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第155章 枕戈待旦

第155章 枕戈待旦

“快快快!都快些通过,进入城门就都安全了!”

“注意自家的娃娃,不要落下!”

“石锅什么的都丢下,入了城里有铁锅给你们。”

“诸部头人都听好,粮食统一征收,入了鸡西关后,每人每日发二斤粮食,不要担心没饭吃!”

“哔哔——”

黄昏之际,鸡西堡的城门被上万女真百姓拥堵着,渤海军指挥他们排队依次进入城门后的吉林湾。

虽然只有上万人,但他们拉拽驼运着数千辆牛马挽车,驱赶着上万只羊。

鸡西堡虽然有六座石堡,但城门却只有一处,故而所有人拥堵在城门口。

吵闹声,木哨声,牛羊哞叫声连绵不绝,吵得人头疼。

在这样的嘈杂的环境下,鸡西堡内的门楼之中却聚集着带着部众南逃的二十四部头人。

他们现在十分紧张,时不时看向坐在主位的朱高煦。

面对他们的紧张,朱高煦不紧不慢道:“现如今刚刚开春,各部都没有粮食,吉林城也没有。”

“不过,孤说这话并不是要赶你们走,而是把当下的困难与你们说清楚。”

“兀良哈举兵万众而来,谁也不知道他们会围城多久。”

“你们依靠你们的牛羊是熬不过去的,所以孤会给你们的部众按照每日二斤粮食,你们则是每日一斤肉、三斤粮食。”

“作为交换,孤希望你们能按照牛羊马匹的价值与孤交换粮食。”

“除此之外,你们二十四部也要出男丁来配合守城,当然孤也不会让你们的人站在第一线,他们只需要在战兵之后打打下手就足够,真到了需要他们拼命的时候,恐怕不用孤说,你们也该明白。”

朱高煦提出了自己庇护二十四部的条件,对此二十四部纷纷松了一口气。

按照他们的经历,这种投奔人的情况,一般都要被吞并。

如今渤海王只需要他们出牛羊马匹来等价交换粮食,并且不让他们的男丁冲在第一线,这样的做法可以说十分仁善。

“我们愿意遵从殿下的规矩……”

二十四部头人用女真语喊着,亦失哈也及时为朱高煦翻译。

“既然谈好了,就让他们去吉林城吧,除二十四部头人及他们的家人外,其余部众都在城外扎营,另外让人调些木柴给他们。”

朱高煦不可能让二十四部的人进城,毕竟明末女真蒙古人是怎么攻破沈阳城的,他可比谁都清楚。

见朱高煦吩咐,亦失哈也应下,起身带领二十四部头人向吉林城而去。

不多时,鸡西堡背后进入吉林湾的部众也被他们带走,不过其中每户都留下了一个男丁来帮助守城。

时间一点点过去,当天色彻底黑下,城外的女真人还有数千人,而林粟也带着自己麾下的二百人来到了鸡西堡。

“殿下!”

林粟穿着胸甲而来,见到朱高煦后立马作揖:“末将劝了弗提斤等六城多次,但他们不愿意来。”

“不用管他们,他们没事。”朱高煦扶起林粟,并不在意六城之地的情况。

六城并非那么好攻破,如果这么容易攻破,也不可能坚持到土木堡之变后才惨遭屠戮了。

脱欢带着几万人都没能彻底拿下六城,何况兀良哈这万余人。

兀良哈和鞑靼、瓦剌两部的实力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说是墙头草都算赞扬兀良哈了,实际上他们的战力也就马匪的水平。

就兀良哈这点人想要拿下六城,未免有些痴人说梦。

正因如此,六城的各城大汗才不愿意南下投靠吉林城。

不过饶是如此,朱高煦也得到了二十四部的投靠。

这二十四部人但凡被困在吉林城十天半个月,那他们也就不得不归顺自己了。

关外女真人的脆弱是汉人无法想象的,耽搁了这十天半个月的春耕,那他们就没了吃食,哪怕想用毛皮换粮食,一时间也难以找来足够的毛皮。

耽搁越久,朱高煦吃下他们的几率就越大,到最后很有可能朱高煦还没开口,他们就自己开口归附自己了。

想到这里,站在城墙上的朱高煦低头看了一眼甬道之中那涌入的无数女真人。

这些女真人,都将在这一战后成为自己的臣民。

“殿下!”

