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亲亲相争

第11章 亲亲相争

“近来两浙之民,重钱轻钞,多行折使,以至有以钱一百六十文折钞一贯的。”

“福建、两广、江西诸处,一如两浙,是以物价涌贵,而钞法益坏……”

紫禁城、武英殿内,当一名身着锦鸡补服的正二品官员向三首开口禀告民间事宜时,坐在上首的朱元璋手中拿着官员所呈奏疏,眉头未曾松开。

“这件事情,朕之后会让人查的,你暂且回去吧。”

“臣领谕……”官员作揖退下,而朱元璋瞧着他离去的背影,眉头紧锁。

一旁的朱允炆瞧见,当即也作揖道:“皇爷爷,这事情下面人已经禀告过了,确实如郁尚书所言。”

朱允炆想表现自己,但朱元璋听后却微微颌首:“我知道。”

说着,朱元璋瞥了一眼奏疏,对左右太监吩咐:“把奏疏都给我送到干清宫去,我晚些再处理。”

“奴婢领命……”

左右司礼监太监纷纷应下,而朱元璋也起身向武英殿外走去。

朱允炆瞧见,也连忙放下奏疏,起身跟随走了出去。

殿内太监及御前兵卒尽数跟着护送,但朱元璋却闭口不说任何事情。

他只是从武英殿走出,往干清宫走去。

朱允炆担心他身体,小声示意:“皇爷爷,是否传唤辇车?”

“不必,我走动走动,活动活动筋骨就行。”朱元璋打断了他,随后缓缓向着干清宫走去。

这一路上,朱元璋只字未提,但朱允炆心里清楚,自家皇爷爷正在想如何对付抗拒钞法的百姓。

事实如他所料一般,朱元璋此刻在心中不断做着斗争。

朱元璋自建立大明以来,出于聚拢天下财富的目的,以及重建货币政策的目的,便即令发行大明宝钞。

在王朝建立初期,大明的法定货币开始是铜钱,然后是钱钞,而白银是因为数量稀少而在禁止行列的。

在一开始,朱元璋的态度是让百姓单一使用铜钱,但随着市面铜钱不足,而军用铜数量不断增加,因此只能钱钞并用。

这个政策一开始明明实行的很好,但朱元璋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政策居然渐渐遭到了民间的抵触。

“他们到底为什么要抵抗我的新政……”

朱元璋眉头紧锁,他想不清楚宝钞为什么崩坏的那么快。

在他看来,既然铜钱可以流通于市面,那宝钞应该也可以流通才对。

可为什么,宝钞会沦落到被抵触的局面……

想不通的朱元璋暂时将这件事情搁置,转而想起了一些轻松的事情来。

他停下脚步,看向旁边的朱允炆询问道:“高煦那小子的考校如何了?”

“正要向皇爷爷禀告。”朱允炆听到朱元璋又询问起朱高煦,心里一紧的同时,也表面沉稳的回答道:

“孙儿派人前往大教场,但魏国公说煦弟正在研读兵书之中,本领尚不熟练,请皇爷爷给煦弟一个月的时间。”

“嗯……”朱元璋得到消息,倒也没有觉得徐辉祖在搪塞自己。

他很清楚,带兵打仗不是一门简单的学问,而朱高煦入军营不过三个月。

哪怕此前他曾在北平学习过兵法,但毕竟年纪还小,多要一个月也正常。

“也好,就按照魏国公说的办吧,另外告诉魏国公,如果那小子再犯以前的错误,就让人把他送回在京燕王府好好修身养性。”

“是!”

朱元璋一开口,朱允炆便当即应下。

“对了皇爷爷……”朱允炆借机说起了政事:“此前山东宁阳县民沈进上诉,言宁阳县汶河决南口,滋阳西至汶上水高出河面丈余,滨河居民多漂流,而田禾皆浸没,惟高阜居民获存。”

“下面的人查了案子,言沈进所言属实,当地受灾者一千七百余户,地方田禾被淹没。”

“孙儿的意思是,令户部蠲其田租赋,皇爷爷您说……” 朱允炆试探性看了一眼朱元璋,但朱元璋却侧过身去,向干清宫继续走着:“你看着办便是。”

“是……”朱允炆松了一口气,随后紧接着跟上了朱元璋。

二人一前一后,在兵卒及太监的拱卫下到了干清宫门。

到此处后,御前兵卒纷纷停下脚步,而宫门前的净军则是五拜三叩,随即打开宫门,将二人迎了进去。

走过长长的宫道,当二人走进干清宫后,朱允炆瞧了一眼左右,左右司礼监太监心领神会纷纷退下。

这时,朱允炆才扶着朱元璋坐下,随后在倒茶时小心翼翼说道:

“近来,晋王府内官员曾言王叔并不安分,并与颖国公常有书信往来,孙儿听后觉得王叔与颖国公为姻亲,书信往来也正常,因此斥责了王府官员。”

