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世界局势

第530章 世界局势

“这书看多了心就重,心重了,人就开心不起来。”

“你说你这个年纪你看什么书啊,骑马挽弓射箭,上树掏鸟蛋才是你这个年纪该干的事情。”

大明宫内,朱棣看着坐在自己怀里还拿着书翻看的小鬼头,心里高兴的同时也鼓励他多玩玩。

相比较他,九岁的朱祁钺却调侃道:

“您说的那些个东西,俺都学的差不多了,没什么是俺不会的。”

“别说骑射爬树,就是弹弓打鸟,书法绘图俺也是手到擒来。”

“俺看来看去,还是觉得俺爷爷的这书写的不错,又有意思又有深度。”

朱祁钺一副小大人的口吻姿态,看得朱棣直乐呵。

“你要这么说倒也是,毕竟是俺的种,各般手艺信手拈来也是应当的。”

朱棣捋捋大胡子,拍拍朱祁钺道:“行了,看的差不多记得去宫里走走,你这个年纪不去上学没事,但还是得去看看你爷爷他们怎么理政的。”

“看完这篇就去。”朱祁钺眼睛瞪得和铜铃一样,如他所说的将整篇文章看完后才放下书。

“太爷爷,俺吃完晚饭就回来。”

“行,去吧!”

朱棣摆摆手,朱祁钺也毫不客气的撒腿就跑。

“这小鬼,连礼都不兴了。”

朱棣调侃一句,旁边的郑和笑道:“也是您娇惯的。”

“这小鬼惹人喜爱,他若是长得没问题,俺这大明朝还能再兴旺几十年。”

朱棣毫不吝啬对朱祁钺的夸奖,郑和也轻笑着没有反驳,显然也是这么认为的。

只是笑容过了片刻,朱棣又有几分幽怨:“就是再斯文几分就好了……”

在朱棣的幽怨中,朱祁钺跑出了大明宫,乘坐马车便往北京赶去。

由于已经是五月,饶是北京也略微燥热,故此在马车上也略微有几分燥热。

“殿下,您热了吧,奴婢给您扇扇风。”

“俺正看得兴起,莫扇风扰了俺!”

马车上,一名太监献媚扇风,却遭朱祁钺提醒奚落,尴尬将手收回。

从大明宫往北京的乡道上还有不少百姓正在田间务农,朱祁钺看到后摸摸下巴道:

“你看,这些个耕君都不怕酷热,俺怕个甚?”

“耕君?”太监愣了愣,他还从未听人如此称呼这群泥腿子。

“怎么?伱入宫前不是耕君家里的孩子?”

朱祁钺不满看向他,似乎在嫌弃他不附和自己,而太监见状连忙点头道:

“自然是,自然是,奴婢自小出生就与家中父母干活,后来实在养活不起,长得还算清秀,便被选为了天家奴婢,漂洋过海才得以见到殿下的天颜。”

永乐过后,由于大明鲜少阉割战败孩童,所以太监常常是由朝鲜上贡而来。

见这奴婢这么说,朱祁钺倒是有几分好奇:“且说你姓名。”

“奴婢姓王名焘,今年一十四岁,殿下尽管叫奴婢小焘子便行。”

王焘卑躬屈膝的说着,朱祁钺却不满道:“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王焘便王焘,却叫什么小焘子,跟个狗儿名字一样,莫不是没了裤裆那二两玩意便不是个丈夫了?”

“且不见我太爷爷身边那王彦、郑和,我爷爷身边那亦失哈,这三个哪个不是大丈夫?”

“额……”王焘被朱祁钺这三言两语说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自他当了太监以来,还真的没人对他这么说过。

不管是在大明宫还是在哪,旁人只管他叫没卵的玩意,哪有这般豪言壮语。

“少了二两肉有如何,那些庙堂上的老蛮子还不如俺刚才所说那三人。”

“日后随着俺,且多读些书,太监也不乏大丈夫大英雄,瞧你献媚那模样,丑不丑?”

