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何不烧煤

第70章 何不烧煤

“传膳!”

武英殿内,当朱高煦忙碌了一上午后,他总算等到了今天的第一顿饭。

在朱元璋起身的同时,司礼监太监开始传膳,而朱允炆也起身跟随。

瞧见这模样,朱高煦立马放下了毛笔,起身跟着朱元璋、朱允炆一起走出偏殿,去到了另一处偏殿。

在这里,十余名太监宫女正在等候,并且已经做好了一切饭前事宜。

朱元璋入主位,朱允炆坐在左侧,而朱高煦见状则是坐到了右边。

三人入座后,武英殿外等候许久的太监宫女开始端着一盘盘菜肴入殿内,而首先放下的便是一碗汤,三杯茶。

在这些东西放下的同时,旁边的一名太监也在高声报着菜名。

“豆汤、泡茶、胡椒醋鲜虾、烧鹅、火贲羊头蹄、鹅肉巴子、咸鼓芥末羊肚盘……绿豆棋子面,香米饭,礼毕~”

十余道菜名被报出,最后以两份主食宣布结束。

桌上,鸡鸭鱼肉虾、猪马牛羊驴等各式菜肴应有尽有,看得人眼花缭乱。

以朱高煦在大明朝生活了这半年多的经验来说,如果在外要吃上这么一顿,那费用恐怕不会低于三贯,差不多是一个普通农民四个月的收入。

这样的饭菜,如果不贪污,那别说是朝中三品以上大臣,便是诸如朱高煦这样的未来郡王,也不一定敢说能顿顿如此的吃上一年。

在他的记忆中,哪怕是在燕王府里,他们一家九口人,也不敢说吃的如此奢侈,顶多也就是三汤五荤四素,费个四五百钱罢了。

相比较仅吃饭一年就能耗费上万两的皇帝,所谓亲王和郡王,实际也就是稍微富裕的平民罢了。

“吃饭吧。”

朱元璋抬手动筷,朱允炆随后,朱高煦见状最后才动筷。

朱允炆吃饭的速度一般,好似一个谦谦君子。

朱高煦吃的很快,但是不会发出什么声音。

ωwш ¸тт kΛn ¸C ○

相比较他们二人,旁边的朱元璋吃饭就粗俗了许多,尤其是他吃着那碗绿豆棋子面的时候,那呼噜呼噜的吸面声,与民间蹲在家门口吃面的百姓无二异。

朱高煦见朱元璋都这么吃,他也干脆放开了吃。

对于生物来说,摄入和消耗是成正比,朱高煦力气大,自然也就比一般人消耗得多,吃的也多。

那边朱允炆才小口的吃完一碗饭,朱高煦这边已经摞起来了三个碗,菜肴更是吃了一大堆。

那吃饭的模样,便是在饭桌上比较豪放的朱元璋都看着他愣了一下,尤其是看到他吃完第四碗,还准备吃第五碗的时候。

“好小子,倒是挺能吃的。”

朱元璋这话不是骂人,而是夸奖他,毕竟在农耕文明,干得多和吃得多成正比。

朱高煦听后也舔了舔嘴角的油脂:“我爹说,吃得多干得多,吃得快干得早,不管打仗还是干嘛,还是得先填饱肚子。”

“老四这话没说错。”朱元璋点了点头,不知想到了什么,忍不住笑了笑。

至于朱高煦这话也不是忽悠老朱,在他记忆里,他那个一口一个俺的便宜老爹,有的时候确实很逗比和开放,和后世影视剧中动辄杀人的暴君形象简直天差地别。

就这样,朱高煦继续埋头干饭,只是片刻便已经吃到了第六碗,而这时一名司礼监太监也拿着一份奏疏走了进来。

瞧见他的模样,朱高煦三人都停住了干饭的动作。

“陛下,云南急报,越巂蛮叛乱,西平侯已率建昌卫兵马前去平叛了。”

太监跪下的同时呈上奏疏,朱元璋闻言接过奏疏看了看,略微皱眉。

片刻后他将奏疏递给朱允炆,朱允炆双手接过翻阅,而后本想直接交回给太监,但想了想,还是递给了朱高煦。

朱高煦见状也双手接过,一目十行的阅览起来。

奏疏大意就是丽江府境内的越巂蛮叛乱,丽江城的木氏土司难以节制,请朝廷调兵平叛。

在建昌筑城的沐春听到后,直接带着建昌卫的两千人,并召集大理等卫兵马集结,率兵六千前往平叛。 算上木氏的木瓜兵,明军这一方差不多有万人,而越巂蛮虽然有数万,但大多都是妇孺,壮丁仅有万余人,肯定是挡不住沐春的。

越巂蛮的位置在后世丽江永胜县东北部的山区中,常年对移民到“程海”四周的汉人村落劫掠。

想到这里,朱高煦看向了朱元璋,而朱元璋则是在看朱允炆:“你觉得此叛如何?”

“回爷爷的话。”朱允炆似乎从朱高煦身上看到了朱元璋喜欢的点,因此也不称呼皇爷爷了,而是去了皇,直称呼为爷爷。

“孙儿以为,区区越巂蛮不过是螳臂当车,只等西平侯领兵抵达,月余便可平叛。”

“……”听着朱允炆的话,朱元璋默不作声的点头,转而回头看向了朱高煦:“你呢?”

“我?”朱高煦很是无语,毕竟朱允炆都说了看法,他要是说出了不一样的看法,并且取得了朱元璋的青睐,那他还不得被朱允炆穿小鞋?

