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快马加鞭未下鞍

第508章 快马加鞭未下鞍

死寂般的武英殿内,众人只听得到自己的呼吸声,这无疑加重了气氛的紧张感。

忽的,偏殿内传来了脚步声,众人纷纷把心悬了起来。

当一道身影从偏殿内走出,众人纷纷跪下叩首:“臣参见陛下,陛下千秋万岁!”

朱高煦穿着一身青色常服走出,目光没有在偏殿门口跪着的王回身上停留一秒。

他向武英殿的金台走去,同时开口:“都起来吧。”

“臣谢恩!”群臣起身,王回也紧跟着走到了金台之下。

朱高煦入座金台,居高临下的看着众人,眼底略有些淡漠。

“盐茶改革,酒业专营,这是朝廷定下了两年的政策,然去年盐酒茶税合计也不过七百余万贯,你们又是如何看待的?”

借着王回的话,朱高煦开始敲打众人,而王回也当即上前作揖行礼:

“陛下,去岁盐酒茶税岁入七百八十二万六千余贯,其中有近七成都是各地征收,江南人口占据朝廷四成,却只缴纳了三成税。”

“若是江南之地的官吏勤恳,明岁之盐茶酒税突破九百万贯又有何难?”

王回将江南架在了火上,如果杨荣等人没有举动,那就得看着朱高煦对江南下手了。

正因如此,二人在王回话音落下时连忙上前作揖,杨荣率先开口道:“陛下,江南百姓贫苦,不似北方百姓行当甚多,自然花销不如北方北方。”

“没错陛下,况且北方交通铁路每年岁入二百余万贯,而江南仅有两京铁路部分,却依旧每年上交三十余万贯铁路收入,江南各地官员都是勤勤恳恳,只是百姓收入不多,毫无消费余力罢了。”

杨溥附和着杨荣,王回闻言冷哼一声:“酒茶之税,本就是针对富户,而江南富户遍地,这是朝野皆知的事情。”

“去岁江南酒茶二税,多以外销为主,但即便如此依旧收获了一百五十余万贯,反观江南内部的茶酒税收连一百万贯都凑不齐。”

“怎么,江南的外销市场是江南本土市场的倍数还多吗?”

王回巧言善辩,针对徐硕的时候就引经据典,针对杨荣杨溥的时候就用新政知识和名词话术,一套组合拳把杨荣杨溥打的说不出话来。

徐硕也并不想为保守派开脱,他只是不赞成蒸汽纺织的推行罢了。

眼下的话题既然引到了盐酒茶税上,他自然不会站出来将话题引回纺织行业。

“好了……”

眼看杨荣杨溥被王回怼的说不出话来,朱高煦主动站出来开口道:

“今岁负支出过甚,主要是朝廷在西南和漠北的大战,以及海军的新舰下水耗费了六百余万贯钱粮。”

“刨除这些,仅是修建西北、开汉、张凤、中原四条铁路,耗费也不过七百余万贯罢了。”

“岁末中原铁路竣工通车,耗费便下降至五百四十万贯,明年三月开汉铁路也竣工,耗费亦可下降到四百二十万贯。”

“算上朝廷财政的增长,明年负支出亦不过二百万贯左右罢了。”

“再撑两年,便可转危为安了……”

朱高煦这般说着,王回闻言也作揖道:“陛下圣明,但朝廷还有国债及利息未偿还。”

“虽说癸卯案中抄家获得不少,但偿还了国债和利息后,国库的钱粮顶多还能维持朝廷四年运转。”

“虽说四年后朝廷便可净入二百余万贯,加上张凤铁路竣工减少一百多万贯消耗,可以每年净入国库三百余万,但朝廷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兴修铁路,况且朝廷的官学教育支出也在不断加大。”

“陛下,臣建议对江南京察,把江南盐酒茶税的事情尽快落实,以此充盈国库!”

与朱高煦上疏,王回就不敢那么放肆了,但他依旧想要让江南老老实实把兜里的钱粮掏出来。

北方和西南都老老实实掏出来了,就江南私藏着,他不对江南动手,又该对谁动手?

“南直隶、福建、浙江、江西等省的新政推行确实有问题,王回……”

“臣在!”