朱祁钺不满的骂着,但这些话在王焘耳中听着,心里却暖洋洋的,不由得连脊背都打直了。

“是,奴婢日后一定活得像个大丈夫,不丢殿下的脸面。”

“嗯,就得这样!”朱祁钺见王焘打直了脊背,这才高兴的拍拍他的肩膀,随后拿起书本继续看起了书。

马车继续向着北京驶去,随着时间推移,最终赶在午时前抵达了安定门。

高大的城门下被木栅栏分出五个出口,每个出口宽一丈,经过检查后才能放行,朱祁钺也毫不例外。

检查过后,马车便进入了北京。

传至洪熙年间,许多曾经稀罕的商品都已经变得便宜,例如玻璃、钟表、布匹,花卉等商品要么就是可以批量生产,要么就是因为交通运输的提高而普及。

街道上干净整洁,四轮马车、黄包车、两轮和三轮的自行车比比皆是。

当然,相比较前者,自行车才是刚刚面世不到三年的产物,价格也比较昂贵,每辆高达三贯,是北京普通百姓三个月的收入,也是富人的玩物。

人们来来往往,时不时可以看到街道上有着不少藩国商人行走。

不同的是,在洪熙大阅兵后,南阳各国除满者伯夷以外,大部分国家都改为了佛教,开始效仿大明改革。

不仅仅是他们,就连朝鲜和日本也开始原封不动的照抄大明的政策。

朝鲜与日本分别在昆仑洲设置各自的都护府、将军府,将开采的黄金白银投入到了增加国家军事实力上,进而争取在昆仑洲获得更大的利益。

二十余年的研究与学习,朝鲜与日本这两个冶铁技术更接近大明的国家成功仿造出了火绳枪。

由于本国铁价昂贵,他们选择直接从大明购买熟铁回国制造军备。

在洪熙十年,大明向日本出口的熟铁量达到了七百余吨,朝鲜也到了五百余吨之多。

按理来说朝廷不应该贩卖铁料给这些国家,但朱高煦有自己的打算。

朝鲜和日本这两个国家与东南亚国家不同,由于文化上更靠近大明,所以他们在研究上的韧性也是一样。

大明一味的对他们封锁,只会让他们产生自己研发或生产的念头。

既然如此,不如把一些资源放开,让他们习惯大明廉价而质量不错的铁料,从而忽视本国的冶铁生产。

事实证明,朱高煦的做法更为高明。

至少在洪熙十年,日本与朝鲜两国的铁基本都是从大明进口。

不止是他们,就连东南亚的许多国家也是如此。

可以说只要大明把供应链掐断,这些国家就只能陷入吃库存的局面了。

日本与朝鲜不仅在铁料上高度依附大明,就连布匹、粮食等物资也高度依附大明。

仅是粮食出口来说,去年大明就分别向日本和朝鲜出售七十二万石与五十四万石粮食,以及一千五百吨油和八百吨油。

如果不是现在的技术还达不到运输蔬菜前往朝鲜而不变质,估计这些国家要提前六百年上演从山东买白菜的戏码了。

水泥、铁路加上朱高煦全神贯注的投入大基建,整个天下一年下来所发生的自然灾害都是双手可数。

即便发生灾害,赈灾速度也十分及时,不存在一地产粮过剩,一地闹出饥荒的事情。

看着繁华热闹的北京街道,朱祁钺反倒是觉得习以为常,毕竟自他出生以来,他所去到的地方都没有百姓穿不起衣服,吃不起饭的情况。

马车随着时间推移而抵达了西华门,朱祁钺下车将王焘留在了门外,自己乘坐步舆前往了武英殿。

两刻钟后,随着步舆在武英殿门前停下,朱祁钺也走下步舆走入武英殿内。

“太孙殿下……”

瞧见一个小身影出现,王骥与徐硕二人率先行礼,紧接着是杨溥、杨荣和薛瑄等人。

“嗯!”朱祁钺都懒得回礼,直接跑进了偏殿内,这无礼的举动看得人直皱眉。

至少在当下的文化背景下,他的言行举止属于轻佻那一类。

好在他年纪小,即便官员们见到,却也不会说什么。

“爷爷,俺来了!”

当熟悉的自称出现,搭配上那稚嫩的声音,朱高煦不用想都知道来人是谁。

“用过午膳没有?”

朱高煦放下朱笔,询问着小跑而来的朱祁钺,朱祁钺却瞧向自己父亲,毕恭毕敬的对两人行礼后才回答道:

“与太爷爷吃过了,肚子甚圆滚。”

他说罢,双手还在肚子上拍打几下,十分亲民。

朱瞻壑现有三子,除了朱祁钺稍大,另外两人也不过才三四岁,都是近几年出生的。

瞧着朱祁钺过得快活,朱高煦便也懒得挑剔他了,招手道:“来爷爷这边。”

见状,朱祁钺一路小跑,不仅来到朱高煦身旁,还直接坐到了朱高煦的腿上。

“小鬼,略放肆了。”

朱瞻壑提醒一声,朱高煦却拍拍朱祁钺肩膀:“无碍。”

“爷爷,这日本打起来了啊?”

