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恩逾慈母

“后面别挤啊!”

“都保持一个身位,谁再蹭来蹭去的,爷和他没完!”

“就是,别以为咱们不带把就是娘们!”

武英殿,作为大明王朝的权力中心,皇帝亲自处理政务殿宇,此时此刻却人头攒动,上百人排着队,等待着上前。

在殿内,朱棣坐在龙案后,面前摆着一张椅子。

那些排队的人有兵卒有官员,还有太监。

当他们排队来到朱棣面前的时,旁边的王彦就会招呼他们坐下,伸出手在朱棣面前,由他亲自为这些太监、官员和兵卒诊脉。

“陛下,奴婢鼻塞流清涕,还打喷嚏,咳嗽,喉咙痛。”

“嗯……你这是邪盛正实,俺给你开个桑菊饮。”

“乳岩?”朱高煦看向了一旁起身的应天医院医生。

“若是乳癌的癌细胞没有扩散,那大概能活五到十年左右,当然也有更长的,但吉林等处医院的医生只是听闻,未曾亲眼见过。”

“我娘的乳癌,是早期还是中期、晚期。”朱高煦深吸一口气询问的同时,不忘补充:“医院可有其它成功案例?”

“另一种办法,就是您曾经教授过我们的外科办法……切除。”

有两位当世顶尖之一的医生教导,朱棣也渐渐掌握了窍门。

“就女医的病症汇报来看,应该介于早期和中期之间,如果不加干涉,大概会溃烂三年,最后……”

“除了娘,我想不到有谁值得父亲亲自学习医术。”

“交趾蛮人作乱,有男有女,若是有患有乳癌的蛮人,那可以用外科手术对其进行治疗,增加医生的乳癌手术经验。”

后面的话医生不敢说,可众人却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这是外廷的官员、兵卒们第一次见到皇帝为人诊脉,不过就算他们不曾见过,却也能从朱棣身上感受出他下了不少功夫。

他承认自己一直在躲避徐皇后,避免两个人单独见面,因为他担心徐皇后察觉自己不是曾经的朱高煦。

经过他手的病人会走到一旁,再由太医院的御医和应天医院的医生先后把脉,确认无误后再放走。

朱棣刚准备与他打招呼,却不想朱高煦直接询问:“娘怎么了?”

或许正因如此,朱棣才会自学医术,因为他不相信自家徐妹子会因为乳癌而死。

“乳岩多因郁怒伤肝,思虑伤脾,以致气滞痰凝而成。亦或冲任二经失调,气滞血凝而生。”医生毕恭毕敬的回答,朱高煦听后却彻底坐不住了。

“去办吧。”朱高煦转过身子,看向朱棣的同时对那医生吩咐。

“混账话!”听到要动刀,朱棣出声呵斥,而那医生也连忙闭上嘴巴,显然很早就和朱棣提过这个办法了。

作为上马杀敌、下马治国的皇帝,朱棣知音懂曲便十分不容易,此刻更是化身老中医,不苟言笑的为这些宫中的官员、奴婢诊脉。

医生的话让朱高煦的心沉到了谷底,他只知道徐皇后病逝的早,但没想到徐皇后是患了这种病症。

“五到十年……”听到这句话,朱高煦不免回想起自己与徐皇后早年相互来信的场景。

也就是说他最先诊脉的地方不是在外廷,而是在内廷。

这些描述,与后世的乳腺癌病因如出一辙,那岂不是说乳岩就是乳腺癌吗?

朱高煦只觉得热血直冲大脑,但还是强忍着冷静询问:“能否医治。”

“保守治疗的情况下,我娘能活多久?”

