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祖传画饼

“踏…踏…踏……”

地下走廊里,火把提供着昏暗的光线,不足以照亮,也不至于看不清。

脚步声响起,一名武官在两名武官的带路下,一步步的来到了走廊尽头。

这里虽然阴暗,却并不潮湿,并且地上和墙上的砖石都崭新干燥。

来到尽头,出现在三人面前的,是一名被关押在铁栅栏后的四旬儒生。

他并未遭受拷打,可眼下却散乱头发,精神恍惚。

他所处的牢房,高不过五尺,左右长宽不过六尺,唯一的光源除了监牢之中的火光,便只有他身后那处拳头大小的通风口。

唯有天气晴朗时,那里才能透出光线,其他时候只有呼呼的风声。

两名武官端来椅子,为首的武官则是坐在椅子上,脸上露出轻嗤:“解缙,还不招吗?”

被呼唤的解缙顿时疯狂,他抓住铁栅栏,散乱的头发下是狰狞的面孔。

“纪纲狗贼,等我有朝一日出去,一定与你不死不休!”

解缙被折磨的不轻,以他五尺六寸的身高,在这牢房之中根本就站不直脊背,就连睡觉也都不舒服。

牢房带来的压抑,加上此地常日吹灭火把,使得他长期生活在黑暗中的环境,顿时让他精神开始恍惚起来。

现在他的十分癫狂,可纪纲见状脸上笑意更浓。

“这些手段,都是我和西厂学的,现在看来果然好用,至少比严刑拷打要好用多了。”

“我就喜欢看你这种模样,你不是连中三元的大学士吗,怎么跟条狗一样,被关在这狗笼子里?”

纪纲一边说,一边惋惜道:“只可惜北方干燥,不然按理来说这种地方应该会长出青苔,生出跳蚤和老鼠才对。”

“纪纲,汝母婢!”

解缙疯狂叫骂纪纲,纪纲却十分享受:“我知道,你想骂我来发泄,没事,你慢慢骂,我不走,你骂的越厉害,我就越高兴,哈哈哈哈……”

纪纲笑着调侃解缙,解缙也不顾自己江左才高的体面,疯狂骂着纪纲。

两旁武官看不下去,躬身道:“指挥使,要不要掌嘴?”

“不用,怎么能对江左才高用刑呢?”纪纲似乎一片好心,但他下一句话就让解缙癫狂了起来。

“找人把那通风口给堵上,另外这几日把火把熄灭,没有我的命令,谁都不能来这里。”

“对了,江左才高也是人,得喝水吃饭才行。”

“那个通风口,每日让人倒些稀粥下来,可不能饿到我大明朝的大学士。”

纪纲的话让两名武官面面相觑,满脸愕然。

往通风口倒米粥,那比喂牲口都羞辱人,因为几乎没有延伸进入牢房的凸出物,因此米粥会顺着墙壁流下来。

这么做,着实有些……

“纪狗!我截你娘的头!”

“走吧,按我说的做就行。”

看着解缙陷入暴怒,纪纲起身便走,只留下不断污言秽语的解缙。

火把被吹灭,通道内黑乎乎一片,偏偏解缙十分清醒,这样的环境,对他本人的精神无疑是一种折磨。

“纪纲!!!”

他声嘶力竭的叫嚷着,可纪纲已经走远,漆黑的环境再无除了他呼吸以外的任何声音。

他陷入了绝望中,任他怎么想都想不到,几个月前自己还在南方游山玩水,结果几个月后自己居然会成为阶下之囚。

他清楚纪纲要什么,无非就是让自己说出一些江左官员的名字。

这名字好说,可日后他解缙的名声就毁了,而他的亲眷也将会遭受牵连。

想到这里,解缙气得晕了过去,栽倒在牢房之中……

“如何?”