朱祁钺毫不避讳的将朱高煦桌上的奏疏内容说出,朱高煦也笑着点头道:

“那日本国主拳头硬了,想收拾收拾下面的人,把权力整合起来。”

“那如何能够?”朱祁钺语出惊人道:

“小倭子国甚卑贱,畏威不畏德,让他如此分裂甚好。”“喔?”朱高煦来了兴致:“谁教你这么说的,你太爷爷?”

“这话还需人教?”朱祁钺表情嫌弃,拍拍自己的书包:“俺没少看书,自然晓得。”

“拿出来我看看你看得什么书。”朱高煦示意他把书掏出来,朱祁钺也照做。

那些书不仅有地理和自然、科学和数学类书籍,还有历史书和一些报纸。

瞧着这些书,朱高煦这才笑道:“你说让他分裂甚好,可朝廷需给他些好处,那又该如何做?”

“且让他吞一两个城池,再教那关西关东的小倭子抵抗他。”朱祁钺不假思索回答,答案令朱高煦满意。

朱高煦也不怕他骄傲,直接对身旁的朱瞻壑道:“你生了个好儿子。”

“小娃子不懂事,偶尔有出彩之言罢了。”朱瞻壑虽然话里这么说,脸上却笑得灿烂,显然十分高兴。

“来,你看看其它奏疏,给你爹显些本事。”

朱高煦也不反驳,而是鼓动朱祁钺批阅奏疏。

朱祁钺也不客气,拿起奏疏便开始翻阅,顺手还把朱笔给抓上。

摆在他面前的是漠北燕然都司的奏疏,奏疏内容主要是漠北铁路的修建和燕然城的情况。

当下漠北铁路还有四百里就修抵燕然城(忽兰忽失温),而燕然都司治下有骑兵四卫,马步兵两卫,罪民二十四万六千余,牧民十三万余。

燕然都司的都指挥使王戎奏报是否要在铁路修抵燕然城后向西边修建,另外是否需要迁徙百姓过去。

朱祁钺见状直接方方正正的朱批道:“择地修建西然城,须有水源河流,以便开垦。”

“城池若修建则奏报朝廷,朝廷自会遣工部官员勘察铁路往西修建而去。”

“百姓无须迁徙,且从刑部发配些罪犯便足矣。”

一番处理中规中矩,字迹也干净整洁,瞧得人满意。

“爷爷,俺这批复如何?”

朱祁钺开始邀功,朱高煦询问抱着他笑道:“甚好,再历练几年就更好了。”

“爷爷这话有些场面。”朱祁钺居然反驳朱高煦的话,这让朱瞻壑他们为他捏了把汗。

“怎么,你不想历练?”朱高煦笑着询问,朱祁钺果然摇头道:

“俺天资这般,哪还需要历练,多看些书,询问询问下面人便知晓如何办事了。”

“怎么这般说话?”朱瞻壑打断了朱祁钺的狂妄之言,朱高煦却抬手示意他先别开口,只是抱着他询问道:

“你天资聪慧就不用历练,须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你再聪明,未经历事情,也难免会遭人蒙骗。”

“爷爷这话甚好,但俺不用了解那么多。”朱祁钺依旧秉持自己的观念,甚至提出反驳的理由。

“俺日后要坐大位置,不必与下面人勾心斗角,只需维持好百姓生活,让天下安泰便足够。”

“所谓那权谋,无非是皇权式微,不得已才勾心斗角罢了。”

“俺若是大权在握,庙堂那些老蛮子若敢糊弄俺,且遣人将他强拿来,依照律法打些个板子,若不行换人便是。”

“俺大明朝上万万人,莫不是还找不出几万个想做官的人?”

