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第252章 建文二年

第252章 建文二年

“噼里啪啦——”

“嘭!嘭!嘭!”

正月初一,作为属于华夏的春节,即便身处战争的烟云中,却也不妨碍百姓们欢庆新春。

建文二年如期到来,在这新春佳节的时候,从南边的皇宫内院,到北边的市井小巷,所有地方都一片欢腾热闹。

哪怕是粮食只够吃不到四个月的渤海与辽东,朱高煦都特意让王元等人制作了烟花,并让神机营开炮来庆贺新年。

只是相较于辽东百姓的热闹,朱高煦却愁容满面。

“又来了……”

“这是这个月第几封了?”

广宁城内,居住在指挥使衙门的朱高煦看着西厂百户官递来的信,无可奈何的询问。

“第六封,看样子燕王殿下是感受到了压力,所以才不断向您要兵的。”

百户官自以为是的理解着,可朱高煦却嘴角抽搐,就他还能不清楚朱棣?

历史上朱棣对上李景隆的时候才几万人?

可机动的马步兵最多两万,骑兵也才五六千,剩下的三四万步卒还在严防死守,生怕被大宁和辽东的兵马偷袭。

再看眼下,一万骑兵,五万马步兵,十万步卒……

这阵容都堪比朱棣已经打到灵璧决战的时候了,而李景隆本该有五十万大军,现在只有三十万。

十六万打三十万,换了旁人会担惊受怕,但朱棣恐怕根本没把李景隆放在眼里。

如果不是自己要求他拖一拖时间,兴许他早就像打耿炳文一样,南下和李景隆在白沟河决战了。

“这种时候还和我要兵,这便宜爹该不会是想分我的兵权吧?”

朱高煦举棋不定的看着手中信件,他哪里知道朱棣只是单纯的眼馋,想把好东西都弄到自己手上罢了。

“这辈子我可不会吃你画的大饼了……”

朱高煦在心里遐想,然后将手中信递了回去:“你让人告诉我爹,就说我这边已经开始准备了,二月十五动手,让他那边也小心些。”

“是……”百户官应下,随后又询问道:“要将渡海进攻登州的消息告诉燕王殿下吗?”

“不必,人多眼杂,你说了之后他自己能了解,另外让人把孙铖叫来。”

“是!”朱高煦吩咐完,然后摆了摆手示意他退下,不多时便见到孙铖走进了这中堂之中。

“殿下。”穿着从二品文官常服的孙铖走进了中堂,眼下的他已经是辽东布政使司衙门的布政使。

尽管朱允炆已经将布政使拔擢为正二品,但朱高煦这边依旧用着朱元璋时期的制度,根本不承认他对文官的拔擢。

“南边胡纶的消息送来了,比我们预计的快了半个月。”

朱高煦在说南军水师的动向,孙铖刚刚得知这消息,但他已经知道己方要在南军水师派出平倭水师骚扰辽南时进攻,因此他立马知道了朱高煦寻他过来的意图。

“金州船厂那边,眼下已经建造好了三艘三千料战船和十六艘两千料战船,还缺七艘三千料战船、十四艘两千料战船和三十艘马船。”

“若是要在二月十五出兵,顶多只能加工赶制完十艘三千料战船和三十艘两千料战船,那三十艘马船估计难以建造出来。”

战船的建造速度很快,因为大宁移民也被迁往了金州、旅顺等地,他们现在大多都在船厂从事造船业。

只是战船建造速度虽快,但战船的运力却不高,真正运兵还是得靠马船,而马船的木料最起码要到二月初才能使用,二月十五根本来不及建造下水。

如果没有马船,那即便渤海海军打赢了海战,也没有力量将四万多兵马投送登州。

“金州内的商船,若是要征调,可以征调多少艘,又能运多少兵力,伱派人去查查。”

“另外告诉王船工和刘船工他们,让他们立马加紧制造马船,能下水多少是多少,只需要保障两三年内不沉没就足够。”

宋元明三代造船行业都十分发达,赖于独特的榫卯结构和修建技术,哪怕是三千料大船,也可以在三个月内建造完毕,只不过鉴于工期太短,这类船只往往使用寿命只能维持五六年。

不过对于朱高煦来说,已经烘烤了两个多月木料的马船只要能撑两年就足够。

“臣领命。”孙铖应下,朱高煦也继而开口道:“金州的粮食都制作成军粮了吗?”