走出地牢,纪纲就见到了与他一同押送解缙北上的左都御史陈瑛。

陈瑛没有走入地牢,所以对于里面情况只能询问纪纲。

这里是北京北镇抚司的诏狱,只有纪纲能随意出入。

“太干净了,不然给他吃的苦头还有很多。”

纪纲还没玩够,陈瑛却皱眉道:“还是别做的太过分,惹恼了江左,也不好对付。”

“不好对付?”纪纲不屑道:“等解缙招供,那时我就会让他们知道什么才叫做不好对付。”

纪纲从没有怀疑过皇帝会放弃自己,毕竟自己的所作所为,大部分都是由陛下授意,放弃自己容易,再培养一个就困难了。

不是谁都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得罪整个江南文坛的。

纪纲如此想着,末了也带着陈瑛离开了诏狱,往紫禁城寻朱棣而去。

见了面后,朱棣宽慰了几句,便让他好好在北京当差,准备好迁都后锦衣卫的各类事情。

得到了朱棣的宽慰,纪纲也愈加不把江南文坛放在眼中。

他虽然人在北京,可党羽却大部分在南方,因此只要有谁弹劾他,用不了几日,那人就会被抖出许多黑料,最后被陈瑛麾下的御史们弹劾入狱。

更重要的是,纪纲不仅弹劾江南官员,就连新政派的一些官员,只要被纪纲抓到把柄,也会被他与陈瑛攻劾。

一时间,整个庙堂气氛十分不对,许多人都觉得纪纲是得到了朱棣的授意,才敢主动针对新政派。

同时,他们都希望朱高煦站出来整顿这股风气,打杀一下纪纲的势头。

“过去不到两个月,正五品以上便已经有十二人入狱,正五品及以下更是多达七百多人,另外吏员被京察数量也不少于五千……”

春和殿内,朱高煦站在自己的桌案背后,手中拿着一支毛笔,正在一边听孙铖汇报,一边临摹字帖。

孙铖见朱高煦站着,自己也不敢坐下,老老实实的汇报自己所掌握的消息。

朱高煦听完没有开口,而是等字帖写完才放下毛笔,擦了擦手道:

“这些人,是本身有问题,还是被诬陷的?”

“这……”孙铖没想到自家殿下会这么问,他犹豫过后才开口道:“有一部分是被诬陷的。”

“既然是诬陷,那走京察会审和三司会审的流程就行,无须汇报。”

朱高煦并不在意这些官员,可孙铖毕竟与他们朝夕相处,不免作揖道:

“殿下,可他们,毕竟是新政的中坚力量,朝廷还需要……”

“孙铖,你跟我多少年了?”

朱高煦打断孙铖的话,孙铖闻言脑中过了一遍,可没等他说出来,朱高煦便开口道:“伱跟我十八年,从二十二跟到现在的四十岁,怎么会一点长进都没有?”

“臣…臣……”

孙铖显然没想到自家殿下会对自己说这种话,一时间有些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确实,朱高煦平日里对渤海出身的许多老人都十分礼遇,很少会说重话,但不代表他不会说。

“殿下,孙铖只是舍不得罢了,您别……”

孙铖毕竟是亦失哈带出来的,因此他见朱高煦生气,连忙躬身行礼,为孙铖开脱。

朱高煦见状不为所动,一边用毛巾擦手,一边走出桌案背后,来到孙铖面前。

他身材高大,孙铖在他面前如同幼儿。

面对朱高煦的俯视,孙铖只能低下头,像极了犯错的孩子。

“这些人手中有多少龌龊,你应该比我更清楚,别说什么冠冕堂皇的话,你敢说这群人没有侵占田亩,强取豪夺?”

朱高煦直勾勾看着孙铖,冷着脸询问孙铖,孙铖也支支吾吾,不知道该说什么。

官场就是一个大染缸,尤其是成为了有品级,有实权的官员后,这大染缸只会扩大范围,从不会缩小。

对于朱高煦来说,不管是前世经历还是这一世,他都清楚一个官员需要面对的诱惑有多少。

可以说,只要他们开口,或者都不需要开口,只要过多注意一样东西,不管是女人还是金钱,即便他们没有开口,也会有人想方设法的把这些东西送到他们的床上,府上。

哪怕朱高煦前世那种清水衙门的小职员,也都不缺求他们办事的人,更别提这些位高权重的官员了。

人所求的,无非就是钱权美色,还有那种所谓虚无缥缈的认可感,以及可以倾诉的人。

从先秦到如今,人情社会早已发展的五花八门,哪怕后世玩的那些东西,也不过就是换了个名字,套了一层皮,玩的依旧是老办法。

低头俯视孙铖,朱高煦越过他,走到一旁从班值太监手中接过水壶,为孙铖的茶壶亲手倒水。

孙铖见状连忙跪下,而朱高煦则是在等着茶叶泡开的过程中缓缓开口道:

“不止是他们,你们和傅让、李失他们都有贪腐的事情,有的私下收礼物我也知道,但我都不计较。”

“我之所以不计较,是因为你们给大明朝创造的价值,比你们贪污的价值更大。”

“听话,好好做事,那就相安无事。”

“可如果有人不听话,那就得斟酌斟酌了。”

朱高煦端起散开茶叶的茶壶,将茶水倒入茶杯之中,拿起来走到孙铖面前,单手随意地递到他面前,孙铖连忙双手接住。

“我给你们的,你们才能拿,我不给你们的,你们不能抢……”

“臣谨遵教令!”孙铖颤颤巍巍接过茶杯,不顾茶水滚烫,举杯一饮而尽。

瞧着他的做法,朱高煦满意转身走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眯着眼睛看向他:

“这群人,有才干,能用的就留下,无才无德的,借纪纲的手将他们送走,腾出位置给有才干的人坐。”

“臣明白了。”孙铖现在已经不再想保住所有人,他明白朱高煦的意思,贪污可以,但必须做事,还得做好。

贪一百贯,却只做了九十九贯的事情,那就该死。

“大明朝现在不缺有能力的官员,我希望你明白这一点。”

坐在位置上,朱高煦对孙铖交代了这句话后,便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

“好了,起来吧,你这几年也辛苦了……”

朱高煦侧头看向亦失哈,对其交代道:“赏吕宋的一座小铜山给孙铖。”

“奴婢领命……”亦失哈应下,孙铖也连忙作揖谢恩:“臣叩谢天恩。”

“继续保持你的清廉,不要被那群人污名了你,这是你保命的手段。”

朱高煦抬着下巴说出最后一句话,便低头处理起了奏疏。

亦失哈见状,当即上前眼神示意孙铖退走。

“臣受教告退……”

“嗯”朱高煦随意的应了一声,孙铖便跟着亦失哈退出了春和殿,往外走去。

从春和殿通往东门大门的宫道上,亦失哈一直没有和孙铖说话,直到走到甬道内,他这才停下脚步,在这阴凉之地说道:

“你个人清廉没用,个人清廉只能保住你自己,下面的人也清廉,才是殿下想要的。”

“当然……”亦失哈顿了顿道:“人心难以控制,各有欲望,想让人人都清廉是不可能的,殿下也清楚。”

“殿下之前说过,这庙堂之上没有什么我们的人,贤则用之,不贤黜之。”

“我先前与你说,你当时舍不得罢黜他们,现在给纪纲抓到把柄,他们却连官职都保不住了。”

亦失哈摇了摇头,显然有些失望,孙铖也叹气道:“是我考虑不周了,原本以为殿下可以随意拿捏纪纲……”

“殿下是可以,但没必要。”亦失哈看着只懂得治理地方,却不懂得庙堂勾心斗角的孙铖,不免有些头疼。

“你得清楚,庙堂之上不可能一家独大,即便殿下厌恶江南,也不会将江南扶持的官员赶尽杀绝。”

“在那个位置上,最担心的不是下面人乱成一锅粥,而是没人敢说真话。”

“你且说说,当下朝中新政派官员占据庙堂多少?”

亦失哈询问孙铖,孙铖却明了道:“约四成,所以您的意思是……”

“其余六成中,大概有四成是抗拒新政推行的。”亦失哈答非所问:

“这次江南推行新政,得先解决了他们,然后才能推行新政。”

“不过解决他们之后,他们留下的位置你也不能碰,那些位置都有人了。”

“我知道了。”孙铖并不蠢笨,只是不善于勾心斗角。

“说说看。”亦失哈考校般询问,孙铖也道:

“若是庙堂铁板一块,都是新政派的官员,那即便是真话,也会是假话。”

“算你还没笨到死。”亦失哈松了一口气,孙铖也连忙作揖回礼。

在他作揖回礼时,亦失哈也边说边向外走着:

“江南拥天下半数人口,虽然几次迁移,但依旧占据四成半。”

“故此,江南必然会走出站在江南立场的官员,区别在于,当下要除去的,是那群不听话,与朝廷政策对着干的官员。”

