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朝夕祸福

第94章 朝夕祸福

“铛…铛…铛……”

清晨、在朱高煦躺着的时候,南京城的晨钟声在城池内外缓缓响起。

与此同时,大教场内的朱尚炳与朱济熺也先后起床,按照昨日老朱交代的话,率领各自的王府护卫前往大教场内各卫兵马的营地检阅兵马。

秦晋二府没有那么多利益矛盾,因此朱尚炳与朱济熺可以和睦的在营地检阅兵马。

他们二人身着一绯一青两种颜色的圆领袍,肩头披着白色披风,带着两府护卫在营内行走。

两府护卫敲锣打鼓的通知营中兵卒起床操练,朱尚炳与朱济熺也自顾自打量着那些起床的兵卒,不过他们并没有在意兵卒的举动,他们只当这种检阅是露脸的场面。

“这检阅兵马和练兵并不算难,寻两个会练兵的将领就足够了。”

秦世子朱尚炳侃侃而谈,旁边的晋世子朱济熺也点头附和,同时看向了不远处的另一处军营。

在那处军营里,许多士卒虽然起床了,却在忙着吃早饭,根本没有人通知他们操练。

瞧着这场景,朱济熺不由笑道:“我看朱高炽那厮是睡过头了,也对,他那模样,怎么看都不像是能早起的人。”

“确实”朱尚炳也跟着笑了出来,不过笑着笑着他就收敛起了笑容:“比起他,那朱高煦倒是举止抢眼。”

“呵呵……”朱济熺轻笑几声:“人家现在可是爷爷跟前的红人,你我可比不得。”

“红人?”朱尚炳疑惑看过来,朱济熺也轻嗤道:

“听闻他有看山点矿的本事,在云南点出了六处矿山,产量巨大。”

“正因云南出了许多金银矿,朝廷才会宣布今岁苏松二府以钞抵税。”

“虽然弄不清楚其中关联,但是这消息早已在皇城四周传开了,估计用不了几天就能传遍江南。”

“以钞抵税?”朱济熺的话让朱尚炳略感吃惊,毕竟苏松二府占据天下一成赋税,这二府若是以钞抵税,那明年大明朝的岁入恐怕会减少许多,毕竟眼下一贯宝钞才能抵二百五十钱,但交上去的税却是按照一贯收取的。

“那消息一传开,便有许多苏松商人购入宝钞,眼下一贯宝钞价格已经涨至三百钱了。”

朱济熺提醒着朱尚炳:“你府中收了那么多宫里赏赐的宝钞,瞅准个时机,将那宝钞也都抛出去。”

“这倒是个赚钱的好门路。”朱尚炳眼睛一转,显然想到了发财的路子。

只是不等他想好,旁边的朱济熺却以幸灾乐祸的口吻对他说道:“你瞧,他这会儿才来。”

“嗯?”朱尚炳顺着朱济熺的目光看去,随后便看到了带着燕府护卫不紧不慢赶往军营的朱高炽。

“两刻钟都过去了他才来,等会有他好受的。”

朱尚炳轻嘲朱高炽,而后便与朱济熺一起催促军营将士前往大教场演武。

大约过了一刻钟,由他们检阅的两卫上万士卒在大教场上集合,他们二人也上了高台准备等朱元璋和朱允炆前来。

只是他们没等到二人,只等到了前来传话的随身太监。

“二位殿下……”

随身太监上了高台,对二人作揖,二人也没按耐住,直接询问:“皇爷爷和太孙何时来?”

“陛下和太孙早已回宫,眼下恐怕已经在组织朝会了。”

“今日的检阅,由奴婢代为巡视。”随身太监回礼禀告,只是答案让朱尚炳二人脸上有些不好看。

“演武!”