林粟刚刚抵达不久,张纯也甲胄完备的走了过来。

来到朱高煦面前,他脸色凝重的作揖道:“如您的预料一般,那六百多军户大多都是民户编入军户的,只有八十几个人在之前是山东的军户。”

“八十几个人……”朱高煦沉思,他算了算自己的本钱,可以说能打仗的也就那一千九百多人,即便加上在学院读书的那一千多女真人,也不过三千五六百罢了。

这么点人想要守好鸡西堡,确实有些困难,不过胜算依旧很大。

“女真诸部的男丁有多少,都算好了吗?”

朱高煦转头看向亦失哈,他闻言也走到女墙旁边往下对统计人数的吏目询问。

不多时,他便转身走了回来作揖道:“目前已经有一千四百二十七男丁留下,算上城外还没有进城的,起码能有两千诸部女真参战,加上西阳哈部一千男丁,差不多三千人左右。”

“三千人,足够了。”听到手头可以使用的普通男丁都多达三千人后,朱高煦心中安定不少。

如果不是担心这批女真人反水,加上城中甲胄不足,他都有意让这些女真人披甲跟随作战。

“城中甲胄,发给书院读书的那一千女真人,以及城中那刚到的六百多军户。”

“这样算来,我们披甲之士也能有三千五六百人,加上另外三千扈从,守城足矣。”

朱高煦说出己方情况来为诸将打气,听到他的话后,众人也纷纷松了一口气。

“行了,都去休息吧,兀良哈人还得对付六城,我们还能有些时间。”

“明日将所有男丁编练,虽然时间短,但练了总比没练好。”

摆摆手,朱高煦示意诸将退去休息,他自己也往一处箭楼走去。

瞧这他的背影,林粟、张纯几人面面相觑,不多时便纷纷散去了。

不过他们没有按照朱高煦的话去休息,而是继续忙碌守城所需的檑木滚石等物资。

至亥时,城外数千人与他们的牲畜总算进入吉林湾,并在子时前抵达了吉林城。

这本该是朱高煦新婚之夜的夜晚,最后却成了他一人睡在箭楼的木床上。

亦失哈彻夜未眠,只为统计好所有人口与粮食、牲畜数量。

不止是他,许多人也未能按照朱高煦所说的休息,多是辗转反侧。

次日天还未亮,朱高煦便穿着胸甲起身。

只是比起他,许多人起的更早,他才刚刚走出箭楼,便见到了堆满物资的城头和石堡。

檑木、滚石、铁锅柴火和一桶桶等待煮沸的江水,这些都是守城所用的简单手段。

昨夜一些木匠还加工制作了狼牙拍和刀车,一种用来守城墙,一种用来守城门。

尽管一夜只赶制出了十来具,对于延绵一里又三百步的鸡西堡杯水车薪,但这也让朱高煦看到了大家对于守城的决心。

“殿下,您起床了?”

张纯的声音从城墙之下的鸡西堡内响起,朱高煦扶在女墙上往下看去,只见张纯正在带人熬煮造饭,旁边还有人在炖羊骨。

“弄一碗来尝尝。”

朱高煦没说什么多的话,只是让张纯给自己也弄一碗早饭,张纯闻言咧嘴一笑,点头表示知道了。

见状,朱高煦也转身开始巡视城墙。

一里又三百步的城墙堆满了物资,那宽两丈的马道上有一半被堆满了物资,许多女真男丁依靠在女墙背后睡觉。

或许是清晨太冷,他们睡梦中都紧紧拉着那兽皮衣。

“殿下!”

张纯的声音响起,朱高煦回头便见他端着木盘走来,上面还摆放着一碗羊汤泡饭和一块拳头大小的煮羊肉。

见到这样的早饭,朱高煦下意识便反问:“这羊肉和这汤饭是人人都有?”