“待他们散场,再上来的,就是接受了新政思想,能帮朝廷干事,却又与你们争斗权力的江南官员。”

朱高煦和亦失哈说过,江左官员杀不尽,因为本来就杀不尽。

江西人口在纸面上都近千万,实际人口更多。

除非江西没有活人,不然始终都会有立场站在家乡的官员,这是时代烙印,也是晚明为什么会结成乡党的原因之一。

哪怕在后世,举荐也多以亲朋好友与同乡为主,一句乡音就能拉近双方不少关系。

这种烙印,直到后世都依然存在,更别提乡土情结严重的这个时代了。

推广官话,以及推进城市化,实际上就是消除乡土情结的手段之一。

乡土情结是把双刃剑,对于国家而言,对抗外敌时他很好用,可一旦天下承平,它就会成为一种阻碍。

得了亦失哈的开导,孙铖也明了了一切。

既然朝廷需要江南官员,那自然也需要新政官员。

江南官员代表的是江南发达地区,而新政官员则是代表北方和西南的贫苦地区。

金台之上的那位需要听到江南的声音,也需要听到其它贫苦地区的声音。

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如此,至于整合一个新的党派,那就对金台之上那位很不友好了。

“亦大伴,你们聊什么呢?”

忽的,一道稚嫩的声音响起,亦失哈与孙铖抬头看去,便见到了背着双肩包的朱瞻壑正在好奇打量他们。

十二岁的朱瞻壑虽然没能完美继承朱高煦的勇武,但论起个头与力气却要比同龄人高出许多。

五尺三寸(169cm)的身高放在他这个年纪,绝对属于中学之中鹤立鸡群的存在。

他长相偏朱高煦,比较坚毅,阔脸浓眉高鼻长目,英勇刚毅。

“殿下,我们在讨论政务,今日是土曜日吗”

亦失哈没想到朱瞻壑会出现在这里,毕竟江宁中学实行住校制,只有土曜日下午才会打开校门,准许学生回家休息两天,最后在月曜日戌时之前返回学校查寝。

金木水火土日月即七曜,也就是上课五天,放假两天,与后世的星期制是一样的。

“今日是土曜日,我回来休息两天,后天正午以后再回学校。”

朱瞻壑说完,便古怪的看了一眼二人:“既然无事,那我就去找我父亲了,我父亲在春和殿吗?”

“殿下在春和殿。”亦失哈与孙铖作揖回礼,再抬头时,却见朱瞻壑已经跑远。

二人不再讨论之前的话题,而是各自行礼后分开,亦失哈也向着春和殿返回。

他看着朱瞻壑跑入春和殿内,殿内的朱高煦也见到了跑来的朱瞻壑。

如今是三月初五,朱瞻壑读中学的第一周,也是住校后第一次回家。

对于他的回来,朱高煦还是比较期待的,因此放下朱笔询问道:“向你娘亲请安没有?”

“还没有,娘那边什么时候都有时间,父亲你这边不行,所以先过来。”

朱瞻壑说着,脸上也洋溢起了笑脸,让朱高煦有些诧异。

因为政务繁忙,他陪伴任何子嗣的时间都比较短,除了朱瞻圻外,诸子多少有些怨气,朱瞻壑也不例外。

如今才去了学校一周,他居然看自己的目光中多了敬佩和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怎么,用这种眼神看我?”

朱高煦靠在椅子上,饶有兴致的询问朱瞻壑。

朱瞻壑似乎等了许久,见他询问便立马起身走到他身后,伸出手为他捏肩膀,同时说起了他在中学的所见所闻。

中学一个班级二十五人,由于校园广袤,学生数量不多,因此十分清静。

能考上中学的那些勋贵子弟,也多少都有些脑子,自然不会随意曝光朱瞻壑的身份。

正因如此,朱瞻壑算是体验到了在学校读书的乐趣。

“爹你不知道,我们班上什么人都有,有西番和云南那些土司农奴的孩子,也有渤海移民的孩子,还有蒙古、色目等武官的孩子,大家来自五湖四海,经历各不相同。”

“交趾的学子说他们那里终年无冬,海水是湛蓝的。”

“云南说他们那里四季如春,云朵很白很大。”