只是这么多年相处下来,即便他再怎么回避,徐皇后始终存在于自己的生活中。

在朱棣忙着诊脉的时候,急促的脚步声和诧异的唱礼声响起,朱高煦皱眉走进了武英殿内,气势汹汹的来到了朱棣的龙案面前。

朱高煦深吸一口气,这已经不知道是他走进武英殿来,多少次深吸气了。

医生也知道自家殿下会询问,故此作揖解释道:“乳岩,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裂如瞽眼,其中带青,由是簇头,各露一舌,毒根深藏,穿孔通里,男子多发于腹,女子多发于乳……又称作为癌。”

“先进行传统治疗,另外在安南的升龙城加急建设交趾医院,你知道应该怎么做。”

如果朱棣误诊,那他们则是毕恭毕敬的行礼,让朱棣再次诊脉,并告诉朱棣两种脉象的区别。

朱高煦说罢,朱棣默然片刻,不知道这种办法是否有用,但总比没有希望要好。

见众人没说话,医生又继续道:“吉林与应天、沈阳、辽阳的四处医院都治疗过乳癌和胃癌、目癌等疾病,大部分都是使用传统的治疗办法,只有少数几次是针对晚期使用的外科办法,但效果并不明显,术后病人大多都没能撑过一年。”

癌症,即便是早期,对于此时的医学条件来说也是严重超纲的存在。

他直勾勾的看着朱棣,朱棣闻言欲言又止,最后才叹气道:“你娘患了乳岩……”

这是他第一次听到“癌”的病症,他不知道这和后世的癌有什么区别,因此紧张道:“病因是什么?”

朱高煦盯着那医生,那医生闻言抬手作揖:“臣清楚。”

很快,那医生起身走出了武英殿,朱棣也担忧的看向了朱高煦:“你让他去交趾开设医院有什么用?”

“你娘?她没事啊。”朱棣诧异回答,不得不说他装的很像,可面对知道这段历史的朱高煦来说,他的演技很拙劣。

他的语气有些沉重,四周人都能听出来,可医生却忐忑的回答道:“有两种治疗办法,一种是传统的内科办法,服用神效括楼散,或乳岩方,或犀黄丸,或犀黄丸与和乳汤加味早晚交替服用。”

她现在不仅是前身的娘亲,也是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娘亲。

当儿子的,如何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娘亲去世……

“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都先退下吧。”

王彦看出父子的不对劲,随即遣散了殿内等待看病的官员和太监们。

只不过他们的离去,也带走了徐皇后患上乳癌的事情。

朱棣和朱高煦没有心思去拦截消息,因为他们都知道这消息拦不住。

待众人纷纷离开,朱棣才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

他低垂着头,没有了前些日子那份要北征鞑靼的心气。

“北征鞑靼的事情,稍微放一放。”

过了片刻,朱棣缓缓开口,但内容却让朱高煦和王彦心里不是滋味。

朱棣愿意搁置北征鞑靼的事情,足以说明现在徐皇后的情况如何。

“我去见见娘。”朱高煦转身要走,朱棣也没阻拦。

只是在他走后,武英殿内外的那队伍又重新排起了队。

即便已经有了御医和医生的双重肯定,但朱棣依旧不相信乳癌是不治之症。

朱高煦前往了干清宫,等到走入殿内时,徐皇后正静静地坐在殿内椅子上,手中拿着绣花针,缓缓地刺绣。

殿内里弥漫着淡淡的香气,可依旧有一股药味难以散去。

“怎么突然来我这里了?”

徐皇后抬头对朱高煦轻笑,笑容很慈祥。

朱高煦没说什么,走到她身旁的椅子上坐下。

此刻她的指尖在针线间飞快移动,绣花针在布面上穿梭,一针一线,勾勒出精致细腻的花朵图案。

她的双眸明亮有神,宛如一汪清泉,看上去不像朱高煦在影视剧中见到的癌症病人模样,只是那散不去的药味在一直提醒着朱高煦,此刻的她正在和癌症作斗争。

房间里静得出奇,只能听到绣花针穿过布面的声音,徐皇后沉默不语,朱高煦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只觉得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压着,沉甸甸的。

他就这样凝视着徐皇后,仿佛要把她的每一个神态都刻在脑海里,永久保存。

过了片刻,徐皇后放下绣花针,抬起头看了看朱高煦,微笑着说:“怎么来了也不说一句话?”