朱高煦淡漠开口,王回也听出了皇帝不满意的意思,连忙上前作揖。

“任命你以大学士身份节制都察院、刑部、刑科、吏部、吏科、户部、户科,对江南进行京察,尽快把新政落实……”

“臣领旨谢恩!”王回跪下叩首,杨荣杨溥二人则是脸色很不好看。

薛瑄闭口无言,徐硕也不想插手其中。

“好了,此事不用再议,对江南的京察也即日开启。”

朱高煦起身,众人纷纷躬身行礼。

随着朱高煦走下金台,走回偏殿,众人这才直起了腰杆,而杨荣与杨溥也阴沉着脸,死死盯着王回。

王回撇了他们一眼,似乎觉得这群人已经落伍,跟不上时代。

“既然陛下有旨意,那就请诸位暂替在下处理政务,在下现在要去忙江南京察的事情了……”

话音落下,王回拂袖而去,脚步都轻快许多。

新政派势大,只要有了皇帝的旨意,对某一地方和衙门进行京察根本不会遇到什么太大的阻碍。

每两年科举高中进士的人足有三百人,而大明朝现有的正七品以上官职不过四千多个空缺。

可以说,每年都在有人等待位置,其中不乏有实力有背景和能力强的人。

但凡能力强,基本都会被人所拉拢,故此不管是新政派还是保守派,他们都需要足够的位置来安排人。

江南京察不仅能查出许多位置,还能把盐茶酒税的新政推行下去,解解燃眉之急。

不仅维护了朝廷的财政,也维护了新政派在庙堂的权柄。

这件事办好,王回的地位不管是在武英殿还是在新政派,都会变得十分稳固。

在他的安排下,三千余人的京察团队开始分批南下,而此刻的北方也是狼烟遍地。

七月初四,朱瞻基率塘骑搜寻到了忽兰忽失温,并在这里看到了大批的牛马粪便,这些粪便代表着蒙古人就在附近,而朱瞻基也马不停蹄的将这消息告诉了朱棣。

“率领精骑把他们包围,然后不断向内挤压,将他们俘虏并带往关内,如此一来,漠北最少二十年无法恢复元气。”

军帐内,火把的火光飘零,孟章与朱能则是在完善对忽兰忽失温的鞑靼、瓦剌军队用兵计划。

朱棣坐在主位,他身着一身鸳鸯战袄,略微厚实。

虽然身体还算健壮,但他毕竟老了,所以漠北的七月夜晚对于他来说还是有些寒冷的。

瞧着诸将讨论,朱棣考校般的将目光放到了朱瞻壑身上:“小子,你来说说。”

朱棣一开口,众人就将目光投向了朱瞻壑。

朱瞻壑的能力有目共睹,指挥这种十万骑兵的能力他显然没有,不过既然是太上皇询问,诸将也不好说什么,毕竟只是询问,而不是执行。

“爷爷,我觉得当下应该防备的还是胡人逃窜,不如把包围圈放大,同时在北边的各个山坳驻扎兵马,堵住他们去路后,再由诸位将军领兵将胡人全歼于此。”

朱瞻壑实际带兵确实指挥不了十万骑兵,但只谈及理论知识,那他的理论知识还是够用的。

在他看来,明军的骑兵数量和质量都要比蒙古人的更好,并且按照阿力台等人原先的计划来看,他们也并无正面与明军作战的把握和准备,所以一旦他们发现明军主力向他们靠拢,那自然会开始发疯般的逃窜。

既然如此,那就把大军一分为十,制造一个大的包围圈来包围并围歼他们。

“殿下这办法不错,可漠北草原广袤,若是分兵合击,那粮草和粮道……”

朱能皱眉做出分析,其余将领也纷纷点头。

朱瞻壑都能想到的办法,他们自然也能想到,之所以没说,就是这种大包围的作战方法很耗费粮草,并且很容易被袭击粮道。

“暴露粮道,这不是什么好办法……”

朱瞻基皱眉开口,毫不留情的打击着朱瞻壑。

不过对此,朱瞻壑却表示道:“胡人既然从未想过与我们正面作战,那就说明他们的意图只是把我们拉进草原深处,消耗我们粮食来逼迫我们退兵。”

“既然如此,不如主动暴露粮道,趁他们奇袭粮道的时候,将他们的退路全部都堵住。”

“这时,只要率领一支偏师击败他们,他们就会溃逃,而其余兵马也就可以对他们进行围剿了,这就和狩猎一样。”

朱瞻壑虽然指挥不行,但他知道明军基层的实力。

但凡明军数量超过一千人,蒙古人都没有办法迅速的将他们吃下。

正因如此,王戎才能依靠燕然都司的万余骑兵纵横漠北。

朱瞻壑在燕然都司服役过,他自然清楚明军和蒙古军队的实力差距,所以他才敢提出这个建议。

“若是粮道受损,那恐怕还要向户部索要粮食,这……”

王戎、孟懋等人面面相觑,朱棣闻言却起身道:“花几百万贯换二十年太平,值!”

