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6.第296章 改封诸藩

第296章 改封诸藩

“噼里啪啦……”

九月初,在鞭炮齐鸣中,坐落在南京外城观音山下,占地一千四百余亩的大明国防大学成功开办。

首届入学的武官子弟多达一万四千余人,但他们之中大多都不情愿入学,如果不是毕业牵扯着他们是否能承袭官职,恐怕主动报名的人连四千人这个零头都凑不齐。

“老实说,我不看好你这个所谓的大学。”

由混凝土修建的大学校门门口,站在一处由生铁混凝土浇筑而成石碑下,郭英忧心忡忡的说出了这句话。

在他身旁,一身太子常服的朱高煦背负双手,看着那群苦大仇深的学子走进大学。

他嘴角挂着一抹笑意,让郭英摸不透他在想什么。

他只能顺着朱高煦的目光去看向那群学子,随后叹气道:

“武官子弟承袭本来就困难,你现在又弄了这个大学,要他们就读五年,并且还要考核。”

“你编的课表我看过了,四年学习,一年军队基层实习,这东西很不错,但不适合这群武官子弟。”

“他们本来大多都二十几了,若是再来伱这里学习五年,那就三十多才能承袭父职。”

“加上你设置的难度太大,我估计这一万四千人顶多能有两千人通过你设置的这五年学习。”

“你此举,无疑得罪了绝大部分的武官……”

郭英苦口婆心的劝谏朱高煦,他这个人就是这样,决定站队谁,就尽自己的能力帮忙,只可惜当初的朱允炆不听,不然靖难也不会结束的那么快。

对于朱高煦的所作所为,他十分担忧:“你下西洋得罪了江南的这群文人,这些时日江南有不少文人私下非议你,现在又得罪这群武官,再加上……”

郭英说着说着看向了国防大学那高达三丈的混凝土大门,在那里站着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们,也站着朱棣,更站着都留在京城的所有藩王。

藩王们之所以出现在这里,是因为想要从朱棣口中得知自己什么时候可以返回封地。

“他们?”

朱高煦顺着郭英的目光看向了诸藩,一直隐晦看向这边的许多藩王撤回了目光。

“今日一早,诸藩不知道从哪里得来了消息,说是你准备改封诸藩。”

“你与我说说,这件事是不是真的?”

郭英紧张的看着朱高煦,朱高煦却没有遮掩,直接颔首:“我确实是这么想的,但父亲不愿意。”

“你……”郭英一时间居然不知道该怎么说朱高煦了,他不懂朱高煦为什么要树立那么多的敌人。

“这件事岳祖父不用担心,您好好在大学里当您的院长便是。”

朱高煦安抚了一声郭英,随后便笑着抬了抬下巴:“学子都进入学校了,您也该进去了。”

“你……你自己好自为之吧,武官那边我能帮你,但其它的只能靠你自己了。”

叹了一声气,郭英转身走向了大学的方向。

瞧着他离开的背影,朱高煦的笑容也渐渐隐没,最后只剩下一张冷脸。

亦失哈出现在了他的身后,听到脚步声的他便冷声开口:“去问问胡纶,事情查清楚没有,到底是谁传出的这消息。”

“是!”

亦失哈脸色也不好看,他们也是今早才从胡纶那里得知的这件事,并且胡纶已经在查案了。

不止是他们,就连朱棣也在查这件事,不过为了安抚诸藩,朱棣依旧表现平常,好似事情没有发生一般。

“陛下,不知臣弟什么时候可以返回开封……”

看着关闭的大学铁门,周王朱橚小心翼翼的询问起了朱棣。

朱棣闻言脸上依旧憨厚笑着:“老五是觉得南京不舒服?”

