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道智梦授戒 张龟谋尽职

bookmark

张道将的字,“明宝”,有段来历。

当年,他母亲有天晚上做了个梦,梦见流星坠落,化为火珠,光芒明亮,掉入腹中,不久遂娠,怀的就是他,便在生下他后,取了“明宝”为字。

及其长,聪明伶俐。

张家世传《诗》,十来岁他就倒背如流;浏览《老》、《庄》,一看即通;弈、书之道,略学便会;年未弱冠就已名闻郡县,乡议目他为张家的“芝兰”,极得族中父辈、兄长们的喜爱。

张金共有二子,长子早夭,养大的只有道将,尤其爱他。

因是,张道将不告而进,闯入屋中,怒气冲冲地蔑骂莘迩是耕地的奴徒,虽然不恭,张金没有责备他,端坐榻上,放下在看的卷籍,温声问道:“阿蜍,何事暴怒?”

“蜍奉大人命,荐张德署理内徙胡事,没想到田舍奴却不肯用!”

“用了何人?”

“板授与了张景威。”

张金很熟悉郡府的吏员,知道张景威是谁,问道:“缘何不用张德?”

“说他‘不通胡语’。岂有此理!”

张金问清了事由,即不再多问,“哦”了声,不怎么在意的样子,说道:“些微小事,亦不致动怒如是。”

“大人,怎么是小事?张景威等田奴辈现下虽然仅为板授,可等他们一旦熟悉胡情,日后朝廷设县除官,彼辈少不了要占一席地,即使当不了县令长,县丞、县尉却有可能。这样一来,大人,我家‘掌控新县,变内徙胡牧为我家徒附’的事儿怕就不好办了!”

“掌控新县,变内徙胡牧为我家徒附”,此即张金为自家考虑的“长远利益”。

而要想实现这个计划,就须将新县的权力把控在手,如此,方好上下其手。

黄荣、张景威、向逵这等有些真本领的寓士,素与张道将不和。

是以,张道将担忧如果任由张景威到任,会影响到他家的“长远之计”。

张金依旧浑不为意,说道:“阿蜍,我有要务待办,你可与长龄商量此事。”

“大人,什么要务?”

“智师想要凿窟造像,众人推我做邑主①。入邑者甚众,不止郡内三县,酒泉、祁连、张掖亦有求入者。”张金拿起适才看的卷籍名册,晃了晃,说道,“而今议方萌动,入会的邑子已近千许,该选谁分别领事,我尚未酌定。……,智师梦授菩萨戒,德行精深,今归乡里,一言造窟,应者云集,斯乃我郡十余年未见之盛事。定将留名后世,不可轻忽。我得仔细考量。”

“智师”,说的是建康郡内的一位僧人,法号道智。

陇地接邻西域,僧人不少,道智本非特别有名,唯因几年前授菩萨戒一事,就此显名。

菩萨戒是佛教的戒律之一。

近代以来,尽管佛教渐昌,但译成唐文的佛教经典不多,佛教的诸多戒律,中原信徒尚未尽知,菩萨戒便是其一。直到几年前,西域来了一位高僧大德,陇地的信徒方知此戒。这位高僧留住在了王都谷阴,先后不少僧人往去求戒,他都不肯授给。

道智和尚亦往求之。

那位西域高僧按菩萨戒的受戒程序,叫他先忏悔。道智忏悔七日,结果那高僧却仍不与。道智认为这是他业障未消之故,乃戮力三年,且禅且定。

忽然去年,他竟於定中,见释迦文佛与诸大士,授了他此戒之法。那晚,与他同处的十余人,据说皆做了相同的梦,都看到释迦佛等授道智此戒。

道智便进诣那位西域高僧,想将此事告与,未至数十步,那位高僧惊起,唱言:“善哉!善哉!己感戒矣。吾当更为汝作证。”於是在佛前为他讲说具体的戒律内容。

道智可谓是中土僧众中,第一个授此戒律的;不管真假,反正传出来的又是他梦中授戒,顿时名闻定西。

今年初,令狐奉即位,道智想借这个机会,以为令狐奉求佛保佑为名,开山凿窟,建造佛像,行光大佛教的弘举;他连月奔走,请王都信佛的权贵们上书令狐奉,以望得到朝廷的财力、人力支持。

不料令狐奉与定西国的此前诸王不同,对之压根无有兴趣,非但分文不给,更斥上书的臣子:“寡人正苦财、力不足,不能扫荡中原膻腥;你们不为寡人解忧,还要从寡人这里要钱?”