“这话说得有些妙。”朱高煦被这小鬼头逗笑了,捏捏他的脸道:

“若你表现好,朕便不让你历练了。”

“回爷爷话,如何才是表现好?”朱祁钺并不怯场,估计是因为被朱棣带大,性子比较野。

“你回去后好好翻阅小学与中学的书籍,再多多翻看史书,若是你十二岁时能通过朕给你的卷子,那便算你厉害,不让你历练了。”

朱高煦做出承诺,朱祁钺点头道:“那便如此。”

“来,拉勾。”朱高煦伸出手要与这娃娃拉勾,却见朱祁钺一脸嫌弃。

“此小娃娃之举,俺不与爷爷这般。”

“哈哈哈哈……”

见朱祁钺这么说,朱高煦难得被逗得大笑,高兴道:“好好好,你不是小娃娃,且让爷爷看看你三年后能否通过爷爷对你的考校。”

“自然没问题。”朱祁钺自信点头,朱高煦见状也将他放回到了地上。

“行了,既然来了宫里,便让你爹带你去见见你娘亲和奶奶他们,叙叙旧也好。”

“是”朱祁钺毕恭毕敬回礼,朱瞻壑见状也是连连苦笑,扶额后对朱高煦作揖,带着朱祁钺离开了这处偏殿。

瞧着他们离去,朱高煦满意的摸了摸自己的八字须。

“小娃娃,人虽然小,心气倒是挺大的。”

“不是如此,如何能称为陛下的孙子。”亦失哈也跟着附和起来。

朱高煦见状,笑着摇了摇头后便提笔批阅起了奏疏。

也在他批阅奏疏的时候,唱礼声从殿门口传来。

“西厂指挥使胡季求见陛下!”

“宣!”

亦失哈为朱高煦开口,因为胡季但凡来都是因为国外的事情。

不多时,身穿斗牛服的胡季走入殿内作揖行礼,朱高煦也放下了朱笔,专心听他汇报。

“陛下,西边有不少事情发生,臣前来汇报。”

“准奏”朱高煦靠在椅子上等待他开口,胡季也将写在笏板上的情报给念了出来。

“西边的帖木儿国研究出火绳枪的技术并开始制作。”

“不仅如此,兀鲁伯依靠带走学士在国内发展农业,修建灌溉工程并开辟了新的商道,国力大大增强。”

“驻帖木儿百户所传来消息,沙哈鲁准备将自己的五千护卫装备火绳枪后对西边的黑羊王朝作战。”

“不过这次他们作战的意图主要是打服黑羊王朝,让他们停止对帖木儿国边境的挑衅。”

“沙哈鲁正在商议派遣使者来北京与朝廷说这件事情,如果朝廷可以出面,那他们也就不用动兵了。”

“如果朝廷不出面,他们则是准备自己解决这件事情。”

“按照消息送出的时间来看,帖木儿国的使者应该已经派出并在路上了。”

胡季先汇报了第一件事,那就是帖木儿国成为大明宗藩体系下第三个研究出火绳枪的国家。

这在朱高煦个人看来并不奇怪,火绳枪本来就是在1450年前后研发出来的,而今提前十几年被这群人研发出来并不奇怪。

以这些国家的国力,即便有了火绳枪,也无法改变大明对其的碾压姿态,想必他们自己也明白。

正因如此,沙哈鲁才会先派遣使者来和大明解释,毕竟黑羊王朝也是大明朝的属国之一。

“黑羊国寻衅帖木儿国这件事是否属实?”

朱高煦询问胡季,胡季也点了点头:“事情属实。”

“既然属实,那就派遣波斯卫指挥使陈友与驻帖木儿国大使调停两国争端,勒令黑羊国不得袭扰帖木儿国疆土。”

朱高煦开口判定了事情的结果,尽管大明可以不用出手,把事情交给帖木儿国处理,但这么做无疑是在无形中削弱了大明在西亚的话语权。

唯有让大明时时刻刻保持存在感,才能保持大明在西亚的话语权,并继而不断增强。

“还有事情吗?”

