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第194章 君子不妒

第194章 君子不妒

“殿下千福安康,千岁千岁……”

九月初十,在朱权还在返回全宁卫的路上时,朱高煦却已经带队返回了肇州城。

肇州城南边的码头上,班值的兵卒在王义的带领下对正在下船的朱高煦作揖回礼。

只是离去一个多月,这肇州码头又被扩大了不少,能在停下十艘一千二百料马船的同时,还能停下二十余艘二百料的小船,可见王义操持得当。

“干得不错。”

朱高煦夸奖一句,随之转身看向身后下船的傅让、林粟等人。

“还有不到半个月估计就要下大雪了,我倒是想要跟你们一起回吉林城,喝一顿酒再瞧着你们走,只是……”

他还在说,傅让却抬起了手:“我人在辽东,若是想要回来,随时都行。”

“再说了,我在这吉林城,可还有四百多亩战功的赏田和入伍田,闲暇之余我还得回来看看我的田地被人料理如何。”

傅让一边说,一边看向王义:“王义,我的田地就交给你了,每年给我交六成租子就行。”

“好!”王义咧嘴一笑,不等他说别的,先后下船的林粟和张纯等武官也纷纷开口寻找起了自己信得过的人。

他们手上,有几十到几百亩不等的战功赏田,这些田地每年可都能产出几十上百贯钱,是笔不小的数目,他们自然得好好交代。

“好了,要卖田地的也一并找王义,不想卖的自己寻个帮佃。”

朱高煦笑着吩咐一句,转身便骑上了王义让人牵来的马,往肇州城奔赴而去。

傅让等人见状,也是如朱高煦所说的一样安排部下。

当下的渤海军,小旗官以上的武官有一千二百余人,上次得到擢升的有一百九十二人。

这次过后,兴许还会擢升许多武官,不过朱高煦已经看开了。

只要他牢牢抓住基层,即便老朱派人来将所有武官都换了也不碍事。

他纵马疾驰,很快就穿过了树林,来到了肇州城外的开荒范围。

在这里,可以见到比出征前还要多的牛马羊群,显然王义留下来了许多。

朱高煦下马看了看开荒情况,过了大约一刻钟,王义他们便寻了过来。

见到王义,朱高煦也招手道:“之前送来的牛羊马群各有多少,可曾计数?”

“自然!”当着众人的面,王义如实回答道:

“殿下派人送来的牛羊马群中,有牛一万四千六百二十七头,马二万一千六百匹整,羊七万四千九百一十六只……”

“牧群先后送来,期间亦掌印也来了一趟肇州城,放牧八千头牛和一万五千匹马和七万只羊回吉林城。”

“而后,亦掌印又带来了一批粮食和豆料,并又让人放牧了二千头牛、一千六百匹马去黑水城。”

“剩下的四千六百余头耕牛和四千余匹马,亦掌印留了一千头牛和四千匹马在肇州城,剩余的都送往安东城去了。”

朱高煦不在,亦失哈主管政务,渤海四城的具体情况,他几乎如数家珍,自然知道什么地方需要什么牲畜。

肇州城是渤海放哨的前沿,加上来年种植豆料,自然需要足够多的马匹。

安东城如今虽然是腹地,但人口还不算充足,放牧三千六百余头耕牛给他们,足够他们接下来能好好开垦了。

黑水城情况复杂,虽说是放牧而去,但一些地方没有好走的陆路,加上熊虎常见,因此送数量不多的牛马过去是正好的。

至于吉林城,那毕竟是渤海的老家底,况且来年渤海要开发哈达岭以西的广袤丘陵平原,因此使用畜力最多,也能养得起这些畜力。

因此对于亦失哈的安排,朱高煦并没有什么意见,只是带着王义他们回到了道路上,上马往肇州城返回的同时不忘交代:“留下的羊群,挑些出来宰杀了,多放盐和辛辣的香料,算是给弟兄们送行。”