“都已经制作完成,十万石军粮制成两万斗军粮,足够四万大军吃一个月,另外豆料也准备好了两万石,足够六万马匹吃一个月。”

“虽然已经都准备好,但臣觉得……”

孙铖准备好了一切,可他觉得朱高煦这么做还是有些冒险,毕竟只带一个月的粮食就前往登州,万一李景隆回师,那很容易就会断粮。

“放心,我已经准备好了一切,你只管等待开府库拨发粮食就足够。”

朱高煦打断了他的话,并继而开口道:“我们只有三个月的时间,拿不下登莱二州,我们都得饿死。”

“是……”孙铖不再多说,只在颔首后离开。

他走出了指挥使衙门,嗅着空气中的硫磺硝石味叹了一口气。

“这战事,不知道还要持续多久……”

在孙铖叹气的同一时间,涿州城内,数万大军来来往往,有的在制作军粮,有的在制作干菜,还有的打磨兵器,总之一切都井然有序,俨然要开拔北上的模样。

“登莱一地的水师已经决定在二月十五开拔,其中平倭水师会出兵袭扰海、盖、复、金四州,牵制渤海贼军,而我们需要在二月十五日开拔北上。”

悬挂着【征虏大将军】牌匾的一处府内传出了声响,站在中堂内的李景隆一身戎装,手中拿着教条指着沙盘上的山河路线。

在中堂左右,十余名将领围观李景隆所指点的位置,他们之中有的人甲胄就是简单的明军制式的明扎甲,还有的则是带有一些蒙古风气的装饰,将领本人样貌也更靠近蒙古人,色目人。

这群由多民族组成的将领团队,便是聚集了大明三十万精锐而打造的平叛兵团。

眼下,他们所有人都在看着李景隆指点山河,没有一个人提出疑虑,因为他们之中大部分人都曾经跟随李景隆练兵,这也是李景隆为什么能担任此次统帅。

他有能力,威望高,是洪武年间继徐达、冯胜、蓝玉后,第四个佩戴征虏大将军印的将领。

“眼下各城已经由水网串联起来,燕逆要南下,便只能走雄县和白沟河这两处地方,因此我将军队挪到了白沟河更前方的涿州,依托胡良河来驻守。”

“从涿州北上不足一百里就是芦沟桥,过了芦沟桥,北平便近在咫尺。”

“不过一旦拿下芦沟桥,我军不得妄进,而是应该依托芦沟桥修筑营垒,依托芦沟河(永定河)来限制贼军。”

“北平城南边是一片淤地,我军骑兵与步卒都无法在此列阵,因此具体的情况需要在拿下芦沟桥后派塘骑探查才能知晓,而燕军也必然在芦沟桥设置营垒,阻碍我军。”

李景隆诉说着拿下芦沟桥可能遭遇的一切,同时不忘补充:“贼军骑兵、马步兵甚多,因此需要甘凉、豹韬、河州等卫精骑先一步北上探查敌情,同时限制贼军马速,让其难以再施展上次真定一战的突袭。”

“末将领命!”听到李景隆的话,两名甘凉将领和身材高大的平安作揖应下。

这其中,李景隆将目光放到了身材不下于六尺的一名五旬老将身上:“越巂侯,这两万骑兵就都交给你了。”

“末将领命。”身强力壮的俞通渊瓮声开口,拱手作揖。

面对他的节制,平安等人也没有流露出什么不舒服的表情,显然他们都知道这位南征北战,戎马半生的老将厉害。

“既然如此,便都退下吧,各自整军,不要松懈。”

李景隆没有详细的规划要如何拿下芦沟桥,因为他现在还没有彻底掌握芦沟桥的情报。

在大军抵达前,任何芦沟桥的情报都可能随着时间的变动而变得失效,他需要掌握第一手情报,才能正确的做出判断。

即便判断失败,他也不认为自己会被击垮,因为北边抵达的三十万大军,已经被他训练磨合的差不多了,如果朱棣敢于像真定之战一样来突袭他,他反倒会十分开心。

时间一点点过去,河北平原上空的硝烟气息也越来越浓。

渤海、北平、山东……各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兵马调度。

姚广孝的僧人,胡纶的西厂,朱允炆的锦衣卫……

他们都在四下活动中,不同的是,朱高煦与朱棣对情报的投入是全心全力的,而朱允炆却对锦衣卫有着偏见。

这样的偏见,使得锦衣卫中人心浮动,胡纶也借机接近了许多曾经的故人。

在金钱与渤海的人参、鹿茸和珊瑚等货品的开路下,胡纶成功来到了自己想要来的地方。

“笃…笃…笃……”