“不是……”张纯摇头:“羊肉只有兄弟们才有,汤饭倒是人人都有。”

“这么吃,城里的粮食能撑几天?”朱高煦有些担忧,但张纯听后却将木盘放在女墙上,从怀里掏出了一本文册。

“殿下,这是昨晚亦掌印登记造册的粮册,所有粮肉加一起能撑二十天。”

张纯递了过来,朱高煦也低头看了一眼,眉头紧锁。

吉林城的粮食不够,这点朱高煦早就知道,即便前几日算账时,亦失哈也说过城中粮食只够吃一个月。

当时他不以为意,因为辽东都司还会在之后送来粮食,可当下伴随着大量女真人口涌入吉林卫,加上他们所带粮食并不多,因此这个时间从一个月下降到了二十天。

“二十天……”朱高煦深吸了一口气,他不确定二十天内,跑回辽东的周定能否带回辽东援兵。

按照大军日行五十里来算,即便从开原、三万两卫调兵前来,也需要最少十天的时间才能抵达吉林城。

要是再加上周定返回的四五天,那起码要十四五天才有可能等来援兵。 换做往日,朱高煦可以相信这个时间,但现如今朱棣节制三都司兵马北巡,眼下极有可能在全宁卫或者彻彻儿山。

这两个地方距离吉林卫近一千里,中间还有巨大的辽泽所阻碍,算上绕路的距离,差不多近一千五百里路程。

每日五十里的速度,即便朱棣得知消息来援,也起码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通晓一切的朱高煦抬头,与张纯那充满希望的眼神对视。

他清楚,张纯以为只要守十五天就足够,不止是他,许多人也是这么想的。

朱高煦本想告诉他们真实的情况,可他转念一想,或许这样的期待反而能让吉林城守的更久些。

“不过万人入寇罢了,我们没粮食,他们也不多,撑到他们走就好……”

朱高煦自我安慰着,同时将文册递回给了张纯,自己端起已经凉了许多的汤饭大口吃了起来。

那拳头大小的羊肉,也被他用随身的割肉刀给切割吃了下去。

味道不是很好吃,但足够填饱肚子。

“稍许你选一千女真人和二百兄弟随我上哈达岭山,兀良哈若是在这鸡西堡吃了亏,他必然要想着翻过哈达岭山,从背后夹击我们。”

“是!”

朱高煦吩咐,张纯也咧着嘴应下。

见他应下,朱高煦眼神示意旁边那群缩在女墙背后的女真人:“让人从府库里取些粗布,给他们发身衣裳。”

