源来自它们治下的胡部,实际上也是一种世兵制,只不过它们作为征服者,它们的族兵、亦即世兵,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地位却是很优越的,远高於江左、定西的世兵。

针对此弊,莘迩之前搞了个“健儿制”,从编户齐民中募兵,组建健儿营。

此一健儿制实行至今,效果斐然,一方面,大大加强了定西部队的战斗力,另一方面,也扩大和充实了莘迩在军中的势力与影响力。

但陇州的民户毕竟太少,愿意从军的良家子弟自然也就更少,健儿招募到现下,把能招募到的,基本上已经都招募入军中了,再接下来,至少一段时间内,恐怕是很难再募到人了。

这种情况下,莘迩结合他前世的见闻,便想起了原本时空中,於后来出现的府兵制。

府兵制与士家这样的世兵制比起来,有相同点,比如一入“军名”,就得终生为兵,直到六十岁才能退役,但与士家相较,不同点更大。

不同点一个是,府兵制不是世兵制,是征兵制,既是征来的兵,也就是说,府兵制下的兵士,与寻常的百姓相同,虽名在军籍,然亦是“编户齐民”,其人虽然依旧“属军”,而其家人则是属於州县了,他们的家属不用再随营迁徙,他们的子弟也不一定再世代服兵役;一个是,府兵平日不离乡里,是地著的兵,只是轮到上番,才前往京师宿卫;一个是,府兵每年服役的时间短於士家的兵;一个是,府兵的拣点,是按资财、材力、丁口三项标准来挑选的,有取富室强丁为兵之意,尽管采用此三项标准的本意是为了保持府兵的战力和维持从军者需要资粮自备的旧制,可从某种程度而言,亦是照顾到了贫寒之家。

总而言之,相比世兵制,府兵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可虽是巨大的进步,也明确知道此制是完全可行的,然到底此制是对现行兵役制度的一个根本改变,特别是府兵制下,固然解放了士家这样的世兵家族,却把编户齐民都纳入到了征兵的范围,这就很有可能会致使一些民间豪强、百姓产生怨言,在如今南北战事不断,非是和平时期的背景下,为了避免出现动荡,此政却也不能激进地推行。

故是,经过仔细、慎重的考量,以及与羊髦、唐艾等人的再三商议后,莘迩决定,先把此制在沙州、西海和朔方试行,而且在试行期间,西海、朔方两地,这两个一邻柔然,一个新得的地方,只把士家释为编户齐民,改为府兵,不动当地的土著百姓;沙州有三大营的部队驻扎,且其所邻的西域已经臣服,无有大的外患,较为安定,可以结合勋官制的福利,在此地,於化士家为头批府兵之同时,也给当地的民家,按那三项标准,检选府兵,全面试行此制。

莘迩口中的“军府”,就是原本时空中,后世府兵制的选拣、管理单位“折冲府”。莘迩没有袭用折冲府的名字,改了个名,名之为“郎将府”,征来的府兵,为抬高其地位,俱呼为“郎”。

西海的郎将府,准备以索恭兼任郎将。

沙州的郎将府,准备以向逵兼任郎将。

朔方的郎将府,以张韶兼任郎将。

莘迩说道:“我下午进宫,向太后、大王禀报朔方大胜的好消息,若是太后对朔方设军府之事仍存疑惑,我顺道再给她解释一下。”

听到莘迩下午要进宫,唐艾想起一事,停下了手中羽扇的摇动,试探窥看莘迩的面色,蹙眉说道:“明公,城中近日有个流言,不知明公可有闻听?”