“你且说说,太孙忙于政务,疏于兵事,伱说出来,让他学学也是极好的。”

朱元璋的话在朱高煦听来全是刺,他不相信朱元璋不知道他这么说的后果是什么,所以他还特意看了一眼朱允炆,却发现朱允炆正在对他微笑。

“你这养气功夫还挺好……”朱高煦默默对朱允炆竖了一个大拇指,而后也只能如朱元璋所说一般分析道:

“我从大教场的武官子弟那边了解过滇西的地形,丽江当地山高林密,而且山中寒冷,若是要平叛,那少不得要深入山林。”

“当地的山林不比江南、北方和湖广,其林中多瘴气,多病虫。”

“孙儿很相信西平侯的能力,平叛应该不是难事,但困难的在于如何减少士兵中瘴气生病。”

瘴气,这两个字出现后,朱元璋的脸色立马就不好看了起来,因为沐春的父亲沐英就是因为染了瘴气后病愈出门,而后中风才导致壮年而逝的。

这个时候的人们对于瘴气根本没有什么防护手段,因此朱元璋心中不免升起了想让沐春撤兵的想法。

只是不等他这个想法脱口,朱高煦便继续侃侃而谈道:

“瘴气其实分为很多种,其中云南之地的瘴气也分为三种,一种是气瘴,一种是虫瘴,一种是病瘴。”

“气瘴要做的就是在抵达当地的同时减少操练,同时不能洗澡,直到兵卒没有头晕脑胀的现象才能归队操练。”

“至于虫瘴只需要注意蛇虫鼠蚁,以及保持喝热水,禁饮凉水便可。”

“最后的病瘴,孙儿也不知道要如何解决。”

朱高煦将高原反应和防疫虫病用朱元璋能听懂的方式说出,朱元璋听后也稍微松了一口气。

“你这办法不错,稍许你亲自著写一篇文章送给西平侯。”

朱元璋交代了朱高煦一句,而朱高煦也抬手作揖表示谦虚。

不过这个时候,朱允炆却反问道:“这些办法既然简单,那西南移民为何常年遭受瘴气毒害?”

他这话说出,朱元璋也看向了朱高煦,而朱高煦只能解释道:

“烧热水饮用看上去十分简单,但移民许多人还未安家,无法架柴垛,囤柴烧水,因此自然容易患病。”

“不说西南,便是中原、江南之民也因少柴而不得擅自开火,便是招待客人都只能以冷菜招呼。”

朱高煦讲出他所见的民间疾苦,但朱允炆却皱眉:“中原少柴,为何不烧煤?”

“民间炼铁繁荣,因此煤比柴更贵……”朱高煦一句话将朱允炆噎住了。

“好了,时候不早了,吃完午休吧。”

看着朱允炆不知民生的模样,朱元璋在心底叹了一口气,并打断了二人。

他望着朱高煦:“你午后若是想要留下理政便留下,若是想去宋国公府和颖国公府学习兵法便早些去。”

“那孙儿走了。”朱高煦不假思索的回应,动作之快,让朱元璋有几分语塞。

他就这样瞧着朱高煦作揖退出殿内,过了片刻摇头转身休息去了。

倒是在他走的时候,朱允炆虽然人跟上了,但目光却一直留意朱高煦离去的地方。

“能文能武,不过好在他只是嫡次子……”

(本章完)

209.第209章 建文新政第381章 背有靠山289.第289章 郑和下东洋第378章 着手北方第497章 洪熙八年第412章 天神的孙子234.第234章 烽火夏至第83章 擅寡而长第29章 二王相猜第367章 调停诸国184.第184章 火绳枪第530章 世界局势第403章 养倭为犬第351章 称孤不道寡第389章 日本国变第81章 孝陵之上第552章 各抒己见196.第196章 穷兵黩武287.第287章 大兴教育282.第282章 人人自危252.第252章 建文二年第531章 洪熙十二年第541章 重登吉林城204.第204章 故人重逢第585章 后记宣德(4)第614章 地府伤风败俗朱厚照第461章 解决民生第85章 行钞税法第353章 二下西洋239.第239章 负债累累第404章 远洋昆仑角第600章 后记永历新明第443章 未雨绸缪141.第141章 大破其贼268.第268章 满城风雨第538章 伶牙俐齿儿第97章 龙江船厂第342章 开港招抚第520章 与时俱进第603章 地府浓眉大眼朱重八第404章 远洋昆仑角第15章 武英殿中第371章 西南震怖287.第287章 大兴教育第117章 终得所愿315.第315章 打开新世界253.第253章 渤海争战第604章 地府本性纯朴燕朱棣第413章 狗咬狗第61章 校台比试第478章 洪熙三年第483章 恩赏难为247.第247章 三方拉拢第101章 钱钞事起第45章 为朱氏孙234.第234章 烽火夏至154.第154章 烽火将至第46章 为孙补偿第556章 人老心不老第36章 以利诱之223.第223章 战火奋燃第482章 狼子野心第133章 让利移民第407章 永乐十年第549章 形单影只第383章 河中风云317.第317章 乌斯藏都指挥使第421章 坝上江南182.第182章 坐井观天第556章 人老心不老第536章 岁月催人老第457章 爹求你件事第429章 三征蒙古第379章 家国难掌286.第286章 父子雄才第48章 老当益壮第424章 燕台虎峪第414章 张弛有序第361章 轻敌冒进第126章 百里无鸣第42章 旁敲侧击第69章 爷孙和睦第439章 祖传画饼第95章 身不由己192.第192章 兵者诡道第571章 君临河中第414章 张弛有序第464章 丁酉新政第567章 瓮中之鳖第378章 着手北方160.第160章 哈达岭之战309.第309章 家庭和睦295.第295章 筹谋安南第609章 地府你的大蒙古亡了327.第327章 太子监国第9章 营中小院第523章 岁朝兆佳262.第262章 京师震动230.第230章 否极泰来第420章 亦步亦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