朱尚炳对旁边的卫指挥使招呼,而后便回到位置上坐下,看模样并不重视检阅。

一旁的朱济熺见状,只是笑着安抚了随身太监,而后一脸笑意的回到了位置上,并命人取来了棋盘,与朱尚炳在万军注视下下起了棋。

随身太监见状,不由得在心底叹了一口气,过了一会才将目光投到了大教场上,观看军中士卒演武操练。

如此过了半个时辰,朱高炽才带着一卫兵马姗姗来迟。

待那卫兵马站稳脚跟,朱高炽才气喘吁吁的走上了高台,与朱尚炳二人作揖:“兄长,炳弟……”

朱济熺比朱高炽大三岁,他自然是要行礼,而对比自己小两岁的朱尚炳,他也并未轻视,依旧作揖。

见他这么礼貌,二人也不得不放下棋子,拱手回礼。

只是在回礼结束后,二人并不打算与朱高炽深聊,而是自顾自的下棋。

好在朱高炽的注意力并不在棋局上,而是走到了高台台前,望着操练的三卫兵马,脸上止不住的笑意。

那模样被朱尚炳和朱济熺看在眼里,忍不住小心私语道:

“这兵马又不是他的,他激动个甚。”

“别说这里的兵马,便是日后燕府的兵马和北平、大宁的兵马,恐怕也轮不到他节制,毕竟……呵呵。”

二人的话很小声,但朱高炽还是能听到。

饶是好脾气的他,听到这种话也忍不住紧了紧拳头,但之后却又松了下来。

确实,便是他也不得不承认,他不如自家弟弟朱高煦。

若是以前,他还能说自家弟弟只有匹夫之勇,但眼下半年多的时间过去,自家二弟成长迅猛,不管是行军打仗还是处理政务都稳压他一头,便是朱高炽也开始心虚了起来。

样样不如朱高煦的他,真的能凭着嫡长的身份压他一头,当上那燕王吗?

“高煦的变化,着实是太大了些……”

朱高炽抬头看向天穹尽头,望着那缓缓升起的太阳,心情五味杂陈。

“贺——”

“圣躬万福……”

“复位——”

“圣躬万福……”

卯时五刻,当唱礼声在奉天广场之上响起,净鞭声也一声又一声的炸响。

六百余名文武官员站在奉天殿前的广场上,文左武右等待下一流程。

奉天殿内,朱元璋一身常服坐在殿内金台(龙椅)上,左边站着随身太监及同样常服的朱允炆。

不多时,礼乐声起,殿门左右兵卒再度鸣鞭,群臣也再次拜叩皇帝。

待群臣起身,便进入奏事环节。

按照礼制,大臣奏事时需预先咳嗽一声,从班末行至御前跪奏。

奏事者不得使用口语,而是大声的朗读奏章。

如果官员要承旨或要回答,那末尾的回应声需拉长,以此让百官知道奏事完毕。

可以说,早朝对于皇帝和文臣的素质要求很高,皇帝要有极其强的政治能力,才能保证在朝会中熟练处理政事,文臣也要思绪有条理,以免出错。

“臣吏部侍郎胡……”

奉天广场上,一名名大臣先后唱礼,随后来到御前跪奏。

他们所说的事情,其实都是些县镇盗匪或常例、或升迁的小事,但朱元璋却坐在位置上听得认真。

自他废除丞相制后,他便最担心遭人蒙蔽,所以制定大规模早朝、午朝正是要体察民情,免受蒙蔽。

不仅如此,朱元璋还制定了只在正旦,冬至,万寿节(皇帝生日)举行的大朝,以及每月的初一,十五举行的朔望朝。

除了这些,朱元璋还会时不时举行晚朝,以此来看官员们执行政务如何,有没有依时在白天将政务都处理完毕。

他如此频繁的举行朝会,为的就是不想让自己与百姓脱节,而这一件件小事,正是他体察臣子是否隐瞒民生的手段。

站在一旁的朱允炆瞧着这一幕幕,心里并不高兴,而是有一种无奈的心理。

在他看来,每日的早朝、午朝,以及偶尔出现的晚朝实在没有必要,因为这样的频繁朝会太折磨臣子了。

不仅是臣子,便是他这位储君,也觉得颇为折磨。

朱允炆一心二用的听着百官奏事,对于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他根本提不起兴趣。

他的目光一直看着不远处的黄子澄,而黄子澄也以眼神回应他,似乎在说事情已经办的差不多了,马上就可以见成效。

得到了黄子澄的眼神,朱允炆这才打起了几分精神。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直到半个时辰后,一名户部主事才走了上来,跪拜奏事:

“臣户部主事徐允中,特此奏拜陛下……”

“七月十五以来,苏松二府以钞抵税之法多见成效,二府百姓缴纳赋税十分积极,至昨日已上缴税钞十七万六千四百三十二贯余六百二十三文。”

“苏松二府百姓皆高呼万岁,以此回应陛下仁政!”