朱高煦询问胡季,胡季也开口道:“鲁迷国(奥斯曼)的国王出兵进攻卡拉曼地区(小亚细亚半岛),这片地区上有帖木儿国扶持的一些小国。”

“这些小国被覆灭,鲁迷国实力大增,接连利用舰队和火炮的配合,收复了许多失地。”

“他们与匈奴(匈牙利)作战,战况陷入焦灼,故此帖木儿国希望朝廷能停止对鲁迷国输送铁料等物资贸易。”

胡季汇报之后,朱高煦沉吟片刻道:“鲁迷国虽然与朝廷关系尚可,但毕竟不是朝廷的属国,既然两方交战,朝廷自然要站在属国这一方。”

“让沙哈鲁拟一份条子,朝廷对这些条子上的商品进行禁止。”

“是!”胡季应下,随后继续汇报道:

“弗朗机国在昆仑角海战突围的舰队已经在去年返回了弗朗机国,我们的人收买了不少西洲的西夷,并设置了西洲千户所刺探情报。”

“根据这些西夷打探来的情报,弗朗机国大受撼动,与之临近的一些国家则是准备打造舰队南下与朝廷贸易。”

“这条消息已经是一年前的消息,所以臣也不知道这些国家进展如何了。”

依靠信鸽和畜力传递的情报终究还是有滞后性,西方各国的情况十分精彩,不过朱高煦却并不在意。

他唯一担心的是西洲这些国家了解到了北洲的存在,然后横渡大西洋,对大明在北洲的利益造成一定威胁。

毕竟这群家伙为了黄金白银可以肆无忌惮带去病毒,虽然大明的百姓免疫这些病毒,并且也有对付天花的手段,但若是北洲和东洲的土人死绝,那金银矿应该让谁来挖?

总不能大明自己搞个三角贸易,从昆仑洲运黑奴吧?

所以为了保护北洲和东洲的土人,朱高煦必须得对当地土人进行一些提醒了。

“让孟懋他们加快速度,另外将朝廷的《防疫手册》发往东洲。”

“朝廷在东洲开办的儒学也十来年了,那些小娃娃看过手册后便会提醒自家长辈。”

“另外海军新设北大西洋卫、南大西洋卫,两卫舰队要不断巡视大西洋和北洲、东洲东海岸。”

“一旦发现西夷海船,不用请示,直接击沉,都督府为其记功!”

第556章 人老心不老第561章 浪恬波静第471章 西南事终183.第183章 收复忽喇温第552章 各抒己见第491章 各有心思第368章 明属榜噶喇海263.第263章 驰骋淮南第31章 谣言害人第22章 《削藩论》第439章 祖传画饼第574章 可汗舞乐第601章 后记共和大明第419章 大航海到来163.第163章 归家亦苦145.第145章 关外之王第391章 大明孝子287.第287章 大兴教育第16章 闲暇日子249.第249章 海军朱成功第381章 背有靠山第361章 轻敌冒进152.第152章 姻缘自天降第453章 棒鸡倭狗第41章 兄仁侄狠第47章 东宫名录251.第251章 望兵止渴第1章 洪武二十七年第124章 前路漫漫第482章 狼子野心第363章 诱敌深入第383章 河中风云第417章 京都保卫战第385章 试点江南311.第311章 西洋市舶司第457章 爹求你件事324.第324章 桑稼疾苦第414章 张弛有序第442章 环球航行第493章 癸卯贪腐第36章 以利诱之第364章第377章 明灭锡兰第586章 后记宣德(5)第48章 老当益壮241.第241章 历史变动第590章 后记正德(1)307.第307章 东宫有后248.第248章 渤海入关第70章 何不烧煤第345章 吕宋宣慰司第496章 枕戈待旦223.第223章 战火奋燃271.第271章 兵围京师第608章 地府势单唐宗力孤汉祖245.第245章 真定之战第609章 地府你的大蒙古亡了第427章 积学有待168.第168章 茁壮成长第458章 工业展开第351章 称孤不道寡第472章 瓦剌西迁第476章 大明银行第351章 称孤不道寡第614章 地府伤风败俗朱厚照138.第138章 欲要北征197.第197章 西南战起第422章 新年气象第89章 孤家寡人第7章 便宜舅舅第603章 地府浓眉大眼朱重八第476章 大明银行147.第147章 崽坑爷粮第486章 为人三思287.第287章 大兴教育第27章 练兵为强第84章 帝王心性第13章 大树营内第361章 轻敌冒进第473章 自取灭亡第103章 乱我家者第419章 大航海到来第2章 大教场141.第141章 大破其贼第448章 迁都北京第64章 募兵之论第49章 傲雪欺霜第558章 和光同尘163.第163章 归家亦苦第38章 宋国公府第119章 心态转变第136章 奴母婢也第351章 称孤不道寡第130章 秦王樉薨199.第199章 威震西南239.第239章 负债累累请假第360章 再征漠北第512章 物是人非第424章 燕台虎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