“不不不……”朱橚连忙否认,并解释道:“臣弟只是忙着回去照顾花草果树罢了。”

“那就多待些时日,反正周王府的那些农学儒生在帮你照顾。”朱棣拉起朱橚的手,和善的拍了拍。

朱橚见状,便也不敢继续询问下去。

诸藩见朱橚都得不到答案,纷纷露出失望和担忧的神色。

见此情况,朱棣只觉得胸中有火焰在燃烧,但自己却依旧得伪装表情。

扫视了众人一眼,他缓缓收起笑脸:“既然兄弟们都在,那今日俺便把事情与你们说开吧。”

诸藩改封这件事已经困扰了朱棣近一年,眼看有人想要利用这件事来作妖,他便准备将计就计,直接把这件事定下来。

不等诸藩反应,朱棣便转头看向了王彦:“去召太子、汉王和赵王前往鸡鸣寺,俺们一家子在那边议事。”

“奴婢领谕……”王彦心里一紧,随后便前去传消息了。

不多时,忐忑的诸藩便纷纷乘上象辂,跟随朱棣的大辂,向着内城踏上返程。

一个时辰过去,他们进入了内城,并抵达了鸡鸣寺。

得了朱棣的授意,王彦早就派人将鸡鸣寺团团包围,以此保护天子与诸藩的安全。

在朱棣的召集下,不管成年不成年,所有在京藩王都抵达了鸡鸣寺,而鸡鸣寺的佛堂也被姚广孝准备好。

很快,朱棣与朱高煦先后走了进去,朱棣先坐下后,朱高煦站在他的身旁。

不多时,除了在外的秦、晋、楚、庆、蜀、宁等六王没有到,其余十七位在京藩王走了进来,其中有的是朱元璋的儿子,也有朱元璋的孙子。

当然,在这其中还有朱文正的孙子,如今的靖江郡王朱赞仪。

整整十七位藩王入座佛堂,除了朱高炽和朱高燧以外,其余人都小心翼翼。

“老二,当着这么多叔叔兄弟的面,你老老实实将你的想法说出来,不行的俺们再讨论。”

众人落座后,朱棣便让朱高煦直接把改封诸王的事情说出。

朱棣敢这么做,是因为现在的诸藩完全就是案板上的鱼肉。

在宁王站队朱高煦的情况下,天下只有五王拥有兵权,且加起来兵马数量只有六万。

这样的局面下,朱棣开诚布公的与诸藩交流,反而彰显了他的诚意,并且也表示了自己对朱高煦的支持。

有了朱棣的支持,那朱高煦就能对这些叔叔兄弟好好谈谈了。

他走上前一步,由于身材高大且气质凶悍,诸藩都心虚的低下了头,哪怕是朱高炽和朱高燧也目光躲避着,尽量不与朱高煦对视。

“诸位叔叔,王兄王弟,高煦先对你们作揖道个歉……”

朱高煦与众人作揖道歉,朱橚见状连忙起身要扶他:“殿下,您这使不得使不得。”

顺着朱橚的搀扶而起身,朱高煦便开口道:

“朝廷要削藩,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也是为了诸位叔叔、兄弟日后做打算。”

“不过朝廷的削藩,肯定是在保障诸位叔叔兄弟富贵的前提下进行的,而不是要对诸位叔叔兄弟不利。”

“封地改封一事,也是为了朝廷能更好的治理天下,小子可以承诺,改封之地绝不是什么贫瘠之地。”

说罢,朱高煦开始改封的事情。

在开始前,他便承诺了“秦晋周楚蜀庆”等六王的封地不会动,其次是兰州的肃王封地也不会动。

此外,宁王改封南阳,唐王改封襄阳,伊王改封汉中,鲁王改封嘉定,韩王改封重庆,辽王改封叙州,岷王改封临安,谷王改封曲靖,汉王就藩昆明。

除此之外,赵王就藩长沙,靖江王就藩桂林,安王就藩常德,齐王就藩广州,沈王就藩衡州,代王就藩思恩,郢王就藩郴州。

如此一来,二十三王的封地就被朱高煦给定下了。

其中代王和谷王、岷王三王和汉王朱高炽一起被册封到了偏远的云南和广西。

代王和谷王是因为建文的事情,岷王是因为他毫无背景,而汉王朱高炽则是为了躲太平。

他们四人心知肚明,正欲哭诉,朱高煦却不等他们开口便说道:

“日后藩王的俸禄也做出调整,除了布匹绸缎和香料依旧,庄田则是各自由两千亩到五千亩不等,茶引和盐引废除,俸禄设为亲王一万五千贯,靖江郡王等同亲王,其余郡王、公主则是三千贯,郡主一千五百贯。”

“各王府郡王郡主以下的将军与中尉、县主、郡君、乡君由各王府分发俸禄。”

朱高煦的豪气令诸藩张大了嘴巴,原本想要反驳的想法也收回了肚子里。

按照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更定的宗室俸禄来算,亲王万石,郡王二千石,镇国将军千石,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以二百石递减,辅国中尉、奉国中尉以百石递减。

公主及驸马二千石,郡主及仪宾八百石,县主、郡君及仪宾以二百石递减,县君、乡君及仪宾以百石递减,自后为永制。

这其中,亲王的俸禄和盐引如果折色,顶多价值五千贯,郡王一千贯,公主驸马一共一千贯,郡主四百贯。

现在朱高煦一开口,宗室的俸禄基本都翻了三倍。

可以说,这对于诸藩的富贵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唯一的问题就是藩王们需要自己承担自己后世子孙的俸禄。

不过手握一万五千贯的俸禄,加上郡王还有三千贯,若是生下的郡王足够多,那再怎么算也是赚的。

想到这里,诸藩们也不开口了,朱棣见状则是气得差点把胡子拔下几根。

他没想到自家老二出手那么大方,这一开口起码让朝廷不见了四十万贯。

只是他没想到,朱高煦的话还没说完,因为藩王手里还有兵权。

“对于诸王府的护卫,亲王府只能拥有一个护卫,编制五千六百人,军饷每年八贯。”

“这笔军饷由朝廷出,但郡王府的护卫由亲王府自己出,靖江郡王府与亲王府待遇等同。”

朱高煦给足了富贵,接下来就要削护卫的,二十三位藩王原本的护卫数量应该在二十五万左右,但现在被朱高煦限制后仅有十三万不到。

他之所以给他们护卫,主要还是藩王改封后,大部分藩王的封地不太平。

当然,他这一开口,朝廷又得支出一百万贯,算上前面的四十万贯,朝廷对日市舶贸易所得基本消耗殆尽。

不过相比较洪武年间针对藩王和护卫所支出来说,宗室的支出并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四十余万贯。

其实对于兵权,诸藩现在根本没有心思,毕竟他们的兵权都被朱允炆收走了,能再获得五千六百人的护卫,已经算是意外之喜了。

朱高煦虽然将他们改封,但待遇上却并不差。 何况就单从改封来说,大部分藩王基本都是往好的地方改,只有少数几个犯过过错的藩王被册封在了偏远之地。

他们很满意,朱高煦也很满意,不过他的满意来自于前瞻性。

就眼下的情况来说,分封诸藩是一定的,既然如此,不如将诸藩往人口少却潜力大的地方分封。

例如四川和河南,人口不过二百余万,册封当地的诸藩如果能像历史上一样繁衍人口,那也变相为四川、河南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他们驱使护卫开垦的土地越多,对于朝廷来说越得利。

明代册封的亲王多达六七十位,然而成功传承到明末的只有二十余位,朱高煦面前的这群叔叔兄弟,有几个人能传下爵位都难说,更别提他们之中并不缺乏残暴之人。

现在暂时安抚他们,等他们就藩后露出本来面目,自己便能着手削藩了。

“若是诸位叔叔兄弟觉得可行,那朝廷日后便按照此制操办如何?”

