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婶的儿子马松林半年前将她接到城里,,但马大婶住不惯,说啥也要回去。马松林拗不过,就说:“妈,你都六十三岁了,一个人住在老家,传出去好说不好听啊!这样吧,您只要说出一个正当的理由,我就让您走。”马大婶想了想说:“我想回去创业。”
马大婶的话没说完,马松林的一口水全喷到地上。
“妈,开什么玩笑?就您老这把年纪还创业?”
马大婶不管儿子,回卧室拿出一张纸来,递给马松林。马松林接过一看,是一份创业计划。只见上面写着:店名——槐花洗脚房。一期投入资金——五千元。服务对象——六十岁以上老年人。
马松林越看越乐:“妈,在农村开洗脚房?还只给老年人服务?搞笑吧?”
马大婶白了马松林一眼,说:“你先说这算不算正当理由?”马松林被问住了。是啊,虽说马大婶的创业计划有点搞笑,但说不正当却不妥。思来想去,马松林只好答应马大婶回去试试,并约定半年,如果不行,再接马大婶回城。
第二天,马大婶一进村就开始张罗装修房子。村里人一听马大婶要开洗脚房,都来看热闹,尤其是老年人,都搬个马扎坐在树荫里,看看马大婶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几天以后,装修一新的“槐花洗脚房”正式开业了。但开业第一天,除了老支书来捧场,没有一个老年人走进洗脚房。并不是老人们心疼每次五元的洗脚费,而是觉得人老了,倒花钱洗脚,这不成千古奇闻了?
马大婶请念高中的侄女给录了一段音,将老人常洗脚的好处讲得明明白白,并说,洗脚房精选各
种中草药,不仅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还能防治神经衰弱和高血压。但一连几天,不管马大婶说得多好听,情况并不见好转,老人们都坐在洗脚房前面,对着洗脚房议论纷纷。
这天,马松林回来了,一看这阵势就知道马大婶开业大不吉。他想借此机会劝马大婶回城,但又一想,老人都六十多了,不能让她生气。于是,关于洗脚房的事只字不提,在家住了一夜就回城了。回去后马松林就被单位派去外地学习,回来时正好半年,马松林就将原来马大婶住的卧室收拾了一遍,开着车去乡下接老妈。
一进村,马松林就看见村里停了很多农用三轮车,以为谁家办喜事,一问才知道,这些车都是十里八乡拉着老人来洗脚的。
马松林大惑不解,停了车直奔马大婶的洗脚房,一看,嘴张的老长时间合不拢。只见马大婶正站在门口迎接客人,那些老人满面笑容地坐在门前的长凳上排队。
“妈,您这是……”
马大婶一见是马松林,从兜里掏出一张百元大钞,说:“快去镇上定一百个包子,今天客人多,中午洗不完,我们管饭,”马松林说:“我这里有钱。”回头上了车往镇上的饭店赶去。
送走了最后一个客人,马大婶让人打扫洗脚房,马松林这才看清,里面竟有十几个四五十岁的中年妇女,看来,妈的生意做大了。
“妈,这到底是咋回事?农村人这么会享福了?”马松林摇着头,不解地问。
马大婶没有回答,依旧指挥着人们打扫,直到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才说:“这是老妈花五百元买的点子。怎么样?效果不错吧?”
马松林说:“妈您就别卖关子了,快说说是怎么回事。”
原来,马大婶开业后也为没有顾客长愁。这天晚上,马大婶在电视上无意中看到一个广告,说有个“取名公司”为人有偿提供致富点子。马大婶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了那个公司,将自己的事情一说,人家说了,从秦始皇那辈起,还没听说在农村办洗脚房的。马大婶就问:“你们能不能出点子吧!”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说:“大婶您别着急,我们是干啥的?不过,您这个的确很棘手。这样吧,咱明人不说暗话,您老掏五百元,三天后来取点子。”马大婶二话没说,将五百元钱往桌上一拍,走了。
三天后,马大婶如约来到那家取名公司,年轻人交给她一个糊好的信封,说:“点子在里面,祝您好运!”马大婶回到家,将点子反复想了一通宵,终于开始实施了。果然,几天后,客人就多了起来,就连十几里外的村民也开着农用车,来马大婶的洗脚房洗脚。
说着,马大婶拿出一个信封,从里面掏出一张纸递给马松林,马松林接过一看,上面只有七个字:“说服他们的孩子。”
“可您怎样说服人家的孩子带老人来呀?”马松林还是不解。
马大婶笑了:“现在农村和以前可不一样了,不仅不交提留和公粮,还免了所有孩子的学杂费。”
“可这和洗脚有啥关系?”
“有啊!”马大婶兴奋地说,“以前农民穷,谁也顾不了这么多,可现在,富起来的年轻人开始要面子。你可别小看这面子,五元钱买一个孝子的名声,你说值不值?”
【发表于《古今故事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