道智只得返回建康,改从民间入手。

他而今名声显耀,“一言造窟”,就像张金说的,居然“应者云集”。

这件事,便由之提上了日程。

陇州多山,石窟久以有之,只是早前多为儒士所凿,或用以隐居,或用来授徒,这类的石窟往往不大。佛教兴起后,僧人、信徒效仿那些儒士的所为,也凿山建窟,於窟内塑造佛像;此类佛窟有小有大,小的仅一窟,大的历十余、乃至数十年未毕。

道智想要开凿的,不是小石窟,而是大石窟,或云之石窟群。

这等规模的石窟,建康郡已有一二十年没有凿建了。从这方面来说,的确是“盛事”。

张家是建康郡的头等士族,虽非虔信佛教,以往亦常参与佛事、礼敬名僧。此次计划开凿的石窟太多,非名族大姓不能主导,所以,此次“盛事”,郡中的佛信徒们推举了张金为主。

张道将说道:“原来是这件事。已有邑子近千了?连外郡都有啊!果然盛事。是得慎重考量。”

目送张道将出去,张金持卷籍轻点案几,若有所思,心道:“阿蜍年少,养气功夫不足。这几年他交际清流,沉迷《老》、《庄》,家学渐有荒废。老庄之道,用来博名而已;定西孤悬西北,内多胡夷,外有虏患,安身立命,还得靠经济实学。我得督督他经业上的学问了。”

且是,定西虽如江左,近代亦清谈风行,然究其根本,与江左并不相同。

陇州地处边疆,文风不盛,清谈的风习原不浓厚,实是海内凌迟以来,随着关东士人的大量涌入,此风这才大兴。

如张金等土著士人中的佼佼者,清楚“话语主导权”的重要性,尽管被其影响,却因此道非其擅长,故而表面受到浸染,本质仍奉家学。

这一点,从张金兄弟的名、字就可看出②。张金,字文恭;其兄张浑,字文成。兄弟两人的名皆出《老子》,“金玉盈室,莫之守也”、“浑兮其若浊”;而两人的字,则都是儒家的东西。

也就是张道将这一代,年少无知,伴随着这股风气长大,追逐放浪形骸的“风流”,便致有那迷失方向的,遂丢弃家学,独崇老庄了。

张宅占地甚广,张道将独住一院。

他回到院中,令小奴寻“长龄”来。

小奴去了半晌,方才折回。

一个男子跟在小奴的后头。

此人走路一瘸一拐,到屋门外,赫然可见左眼上戴个眼罩,却是眇了一目。

他在室外行礼。

张道将等他等得心焦,说道:“你可来了!快进来。”

此人便是“长龄”,本名张龟,是张家的远支子弟,因为身体残疾,作不了官,托庇於张家门下,当了个衣食客;颇有智谋,日常在张家宅中听用。

进到室内,张龟再次下揖,说道:“郎君召龟时,龟方还家,因是耽搁了些许。”

“你坐下吧。”

这会儿夜色已至,室内点着烛火。

张龟看出张道将心情不快,坐下问道:“敢问郎君,不知何事召龟?”

张道将很孝顺,对父亲的话,从不打折执行,既得了父亲的吩咐,要他向张龟问计,当下不作隐瞒,将事情原委告之,说罢,问道:“阿兄,你有什么办法?”

北人犹比南人更重宗族,是以,两人虽是远亲了,张道将依旧按习俗呼他为兄。

张龟思忖稍顷,说道:“龟有上下两策。”

“说来。”

“待朝廷设县任官,择一可用的人,修书一封,请大农进言王上,除授‘令长’。此为上策。”

张道将不乐说道:“今才召来百余胡落,何时设县,遥未可知;再则,即使我伯父举荐,大王用不用,且在两可。这怎么能是上策?……你的下策是什么?”

“选几个门下的胡奴,使去牧场,挑唆内徙的胡落生事。胡落如果不服张景威管治,府君定就只能将他唤回,重新任官。”

张道将大喜,说道:“此策上佳!”指教似的对张龟说道,“阿兄,你谋略是有的,唯是常搞不清何为上、何为下。以后须得注意,不要再犯这样的糊涂!”

张龟心道:“下策是小人的勾当,事倘泄露,府君必将与张家为敌。府君得大王信重,即便动不了张家的根基,张家也不会好过。此两虎相争是也。何如请下王令?堂堂皇皇,非但可以显出张家的大气,兼以没有后患!”

出谋划策是他的职任;用不用,用哪个,是家里主人的选择。

他对此非常清楚,不作辩解,应道:“是,是。”

“你与胡奴们熟么?”