徐允中如此说着,朱元璋脸上却露出几分笑意。

一旁的朱允炆见状,当即上前笑着作揖道:“陛下,此仁政若是能惠利苏松二府而不亏损国库,理当在江南之地推行。”

“嗯……”朱元璋应了一声,并没有追问朱允炆原因。

这样的举动,让朱允炆感到了几分不安,毕竟他此前可是竭力反对‘以钞抵税’的新政,这转变太大,自家爷爷为什么不问一句?

“此政虽为仁政,但毕竟只施行了四天时间,具体的还是得往后面看。”

朱元璋坐在金台上,老神在在的回应徐允中及朱允炆:“这样吧,先再看几个月,待十月户部的文册奉上来,朕再定夺。”

“圣躬万福……”徐允中大声唱礼,而后起身退回了自己的班位。

见状的朱允炆也松了一口气,下意识看了一眼殿下的黄子澄。

朱元璋刚才的话,都由殿外力士大声唱出,在徐允中退下后,黄子澄也听到了朱元璋的回语,心里开始盘算起了如何推动苏松二府以钞抵税的政策。

说是推动,实际上只要有头脑的人都不会拒绝这次以钞抵税。

毕竟一贯钞在市场上只能抵二三百文,而交给朝廷充作赋税可是实打实的一贯。 这中间的利润,可是接近七百文啊……

黄子澄心思活跃,朱允炆也自有心思,他们就这样站到了早朝结束,而早朝结束后的朱元璋也起身离开了金台,群臣纷纷唱礼欢送。

朱允炆跟上了朱元璋,二人向着武英殿走去,路上朱允炆汇报着昨夜处理奏疏的一些内容,以此方便朱元璋稍许能很快处理完所有奏疏。

两刻钟后,二人带着大批太监兵卒回到了武英殿内,朱元璋也坐回龙椅上,开始阅览奏疏。

由于昨日朱高煦放了假,因此这批奏疏都是朱允炆及朱高炽等四人处理的。

朱元璋翻看了几本奏疏,眉头一直没有舒展。

他这表情,让朱允炆的心悬了起来……

“这些奏疏,伱都阅览过没?”

朱元璋头也不抬的询问,朱允炆闻言也摇摇头:“并未,您未开口让孙儿阅览,孙儿不敢轻动。”

“日后你阅览过后再交给我吧。”朱元璋说出想法,朱允炆便也跟着应下。

恰好此时早膳传上,爷孙二人便起身去了偏殿吃早膳。

在那饭桌上,朱元璋看了一眼已经明亮的窗外:“高煦这几日可曾去了颖国公府?”

“未曾。”朱允炆摇摇头,见状的朱元璋便低头喝了一口泡茶,久久没有将那用来漱口的泡茶吐出。

朱允炆知道,这是朱元璋在想某种事情想出神时的状态,但他没能猜到自家爷爷是在想什么。

不等他开口询问,朱元璋便将泡茶吐到了旁边随身太监端着的水盆里,并用蜀锦手帕擦了擦嘴和胡须。

做完这一切,朱元璋才呼出一口气,整个人在一瞬间萎靡了几分,似乎做出了什么决定:

“告诉下面的人和高煦,日后他不用去颖国公府学习了。”

“……”听到朱元璋的话,朱允炆愣了愣,他没想到这一天来的那么快。

“孙儿领命……”反应过来后,他点头应下,而后心不在焉的吃起了早膳。

与他的慢条斯理相比朱元璋很快解决了自己的胃口,并起身返回武英殿处理奏疏。

不多时,待朱允炆也吃完东西返回,爷孙二人便沉默着处理起了奏疏,直至辰时六刻,宫内的寂静才被脚步声和唱礼声所打断。

“晋长子熺(秦长子炳),参见皇爷爷……”

朱济熺与朱尚炳来到了武英殿,这说明他们已经检阅完了军队。

朱元璋抬头向他们招了招手,示意他们入殿,二人见状也纷纷谢礼。

“在军营内检阅一遍大军后,可有什么感悟?”