朱高煦扫视众人询问,众人面面相觑之下,最终由周王朱橚起身率领众人作揖:“我等无异议……”

见众人如此,朱高煦也转身对朱棣作揖:“父亲,家事已定。”

朱棣没想到自家老二能开出那么大的代价,不过现在事情既然已经敲定,那自己也不好更改,因此他摆摆手:“既然如此,那就按照此举照办吧。”

“臣等告退……”见朱棣不想多说,讨得了好处的诸藩也纷纷告退。

在他们退出之余,朱棣本想留下朱高炽和朱高燧,可一想到朱高煦,他便没有节外生枝。

待众人离去,朱棣才冷脸看向朱高煦:“你这嘴巴一张一合,便是一百四十多万贯的支出,对日市舶的利润就这样被你挥霍了。”

“父亲觉得亏了吗?”朱高煦笑呵呵的坐在一旁的椅子上,但朱棣现在确实没什么好脸色给他:“难不成还赚了?”

“自然是赚了。”朱高煦轻笑,他可太清楚老朱家那人人有俸禄而带来的财政压力了。

从明朝中期,皇帝从宗室玉碟中删除偏远宗室开始,宗室的财政压力就已经很大了。

朱高煦记得,明代宗室在正德年间,宗禄支出就突破了六十万两,万历年间达到一百二十六万,天启年间用定额一百五十六万两。

单从纸面来看,大明现在的宗室支出已经接近天启年间的宗室支出,可问题在于现在的宗室大额支出是护卫的俸禄。

何况,二十三位藩王中,还有四位藩王不到就藩年纪,根本没有护卫,因此实际的支出并没有那么多。

至于藩王的护卫,朱高煦则是选择先给,日后再找藩王犯错的机会削减。

历史上朱棣和朱高炽、朱瞻基就是这么干的,而自己的寿命肯定比好大哥他们父子长,他们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

因此对于朱高煦来说,这一百四十万贯的帐,不管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朝廷都是赚的一方。

“父亲觉得,若是按照爷爷所定的俸禄,但三五代人后,宗禄支出应该有多少?”

朱高煦询问朱棣,朱棣也不愚蠢,自然想通了其中关键处,但在他看来,那毕竟太过遥远了。

“三五代人来看,自然要支出数百万宗禄,但那是三五代人后的事情,谁又能说得准。”

朱棣说罢,朱高煦却轻笑:“说句实话,我觉得以我父子身体,恐怕那些叔叔兄弟们,未必能活过我们。”

“何况宗禄支出的大头在于护卫的军饷,只要酌情削减护卫,那宗禄就能很快降下来。”

“我这些叔叔的情况,想来您比我清楚,想要他们不犯错,太难了……”

朱高煦说出了自己的盘算,朱棣听后也下意识摸了摸大胡子:“你这厮,倒是没有继承俺的善心。”

“……”听到朱棣的话,朱高煦无语凝噎。

单拿出这一年的经历来看,朱棣的心与他的外貌一样厚黑,反倒是自己才是坦坦荡荡,说抄家就抄家,说干嘛就干嘛。

“他们这些好对付,但是其它的那几个可不好对付,你准备怎么对付他们?”

朱棣仿佛看戏似的看着朱高煦,但朱高煦却轻笑摇头:“那几位,我可无心对付。”

“也是……嗯,你说什么?”朱棣后知后觉,诧异看向朱高煦,却见朱高煦一脸看好戏的表情。

“那几位,还是交给您自己对付吧,毕竟我的位置可是正儿八经由您册封的,大哥也不与我争,倒是您……”

朱高煦啧啧几声,让朱棣不由窘迫。

他们口中的那几人,无非就是晋王府的朱济熺和秦王府的朱尚炳罢了。

这两个已经袭爵并掌握三护卫兵马的藩王,单从法理来说,可比朱棣要正统多了。

况且就锦衣卫的消息来看,朱济熺和朱尚炳对朱棣的即位并不服气,倒是对朱高煦没什么想法。

就这种局面,朱高煦还真不需要出手整治他们,朱棣比他更着急。

“老二,你还是像俺的。”

