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堂小案边,三人团团而坐。王太守从案几上拿起一张信笺给韩庸父子过目;但见上面列举着十多个名字。韩暮对这些名字不熟悉,但是韩庸却是个个认识。
名单上都是吴兴当地士族大家的子弟;其中有吴兴第一巨富宋家的二公子宋云;黄家独子黄自琅;候家少爷侯德荣。。。。。。当然也包括韩家少爷韩暮的名字。但凡是当地能排上号士族大家的男丁俱名列其中。
每个名字的后面都用浓墨标记着:中、中平、中上、等等的的字样;唯独韩暮的名字后面是空白。
韩庸看着王太守道:“大人,莫非是夏推之事?”
“正是”王太守道:“吏部谢大中正早前发函来咬我上报这夏推的名单,唯有令公子之考评本官迟迟未能定夺。但今日我便给他评了吧。”
言罢提笔蘸墨在韩暮的名字后面的空白地写下“上上”二字。顿了顿又加上了几个字:“俊秀端方,美玉待琢。”韩庸一看受宠若惊,忙拉了韩暮行大礼叩拜感谢。
韩暮一头雾水的在韩庸的拉扯下行礼,起身后终于忍不住拉了拉父亲的衣袖轻声问道:“什么事夏推啊?”
王献之和韩庸二人顿时一愣,哭笑不得。搞了半天,这家伙居然不知道“夏推”为何物?
“那个。。。我失忆了嘛,实在是想不起来了。”韩暮挠头道。
王献之瞪了他一眼道:“夏推之事乃朝廷大事,是我大晋朝选拔良材的唯一途径;各地的中正官对当地的少年才俊进行品德才学的考评并将结果汇总至吏部进行综合考评;再根据考评的结果给予定级。今后朝廷授官职补差缺德时候便是根据这最终的级别。不知贤侄可听明白了?。
太守大人有些气恼;本来他爱惜韩暮是个人才,今后必有一番前途,故而当着韩家父子的面进行考评;行事中就有拉拢修好之意。却不料想这韩暮连夏推都不明白什么意思;这一番作秀的心血几乎白费,当真是俏媚眼抛给瞎子看,完全的浪费感情。
韩暮点头表示听明白了。原来这晋朝的官是这么来的。如此一来中正官的评语便可间接的左右一个人仕途的发展,这岂不是滋生腐败的温床么?
忽然又想起一事忙问道:“这名单,上怎地只有这么寥寥几人?难道我吴兴的少年便只有这几个么?”
王太守再瞪他一眼道:“你道这夏推是什么人都可以上的么?这名单上的是我吴兴城豪门大户的子弟,便是稍微家世浅薄一些都没有推举的资格。”
韩暮心道:越是家世巨大越是有当官的资格,这个破制度是哪个混蛋想出来的,这是混蛋到顶。嘴上却笑道:“小侄明白了。谢大人指点。”
王太守面色稍和道:“谢倒是不必,若我没看走眼的话,你倒是当得起这评语。”
韩暮又道:“小侄有一事不明想问问大人,若我只想在吴兴做个逍遥自在的清闲之人,这夏推推上去之后,朝廷要我去当官,我可以不去么?”
“什么?”王太守和韩庸老爷异口同声的惊道。居然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气的两位手指韩暮都说不出话来。
韩暮心道:咋反应这么大呢?我想当个地主老爷有什么错啊?
韩庸怒斥道:“混账东西,这话要是再说一次我便叫人掌你的嘴。”韩庸心里这个气啊,韩家三代单传,虽说家财巨富,产业兴盛。但是真正能称得上光耀门楣的还是做官。好不容易道韩暮这里有光耀门楣的机会,这小子居然只想在家当少爷。
那王太守也是干瞪着韩暮说不出话来。韩暮一见事情要闹大,忙道:“我也就是这么一说嘛,又没说不去。”
心里却是暗暗叫苦,自己怎么也不想去官场上趟浑水。自己是历史老师,历史上历代官场上的尔虞我诈,流血冲突还少么?
王献之一时失态,此时已经调整过来。对韩暮道:“贤侄特立独行出老夫意料之外,但身怀报国之才而不致用,岂不是辜负了上天赋予的才能么?好在你尚未行成人之礼,夏推之事之事暂且评定品级,至于授官职之事还早的很,此事以后再说吧。这名单我还是照样报上去。”
韩庸韩暮父子点头称是。
此间事了,三人出了内室;韩庸见夜色已深便告辞回府,临行之际,玉润小姐走近韩暮道:“五月十八日的芍药诗会,想请公子参加;不知公子肯赏光么?”
韩暮一听“诗会”二字便头皮发麻,冲口便想拒绝。但是看到王小姐期盼的眼光又不忍拒绝,便道:“在下诗文水平低下,我去凑凑热闹可以,但作诗我却不会。”
“来了再说吧。”王小姐一笑,福了一福转身回房。
****************************************************
韩暮从晴儿口里得知所谓的“芍药诗会”是太守千金王玉润小姐发起的一个月度聚会,每月十八日吴兴的世家子弟小姐便聚会赏花吟诗,名字是以时令盛开的鲜花命名。譬如一月的便称为“梅花诗会”六月的便称“荷花诗会”等等。
以韩暮看来,这完全是这帮公子少爷小姐吃饱了没事干;但在吴兴城的士族文人眼里,这个诗会恰恰是风雅之极。够资格受到邀请的都兴高采烈。像韩暮这等以前只会欺压横行的小恶棍根本没有受到邀请的资格。此次受到会主玉润小姐的邀请,也同时标志着一件事:韩暮成功的转型了。
在诗会前的日子里,韩暮又不甘寂寞搞了很多小花样。
韩暮在自家的大院子里叫人用光滑的青石板铺了一块大大的平地,然后便献宝似得拿出一双花两天时间用小叶檀制作的轮滑鞋登在脚上,飞速的在青石板上滑行起来。时而金鸡独立,时而跳跃旋转。
四个丫头羡慕的要死,一致要求每人要一双;韩暮拗不过只好每人做一双。在摔得人仰马翻满身青紫之后,四个丫头终于学会了。于是每日傍晚时分几个翩翩如花蝶的身影便在韩家的大院里起舞了。再后来韩七等几个男仆看的眼红,偷偷的仿制了几双,于是在韩七技痒不堪在南街上滑了几个来回之后。不几日便全城流行了。
其他如牛仔帽,西服领带等物也在韩家少爷逛街时被发现,帅气拉风的造型和新奇怪异的服饰又成为吴兴城的一大谈资。
吴兴城的东西南北,犄角旮旯从此不再寂寞,只因有了这个叫人捉摸不透,花样百出的少年。
PS:我要票票啊,我要收藏啊,我要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