朱元璋考校起了他们,但朱济熺与朱尚炳却下意识对视一眼。

“孙儿以为……”

“好了。”

朱济熺刚想开口,却被朱元璋打断,脸上表情有几分不耐烦:“没有感悟便明日再去一趟,不用编瞎话来骗朕。”

他用上了“朕”的自称,可见十分不高兴。

朱济熺与朱尚炳只觉得脸颊通红,作揖表示自己知道了后才在朱允炆的眼神示意下入了位置,等待处理今日的奏疏。

朱元璋瞧着二人坐下也不说什么,只是埋头处理奏疏,时不时与朱允炆讨论一些奏疏内容合不合规矩。

如此过了半个时辰,直到随身太监前来提醒,朱元璋才发现时间已经到了午时。

他起身便想带着三个孙子去隔壁偏殿吃饭,但不凑巧的是朱高炽在这一刻走入了武英殿内。

“燕长子炽,参见皇爷爷。”

朱高炽气喘吁吁,脸上通红,显然是一路小跑过来的。

兴许是朱元璋今日心情不是很好,因此他此刻看什么都碍眼,端着脸询问朱高炽:“为何此时才到?”

“回爷爷……”朱高炽缓了两口气才继续回应:“孙儿觉得清晨太冷了不适合将士们演武,便等军中将士们都吃完了早饭才叫他们演武。”

朱高炽的这番回答却是让朱元璋的脾气削减了几分,即便朱高炽的回答没有让他满意,但最少他能感受到朱高炽的那一丝爱民爱兵之心。

这样的仁心放在一个未来藩王身上很不错,尤其是在老朱家大半都是为非作歹的藩王、郡王中更是罕见。

“可惜了……”

望着朱高炽,朱元璋那满意的目光中不由流露出几分惋惜,或许是想到了允文允武的朱高煦。

“倘若高炽也能如高煦一般,那北疆便无忧了,但眼下……”

朱元璋摇头离开了武英殿内,不明所以的众人还以为是他对朱高炽的回答失望了。

朱高炽神情失落,朱济熺也假惺惺的上前拍了拍他的后背,朱尚炳则是没有理会。

末了,只有朱允炆却上前安慰道:“你这回答爷爷很满意,只是前番发生了一些不开心的事情,你别往心里去。”

“谢大兄安慰……”朱高炽勉强笑着作揖,朱允炆也笑着点头应下,而后看向了朱元璋的背影。

朱元璋为什么不开心,他比谁都清楚。

断了朱高煦和傅友德的联系,看似只是断了联系,但真正断的,恐怕是傅友德的生路。

此刻的朱允炆心中说不出是什么感受,他并不是很想让傅友德死,毕竟傅友德并不会对他产生什么威胁,反而能为他守江山。

只是可惜,傅友德与晋王朱㭎是姻亲,而朱㭎又叫嚣争储。

真正该死的人是朱㭎,但自家爷爷并不舍得杀自家那三叔。

为了遏制朱㭎的实力,傅友德便只有死了。

只不过……朱允炆回头看了一眼朱高炽,不由得眯了眯眼睛。

傅友德能不能死,恐怕还有一半的变数在朱高煦身上。

他如此想着的时候,朱高煦也在与杨展二人吃完午饭后分别,骑着赤驩向颖国公府赶去。

不知道为什么,今日的他有几分心慌,眼皮也一直在跳。

“左眼跳财吧……”

揉了揉一直在跳的左眼,朱高煦自我安慰着,但心中的那丝心慌却总是挥之不去。

他不由得加快了赶往颖国公府的速度,并在两刻钟后抵达了颖国公府。

他这边刚刚翻身下马,颖国公府的大门便打开了。

“高煦!”傅忠的声音从门口传来,朱高煦也将赤驩的马缰递给了前来接马缰的兵卒。

“姑父……”

朱高煦表情复杂的作揖,他不知道应该怎么和傅忠及傅友德说这件事。

“先进府里说事吧。”

“嗯……”

看到朱高煦的表情,傅忠的脚步也慢了下来,或许他心底已经猜到了结果。

二人各自沉默的走入颖国公府内,并向着后院走去。

傅友德与傅忠的妻子都早早离世,后院除了几房妾室外,并无女眷。

兴许是自己来到时,傅忠便让人通知了傅友德和傅让,因此在他来到后院书房时,傅友德与傅让已经穿戴整齐的站在了书房内。

只是当他们瞧见朱高煦与傅忠的表情时,脸上的笑容便僵硬了。

“国公,我……”朱高煦惭愧作揖,并在之后将那日的遭遇通通说了出来。

那内容听得傅忠兄弟二人绝望,便是傅友德也在听完后长叹一声:“我其实猜到了,只是还是抱着一丝侥幸。”