“是!”王义颔首,并安排了一个百户官去办事。

不久后,他们返回了肇州城,在城中稍微宽大些的千户府正厅坐下休息。

这才坐下,朱高煦便说起了正事:“这次出征,我军斩杀兀良哈男丁不下八千,虽然出征前我没有定下赏钱,但这次缴获的牛羊便是战利品。”

“牛羊我不能分给弟兄们,但田地和赏钱却不会少。”

朱高煦靠着椅子说道:“八月我们出征前,我看了看吉林城开荒的情况,已然开垦出了二十四万余亩田地。”

“因此这次的赏功罚过,我决定取十二万亩田地作为赏田发出,至于即将出行就任其它地方的弟兄,我则是直接发放赏钱。”

“传我令……”朱高煦扫视诸将,众人纷纷起身作揖,等待朱高煦吩咐。

望着他们,朱高煦也说出了自己的安排:

“此次出征的将士,凡普通兵卒,皆领赏田十五亩,武官论级翻倍。”

“至于要出行就任地方的弟兄,小旗官领十贯,总旗官领二十贯,百户官四十贯,千户官百贯,都督佥事领二百贯,傅让独领五百贯。”

“谢殿下隆恩!!”听到朱高煦的话,诸将纷纷躬身回礼,朱高煦也抬手示意他们:“坐下吧!”

现实可不是武侠小说,动不动就能有人拿出几百几千两银子来吃饭买东西。

对于众人来说,十贯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了,足够买接近三十石大米,是江南十五亩水田的产出,够一家五口吃上一年了。

哪怕高级的武官们来说,朱高煦给的赏钱也十分丰厚,毕竟这一仗他们打的不算艰难。

“对了……”待众人入座,朱高煦也看向了王义说道:“留下守城的三千弟兄也有守土之功,皆发赏田二亩,武官也是论级翻倍。”

“末将代三千弟兄,多谢殿下隆恩!”王义起身回礼,朱高煦却抬手示意拦住了他。

在他重新坐下后,朱高煦又继续道:“明日我便要出发去黑水城,这一去,怕是与伱们之中的许多人见不到面了。”

“日后若是你们之中有人还能调回来,我自然欣喜,若是回不来,那在外也得好好做官。”

“我不希望渤海出去的人,到了外面就成了贪拿卡要,只知道喝兵血的蛀虫。”

“你们只管按照在吉林城这一般去做,若是在外得不到升迁,受了委屈,那也尽管往吉林城送信。”

“但凡你们送来的信件,我一字不漏,尽数会看个清楚。”

“若是受了委屈,不管对方来头多大,我也会为你们找回这场子!”

朱高煦年纪并不大,在座的众人,除了张纯以外,其余人基本都比他大。

但在此时此刻,他却更像一个大人,更像一个护短的大人。

因此,渤海诸将纷纷起身,哪怕朱高煦三申五令不行跪拜,他们却还是起身跪拜,向朱高煦五拜三叩。

傅让自然是不包括这群人之中的,但即便如此,他看向朱高煦的目光也十分复杂,甚至有些感叹。

曾几何时,那个跟在自己父亲身旁学习的少年人,已然成为了自己为人处世之榜样了。

除了感叹一句外,傅让也不知道自己能说什么了。

他在感叹,而林粟、张纯等人却在起身后沉默。

朱高煦表现的越好,他们越舍不得离开他,因为他们都清楚眼下的自己能爬到如此地位,依靠的具体是谁。

离了那个人,这正厅之中的人,除了傅让这个有家世背景的,其余人都只会泯于众人中,不会再有这么多功绩给他们。

不只是张纯和林粟,许多人也在等待践行宴前想明白了这点。

正因如此,当践行宴开始后,许多人都伺机来到主位寻找朱高煦,婉转的表达了自己不想南下的想法。

只是面对他们的想法,朱高煦又能如何,唯有安抚罢了。

肇州城军事重地,不得饮酒,因此倒也没人闹出什么丑事。

待宴会散去,已然天色暗淡,明月升空了。

朱高煦来到了千户衙门后院的马厩,点着火把为赤驩修剪鬃毛。

在赤驩身上有些多处箭矢留下的伤疤,每每看到这些伤疤时,朱高煦算是懂得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会为自己的骏马而哭泣了。