“额……是。”张纯有些不乐意,但还是应下了。

熟知他为人的朱高煦见状也不再多说什么,摆手示意他去把自己交代的事情都给办了。

张纯作揖退下,不多时就选出了千余名二十四部女真男人和二百渤海军。

带着他们,朱高煦沿着小路上了哈达岭。

哈达岭虽然并不高大,但坡度大,土壤多,即便干燥的情况下也很容易打滑,更别说这随时下雨的四月了。

虽然这几日没有下雨,但上山的路上还是有些泥泞。

便是朱高煦自己,走起来也多少有些吃力,倒是他回头看了看队伍,不管是渤海军还是那一千女真人,他们都健步如飞,即便背上背负甲胄与工具,却依旧谈笑着赶路。

这样的山地行军,倒是让朱高煦那焦虑的心情放松不少。

带着他们,朱高煦花费了半个时辰才终于登顶,可见哈达岭山的攀爬难度并不算低。

虽然临近鸡西堡这段山岭不算高,但也足够常年在漠东草原上的兀良哈喝一壶了。

朱高煦不相信他们能穿着甲胄攀爬哈达岭,更不相信在攀爬过后他们还有力气和渤海军交手。

不过虽然蒙古人爬山不行,但他们可以一段段的爬,爬一段休息一段,以此来保存体力。

因此,朱高煦得做好万全的准备。

上了哈达岭后,他先是观察了一下地形,然后才开始指挥张纯他们砍伐树木。

在这个时代的吉林,所有山林之中的树木大多都是生长六七丈高,人腰宽的大树。

这样的树木砍倒之后削干净枝树冠,而后将它滚到两颗大树背后卡住,继而用锄头把土刨到树干后。

待填平之后,再度滚下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又再度用土堆平。

如此一点点的垒砌,很快就垒出了一排排高丈许的平台。

直至黄昏,朱高煦带着人在哈达岭西边的山坡上弄出了几十个这样的平台,并让人用修剪的枝干敲成一堵木墙,只留下可以射箭的孔洞。

如此一来,这几十个木垒土砌的平台就可以充当几十个箭楼,居高临下的对试图想从西坡上来的兀良哈兵马放箭。

不仅如此,为了不给兀良哈人留掩体,朱高煦带人将木台之下三十步的树木全部砍伐锯断,将一段段重达百斤的树墩放置在平台上,以作檑木使用。

待天色彻底暗下,朱高煦终于带人完成了一切。

六十二个木台呈扇形在西坡一里余长的半山腰上散开,借助地势,只需要一千人就能挡住上万人的进攻。

“你和二百兄弟带着四百扈从留守这里,我回去后叫人背粮食上山,你记得让他们自己给木台搭个棚子,未来二十天,您们都得驻守在这里了,没有我的军令不得下山。”

“您放心!”

做完了一切,点着火把的朱高煦与张纯交代着,此刻他们脸上都是泥点子,但没有谁笑话谁。

稍许,朱高煦带人摸黑点着火把下山,等他下山回到鸡西堡时,鸡西堡的肉香味也开始飘来。

所有人都咽着口水,但他们也知道羊肉不是他们每天都能吃到的。

朱高煦叫人找来了林粟,让他派五百扈从背负铁锅和烹煮好的十头羊,以及二百石米上了哈达岭。

由于回来时朱高煦他们将山路扩宽了些,因此背负这些东西上去并不是难事。

晚饭过后,许多人都疲惫睡下,一日夜的构筑城防,已经让鸡西堡的城防足够坚固。

现在的众人只想躺下,安静的休息一会儿。

当然,也有不少人想到了接下来的大战,不由的躲在角落啜泣。

这样的人,多半是南边来的那六百多军户。

他们之中许多人在此前都生活在承平的山东腹地,如今刚刚迁移到吉林卫这样的穷乡僻壤,就遭遇了战事,不知道还能活几天。

这样的压力下,许多人想要哭倒也正常。

相比较下,早就来到吉林卫的其它军户与兵卒,还有那生活更为艰苦的女真人们反倒是很坦然。

在关外生活的人,从不讲究什么未来,毕竟他们连明天有没有饭吃都保证不了,更何谈理想?

站在箭楼上,朱高煦看着他们,心里百感交集。

军队承平容易被击垮,但民族承平就容易被征服。

一个王朝的结果如何,需要看的都是它的政治走向。

如今的大明朝还维持着朱元璋的政治理念,既不主动出兵,但积极平叛,不耗费钱粮,但也不吝啬钱粮。

古往今来,能像老朱这样一边打一边富裕的时期,也只有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了,哪怕是朱棣的永乐之治,也不过是在征战的同时,勉强维持着洪武年间的经济情况。

若是历史上没有靖难之役,而是直接过渡到自家老爹,恐怕大明朝会出现在一个洪永盛世,而非那所谓的永乐之治。

当然,不管是洪武之治还是永乐之治,总归比那掺了水分的仁宣之治要好得多得多。

朱高煦在冬季的时候按照吉林城的人口增长来推算过,如果永乐年间的人口是六千万,那到宣德元年,大明朝起码应该有八千人口,到了正统元年应该有九千余万。

哪怕丢弃了交趾,也应该保持在八千万左右的人口。

这样多的人口,本该可以用来开疆拓土,可朱瞻基却选择了缩边。

“好圣孙……”

朱高煦呢喃着这三个字,脸上露出嗤笑。

这大明朝,只有由他来接手,才能渡过封建王朝八十年开始土地兼并的难关,才能让洪武与永乐成为盛世的基础。

盛世,就得在他朱高煦的手上开创。

区区一个兀良哈,又能耐他如何!

眺望北方,朱高煦似乎已经看到了兀良哈的营垒,但他有底气将兀良哈挡在鸡西堡的城下。

“额啊!!!”