淮安城内的一处府邸里,书房之中安静的吓人,只有不时响起的拇指叩响声能代表着这屋内还有着生人气。

“杨善人,这已经一刻钟过去了,你还没想好吗……”

坐在座位上的胡纶侧头看向身旁之人,慢悠悠的语气里透出那人身份。

杨彬,这个朱高煦拉拢的淮安商人,他凭借渤海王府商人的身份爬了起来,然后近几年却在不停撇清身份。

他兴许是为了家族,可他的做法却让朱高煦不喜欢。

眼下,胡纶给他带来了一条生路,但是否能抓住,还得看他自己。

杨彬低头看着手中的图纸,额头冒出细密的汗珠:

“这需要的东西太多,我难以凑齐……”

“杨善人大可放心,这次我给你带来了两万贯钱,足够买到足够多的粮食。”胡纶打断了他,并继续道:

“这次要你帮的忙并不大,你若是帮了,殿下对你此前举动便可既往不咎,但若是不帮……”

胡纶摇摇头:“难不成杨善人以为,你做的那些事情天衣无缝,朝廷根本查不到?”

他所说的,是杨彬帮渤海大批运送粮食的事情,虽然那事情已经在洪武年间就被曝光,但当时朱元璋没有追究。

可眼下,一代新人换旧人,一旦渤海彻底失败,杨彬的结果可想而知。

杨彬经过胡纶提醒,也清楚了这点,因此他咬咬牙:“我可以弄,但是路上……”

“路上的事情已经打点好了,你不用担心。”胡纶预判了杨彬的想法,而这句话也让杨彬彻底接受了这一场任务。 不多时,胡纶走出了杨府,将情报加密送往了渤海。

没过多久,朱高煦就得到了他的情报。

杨彬的加入,让朱高煦南下的把握提升到了八成,还有最后的两成,便是停留在登州湾的登莱、长江水师。

“走吧,还有三十里就到金州了。”

朱高煦眺望南方,跟在他身后的,是被集结起来的近两万渤海军。

他们之中有不少人都是在去年入冬前被抽调南下的,而渤海本地则是重新募了一批兵卒。

他们在盖州集结南下,而金州那边已经集结了神机三营和五千海军。

在朱高煦的率领下,两渤海精锐南下,三十里路对于这群马步兵和骑兵来说,只花费了不到两个时辰便已经赶到。

眼下的金州城比起去年被渤海接收时,大了起码一倍不止,城外的积雪也开始融化,城北修建了可以随时入住的营盘,两万大军在朱高煦的调度下进入其中,等待渡海指令。

不同于他们,朱高煦在安排结束一切后,便让人叫来杨展与崔均,自己则是前往了金州的军器局。

整个辽东的铁匠都被征调到了金州,在城北军营不远处修建了一个占地七百亩的复合型作坊。

锻铁、火枪、锻炮、火药、炮弹等制作都在这里完成,聚集了整整两千六百余名各类工匠,上万名从事帮手的民夫。

这里的效率和产量,比起黑水城的军器局工场要高出太多。

具体的产量和效率,在连忙赶来的王元解释中,以数据呈现在朱高煦面前。

“眼下火炮泥模还有一万六千多具,此处每年可锻造各类火炮不少于五千门,火枪不下四万支,火药只要原料足够,足以产出百万斤。”

“您看看,这就是刚刚锻造冷却的攻城炮。”

王元走到了一门只有五尺左右的火炮前面,它架在炮车上,看上去并不算大,至少比起朱高煦记忆中的前世各种火炮来说,它很小。

“算上炮车,它的重量是两千斤,使用两斤的标准发射药,可以将十斤炮弹以五度的射角精确地炮击到二里的距离,而射角为十度时,则可达到惊人的三里。”

“我们实际测试过,如果用来攻城,那即便是三合土所制作,外坯青砖的三丈厚城墙,也难以抗住这种一百门攻城炮的二十个基数倾泻。”

王元介绍着攻城炮的各类数据,尤其以三丈厚的青砖城墙来作为目标,可以说十分贴合朱高煦所需要的攻城炮数据。

“舰炮呢?”

朱高煦询问起舰炮的威力,王元闻言也跟着介绍起来。

“比较攻城炮,舰炮的重量是按照标准的三千斤及以上来制作,能射二十斤到三十斤不等的石弹,射程从最小精确的三百步,到最大的四里不等。”

“以它们的威力,足够直接击穿眼下我军三千料战船的侧面。”

王元骄傲的介绍着他所锻造的火炮,朱高煦闻言也十分满意的伸出手揣摩了那门攻城炮。

“火炮库存数量现在是多少,火枪呢?”