“娘……”朱高煦想说什么,却话到嘴边不知道该怎么说。

“回去休息吧,不要太担心我。”

她慈祥的笑着,同时摆弄手上的刺绣:“这刺绣不错吧,娘绣了好几种,应该足够你东宫那两个还未临盆的孩子用了。”

她的话让朱高煦心里的难受更上一层,只是他也知道徐皇后现在不想看他难过的模样,因此他勉强挤出笑容开口道:

“大哥前几日给我上疏,说是我给他训练的乐班很不错,他现在过的很舒服,昆明那边的江淮菜和江南菜厨子很多,他每日都可以大鱼大肉,没了父亲的念叨,就连饭菜都香了许多。”

“大哥还说,让我代他向娘您请安,说他很想你,还有老三也是一样。”朱高煦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徐皇后就这样笑眯眯的看着他。

等他说完,徐皇后才笑着开口:“娘最担心的还是伱们兄弟三个人的问题,老三我不担心,我主要担心你会不喜欢老大,或者日后壑儿长大,壑儿会不喜欢他这大伯。”

“你日后要护着点他,尽量别让他受了委屈,但也不要放纵他,避免败坏了你的名声。”

她仿佛在交代什么,兴许她也知道自己得的是不治之症。

尽管医生和御医们都说她还能活五到十年,但她自己的身体她自己清楚。

“您安心养病,我会想办法的。”

朱高煦鼻头一酸,安慰徐皇后的同时,也起身作势要离开。

“您要是不振作,我爹估计就更颓靡了。”

“倒也是。”徐皇后笑着点头,随后看着朱高煦离开了干清宫。

离开干清宫,朱高煦返回了春和殿,不过他却提不起什么处理政务的心情。

六部六府的大臣们先后求见,都被他以身体不舒服而搪塞过去。

不止是他,就连朱棣也是这样。

这对父子的态度让群臣察觉了不妙,等他们将消息打探后,这才了解原因,不免唏嘘。

徐皇后与马皇后一样,对群臣多有体恤,也常常规劝朱棣和朱高煦二人。

对于朱棣和朱高煦,群臣兴许又气又怕,但对于徐皇后,他们都十分敬佩。

消息传开不不久,徐辉祖、徐鹰绪、徐增寿等人便入宫求见朱棣,并在朱棣的带路下前往了干清宫。

这一过程朱高煦没有参与,他只是坐在春和殿内,将亦失哈处理的奏疏简单过目,没了自己处理的心气。

虽是家事,可对于他来说,这比朝廷遭遇了一场败仗,比新政推行失败还要难受。

时间一点点过去,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朱棣自学医术,朱高煦则是时常往鸡鸣寺跑。

曾经信赖医官的人开始自学医术,不信鬼神的人却开始求神拜佛。

父子二人的变化被群臣看在眼里,但却没有人敢于生事。

这对父子的戾气肉眼可见,谁敢在这个时候触怒他们,恐怕就不是罢免那么简单了。

因为这徐皇后的病情,京城的庙堂开始变得压抑。

相比较之下,反倒是长江上游的四川迎来了一场生机。

五月,历经五个多月的跋涉,关外学子开始陆续进入四川,而早早准备好的蹇义则是为他们准备了毫无背景的一些翻译。

辽东虽然说的是官话,但四川的官话推广却并没有在之前取得太大的成功,只有少数人可以熟练的说官话。

单语言问题来说,四川的问题要比云南要大得多,毕竟云南起码是以江淮的军户为主,虽说江淮口音重一些,但关外学子也能听懂,不过四川就不行了。

此时的四川话还不像后世一样的西南官话,而是口音更为浓重,携带许多两宋官话词汇的四川方言。

随着三万学子走长江、嘉陵江、岷江进入四川,作为四川布政使的蹇义也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首先是发动徭役,在下辖的十五府、十二直隶州厅、二十二布政司州厅、一百二十六县开始修建官学。

对于修建官学,百姓们的积极很高,官府刚刚张贴告示没有多久,百姓们就自发的拿着工具来到了县衙,根据县衙的指示清空场地,挖掘地基,在工匠们的指挥下,用混凝土修建起了官学。