他用实际行动为自己的大孙子站台,尽管诸将都不看好,但朱棣还是这么做了。

很快,在朱棣的安排下,十万骑兵各自带着两万辅兵和挽马车开始对忽兰忽失温进行包围。

不同的是,这次的包围圈很大,每一支兵马之间起码有上百里的距离。

漆黑的夜色下,大队骑兵与辅兵开始运动,朱瞻基在率军离开前来到了大帐。

瞧着朱棣一头灰白头发,朱瞻基作揖道:“爷爷,孙儿走了。”

“去吧,行事小心些。”朱棣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颔首示意他小心点。

见状,朱瞻基率领三千余骑跟随王戎对蒙古人展开包围。

一夜时间很快过去,而此时的忽兰忽失温山下也迎来了四面八方的哨骑。

他们不断冲入忽兰忽失温山下的帐篷群内,将最新的消息汇报给了坐在大帐内的贵族们。 “太师,明军在东边一百里外出现了,我们的哨骑被他们发现并驱赶,现在不知道明军数量多少!”

大帐内,当一名百户对阿力台汇报结束,阿力台瞬间变觉得有些燥热,额头也渗出了冷汗。

对此,坐在左首位的马哈木将帐内众人的表情尽收眼底,在发现仅有太平、把秃孛罗、也先土干等人脸色还算平静后,他当即开口道:

“明军现在看样子已经知道了我们在忽兰忽失温,而且他们的意图明显是要包围我们。”

“不过不要紧,忽兰忽失温距离海喇儿城一千四百里,他们远道而来,舟车劳顿,即便有骑兵也不过与我们数量相当。”

“正面与他们作战明显不利,但他们人马具甲,行动起来速度不如我们。”

“既然他们准备分兵合击,那我们也将计就计,以正兵吸引他们来忽兰忽失温,遣派一支奇兵去袭扰他们的粮道。”

“这支奇兵,你们谁愿意率领?”马哈木看向众人,众人面面相觑,显然他们都知道去明军后方当奇兵的风险。

说白了,明军一旦知道粮道遭遇袭击,那肯定会瞬间舍弃面前的敌人,回师去打通自己的粮道,所以率领这支奇兵的人,很有可能会面临被数万明军骑兵围追堵截的下场。

这种苦差事,自然不会有人赶着上来担当。

“你们如果都不去,那我去!”

马哈木佯装生气,见他这么说,众人纷纷举杯恭贺,而马哈木也生气的走出了大帐。

脱欢和也先跟着马哈木走出了大帐,路上也先不解道:“我们为什么要拿下这份苦差事?”

“苦?”马哈木原本生气的脸瞬间变化,他停下脚步,表情阴鸷的看向忽里台大帐。

“明军的一支粮队,足够我们恢复许多元炁。”

“明军这次有备而来,阿力台又是一个有勇无谋的家伙,现在我们借助这个机会离开忽兰忽失温,抢到足够的物资后就往南边撤回漠西,我不信朱棣在击败了阿力台后,还能有余力来追击我们。”

马哈木依然将蒙古诸部抛弃,而他这么做,心里也并没有任何愧疚感。

这群人帮助明军围剿自己的时候,那表情可十分可恶,自己不过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罢了。

想到这里,他急忙回到了自己的驻地,带着一万五千余骑兵开始向着东北方向迂回前进。

他们的举动,很快就被巡哨的明军塘骑所察觉,在辽阔的草原上,明军可以用望远镜看到数里之外的蒙古人马,而马哈木他们却不行。

他们的踪迹很快暴露,塘骑也连忙分出半数兵马,将马哈木出走东北方向的消息传回了营地。

朱棣在饮马河中游扎营,距离忽兰忽失温有八十里的距离,因此当他得知马哈木出走后,朱棣立马来了精神。

“好啊,都来了……”

朱棣双手插在腰带上,在帐内来回渡步。

此地有一万骑兵和两万辅兵在护卫他,负责兵马的是英国公张辅。

张辅见朱棣那么高兴,当即作揖劝阻道:“陛下,这马哈木兵马不超过两万,看样子是要袭扰我军粮道,不如放他过来,然后再派距离我们比较近的孟瑛、孟懋两部骑兵围剿他?”