赤驩对于朱高煦来说,无疑是他可以依靠的战友,毕竟它是畜生,不会背叛朱高煦。

“日后我若是南下,便将你留在北边,让你对外,而非对内。”

马厩四周无人,朱高煦得以坦率的向赤驩敞开心扉。

面对他的话,赤驩也偏过头来蹭了蹭他,唏律律的打着响鼻。

这种时候,几道脚步声响起,朱高煦不用回头就听出来来人是谁。

待他转过身去,果然看到了傅让与林粟几人。

在他们身后,还跟着一同前来的甘八喇。

“殿下……”

众人作揖行礼,朱高煦颔首后却先看向了甘八喇:

“甘八喇,战前我说过,若是战事顺利,我对你另有赏赐,如今便是我实现的时候。”

“谢殿下隆恩!!”甘八喇躬身作揖,朱高煦也开口道:

“今取你甘字为姓,赐名为越,便叫甘越吧。”

“此外,擢升你为肇州城巡哨百户官,负责肇州城西巡之事。”

朱高煦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甘越帮他作战,杀兀良哈部众近万众,已然和兀良哈彻底决裂。

因此,由他负责西巡正好,毕竟若是兀良哈攻来,下场最惨的可能就是甘越。

“谢殿下隆恩!!”

还是一如既往的老话,甘越单膝下跪作揖,并没有时间来觉得朱高煦在利用自己,反而觉得朱高煦委任了自己一件事关肇州城生死的事情。 毕竟他若是放兀良哈入寇,那肇州城即便没有被攻破,恐怕也要死伤惨重。

“好了,你退下吧。”

朱高煦示意他离开,甘越连忙回礼,按耐着高兴离开了后院。

待他离开,朱高煦也看向了傅让几人,坐在马厩前的马扎上,等待他们开口。

“殿下……”最先开口的是张纯,他年纪小,压不住心思。

“末将此次南下,定然不会为渤海丢脸,也绝不会丢您的脸,请您放心!”

“末将也是!”林粟走上前说道:“只要殿下一句话,末将便是上刀山下火海,也甘愿为殿下赴汤蹈火。”

二人说完,朱高煦看向傅让与王义。

王义不用调迁,自然没有什么话,至于傅让,朱高煦也想不到他会说什么。

“交代完了,就起身走吧,别打扰殿下休息了。”

果然,傅让没有说什么,只是招呼众人离开,别耽搁朱高煦休息。

“殿下,您照顾好自己,请珍重……”

离开前,林粟与张纯还先后与朱高煦告别着,朱高煦也抬手示意他们快些回去休息。

亲眼看着他们走远,朱高煦这才安下心来,返回了屋里休息去了。

翌日,不等天亮,朱高煦就带着几十名亲卫出发向了黑水城,至于城内外的兵马,也是由傅让他们领兵带回吉林城,毕竟他们还要回去收拾东西。

他乘船顺江而下,期间没有在安东城停留,因为他的时间太赶,而且距离上次去安东城不过几个月,想来变化也不大,所以他想着等来年开春再返回安东城来看看变化。

倒是在他前往黑水城路上的时候,朱权也平安无事的带着宁府兵马返回了全宁卫,并在第一时间将捷报发往了南边。

这次的大捷,比起去年的那次更让人惊讶,毕竟去年是由朱棣带队,并且北巡队伍足足有好几万,因此取得那样的战果并不奇怪。

只是今年的话,宁王朱权与渤海王朱高煦两部兵马相加不过八千,最后居然能杀敌倍之,这不得不让许多军中名宿赞叹。

“这小子的打法倒是歹毒……”