朱允炆的一席话,让朱元璋情不自禁的心里一紧。

自朱标死后,他最大的心病就是勋贵们和藩王的关系。

早年间朱标尚在时,他以藩王为屏,利用藩王和勋贵姻亲而让国内安泰。

但伴随着朱标薨逝,这原本为朱标铺垫的一切,眼下却成为了致命的毒药。

一个蓝玉案,他亲手将蓝玉、黄辂、杨泉、马俊等勋贵武将处决,尽管这其中有朱元璋多年积怨所致的结果,但说到底也都是为了让朱允炆能镇得住场子。

毕竟哪怕蓝玉等人被诛,但大明朝依旧有朱棣、朱㭎、傅友德、冯胜、宋晟、瞿能、耿炳文、杨文、吴高、平安等善战的亲王将领存在,仍然能压着北边的鞑子。

只是,这样的局面从周王朱橚私见冯胜,晋王朱㭎私信傅友德开始被打破。

朱㭎与傅友德是姻亲,而朱橚则是冯胜女婿。

这样的关系,加上双方私下的举动,朱元璋只能在得知消息的一瞬间就将冯胜、傅友德二人的兵权卸下,要求二人分别返回南京、凤阳。

他犹豫了许久,一直不知道要怎么处置二人。

以二人的年纪来说,他们即便想要协助周、晋谋逆也很困难,但是如果不处置他们,那……

朱元璋下意识看了一眼旁边刚刚倒好茶的朱允炆。

他心里清楚,朱允炆不会无故放矢,他刚才的话,说到底还是对朱㭎和傅友德不放心。

他的担心,朱元璋能理解,毕竟在朱标生前,朱元璋的布置是将勋贵二代重点放在西南和西北,而将北方交给朱棣、朱㭎。

早年,冯胜节制陕西、河南,傅友德则是于山西、北平备边。

恰好,周王朱橚封地在河南,朱㭎封地在山西。

如果四人联合作乱,那大明秦岭淮河以北恐怕……

“你四叔尚在,伱不必担忧。”

面对朱允炆的担心,朱元璋将他眼下心中最满意的儿子朱棣搬了出来。

晋燕失睦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朱㭎和朱棣虽然是亲兄弟,但二人的性格却截然不同。

朱㭎看不得朱棣在军功压过自己,朱棣瞧不得朱㭎为非作歹,自贱身份。

在朱元璋心中,有朱棣在北平,那朱㭎是万万不敢反的。

至于老五朱橚,朱元璋十分清楚,他那儿子外强中干,有些小聪明却派不上大用,不必在意。

“孙儿知道,请皇爷爷放心,孙儿日后必然倚重四叔……”

朱允炆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但他依旧笑着作揖回应。

朱元璋微微颌首,却也不忘提醒道:

“对了,记得我与你说的话,找些机会和高炽、高煦亲近些。”

“是……”朱允炆躬身作揖,看上去十分听话。

只是他心里怎么想,那就无从得知了……

(本章完)

240.第240章 尴尬境地第601章 后记共和大明152.第152章 姻缘自天降第400章 炮击木骨都束231.第231章 辽事糜烂第22章 《削藩论》第66章 宫中密谈第569章 安西北庭第432章 生擒元裔303.第303章 替父教子第370章 父子合谋第441章 父慈子孝第588章 后记成化第484章 把控舆论309.第309章 家庭和睦第563章 圣人亲至243.第243章 月漾桥之战202.第202章 山穷水尽194.第194章 君子不妒212.第212章 搭台唱戏第24章 领功受赏第76章 造船平倭第536章 岁月催人老316.第316章 朱教习第15章 武英殿中第467章 朝鲜特供第31章 谣言害人第9章 营中小院第548章 夜郎自大第2章 大教场第563章 圣人亲至213.第213章 大局始端第445章 解缙案第449章 东洲金银矿第551章 父析子荷第493章 癸卯贪腐第398章 大发战争财第548章 夜郎自大第570章 城头论政第556章 人老心不老207.第207章 子债父偿第461章 解决民生第459章 阖家团圆第91章 仁官不仁民第361章 轻敌冒进243.第243章 月漾桥之战第85章 行钞税法第20章 靖难战神曹国公第549章 形单影只306.第306章 定额之争第88章 晋府难安231.第231章 辽事糜烂第555章 狐假虎威263.第263章 驰骋淮南164.第164章 燕王扫北251.第251章 望兵止渴第417章 京都保卫战331.第331章 高丽者鱼鳖也第105章 匹夫无罪第602章 地府春秋笔法朱允炆227.第227章 炮轰铁岭第40章 燕府三子第130章 秦王樉薨第497章 洪熙八年第588章 后记成化第25章 春和宫内第374章 好事不断220.第220章 着手燕藩第488章 欣欣向荣第579章 时光如梭252.第252章 建文二年第462章 孤家寡人第508章 快马加鞭未下鞍第541章 重登吉林城218.第218章 岁末乱象206.第206章 挟父自重第508章 快马加鞭未下鞍第127章 终抵吉林第574章 可汗舞乐190.第190章 百步穿杨312.第312章 不安分的爹279.第279章 永乐新政第521章 西方来敌169.第169章 西虏猖獗第426章 疯狂作死第58章 以钞抵税第521章 西方来敌第546章 愚蠢至极192.第192章 兵者诡道252.第252章 建文二年第486章 为人三思171.第171章 亲情难割第422章 新年气象第422章 新年气象282.第282章 人人自危第49章 傲雪欺霜第513章 提振民心第407章 永乐十年第554章 辛亥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