“我……”朱高煦还想再说些什么,傅友德却摇头道:

“事情才过去两天你便来找我,恐怕陛下知道了会不高兴。”

“可妹妹那边……”傅让沉不住气,想说傅氏那边会如何,只是他的话说出来后,傅友德三人却沉默了。

“应该没事。”朱高煦忍不住说道:“前几日秦晋燕三府嫡长都入了武英殿理政,若是世子妃出事,那晋世子应该会有所异动,但我并未察觉。”

“那便好……”傅忠兄弟叹了一口气,傅友德也是跟着安心不少。

眼下的他们被朱元璋圈禁在府内,无法从外界得知消息,因此他们并不知道傅氏的情况如何。

得了朱高煦的情报,他们这才放下了心来。

只是不等他们安心,书房外便传来了脚步声,四人抬头看去,却见一名婢女走到书房门口行礼:

“国公,殿下,少爷……宫里差人来传话,请二殿下去正厅接口谕。”

“……”听到口谕二字,傅友德父子三人的表情就变了,便是一直得宠的朱高煦此刻也不免有些忐忑。

四人没有回应,只是走出书房,往正厅走去。

不多时,待四人赶到这里的时候,正厅里已经候着一名太监和两名殿前豹韬卫兵卒了。

“殿下,国公,驸马……”

太监仅向朱高煦及傅友德、傅忠行礼,并未将傅让放在眼中。

“爷爷传来了什么话。”朱高煦忐忑的看着太监,那太监见状也躬着身子,保持作揖的姿态说道:

“陛下口谕,言殿下学有所成,日后无须在颖国公府内学习了……”

(本章完)

第417章 京都保卫战264.第264章 长江天险226.第226章 攻守易形第10章 轻钞重钱第26章 羽林左卫第561章 浪恬波静268.第268章 满城风雨第78章 何安瑶苗第495章 孝子慈孙第15章 武英殿中第513章 提振民心160.第160章 哈达岭之战252.第252章 建文二年第506章 父强子壮第446章 灭其国更其主第75章 魏国公府205.第205章 天子不豫第530章 世界局势第375章 卧龙凤雏第589章 后记弘治第424章 燕台虎峪第445章 解缙案318.第318章 小国强人第72章 小鬼难缠第121章 除夕守岁278.第278章 年号永乐第381章 背有靠山第548章 夜郎自大第596章 后记崇弘中衰第101章 钱钞事起325.第325章 永乐三年263.第263章 驰骋淮南第44章 为天子笔138.第138章 欲要北征145.第145章 关外之王第82章 拓土之论220.第220章 着手燕藩146.第146章 水陆并进216.第216章 龙游潜水第465章 风浪不止第531章 洪熙十二年257.第257章 大战在即第58章 以钞抵税第18章 小子野望245.第245章 真定之战第111章 喜事连连204.第204章 故人重逢277.第277章 王上加白第110章 布局成功第97章 龙江船厂第532章 诸君慢行271.第271章 兵围京师第487章 草台内阁第80章 紫金山下第125章 渡海登莱第544章 各有心思第426章 疯狂作死第494章 癸卯案终第47章 东宫名录第537章 苏州游行第519章 长治久安第596章 后记崇弘中衰第558章 和光同尘第600章 后记永历新明第67章 大本堂内302.第302章 三子欲比高第87章 老谋深算159.第159章 血战不退第100章 燕府女诸生第439章 祖传画饼第99章 闭门思过223.第223章 战火奋燃第605章 地府翘首以盼朱高煦第383章 河中风云第535章 各怀鬼胎第5章 洪武暮色213.第213章 大局始端第488章 欣欣向荣第40章 燕府三子215.第215章 女真八卫229.第229章 破军如牧羊272.第272章 各怀鬼胎195.第195章 北定南未安第584章 后记宣德(3)324.第324章 桑稼疾苦第120章 各有难处180.第180章 另寻他路160.第160章 哈达岭之战212.第212章 搭台唱戏287.第287章 大兴教育第370章 父子合谋第423章 杀鸡儆猴第114章 东宫三杰第32章 采生折割317.第317章 乌斯藏都指挥使第388章 安得广厦千万间第5章 洪武暮色第527章 东风入律第441章 父慈子孝第395章 厚德嘉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