张龟心道:“我好歹是个士子,怎会与胡奴相熟!”知张道将心直口快,没有城府,亦不怪他,没因之生气,答道,“龟认识几个胡奴的首领。”

“那这事儿就交你去办啦!你明天便去选人,越快选定越好,早日打发去牧场,最好闹个天翻地覆!”想起莘迩的不给面子,张道将就窝火。

“诺。”

张龟辞出,一脚高、一脚低的,出了张宅,就着月色回家。

他家与张道将家不同“里”,相距甚远。

才到院外,他听到院中一人骂道:“没出息的小东西,与你那瘸爹一个样!”是妻子在骂儿子。

张龟早年家虽不富,其人少有名声,他妻家是本地士族,重其人才,遂嫁女於他,殊不知他没多久就眼瞎腿瘸,断了仕途之路。

日积月累,他妻子日常尽管把他照顾得很好,言辞上却是越来越不客气。

他停下脚步,踯躅门侧,琢磨是不是等会儿再进去,猛又听到院中妻子骂道:“被人打瞎了眼,打断了腿,还甘心给人家做狗!给人守了一天的门,才归家来,席尚未暖,吆喝一声,便又拐着腿去!”心头一跳,赶忙推门入内,说道:“乱说什么!”

院中一个妇人叉腰站立,荆钗裙布,看见张龟进来,听了他话,不再痛骂那两个跪在她面前的孩子,冷笑说道:“我乱说什么了?”

“我这眼、腿是堕马伤的,你不要乱讲!”

“瞒得了别人,瞒得住我么?怎么?他们做得出,我就说不得么?”

张龟的残疾不是先天,是后天来的,对外说是堕马而伤,实际上,堕马不假,罪魁却是张道将的从兄,张浑的次子。

近二十年前,张龟年少成名,因虽是张家远支,却得常与张家的大宗子弟相游。有次骑马出城,张浑的次子挟弹戏射,误中了他的左目,剧疼之下,他从马上跌落,就此眼也瞎了,腿也瘸了。致人伤残,纵非有意,亦犯刑律,便是张家势大,可以脱罪,但如传开,也将影响张浑次子的声誉。张浑令他对外只言堕马,作为补偿,给了张龟衣食客的待遇。

张龟生性淳厚,己身已残,何必再坏了张浑次子的前程?不管怎么说,两人也是同宗兄弟。此事就这样隐瞒了下来。

他顾不上腿瘸,三步并作两步,捂住妻子的嘴,央求似地说道:“事情已过去十几年了,张家待我亦不薄,衣食客我,不用赋税劳役,并时有馈赐。你莫说了,好不好么?”

他妻子看到他哀求的模样,一腔怨恨不翼而飞,眼眶不由自主地湿润起来,说道:“我、我不是可怜你么!”

——

①,邑:又叫“邑义”、“法义”,也有的称为“邑会”、“义会”、“会”、“菩萨因缘”等,是南北多见的、由僧人及在家信徒组成的、多数以造像活动为中心的私社团体。

“邑”的主事人叫“邑主”,成员叫“邑子”。

“邑”的规模有大有小,少则数人,多则数百、一两千人,多数在十几至百人间;涉及的地域,或为一“里”,或为一县,或为数县。

②,名字:当时,名字与信仰的关系很密切,通常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此人或此家族的信仰。信天师道者,名或字中多带道、之、玄、天、仙、灵、龄等;信佛教的,名或字中多带宝、僧、法、圆、方、惠、智、度等;带祖、先、宗、孙的,则是宗族思想为重的;用德、元、惠、隐、治、山水意思或偏旁字的,以及道、天、智等,又有可能是意为儒道或三教兼融。