第十六章 风流傅耳食 肥己曹睚眦第二十六章 麴侯以画谢 非议大事者第十五章 曼歌小解忧 元光谋已动第四十七章 王后两并立 鲜卑义从成第十三章 傅乔仓皇至 秃连狼狈回第十五章 曼歌小解忧 元光谋已动第三十七章 张金父子免 长龄伉俪情第四十三章 敦煌名邦也 六人守朝堂第十三章 丑事宣天下 院角梅未开第三十五章 卿辈哪得谈 奇袭成都城(三)第二十七章 甲骑向无前 三军唤吾虎第二十六章 朝廷拜征虏 荆州欲伐蜀第三十五章 勃野感君恩 元光生畏惧第五十章 蒲秦占洛阳 江左攻下邳(上)第四十章 拓跋大点兵 贺浑高力雄(上)第十三章 轻骑趁夜东 贫道方外人(上)第三十四章 虽然无所长 名可由行立第二十二章 留与勃野妹 宋羡狗东西第二十六章 龙骧真英雄 征虏泪满襟(中)第五十一章 胡兵攻势急 莘迩稳如山第三十七章 张金父子免 长龄伉俪情第六十三章 万里月色同 群雄各异谋(下)第二十九章 黄荣胆大策 王城起风云(三)第二十二章 机敏促约成 魏主嘱诸子(上)第三十九章 乞活投蒲茂 计破铁浮屠(下)第十五章 斗殴督座前 宝掌哼哼然第三十二章 拓跋意不明 河阴城守弛第二十八章 龙骧真英雄 征虏泪满襟(四)第五十八章 太后玉趾访 将军恭谨对(下)第四十八章 麴爽大出兵 马粪熏元光第二十五章 乞勿牵幼弟 还君一公道第四十六章 安西一路进 征虏两路攻第二十三章 赵兴报父仇 元光救獾孙(五)第二十九章 自强然后立 秃发雄北山第三十八章 沉醉温柔乡 将军眼乌青第三十四章 氾宽权倾朝 宋方入狱中第十章 延曹夺槊精 贺兰威名震(四)第二十九章 常哥悄然婚 孤塗报急讯第二十四章 张金老谋算 元光不怕虎第七章 车兵述少愿 祆庙逢安崇第十八章 道智梦授戒 张龟谋尽职第二十八章 张公心非石 阿蜍女郎耶第一章 僧诚止募兵 建武督秦州第三十六章 怜子亦丈夫 上书请募兵第二十章 宴荔聪明误 孟朗破朔方(中)第四十三章 拓跋大点兵 贺浑高力雄(四)第十章 阿瓜眼界小 驰马将军府第八章 延曹夺槊精 贺兰威名震(中)第十三章 牡丹额前绽 志气胸中展第五十一章 蒲秦占洛阳 江左攻下邳(中)第十三章 丑事宣天下 院角梅未开第二十四章 后宅刀兵动 客舍访客多第七章 秦营见吕季 安崇献虚实第十五章 二恭忠与奇 孟朗赴河东第三十三章 举手设录事 反掌覆宋家(下)第六十二章 折柳赠诸卿 太后城门迎第三十一章 基业苦不易 逢疑召唐艾第九章 被动化主动 两个老实人第五十二章 惭愧享其成 晒书郝郎君第十八章 英雄重英雄 妙策解国忧第三十九章 卿辈哪得谈 奇袭成都城(七)第五十六章 太后玉趾访 将军恭谨对(上)第五十六章 公非安西望 征虏转身走第十三章 丑事宣天下 院角梅未开第二十九章 且失征虏信 鲜少真矛盾第十七章 录事悔小气 鲜少名为京第三十一章 龙骧真英雄 征虏泪满襟(七)第六十七章 兵分主与偏 湖陆送棉衣第五十二章 惭愧享其成 晒书郝郎君第二十三章 机敏促约成 魏主嘱诸子(中)第二十一章 黄荣驳氾议 勃野使拓跋(下)第三章 大王生日宴 太后玉臂滑第三十九章 乞活投蒲茂 计破铁浮屠(下)第十九章 黄荣驳氾议 拓跋见莘使(上)第三十三章 苟雄送儿衣 李亮要事办第三十一章 基业苦不易 逢疑召唐艾准备开下一卷,构思一下章节概要,明天更第十九章 入宫知天威 少年渐成人第二章 宴荔满腹愁 勃勃献谋策第十八章 府兵除旧弊 可闻京师谣第十六章 豪牧羊马万 应徙多贫困第四十章 拓跋大点兵 贺浑高力雄(上)第十八章 英雄重英雄 妙策解国忧第二十六章 太后请自信 益富情绪高第九章 果然是肥差 焉为短视徒第十四章 修史为今鉴 考功利数得第十四章 修史为今鉴 考功利数得第三十四章 五日朔方下 杀一无名卒第二十五章 韬略冠国中 凶狡凌胡部第二十五章 僧人抗天子 择官选道智第十一章 羊馥夜报讯 晨曦入朝去第五十一章 唐艾识孟计 苟雄斩姚国(三)第七章 秦营见吕季 安崇献虚实第二十九章 黄荣胆大策 王城起风云(三)第十四章 沙海等闲度 鲜卑直真郎第十三章 牡丹额前绽 志气胸中展第二十三章 赵兴报父仇 元光救獾孙(五)第二十章 宋方无法杀 王令不可说第十四章 照瓢描葫芦 觅得一策来第四十六章 姚谨辞动心 吕明平叛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