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九章 梁祝(十一)

祝英台忽然跪倒在地,向韩暮行叩首大礼,口中凄然道:“兄台前不计家父之怨,后热诚解小女之危,英台感激不尽;一切但凭兄台安排,小女子只求莫要因为此事伤害了他人。”

韩暮不便伸手搀扶,忙示意苏红菱和张彤云将她扶起,淡淡的道:“我帮你可不会去管别人的感受,你若想既让你父满意,又能称心如意嫁与那爱之入骨的梁山伯,这世上恐怕没这么两全其美的事,实话告诉你,若不是我两位夫人见你境遇堪怜,我才不会管你这番闲事呢。”

说罢转身便欲离开,临行丢下一句话:“据我所知,你那位梁山伯现在已经快要病入膏肓了,自从他求亲未果,又闻你已和马文才定下婚事,他便一病不起,你若真心爱他,怎可终日哭哭啼啼,愁眉苦脸,该去见见他才是。”

祝英台小脸煞白,身子摇摇欲坠,她一直抱有的幻想便是:爹爹能回心转意,同意自己和梁山伯的婚事,最好有个皆大欢喜之局;韩暮一言刺入她的内心,将那五颜六色的彩泡戳破;再闻山伯病重,她忽然明白,这样的梦或许真的应该醒来了。

眼见韩暮的身影渐去渐远,她只觉自己益发的孤立无援,一边的张彤云和苏红菱见韩暮远去,只得叹息一声,随着韩暮去了。

队伍收拾停当,趁着午后气温温煦,韩暮下令开拔前往汝阳城,祝家庄离汝阳城只有三十里,一个时辰足可到达,倒也不用太赶,一行数百人逶迤沿着官道前行。

行出十余里地之后,官道渐渐向上,众人发觉不知不觉中走上一道小山丘,山丘并不高大,但两边景致倒是不错,不时有一桥飞檐从树枝间伸出头来,颇有一番雅致的味道。

再行里许,一处高大的牌坊状的门楼忽然矗立在路边右首,门楼上雕栏彩绘精美华彩,正中间一块巨大的匾额,上书:红罗山书院,五个红色大字;韩暮心情大畅,原来这里便是梁祝三载同床又同窗,共读诗书的所在了。

韩暮怎肯放过这个机会,这可是正宗的古迹,后世的那些号称是古迹的旅游景点大部分都是后来重建,早已失去了观赏的意义,成为别人赚钱的工具而已,人文气息泯然无存,铜臭味倒是十足。

韩暮命谢玄带队前行,让二女跟随车队往前,自己则策马右转,穿过门楼踏着宽大的长阶信步由缰;由于没有类似后世景点那些详细之极的指示牌,也无拿着小喇叭叽叽喳喳吵闹的导游,韩暮只能凭借想象对眼前的房舍、建筑、场地进行猜测和想象。

时近新年,书院中早已放了冬假,此时静悄悄毫无人声,穿过一道粉红外墙的两层小舍,一座照壁横在面前,雪白的照壁上密密麻麻全是蝇头小字,韩暮走近细看,但见这上边都是人名,全是左近或者远方慕名而来的学子们在此学习后,书院的师傅便在这照壁上留下他们的名字和籍贯,相当于档案学籍的摸样。

韩暮凑在上面一路找寻,还真让他找到了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名字:梁山伯,十五入学,汝南梁庄人氏;祝英台,十四入学,汝南祝家庄人氏;每个人都有入学的年纪和籍贯,还真是个小小的档案卡。

韩暮往下寻去,马文才的名字赫然在目,但见他的入学年纪上居然是十九岁入学,由此看来这马文才是属于大龄青年了,如今三年过去,早已经是二十二三的大小伙子。

这书院类似于后世的中学,一般十四五岁的少年求学方可进入,马文才十九岁还混迹在这样的学院,若不是纨绔成性,那便是智商有问题了;韩暮对这个问题倒没有过多的思考,他想的是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秦国境内不分官民贫富都有入学的机会,而大晋却从未听说过有这样的场所呢?

有钱的富户和士族自然可以请西席在家中开办私塾学堂,像韩暮在芜湖城请回的梁锦春便是沈子方沈百万的西席先生,而普通百姓的子弟既无钱财又无机会学习,只能接过老一辈的锄头,耕地种粮,却无一丝一毫出头的机会了。

韩暮思考着这种九品中正的弊端,心中为众多寒门子弟抱屈,虽说科举制度亦有弊端,但最起码比九品中正制要科学的多,韩暮就不信朝中人才济济就会没人想到这一点,究其缘由恐怕还是怕动了士族大家的利益,引来不必要的动荡罢了,晋国畸形的政治形势,从西晋到东晋都是皇族和四大家族联合执政的格局,几十年下来,恐怕不这样做大家都不习惯了,岂不知这种独裁不是独裁,民主不是民主的政治体制,酿成多起士族间的仇杀和倾轧,正是政局动荡的根源。

韩暮甩甩头,不再多想,眼前事情多如牛毛,还想那些东西,当真是杞人忧天;他绕过照壁缓缓前行,照壁后是一个巨大的院落,这个院子奇大无比,场地平整干净,显然是有人在打扫,韩暮漫步道西南角,一座水井驾着辘轳和井栏静静呆在那里,井缘上刻着三个大字:玉泉井,韩暮忽然记起这座水井的典故来。