“不!俺要亲自带兵出征!”朱棣斩钉截铁道:

“上次让这厮带着儿孙跑了,这次俺可不能让他再跑了。”

“让人放开东北方向包围圈,先让他袭击我们的粮道,趁他进攻粮队时再对他进行夹击。”

“这次,我看他能往哪里跑!”

“爷爷!”听到朱棣的话,朱瞻壑连忙作揖道:“您是万金之躯,怎么能为了这种敌酋以身犯险。”

“好了,我意已决,按照我说的来办!”朱棣的语气不容置疑,即便朱瞻壑跪下叩首,他也不为所动。

北元三部分别是鞑靼、瓦剌、兀良哈。

如今兀良哈早已被自己消灭,鞑靼的本雅失里和阿鲁台又被自己俘虏,瓦剌的把秃孛罗有意投靠,只剩下太平、阿力台、马哈木需要收拾。

这三人之中,又以太平摇摆不定,阿力台色厉内茬,唯有马哈木算是一个雄才。

趁着这个机会把他解决,那自己对漠北的功绩就可以收尾了。

剩下的,交给自家老二就足够了。

想到这里,朱棣目光看向张辅,张辅无奈,只能作揖应下,随后转身走出帐去。

朱瞻壑眼看劝不住,也只能下去整顿兵务,做好随时作战的准备。

时间一点点过去,随着马哈木不断向着东北方向前进,路线上出现的马蹄痕迹也越来越少。

“阿布,附近有明军塘骑的蹄印,看样子他们已经发现我们了。”

脱欢策马而来,汇报了一条重要的情报。

在漠北想要分别明军和本部骑兵的蹄印还是很容易的,漠北的蒙古人很少有给马匹批量装备马蹄铁的习惯,因为物资频发,所以能装备马蹄铁的一般都是重装骑兵。

显然这种地方不可能经过鞑靼部的重装骑兵,所以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明军估计知道我们会去袭扰粮道,这也并不奇怪。”

马哈木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毕竟袭扰粮道是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百试不爽的利器。

现在他担心的,主要还是朱棣会不会派兵来围剿他们,又会派遣多少兵力来围剿他们。

想到这里,马哈木抬手道:“就地扎营,塘骑放出五十里。”

“是!”脱欢作揖应下,他清楚自家父亲是准备看看明军会派遣多少军队前来进攻他们。

很快,脱欢开始安排塘骑外放,不多时便有消息传回。

“大汗、三十里外的东南方向发现了明军的塘骑,现在已经被我们驱赶,但我们的行踪……”

一名千户抱胸行礼,马哈木摆手道:“不用管,继续外放塘骑,等待明军的消息。”

“是!”千户点头退出大帐,而脱欢也在此刻带着自己的儿子也先走入帐内。

他们爷孙三人将部众猎取的黄羊炙烤共食,而马哈木安营扎寨的消息也被明军塘骑带回到了东南百余里外。

“爷爷,看样子他们是不敢轻举妄动了。”

朱瞻壑得知消息,当即在帐内与朱棣分析着,而得到消息赶来的张辅也在作揖后走入帐内。

朱棣看着地图,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大胡子,随后才开口道:

“马哈木这条老狗很谨慎,不过就把秃孛罗和也先土干提供的消息来看,他们一直以为我军只有五六万骑兵。”

“既然他这么觉得,那我们也就将计就计。”

朱棣将目光投向张辅,对其下令道:“除孟瑛、孟懋两部外,命令各部分出半数兵马强攻忽兰忽失温,另外再遣派三千骑兵北上与马哈木作战。”

“另外,让南边的孟懋向我们靠近,北边的孟瑛随时等待接应我们。”

“记住,先对忽兰忽失温作战,隔半天再派骑兵北上与马哈木交战。”

“是!”张辅没有多问,因为他已经明白了朱棣的想法。

遣派大量骑兵围攻忽兰忽失温,届时忽兰忽失温的阿力台必然会向马哈木求援。

马哈木得知明军主力在围攻忽兰忽失温后,肯定会松懈许多。

这时明军三千骑兵北上进攻,这会让马哈木以为明军后方兵力不足,因此只要击退了这三千骑兵,马哈木一定会发了疯的找寻明军的辎重撤退来袭击,迫使明军因为粮道被袭击而撤退。

当然,马哈木也有可能在得知阿力台被围攻后立马撤退,亦或者在面对明军三千骑兵时露怯,所以朱棣才需要集结孟懋、孟瑛两部的两万骑兵。

算上本部派出三千骑兵后还剩七千骑兵,两万七千骑兵足够应对马哈木做出的任何反应。

不管怎么看,马哈木的安排都暴露在了朱棣的眼皮底下,战胜也不过就是时间问题罢了。

张辅还没来得及退出大帐,朱瞻壑便主动作揖道:“爷爷,孙儿想带三千骑兵与马哈木交战。”

“嗯?”朱棣与张辅愣了下,张辅连忙劝阻道:“太子千金之躯,不可亲临前线。”

“爷爷,您知道我为什么要去,请您相信我!”