朱高煦还在眺望,可北边却已经成了一副人间炼狱。

许多不愿意南下的中小部落被哈剌兀带兵沦陷,女人被抓来发泄兽欲,高于马车的男人被杀死,所有娃娃被充作奴隶。

大火从嫩江南岸一直往吉林城蔓延,除了少量石堡,其余寨堡不管是有人还是没人,都被大火焚烧一空。

火光照亮了天空,在被焚毁寨堡的不远处,兀良哈人搭起了帐篷。

最底层的兀良哈人正在屠宰抢来的牛羊作为食物,高兴的在篝火堆旁舞蹈。

中层的军官和高层的台吉们则是抓来了不少女人,不管漂不漂亮,他们将这些海西女真女人压在身下,肆意发泄着兽欲。

在营地最大的帐篷里,哈剌兀与其它兀良哈贵族一样,身下躺着一个年纪尚小的女真人。

她已经麻木,但哈剌兀不管不顾。

靡靡之音传出帐外,但帐外却跪着一个千户:“托温、弗思木、弗提斤、考郎古、乞列迷、莽吉塔……”

“这些城池都在守城,我们的人没有攻城,只是烧毁了他们田地里的粮食。”

“前军的哨骑已经打探了消息,我们距离吉林城还有五十里,明天黄昏时分就能抵达。”

“不过吉林城被哈达岭和松花江包围,想要进入吉林湾,必须先攻陷卡在松花江和哈达岭的鸡西堡。”

这千户汇报着自己探查而来的情报,不多时帐内的靡靡之音中也传来了哈剌兀的声音:

“不过是一个石堡,不用在意,等我明天看到了它的模样,它就会臣服在我的脚下。”

“去,传令所有人,明天出发,在黄昏前抵达鸡西堡。”

“是!”千户点头应下,随后离开了帐篷前。

这一夜,所有兀良哈人都在狂欢,但他们都知道,拿下吉林城才是他们此行最大的狂欢……

(本章完)

305.第305章 朱三受难第99章 闭门思过230.第230章 否极泰来第113章 功臣末路第514章 南杨北王第351章 称孤不道寡166.第166章 父子相见第365章 生擒阿鲁台313.第313章 老子多心219.第219章 湘王自焚第505章 直挂长帆第465章 风浪不止268.第268章 满城风雨第59章 东窗事发第596章 后记崇弘中衰第129章 百废待兴第454章 北上之旅第468章 漠北事变第563章 圣人亲至第496章 枕戈待旦第565章304.第304章 苛捐杂税第521章 西方来敌174.第174章 天子收网第136章 奴母婢也第486章 为人三思第552章 各抒己见第432章 生擒元裔第352章 永乐大阅兵第448章 迁都北京第109章 云南告急第569章 安西北庭第433章 北征告终269.第269章 缓兵之计第473章 自取灭亡第388章 安得广厦千万间第92章 鸟尽弓藏259.第259章 两线作战326.第326章 筹备北征第589章 后记弘治第102章 西南欲乱第130章 秦王樉薨184.第184章 火绳枪第337章 离经叛道第427章 积学有待212.第212章 搭台唱戏294.第294章 相川金矿第401章 再议北征第70章 何不烧煤第360章 再征漠北第123章 北返建功第512章 物是人非第389章 日本国变第476章 大明银行第536章 岁月催人老第391章 大明孝子第506章 父强子壮第83章 擅寡而长第118章 未雨绸缪242.第242章 势必不还第28章 潜龙在渊294.第294章 相川金矿第40章 燕府三子232.第232章 得辽望宁第513章 提振民心第566章 峡口之战308.第308章 父不识子第130章 秦王樉薨第353章 二下西洋第537章 苏州游行第456章 衣锦还乡156.第156章 兵临城下第610章 地府肉体坚韧朱允炆第46章 为孙补偿317.第317章 乌斯藏都指挥使第596章 后记崇弘中衰294.第294章 相川金矿第606章 地府微末之功朱高煦264.第264章 长江天险178.第178章 得寸进尺第453章 棒鸡倭狗335.第335章 波流涌动第92章 鸟尽弓藏第115章 剑老无芒第4章 魁首第482章 狼子野心第101章 钱钞事起155.第155章 枕戈待旦第419章 大航海到来第522章 昆仑角海战第28章 潜龙在渊第566章 峡口之战第29章 二王相猜第460章 好事成双第23章 爷孙较劲第607章 地府巧言善变朱允炆第6章 阴晴圆缺第483章 恩赏难为第590章 后记正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