第十四章 权录三府事 备设六部制第五十章 唐艾识孟计 苟雄斩姚国(中)第一章 枭豺无亲情 救子母感恩第一章 晋见四时宫 道过都督府第五十四章 担责解仇怨 元光探敌情第五十一章 胡兵攻势急 莘迩稳如山第五十三章 麴球拒秦众 季和挫爽军(上)第二章 宴荔满腹愁 勃勃献谋策第五十七章 八斗傅夫子 小狡莘阿瓜第四十三章 敦煌名邦也 六人守朝堂第十八章 府兵除旧弊 可闻京师谣第四章 赠君葡萄酒 临台阅军训第四十二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议攻冉(中)第四章 将勇难当弩 他是因你死第二十四章 碧鹅黄荣恨 明公重旧情第四十四章 卿辈哪得谈 奇袭成都城(十二)第九章 果然是肥差 焉为短视徒第三十九章 围猎神射术 樗蒲掷万金第九章 一让苟将军 求援拓跋部第五十三章 蒲秦占洛阳 江左攻下邳(四)第三十章 黄荣胆大策 王城起风云(四)第一章 御敌策已备 张韶领兵至(上)第三十一章 龙骧真英雄 征虏泪满襟(七)第三十八章 妃衣不蔽体 苟雄请诛奸第六十二章 折柳赠诸卿 太后城门迎第四十六章 姚谨辞动心 吕明平叛乱(中)第八章 翻云真成雨 可敢入都城第五十七章 尽收西域宝 显美面子贵第三章 御敌策已备 张韶领兵至(下)第七章 秦营见吕季 安崇献虚实第五十四章 檄召成都见 单骑赴营中(中)第十八章 冉兴国乱频 令狐称尊号第九章 被动化主动 两个老实人第五十八章 一语稳士心 校场问高下第二十五章 龙骧真英雄 征虏泪满襟(上)第六十六章 朝封建康侯 徐州号单於第十六章 施法消恐怯 临机定对策第三十四章 氾宽权倾朝 宋方入狱中第九章 一让苟将军 求援拓跋部第二十五章 韬略冠国中 凶狡凌胡部第三十四章 虽然无所长 名可由行立第二十六章 鹿为阿瓜得 朝会初交锋第四十四章 择将选麴爽 投书谒蒲英第七章 春宫图展罢 寒夜秋风凉第二十五章 怒命斩平罗 得令点兵出第四十四章 拓跋大点兵 贺浑高力雄(五)第十九章 宴荔聪明误 孟朗破朔方(上)第五十六章 北掳大获归 曹斐急信来第二十七章 龙骧真英雄 征虏泪满襟(三)第三十二章 成都道人唱 宫中天子怒第四十二章 父子谋仇报 惊闻坞堡破第二章 声东而击西 那就让他来第二十五章 韬略冠国中 凶狡凌胡部第六十章 佳人难再求 长路漫漫险第十七章 巧妇不需米 辛苦治部曲第十九章 宴荔聪明误 孟朗破朔方(上)第十三章 失魂阿利罗 安心王太后第五章 陈氾明暗谋 莘迩斥门户第五十三章 檄召成都见 单骑赴营中(上)第四十六章 一战克鄯善 以直报其怨第二章 宴荔满腹愁 勃勃献谋策第十八章 冉兴国乱频 令狐称尊号第七章 遍观诈与虐 唯是取信难第三十四章 何人吾可谋 无处不青山第二章 七项考武生 广武王舒望第二章 御敌策已备 张韶领兵至(中)第二十四章 赵兴报父仇 元光救獾孙(六)第九章 果然是肥差 焉为短视徒第二十六章 朝廷拜征虏 荆州欲伐蜀第六章 黄荣献毒策 宋翩索厚赏第三十六章 卿辈哪得谈 奇袭成都城(四)第五十三章 檄召成都见 单骑赴营中(上)第五十七章 八斗傅夫子 小狡莘阿瓜第十三章 傅乔仓皇至 秃连狼狈回第三十三章 龙骧真英雄 征虏泪满襟(九)第六十六章 朝封建康侯 徐州号单於第二十八章 石铭十六字 宝掌也好人第二十五章 龙骧真英雄 征虏泪满襟(上)第三十一章 龙骧真英雄 征虏泪满襟(七)第十六章 何用尔结草 计须金刀用第三十八章 乞活投蒲茂 计破铁浮屠(中)第三十六章 未午城已克 武都传捷报(下)第十二章 羊髦建援麴 宋方策击朔第十五章 斗殴督座前 宝掌哼哼然第九章 孟朗决蒲疑 魏主攻柔然第四十章 秦与唐并立 孟朗绘蓝图第八章 延曹夺槊精 贺兰威名震(中)第五十四章 担责解仇怨 元光探敌情第十九章 赵兴报父仇 元光救獾孙(上)第十一章 延曹夺槊精 贺兰威名震(五)第二十三章 莘迩情仁厚 蒲茂降尊号第二十六章 太后请自信 益富情绪高第六十二章 地上有些滑 可断阿瓜根第二十八章 黄荣胆大策 王城起风云(二)第三十一章 伐蜀首汉中 恳求太后教第十二章 君长公事重 大力一见故第二十五章 怒命斩平罗 得令点兵出第二十三章 赵兴报父仇 元光救獾孙(五)第十章 氾公真大谋 沉渣俱泛起第四十五章 海头胡舞旋 索恭夜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