“西番的说他们那里终年都有雪山,渤海的……”

朱瞻壑饶有兴致的说了许多从同学口中听来的见闻,而这些见闻是东宫那些教习无法告诉他的,因为那些教习也只是在书本上看过,没有亲眼看过,所以无法说出感悟,全凭猜想。

“爹,我同学他们都很佩服您和爷爷,说如果没有你们,他们……”

朱瞻壑转达着学校同学的感激,当然他没有暴露身份,而是以旁观者的身份从他们口中听到了那些感激的话。

这些话经朱瞻壑转达,便是连朱高煦也不免高兴,因为他终于感受到了大明朝地方上是有变化的。

同时他也从朱瞻壑的口中感受到了他对远方的向往,对各地的好奇。

对此,朱高煦自然没有放过这个机会,缓缓对朱瞻壑说道:

“太学在研究蒸汽机,只要蒸汽机研究好了,日后它就可以装在马车上,铺设在轨道上,一日能走二三百里。”

“届时你想要前往南方看湛蓝的大海只需要二三十日,想去北边看茫茫大漠也只需要二三十日。”

“如果它还能走快些,那或许只需要半个月,甚至十天就能带你去到那些地方。”

朱高煦侃侃而谈,朱瞻壑也双眼放光:“我听教习说过蒸汽机,只是没想到它居然还能驱动车子,那它吃什么,喝什么?”

面对朱瞻壑的好奇,朱高煦也趁机为他解释了火车、蒸汽轮船、以及许许多多未来有可能实现,或者说在朱瞻壑时代能触及的科技。

渐渐地,朱瞻壑开始沉迷其中,朱高煦则是继续为他画着日后大明朝的科技大饼……

第28章 潜龙在渊第13章 大树营内第429章 三征蒙古250.第250章 瑞雪兆丰年第95章 身不由己第580章 洪熙始终第355章 忘恩负义第371章 西南震怖第482章 狼子野心第129章 百废待兴224.第224章 靖难之役第416章 琵琶湖之战第567章 瓮中之鳖159.第159章 血战不退153.第153章 大婚告急197.第197章 西南战起第473章 自取灭亡第490章 担子难挑第516章 自爆249.第249章 海军朱成功第562章 弥天大谎第347章 郑和回国第611章 地府太子甚善朱厚照第480章 携老扶幼301.第301章 父慈子孝第568章 四面胡歌第126章 百里无鸣第373章 庙堂局势第485章 远征克什米尔第612章 地府獐头鼠目朱老四142.第142章 翻山逐北289.第289章 郑和下东洋第379章 家国难掌第422章 新年气象第412章 天神的孙子第398章 大发战争财第66章 宫中密谈第507章 乱云飞渡第518章 颜李案第109章 云南告急第95章 身不由己第110章 布局成功第73章 平倭论第458章 工业展开第560章 朝日孝子第419章 大航海到来第454章 北上之旅第418章 明日条约第56章 陈年往事第391章 大明孝子第88章 晋府难安第370章 父子合谋第414章 张弛有序第608章 地府势单唐宗力孤汉祖第401章 再议北征第560章 朝日孝子第426章 疯狂作死187.第187章 螳螂捕蝉第532章 诸君慢行260.第260章 首战即决战第567章 瓮中之鳖第594章 后记隆庆第6章 阴晴圆缺第378章 着手北方第111章 喜事连连第64章 募兵之论145.第145章 关外之王第55章 道德者死224.第224章 靖难之役第36章 以利诱之第445章 解缙案第134章 以待天时第421章 坝上江南第118章 未雨绸缪第17章 兴亡百姓苦219.第219章 湘王自焚第79章 中元祭日第84章 帝王心性第106章 倭夷入寇第128章 城中皆白丁第390章 皆为利攘第385章 试点江南222.第222章 奉天靖难第519章 长治久安第368章 明属榜噶喇海第428章 其势可谓第517章 国有疑难可问谁139.第139章 万事俱备第476章 大明银行第52章 街头斗嘴第450章 浙江新政第553章 故人凋零第430章 逐胡三千里268.第268章 满城风雨253.第253章 渤海争战第432章 生擒元裔246.第246章 末路尽忠第425章 人君姿态179.第179章 磨刀霍霍第602章 地府春秋笔法朱允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