“攻城炮一百门,舰炮一千二百门,火绳枪一万四千支,另外调出一万一千支给朱都督和孟同知训练。”

从九月到如今,在王元所带领的两千余名工匠和上万名民夫共同出力下,他们铸造出了足够海军和马步兵们使用的火炮,以及足够多的火绳枪。

“殿下!”

朱高煦刚刚与王元交代完一切,杨展与崔均、孟章、徐晟等人便一路小跑来到了生产线上,对朱高煦作揖行礼。

“好了,神机营、海军的情况如何了?”

朱高煦没有时间耽搁,他询问众人正事,孟章将目光投向了杨展,杨展便率先说道:

“五千海军都已经能熟练运用火绳枪和舰炮,四十艘战船都已经下水测试过,确认没有问题,三千料的马船也下水了十二艘,一次运送三千人不成问题,甚至还可以用来充当临时战船。”

“此外,还有各类商船用来运兵的话,起码能运两千人,另外其中有十八艘两千料左右的马船也能用来充当临时战船,一共可以组成七十艘临时和常用战船。”

“最难运的不是兵,而是马匹。”朱高煦交代自己担心的事情,但杨展也回应道:

“殿下请放心,以眼下的运力,顶多半个月就能将六万军马和乘马运到登州。”

“算上运送的四万兵卒,应该能在一个月内完成登陆。”

“好!”朱高煦侧目看向了孟章,孟章也作揖道:“塔失、多尔和齐所率领的肇州左右二卫已经训练完毕,眼下军中能掌握火绳枪的兵卒数量达到一万五千,不过其中有五千人得负责野战炮和攻城炮的炮击,不能直接投入前线。”

“足够了。”朱高煦颔首,对于他来说,一万火绳枪兵已经足够使用,更何况这一万火绳枪兵还是马步兵。

“眼下是二月十一,如果情报没有出错,还有四天南军就会发动进攻。”

朱高煦语气沉稳,并将目光投向杨展:

“成功,我不精通水战,便只能率大军前往旅顺港为你摇旗助威了。”

“殿下请放心!”杨展作揖应下:“若是说先前北上时,末将还只有两成能为您战胜南军水师的把握,那眼下就是十成!”

“请殿下等末将的捷报,末将必不会辜负殿下信任!”

“好!”朱高煦点头:“四天后你出港,我率大军去旅顺等你的好消息。”

说罢,朱高煦张罗着众人前往衙门,难得放开了一次禁酒令。

只是在饭桌之上,众人都十分克制,都监督着对方,不准许各自喝醉。

虽说这样没了氛围,可众人的克制让朱高煦信心更甚。

他这一路南下,说实在的没打太多硬仗,吴高一直在退而不战,吴升、吴寿安等人他又看不上,只招呼手下人去对付。

唯一需要他独自对付的,便是南下劫掠的哈剌兀。

虽说他杀了西阳哈,报了鸡西关血战之仇,可与他交手却并没有给朱高煦一种热血澎湃的感觉。

当初奇袭西阳哈、血战鸡西关、备边漠东时的激情已经相隔太久,久到他都觉得自己这具身体似乎已经锈迹斑斑了。

只是当下,伴随着自己筹谋许久的计划终于要开始执行,他难得燃起了当初寡兵多战的激情。

“来!再饮一碗!”

举起倒满米酒的酒杯,朱高煦张罗着众人多喝几碗。

只是那份热闹未能持续到亥时,崔均等人便以公务为重,先后离去了。

他们需要回家养精蓄锐,可过于激动的朱高煦却走出了衙门,走向了金州的港口。

在这里,他见到了许多高大的战船,他们不如后世的钢铁巨舰来的雄伟壮观,可自己唯一能依托的只有他们。

“我就知道您不会去休息……”

杨展的声音在身后响起,朱高煦侧头看去,月光下他提着一个灯笼走到了朱高煦身旁。

“刚才在宴席中,有些事情不能与您说,但眼下可以了。”

杨展的目光有些担忧,这让朱高煦想到了他想说什么。

“你是说你父亲?”

朱高煦试探性开口,换来了杨展的点头:

“我想问殿下,我父亲是否要在战后投降?”