九月十五,在朱高煦前往黑水城的时候,北方的捷报已经通过八百里加急送抵了南京。

武英殿内,朱元璋难得出现理政,身体比起年初似乎好了不少,此刻正在当着众人的面称赞朱高煦。

在他面前的朱允炆、朱济熺、朱高炽三人脸上也洋溢笑脸,似乎都在为朱高煦和朱权能取得如此大捷而高兴。

在这其中,朱允炆先一步作揖开口:“爷爷,高煦与十七叔这次北巡,破兀良哈甚重,算上去年四叔破兀良哈,眼下兀良哈男丁死伤过半,怕是今后数载都难以南下犯边了。”

“虽这样说,但还是不可掉以轻心……”朱元璋颔首,但却依旧提醒道:“给小十七和高煦提个醒,别志得意满,要加强全宁卫和肇州城的放牧,挤占兀良哈放牧的草场,别让他们恢复过来。”

“另外这次他们两部缴获不错,高煦那边就算了,让小十七匀二千匹挽马给辽东都司,另外让周兴将海、盖、复、金四州的战屯更改一下,就改为战一屯九,好好开垦当地的荒地。”

“他要是不知道怎么开荒,就去吉林城学学高煦,高煦就封未至三年,却已经开垦出五千余顷耕田,那辽东有前元经营,又有朝廷鼎力支持,如何才军民屯田二万余顷?”

朱元璋这话多少有些怨气,但他没有怨气才奇怪。

朱高煦每年从朝廷十几万石的粮食拿去,不过三年就让原本只有一千多户的吉林城变成了军民近二万户,田地五千余顷的海东繁城。

反观周兴,坐镇辽东多年,先不提没有打出朱高煦这样耀人的战果,单说屯田这块就让朱元璋头疼。

辽东军民屯田二万六千顷,其中军屯田便有两万顷,可即便如此,辽东都司每年上交军屯粮却仅有七十一万余石。

这样推算下来,辽东每亩军屯田的产出只有不过三斗,可以说屯田稀烂的一塌糊涂。

倒是朱高煦那边,就朱元璋自己通过锦衣卫掌握的情报来看,比辽东更冷的吉林城,却在去年做到了近四万亩产出近三万石,亩均七斗有余。

相比较之下,吉林城每年拨钱粮不过十几万石,辽东都司却要拨一百二十余万石。

如果周兴也能让辽东做到吉林城一样的产量,那辽东都司的海运粮,起码能减轻到五十几万石。

这期间到底是什么出了差错,责任不在周兴的话,朱元璋想不到谁身上。

即便辽东都司没有吉林城那样富裕,可以每户一匹挽马,或者一头耕牛,但也不至于连吉林城一半的亩产都没有吧?

想到这些糟心事,朱元璋甚至都有想让朱高煦去辽东教导辽东军民屯田的想法了。

只是他也知道辽东这地方地理环境特殊,加上朱允炆调了傅让去辽东,朱元璋仔细一想后便开口道:“让傅让那小子全权负责海州、盖州、复州和金州这辽南四州的屯田事宜。”

“是!”朱允炆听到朱元璋没有责怪自己调走傅让,反而舒缓了一口气。

他自然是知道朱高煦眼下立了战功,因此在自家爷爷面前十分顺眼,所以没有任何诋毁朱高煦的话,反而为朱高煦说道:

“爷爷,高煦这次立下如此战功,是否要对其进行赏赐?”