朱棣眼看说不动朱高煦,便开始打起了感情牌,只是这感情牌似乎打错了。

一听到朱棣说自己像他,朱高煦就不由想到了前身瓦罐鸡的下场。

“您反正精力充沛,分些精神去对付对付小辈也不算什么。”

朱高煦站了起来,那意思很明显,他是不准备吃朱棣的这个大饼了。

他帮朱棣背的黑锅可够多了,明明下西洋和营造北京都是他的想法,结果锅都落到自己身上了。

现在他学聪明了,该背的锅他可以背,毕竟他需要人唱白脸,可不该他背的锅,他是一个也不会背了。

眼瞅着朱高煦是真的不帮自己,朱棣只能自己想办法去做这件事了。

不过在这之前,他还得想办法把正事给敲定。

“前几日郑和来了信,说是给日本的国主分了五千贯的税,给那国主高兴的,又要给俺写国书。”

“信里,郑和还提了,说是那金银岛的产出若是折色,那每年不下于五十万贯。”

“俺算了算,如果真的有五十万贯,那就能买一百二三十万石粮食。”

朱棣倚着椅子,叹着气道:“辽东和渤海的百姓不容易啊,时刻遭受兀良哈人的侵扰,俺看了看边报,心里难受……”

“您想说什么?”朱高煦看着朱棣演戏,忍不住打断,却见朱棣在他开口后抬头看向他。

“老二,你得成全俺,打兀良哈的事情得提前才行。”

“不是说好了三年开春再打吗?”朱高煦算是体会到了历史上好大哥的那份无奈,有时候自家这个便宜爹还真的想一出是一出。

“俺能等,但边塞的百姓等不了。”朱棣把话题升华到了边塞百姓身上,并一副自己也很无奈的表情。

“趁着北边的胡人内斗,分不出精力去驰援兀良哈,朝廷得先下手为强。”

“这多等一年,就多一分危险,况且朝廷北上打兀良哈,也能让安南放松警惕,这是一箭双雕。”

“俺这次出塞只带三万人去,肇州的粮食绝不会吃完,顶多打三个月俺就带兵回北平。”

朱棣为了北征,什么胡话都能扯出来。

要知道这次北征兀良哈的目标是将他们驱赶出漠东,或者直接受降全部。

想要做到这一点,三个月的时间根本不够。

“三个月?”朱高煦哑然失笑:“您这话是在哄小孩呢?”

“火器和马步兵怎么打仗我最清楚,您要是说只打三个月,那还不如我现在就发一份教令给孟章,反正他那里也募了两万女真新卒,渤海的乘马也足够,倒不如让他在明年开春去兀良哈草原走一遭。”

“那怎么能行?!”听到这话,朱棣不淡定了。

孟章的本事他也通过战报了解过,打一些大将不一定能行,但打兀良哈绝对是信手拈来。

真让孟章带两万女真马步兵去兀良哈草原,那他下次再去就只能打打兔子和黄羊了。

“这样……”朱棣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竖起五个手指:“明年五月俺从北平带兵出发,九月就回北平。”

“您就不要为难我了……”朱高煦无奈的再次回绝,见状的朱棣也来了脾气,直接骂道:

“俺之前还说你最像俺,现在看来你这浓眉大眼的家伙也是个抠砖缝的。”

“俺就直接说了,朝廷明年六月要北征,这次北征五万人,你给俺从北平、山东调粮五十万石去全宁卫和肇州等着大军北上!”

“没粮。”朱高煦双手一摊,朱棣则瞪大眼睛:“粮呢?!”

“给您营造北京,给辽东百姓拨口粮了。”朱高煦死猪不怕开水烫,他早就知道朱棣肯定会撒泼,因此提早就将北平和山东的粮食规划好了。

朱棣显然没有想到朱高煦如此了解自己,因此居然愣了愣。

见朱棣不开口,朱高煦反倒是刺激道:“北征是大事,要不然儿臣先把北京的营造给停了?”