朱瞻壑没有回应张辅,而是直视着朱棣,面对他的目光,朱棣稍微一想便知道了朱瞻壑为什么要这么。

自古以来,皇帝想要有足够的权威,上过战场无疑是能大幅度增加权威的履历。

朱瞻壑想要凭借此战累积一定的军功,这样能更方便他拉拢诸将。

当然,他这样的做法也有一定的危险性,毕竟就塘骑带回的情报来说,马哈木的骑兵数量在一万五到两万之间,而朱瞻壑只有三千人。

虽说明军战力斐然,但也不至于三千打两万,所以朱瞻壑是需要面对危险的。

不过,也只有这样具有危险战事所获得的军功,才容易让军中将领信服他。

想到这里,朱棣也不再阻拦,只是转身看着他说道:“准奏!”

“陛下!”张辅还想说什么,朱棣却抬手打断他,目光则是死死盯着朱瞻壑:

“小子,我们朱家没有苟且偷生的男人,但你日后是要做皇帝的人,如果局势不妙……”

朱棣的目光一下子慈善起来:“先保全自身,回来以后再找回场子。”

“人可以输千万次,但只要赢最后一次,旁人就不会管你前面是怎么输的。”

他担心这个正直的孙子,尽管他已经看出这个孙子在改变,但他还是担心。

面对他的关心,朱瞻壑用力将作揖的手往下一压,目光坚毅:“臣领旨谢恩!”

第370章 父子合谋第378章 着手北方186.第186章 攻守易形311.第311章 西洋市舶司第68章 武英理政第356章 永乐二征第535章 各怀鬼胎第506章 父强子壮请假第525章 吸血盛宴第572章 河中震动第452章 永乐十五年170.第170章 野人来投204.第204章 故人重逢第99章 闭门思过第348章 恩逾慈母第387章 中亚老四250.第250章 瑞雪兆丰年189.第189章 一夜暴富第373章 庙堂局势166.第166章 父子相见264.第264章 长江天险第43章 春和不和第108章 诸王态度第107章 会厅议倭291.第291章 兵临福冈170.第170章 野人来投第58章 以钞抵税第403章 养倭为犬191.第191章 十六字诀第336章 未竟之业213.第213章 大局始端第113章 功臣末路265.第265章 午夜惊魂第69章 爷孙和睦263.第263章 驰骋淮南265.第265章 午夜惊魂第342章 开港招抚第507章 乱云飞渡第36章 以利诱之298.第298章 家有遗传第55章 道德者死202.第202章 山穷水尽138.第138章 欲要北征266.第266章 衣冠禽兽165.第165章 偷梁换柱第418章 明日条约第101章 钱钞事起第126章 百里无鸣第1章 洪武二十七年第573章 恩威并施第537章 苏州游行224.第224章 靖难之役第339章 帖木儿东征225.第225章 风起云涌301.第301章 父慈子孝167.第167章 啃老趁早273.第273章 胜券在握第434章 皇明宗规第516章 自爆155.第155章 枕戈待旦319.第319章 南征安南第561章 浪恬波静第461章 解决民生第494章 癸卯案终259.第259章 两线作战第567章 瓮中之鳖325.第325章 永乐三年267.第267章 拨乱反正197.第197章 西南战起第6章 阴晴圆缺第36章 以利诱之第444章 天家无情第400章 炮击木骨都束314.第314章 试点四川第533章 数据治国第594章 后记隆庆第534章 耕耘海外138.第138章 欲要北征299.第299章 南征北讨第63章 书房论兵第91章 仁官不仁民第9章 营中小院第383章 河中风云第89章 孤家寡人第43章 春和不和第102章 西南欲乱第564章 多方唱罢第343章第510章 漠北大捷第571章 君临河中第425章 人君姿态第367章 调停诸国第2章 大教场282.第282章 人人自危第135章 兀狄哈狠人276.第276章 理清税制214.第214章 建文削藩第501章 天子点兵237.第237章 宁王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