朱允炆这话,殿内众人都颔首附和,毕竟在他们看来,朱高煦确实应该赏赐,哪怕是远在黑水城路上的朱高煦也是想着找老朱要些好东西。

只是不曾想面对朱允炆的话,老朱却笑着抚了抚白须:“这小子恐怕早已经想着给朕哭惨了,他的这份家书,等入了冬朕再看。”

“且算是忍下他那哭惨的,好教他别总想着哄朕开心,做个谗佞之人。”

老朱压住了想法,说什么也不给渤海拨兵拨钱粮了,这样的话让朱允炆心中开心,但面上还是露出难色:“爷爷,这样恐怕对不住高煦……”

“对不住?”朱元璋好似一个嘲笑撒泼打滚的小孩般笑道:“他这次立下这样的大功,居然对朕说只缴获了几千头马匹耕牛和一万余只羊,还特意跑来朕跟前哭穷。”

“如今山东、河南、直隶一带,谁不知道他渤海王府的商人杨彬四下采买粮食,每年十几万石的往吉林运去。”

“他若是都哭穷,你的那些个叔叔恐怕都要来找朕哭穷了。”

一席话间,朱元璋始终用着朕,显然他并不是不想给朱高煦拨钱粮,只是他给朱高煦的待遇太好了,让不少亲王嫉妒罢了。

尽管有靖江王作为郡王不下于亲王的表率,可靖江王发展的势头却没有朱高煦那么迅猛。

如今的靖江王朱赞仪更是被养在京城,护卫仅有数百人,只是俸禄没有比亲王低罢了,几乎没有任何实权。

相比较下,朱高煦那边受到的恩宠虽然都有战功傍身,可始终架不住亲王们的嫉妒之心。

手心手背都是肉的情况下,朱元璋只能选择暂时搁置朱高煦的封赏,只是对他的部将和兵马奖赏道:“高煦的赏赐先搁置,参与此战的八千将士,各赏布十匹,粮十石。”

“孙儿领命……”朱允炆听到朱元璋的犒赏,脸上似乎在为朱高煦惋惜,但心里却有些高兴。

这段时间他一直忙于瓦解朱㭎的攻势,让朱㭎的权力依旧被牢牢限制在晋府三护卫中,无暇分心去对付朱高煦。

相比较他一纸调令就能调走三分之二部将的朱高煦,自己的那个好三叔才是最难对付的人。

如果自己能更进一步,往他的三护卫里掺些沙子,那自己就可以高枕无忧的去对付周藩了。

这般想着,朱允炆也缓缓直起了身子。

这时,朱元璋开始询问道:“高炽,你爹北巡如何,可有战果?”

朱元璋将话题引向了此次带兵出塞最多的朱棣,而负责这面消息的朱高炽则是不紧不慢的作揖道:“回皇爷爷话,我爹率五千骑兵为先锋探查王保保旧地,倒是发现了一些胡兵,但数量不多,不过数千人。”

“他们瞧见我爹来,便知道后边还有人马,当即往西边撤去了。”

“果然……”朱元璋颔首,他就知道北边的残元王廷发生动荡,自然会有不少人想着回到曾经的齐王城驻牧。

如今看来,那数千人应该是先遣的兵马,一旦他们发现明军没有在齐王城旧地巡塞,那他们就会伺机回到齐王城旧地驻牧。

朱元璋也想在齐王城驻牧,只是齐王城距离开平五卫太远,两千里的距离让朱元璋心有余而力不足。

“老四倒也知道节省,知道大军出塞不容易,先带骑兵去齐王城旧地打探消息。”

朱元璋夸赞了朱棣一句,但紧接着就是批评:“只是他这般轻骑前往,若是中了埋伏,岂不是让人笑话。”

对于朱棣,朱元璋再了解不过,虽说有些勇力,但毕竟不像平安、朱高煦、瞿能父子等人那样的百人敌。

可偏偏这个老四总爱身先士卒,不发挥自己统帅的长处,这让朱元璋真担心他哪一日作战会被人设伏围堵。

“孙儿惭愧……”

听着自家父亲被爷爷教训,朱高炽惭愧躬身。

瞧他那仁善的模样,朱元璋也交代道:“你回头写一份家书去北边,告诉你爹,若是他下次再如此行军,那就别再想着出塞了,下次让你三叔带兵算了,实在不行还有高煦和十七。”