“……”朱高煦沉默了,按理来说他应该让杨俅投降,然后接管平倭水师,一路南下。

可朱高煦不想这么做,因为这样做就会让朱允炆生出担心。

他所想的,是让杨俅率领平倭水师在登莱、长江水师被击败后突围,然后一路南下,帮朱允炆扼守长江口。

有他在,朱允炆就不会轻易的离开京城,因为朱允炆知道有水师扼守长江口。

届时如果杨俅突然投降,自己就能打朱允炆一个措手不及。

不然一旦朱允炆舍弃了京城,逃往四川、湖广等地,那这场战事便不能如他所愿的提前结束了,兴许还要打得更久。

北方民生和经济的担子压在他肩头,因此这一战他只能赢,不能输。

只是杨俅的父亲如果突围前往南边,很有可能会被朱允炆论罪,尽管这个可能并不算大,但依旧是一种可能。

杨展其实早就猜到了朱高煦的想法,只是他拖到了现在才询问。

身为人子,他自然不希望自家父亲去到那危险的南边,而且还是顶着战败的名头去南边。

见朱高煦沉默,他便知道了答案,缓缓躬身作揖。

“杨展……”朱高煦看着他,缓缓开口道:

“战事就是这样,我虽也不愿伯父前往,但为了赢,只能如此。”

“其实末将并不担心……”杨展起身后开口回应,只是后续又道:

“只是诈死北上前,傅大哥说过您变了,希望末将好好规劝您不要过于冒险,因此末将才会前来询问。”

“不过在末将看来,您从不打没有把握的仗,家父定然无碍。”

杨展依旧信任朱高煦,朱高煦也给出自己的承诺:“你让伯父突围后向朝廷请罪,并率水师暂居赣榆,若有朝廷调令便南下,扼守长江口,期间不要离开水师。”

“两个月,我们联手拿下金陵城!”

《渤海纪事本末》:“二年春,景隆、瑄调兵欲北上,上令彬、纶于黄淮各城镇置粮垛。”

(本章完)

第409章 资本道路264.第264章 长江天险第379章 家国难掌第445章 解缙案第505章 直挂长帆第546章 愚蠢至极第600章 后记永历新明141.第141章 大破其贼第32章 采生折割第46章 为孙补偿第12章 天下糜烂193.第193章 却胡兵七百里第9章 营中小院第547章 鸡鹜争食第17章 兴亡百姓苦159.第159章 血战不退293.第293章 对日市舶264.第264章 长江天险第521章 西方来敌第348章 恩逾慈母第137章 北乱南治第488章 欣欣向荣第554章 辛亥变法第612章 地府獐头鼠目朱老四第386章 波斯之乱第505章 直挂长帆第595章 后记隆万天革新第12章 天下糜烂第446章 灭其国更其主第447章 瘈狗噬人第476章 大明银行322.第322章 应对自如第464章 丁酉新政163.第163章 归家亦苦第60章 岳婿矛盾第349章 枭雄终焉314.第314章 试点四川225.第225章 风起云涌第133章 让利移民258.第258章 杨清水驿之战第48章 老当益壮第615章 地府兄友弟恭朱高炽298.第298章 家有遗传237.第237章 宁王归心第354章 伉俪情深第24章 领功受赏322.第322章 应对自如第579章 时光如梭第421章 坝上江南269.第269章 缓兵之计第66章 宫中密谈320.第320章 高歌猛进290.第290章 沿海商帮288.第288章 永乐元年第13章 大树营内第85章 行钞税法第81章 孝陵之上第420章 亦步亦趋第57章 入宫觐见第529章 封王就藩第82章 拓土之论333.第333章 兀良哈末路169.第169章 西虏猖獗第99章 闭门思过第603章 地府浓眉大眼朱重八171.第171章 亲情难割第489章 仓攒吏196.第196章 穷兵黩武264.第264章 长江天险第78章 何安瑶苗第478章 洪熙三年第553章 故人凋零第33章 金陵街坊第21章 权力游戏315.第315章 打开新世界第580章 洪熙始终214.第214章 建文削藩第4章 魁首第133章 让利移民第538章 伶牙俐齿儿262.第262章 京师震动第548章 夜郎自大第419章 大航海到来283.第283章 兄友弟恭第18章 小子野望第379章 家国难掌288.第288章 永乐元年第589章 后记弘治第604章 地府本性纯朴燕朱棣第388章 安得广厦千万间263.第263章 驰骋淮南307.第307章 东宫有后第38章 宋国公府333.第333章 兀良哈末路229.第229章 破军如牧羊第548章 夜郎自大311.第311章 西洋市舶司第597章 后记隆永而终第559章 洪熙之隆248.第248章 渤海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