进入七月,全四川七百所官学拔地而起,县衙只出了材料费便将官学建设起来。

八月初,聚集成都府的三万关外学子开始在官兵护送下前往各州府县城。

他们有的担任胥吏,有的担任教习,不过其中还是以担任教习居多,达到一万六千余人,剩余一万四千余人则是担任胥吏。

九月,当四川开始入冬的时候,官府的告示贴出,到任的关外胥吏们开始与百姓们讲解新政内容。

其一,全川杂项废除,商税与田赋均按照十税一缴纳,不得使用私斗,不得盘剥百姓。

其二,九月开始各地官学接受学子报名,优先招收十岁以上,十五岁以下的孩子入学。

入学的孩子无须缴纳学费,但需要缴纳四十文的书本费,至于纸笔砚墨则是各家自己准备。

入学需要户口本,全家需要将户口情况、麾下耕地情况汇报给县镇乡村的胥吏们,让他们去丈量清查,最后上报由县衙发放户口本。

其三,隐匿田亩,欺瞒县衙,更改户级的乡绅富户需要及时上报,重新丈量耕地,重新定义上中下户阶级,限期永乐五年内,超过期限而瞒报的,经胥吏核查后,田亩充公均分给拥有户口本的百姓们。

其四,举报隐匿田亩,欺瞒县衙,擅自更改户籍的百姓可以额外获得被举报者三成的耕地。

其五,官府不得征召百姓异地服徭役,所有徭役只能在本村、本区域内征召,超过则官府补发工钱。

其六,抗缴税粮者,粮长、里长有权……

当十二条新政内容通过新胥吏的解释传达到百姓耳中时,不管是百姓们还是富户们,他们都觉得官府在拐着弯的多征收赋税,响应者寥寥无几。

然而随着九月的田赋征收展开,当抵达各地的胥吏开始使用朝廷的官斗进行收粮,并且没有过去“淋尖踢斛”的恶习后,一些胆大的百姓开始主动请胥吏丈量田亩,清算户口。

在此期间,四川都司的兵马一直跟随着乡间的胥吏们,使得许多对他们咬牙切齿的富户乡绅不敢动手。

眼看时间一点点过去,一些没有背景的富农和小地主也开始主动接受统计,四川布政使司的《黄册》、《鱼鳞图册》数据开始产生变化。

曾经不算忙碌的成都府四川布政使司衙门如今变得车水马龙,各地府衙更正过后的《黄册》、《鱼鳞图册》先后送抵,快马的马蹄声从清晨一直到黄昏都不曾停歇。

明明已经是腊月,布政使司衙门内的所有人却顾不得休息,挑灯加班,将过去的《黄册》、《鱼鳞图册》进行更改。

坐在案前,蹇义拿着成都府的《黄册》和《鱼鳞图册》,忍不住感叹道:

“我虽然预想过四川的文册与实际对不上,但确实没想过差额会有那么大。”

昏暗的烛光下,蹇义费力的看着手中的文册,在他书房的中堂也坐着十几名二十出头,身穿绢衣的胥吏。

一名胥吏拿着众人刚刚整理好的文册走进书房,刚好见到了蹇义的感叹。

毕竟刚刚毕业,正是少年时,所以胥吏也口无遮拦道:“这么大的差额,朝廷就应该把之前的胥吏、富户尽数处死。”

“言重了。”蹇义轻笑,他深谙官场之道,清楚如果把所有人都一棒子打死,那只会激起他们的反抗。

对于大明来说,人口是极为重要的,而四川更是急缺人口的地方。

“按照这个情况,眼下四川口数恐怕不下二百六十万,甚至更多。”

蹇义整理着桌上已经摆好的成都府、潼川府、嘉定州的六本文册,根据它们的增长情况计算得出了四川大致的人口情况。

不过这个情况还没有算上现在隶属四川辖区的贵阳一带,因此蹇义揉了揉眉心:

“贵阳及周边地方我们插不进去手,那些大小土司手上的人口,恐怕比四川的人口还要多,如果能把其中一半人口迁徙到四川,那四川的情况会大大改善。”

在蹇义看来,将数百万土民留在山区中是极其浪费且不安定的表现。

许多土司起兵造反,就是因为城寨中粮食不足,所以要下山劫掠。

可如果能将土司消灭,将土民迁移到四川境内开荒耕种,那土民的生活环境可以得到改善,四川的赋税也可以得到提高,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不过挡在这一举两得前面的,主要还是那些土司。

“不如上疏给朝廷,让朝廷出兵铲除土司们?”