他这番话,不仅昭示了朱棣的地位,也昭示了其余几人的地位。

在带兵这事上,朱高煦居然排在了朱权的前面,仅次于朱棣和朱㭎二人。

当然,朱元璋指的是北边,若是放眼天下,老朱家还是有不少善战人才的,例如湖广的楚王朱桢和湘王朱柏。

不过对于有的人来说,朱元璋这话却是像释放了一个信号。

比如朱允炆,他就在听到朱㭎领兵的消息时心里一紧。

眼看朱元璋交代了朱高炽后低下头处理奏疏,没有对朱㭎的话题继续下去,朱允炆这才松了一口气,同时也在心中暗自提了一个醒。

“只要爷爷还在,三叔那边就得好生压制着,至于其余人,可暂时搁置……”

带着这份想法,朱允炆也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低头处理起了政务。

很快,武英殿内又再次安静了下来,仿佛刚才的热闹从没有存在过一般。

感谢大家的关心,去医院检查过,确实是手腕痛风。

因为我平常没有大吃大喝和吃海鲜喝酒的习惯,所以医生认为可能和我熬夜有关,也说差不多休养三到七天就能工作了。

个人感觉的话,再有个三五天应该就没事了,到时候就能恢复二更,谢谢大家关心。

(本章完)

第582章 后记宣德(1)206.第206章 挟父自重第412章 天神的孙子第119章 心态转变第589章 后记弘治第92章 鸟尽弓藏第20章 靖难战神曹国公第99章 闭门思过143.第143章 老奴末日214.第214章 建文削藩第584章 后记宣德(3)第355章 忘恩负义161.第161章 一骑当千第591章 后记正德(2)第611章 地府太子甚善朱厚照第452章 永乐十五年第32章 采生折割第39章 敲山震虎第592章 正德后记(3)第374章 好事不断第38章 宋国公府第535章 各怀鬼胎第360章 再征漠北239.第239章 负债累累138.第138章 欲要北征第416章 琵琶湖之战294.第294章 相川金矿第105章 匹夫无罪第135章 兀狄哈狠人300.第300章 满载而归第42章 旁敲侧击181.第181章 关外尚安第137章 北乱南治172.第172章 育婴圣手295.第295章 筹谋安南第345章 吕宋宣慰司204.第204章 故人重逢290.第290章 沿海商帮207.第207章 子债父偿194.第194章 君子不妒第459章 阖家团圆261.第261章 军民鱼水第75章 魏国公府第20章 靖难战神曹国公第387章 中亚老四205.第205章 天子不豫第57章 入宫觐见第600章 后记永历新明310.第310章 南北分卷264.第264章 长江天险第457章 爹求你件事第342章 开港招抚第25章 春和宫内第444章 天家无情第36章 以利诱之第89章 孤家寡人164.第164章 燕王扫北第614章 地府伤风败俗朱厚照289.第289章 郑和下东洋250.第250章 瑞雪兆丰年186.第186章 攻守易形第516章 自爆206.第206章 挟父自重226.第226章 攻守易形第4章 魁首第489章 仓攒吏第2章 大教场第66章 宫中密谈331.第331章 高丽者鱼鳖也第529章 封王就藩第522章 昆仑角海战261.第261章 军民鱼水263.第263章 驰骋淮南第105章 匹夫无罪第82章 拓土之论第30章 父子相似第128章 城中皆白丁第113章 功臣末路第404章 远洋昆仑角第614章 地府伤风败俗朱厚照第115章 剑老无芒第510章 漠北大捷第70章 何不烧煤第344章 把船靠过去218.第218章 岁末乱象第494章 癸卯案终第401章 再议北征第360章 再征漠北245.第245章 真定之战329.第329章 感情甚笃150.第150章 战火再起第530章 世界局势第408章 新老更替第492章 衣冠禽兽第455章 人在囧途第558章 和光同尘211.第211章 危机四伏第99章 闭门思过218.第218章 岁末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