“我算了算,停工四个月,挤出五十万石是没什么问题的。”

“您看看……”

朱高煦还在刺激,朱棣拔腿就走,朱高煦见状反倒追了上去:“您听我说,那……”

“你给俺闭嘴!”

“您怎么好端端生气了,儿臣在跟您聊北征的事情呢。”

“滚远点,你个抠砖缝的……”

“爹!您等等我啊,北征的事情还聊不聊了?”

父子一路追赶,直到最后朱棣走进姚广孝的禅房,朱高煦还犯贱的在门口叫嚷了两声。

眼见朱棣不回应,朱高煦这才轻哼小曲离开了鸡鸣寺,只留下了禅房内青筋暴起的朱棣,以及一头雾水的姚广孝。

《明太宗实录》:“九月丁丑,上改封诸藩,钦定诸藩俸禄:亲王一万五千贯,郡王、公主三千贯,郡主一千五百贯,以此为额定,郡王及郡主以下宗禄皆由诸王各自派发。”

《明太宗实录》:“丁丑,上与太子论国政,太子答复皆善,上甚喜。”

《渤海纪事本末》:“丁丑,帝与上论国政,不悦遂走,上逐之。”

(本章完)

第516章 自爆200.第200章 星落太原第98章 但愿海波平第343章第431章 硬顶上第361章 轻敌冒进313.第313章 老子多心第544章 各有心思第371章 西南震怖第384章 九百将士归玉门第563章 圣人亲至第421章 坝上江南第552章 各抒己见274.第274章 阖宫焚燃211.第211章 危机四伏第43章 春和不和第517章 国有疑难可问谁第544章 各有心思292.第292章 插手幕府第511章 不甘人下第446章 灭其国更其主第407章 永乐十年第31章 谣言害人第347章 郑和回国第451章 繁花似锦第592章 正德后记(3)第372章 色厉内茬第422章 新年气象第96章 孙帮爷背锅第476章 大明银行第587章 后记景泰332.第332章 穷途末路第483章 恩赏难为第564章 多方唱罢第609章 地府你的大蒙古亡了第496章 枕戈待旦第614章 地府伤风败俗朱厚照第113章 功臣末路327.第327章 太子监国第68章 武英理政292.第292章 插手幕府第430章 逐胡三千里第365章 生擒阿鲁台289.第289章 郑和下东洋第35章 位高权重第85章 行钞税法第450章 浙江新政第347章 郑和回国第612章 地府獐头鼠目朱老四第353章 二下西洋第118章 未雨绸缪260.第260章 首战即决战第568章 四面胡歌第612章 地府獐头鼠目朱老四266.第266章 衣冠禽兽第43章 春和不和第77章 北地难安152.第152章 姻缘自天降第396章 先甜后苦第84章 帝王心性300.第300章 满载而归第118章 未雨绸缪第26章 羽林左卫245.第245章 真定之战第27章 练兵为强247.第247章 三方拉拢250.第250章 瑞雪兆丰年第558章 和光同尘第562章 弥天大谎第608章 地府势单唐宗力孤汉祖第554章 辛亥变法第53章 难成大器第57章 入宫觐见267.第267章 拨乱反正第540章 衣锦还乡第609章 地府你的大蒙古亡了第126章 百里无鸣第96章 孙帮爷背锅第423章 杀鸡儆猴第361章 轻敌冒进第455章 人在囧途第15章 武英殿中第421章 坝上江南第43章 春和不和第542章 以博直名192.第192章 兵者诡道231.第231章 辽事糜烂第476章 大明银行第405章 怨种父子第427章 积学有待第106章 倭夷入寇274.第274章 阖宫焚燃第579章 时光如梭第479章 传统手艺第344章 把船靠过去第424章 燕台虎峪第393章 吕宋开荒第483章 恩赏难为第72章 小鬼难缠第8章 徐氏治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