“只要土司们倒下,朝廷出粮食帮助土民在四川开荒,那要不了几年他们就会拥戴朝廷。”

胥吏开口,他的想法很直接,那就是土民都是被土司蒙骗的人。

他是北山女真人出身,如果不是他们的头人识大体,带着他们走出大山投靠了安东城的陈昶,那他们兴许现在还在过得饱一顿饥一顿的生活,一场冬季就会夺走无数亲人的性命。

“西南不比关外,他们的实力强出关外太多。”

蹇义皱眉对胥吏解释,并拿出四川的地图,指着贵州一带说道:“这地方有四大土司,四大土司下面又有大小数十上百家土司。”

“他们如果整合起来,那完全可以拉出十几二十万大军对抗朝廷。”

“如果真的发展到这种程度,那朝廷就会被拖在西南而无法抽身。”

“我听闻前些日子朝廷准备筹划北征,明年还要下西洋,这种节骨眼上,我们不应该给朝廷添乱,应该先查清楚四川的隐户和隐田,将百姓和乡绅富户们的户级划分好。”

他苦口婆心的劝说着,但胥吏却突然道:“可如果朝廷也想对这四大土司动手呢?”

他一开口,蹇义立马就皱了皱眉。

不等蹇义开口,胥吏继续道:“不管怎么样,我觉得大人上疏并无坏处,毕竟殿下最不喜欢知情不报。”

“好!”听到胥吏这么说,蹇义也决心上疏试探一下上面的意思。

很快,他书写了奏疏,将四川的情况,以及贵阳宣慰司一带情况写了个清楚,并在写完后交给胥吏,由胥吏发往了南京。

第463章 永乐十七年第601章 后记共和大明第105章 匹夫无罪第546章 愚蠢至极第80章 紫金山下第538章 伶牙俐齿儿第16章 闲暇日子第477章 拉帮结派第341章 南洋海贼王201.第201章 丧子之痛第31章 谣言害人246.第246章 末路尽忠第599章 后记永历(2)140.第140章 建功立业152.第152章 姻缘自天降第532章 诸君慢行267.第267章 拨乱反正第517章 国有疑难可问谁328.第328章 攻略安南第385章 试点江南第482章 狼子野心第89章 孤家寡人264.第264章 长江天险第578章 帝悲恸第577章 夏原吉爱我326.第326章 筹备北征308.第308章 父不识子327.第327章 太子监国第2章 大教场第386章 波斯之乱第471章 西南事终286.第286章 父子雄才258.第258章 杨清水驿之战208.第208章 晏驾归去240.第240章 尴尬境地第496章 枕戈待旦第457章 爹求你件事246.第246章 末路尽忠175.第175章 睚眦必报第505章 直挂长帆第580章 洪熙始终第25章 春和宫内第484章 把控舆论第102章 西南欲乱第79章 中元祭日第115章 剑老无芒307.第307章 东宫有后第371章 西南震怖184.第184章 火绳枪第386章 波斯之乱第73章 平倭论第67章 大本堂内第506章 父强子壮第338章 朝贡外交体系309.第309章 家庭和睦第611章 地府太子甚善朱厚照第514章 南杨北王268.第268章 满城风雨第577章 夏原吉爱我216.第216章 龙游潜水第474章 程汇元案第537章 苏州游行第89章 孤家寡人第111章 喜事连连第136章 奴母婢也第133章 让利移民207.第207章 子债父偿第592章 正德后记(3)328.第328章 攻略安南第550章第597章 后记隆永而终第394章 药石难医第411章 喜上加喜第578章 帝悲恸254.第254章 登州海战第614章 地府伤风败俗朱厚照164.第164章 燕王扫北第361章 轻敌冒进237.第237章 宁王归心第355章 忘恩负义第34章 战乱之苦第557章 各方局势189.第189章 一夜暴富第361章 轻敌冒进第593章 后记正德(嘉靖)147.第147章 崽坑爷粮第31章 谣言害人第395章 厚德嘉贞299.第299章 南征北讨211.第211章 危机四伏第504章 各怀鬼胎第108章 诸王态度第455章 人在囧途第599章 后记永历(2)第69章 爷孙和睦第574章 可汗舞乐第489章 仓攒吏第4章 魁首240.第240章 尴尬境地177.第177章 南北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