后世关于梁祝的传说里《玉泉井》倒是个重要的道具,相传祝英台因为女扮男装入学,学堂中学生均是轮流当值打水,清扫等等,而祝英台一介女流,体质孱弱,所以在当值打水担着回去的路上便摔倒了,结果衣衫湿透,被师娘发现了女儿身的秘密,那取水之井便是这《玉泉井》。

韩暮心道,下次见到祝小姐时倒要求证一番,看看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倒也有趣。

韩暮探头下望,由于红罗山书院地势颇高,所以这口水井出水之处竟然深达数十丈,黑乎乎的什么也见不到;韩暮将水桶放下,打出一桶水来鞠了一捧送入口中,果然清冽甜美,由于此井深达数十丈,井水还带有丝丝的温热,甚是好喝;一边的乌云也凑过长嘴在捅中喝将起来。

韩暮以水敷面,清洗了一下面孔,游目四顾,数条小径通往这块大场地,消失在林木深处,看来那里便是学习和生活区域了,那里才是最有看头的,于是他牵着马儿溜溜达达的选择了一条小路往前走去,小路是以碎石铺成,两边的树木全部是桃树,春未至桃树的骨朵儿倒有些呼之欲出的意思,韩暮看着这些桃林,想象着桃花盛开时节的美丽景色,一时神往不已。

桃花灿烂时应该和健康城谢府西山居院内的桃花一样美丽吧,韩暮忽然想起了那片桃林,就在那里,他肆无忌惮的挤压着高高在上的谢才女的饱满的美.体,还随口吟出“落红不是无情物”的诗句,还大骂她幼稚,害的谢大才女回去就生病了,想起那时的情景,韩暮心头填满了温柔的情愫,此时相隔数千里,不知道蕴她们如何了?是否已经被接到巢湖城中安顿,抑或是还在健康城中苦苦等待自己归来,又或者桓温等人已经有所行动,她们的命运会是怎样呢?

各种情绪纷至沓来,韩暮心中忽喜忽忧,不能自己;正怔怔发呆之际,忽听林后有人似唱非唱,似歌非歌的在哦咏着什么,韩暮一怔惊醒过来,忙侧耳倾听。

第四三七章 巧言令色第一七三章 屁胡当道第二三三章 梁祝(五)第二四八章 人不是人第八十二章 余波第一九八章 北府新军(十)第三一一章 小试牛刀第三六九章 烧烤第二十四章(求收藏,推荐)天罡刀法第十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二四九章 鬼不是鬼第四零九章 襄阳之战(一)第五十六章 玄论(二)二更求收藏第一七零章 奇人奇言第三零四章 磨刀霍霍第二三一章 梁祝(三)第三零八章 探囊取物第一九五章 北府新军(七:恶人自有恶人磨)第一九三章 北府新军(五)第三二八章 陷阱重重第三九二章 闺怨第二四八章 人不是人第七十一章 那一夜的风情(一)二更求收藏票票第十一章 花不迷人人自迷第四四零章 夜袭第一七二章 挥之不去第二十三章 人生苦短第十二章 暗夜剑光寒第一四四章 诡计多端第一二六章 提笔百万 谁与争锋(上)第二四一章 梁祝(十三)第二七一章 顺水推舟第四二八章 无毒不丈夫第二四八章 人不是人第十四章 格物致知第二三零章 梁祝(二)第二十七章 血战温岭(二)二更送到,求收藏 票票第三二九章 歌舫传奇第十三章 书法谬论第一百零二章 真情流露第三七一章 好事成双第二四一章 梁祝(十三)第四零一章 摊牌(下)第三九五章 册封第一八六章 浮生半日第一五一章 奇葩的皇宫之夜(下)第九十八章 绝世妖道第四四一章 摧枯拉朽第一二四章 我济世人 谁人济我第四三三章 淮阴之战(三)第一二二章 一封家书第一百零四章 斗法(二)第四百零六章 八卦语录第四三零章 人间地狱第二五一章 找个鬼来背黑锅第二七八章 怨男一对第二六一章 似曾相识第一四六章 红豆生南国第三五五章 桓温的添油战术第三八六章 黄袍加身第二八六章 处处乱纷纷第三三七章 莫道君行早第一三七章 国粹第二零五章 剑指青台山(一)第六章 闺中话 堂上语第一三三章 一暼万钱 愿者上钩(下)三更第二六二章 第一回合第三四四章 火遁第二二六章 北行漫记(三)第八十九章 狼烟(三)第七十七章 那一夜的风情(七)第三八五章 内部的阴谋第二三零章 梁祝(二)第三一零章 利器生威第一六二章 再见西华第三百零二章 你当君子我当小人(三更到)第三九二章 闺怨第一五二章 病急乱投医第六十五章 杀戮是罪(下)远在上海求收藏第一百零六章 难题第一一八章 惊世之作(下)三更到第四二二章 教子第四四五章 洛涧之战(四)第四五六章 鏖兵淝水(追杀)第三四六章 脱困第一五六章 木犹如此 人何以堪第一七零章 奇人奇言第二零八章 剑指青台山(四)第三二八章 陷阱重重第四二九章 大晋的愤怒第一三七章 国粹第二三零章 梁祝(二)第八十七章 狼烟(一)第七十四章 那一夜的风情(四)第六十八章 又是一年端午时(二更到)第一八八章 礼多人不怪第三十八章 销魂之夜(二)泣血召唤红票,收藏第四一三章 襄阳之战(之五)第五十九章 疗伤还是撩拨(求收藏,求票)第二七七章 狼狈不堪的桓大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