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节 一杆打净

刺史叶炽善万万没有料到马周提出这样古怪的要求,连说张蒿薪把郏县治理得井井有调,只有功劳没有失误。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哪能没有失误呢?仔细想一想?”马周引导着叶刺史往话题上想。马周以为叶刺史也被张蒿薪蒙蔽了,并不明白事情的真像,指点提醒他一番,将来惩罚张蒿薪时免得捎带着他一起惩罚。

“没有,没有,这个真没有!”叶刺史十分肯定地说。

“真没有?”马周的表情非常有意味。

“真没有!”叶刺史再次说了肯定的话。

在这问题上马周没继续追究,劝叶炽善一吃饭。马周明白,叶炽善不是不知道张蒿薪的为人为政,而是太知道了,但还替他主动包庇遮掩,是他也想借“百鸟朝凤”的祥瑞之风乘机捞一把。提拔张蒿薪的建议就是他上报给中书省,二人可谓是一拍即合,当然不会主动揭发张蒿薪的不是。

汝州调查告一段落,第二天,马周带着张旺材回转长安。一路紧赶,十几天时间便回到常何府中。连夜赶写“百鸟朝凤”调查始末,把张蒿薪欺世盗名、沽名钓誉、苛严猛于虎的事实一一摆明。把同村人张旺材也写入奏折当中,捎带着把叶炽善包庇属下极力向上爬而不走正途的企图也参了一本。

仔细考虑,马周并没提宇文士及与张蒿薪的旧关系。这样有两个好处,不提宇文士及可减少阻力,把张蒿薪之案尽快结了,尽快还郏县百姓一个朗朗乾坤清平世界。第二是因为不是宇文士及主动提拔的张蒿薪,而是叶炽善在中间起了重要作用,这方面的证据并没坐实。当然,如果交给刑部严加审问,兴许就能问出蛛丝蚂迹来。可是刑部恰恰在宇文士及管辖之下,刑部投鼠忌器不敢也不会用全力办事。

第二天早朝后,李世民在掖庭宫批阅奏折,马周向李世民禀报了此事。

看完奏折李世民重重摔在御案上,勃然大怒:“让马周进来见朕!”

马周赶忙进来请安。

“马监察史奏折上所写可否属实?”李世民余怒未销。

“回陛下的话,句句属实,有张蒿薪同村村民作证!臣已经把他从汝州带到长安。考虑到他身份低微,不便面见圣上,臣才没把他带进宫中。”马周据实回禀。

这次李世民倒是挺意外:“哦?你把他的同村村民也带到长安了?马监察史考虑如此详细,朕心甚慰!现在就带张旺材来。”

马周稍稍考虑后,说:“他一介草民,臣以为直接面见圣上不妥,是不是让刑部代为审问?”

“刑部那帮人张牙舞爪的吓着人家怎么办?我也早就想接触底层百姓了解一下他们的生活。只有了解了百姓的心事,才能把大唐的政策调控得更符合实情!为了天下百姓过上好日子,还有什么不妥当的事?”李世民不容置疑地命令道。

马周心里一暖,妥了,要的就是这种局面!皇帝亲自过问,宇文士及也无力回天了!

马周随着千牛卫一起来到常何府中,带上张旺材又返回掖庭宫。

那张旺材做梦也没料到,这辈子还有机会见到皇帝尊容!激动得手足无措。一路之上,不断向马周请教,当如何跪拜如何说话。马周给他稍加指点,给他打足了底气,说据实回禀就是最大的礼节!

张旺材是个老实人,一进宫门立即跪倒磕头,以头触地,把青石板砖磕得咚咚响。

李世民没有直接问“百鸟朝凤”之事,从家里几口人,以什么为生,庄稼收成如何,乡风民俗等张旺材熟悉的事一一问起。问了足有半个时辰,才问到张蒿薪之事。

张旺材还以为皇帝一定威风八面有着通天的本领,一见李世民如此和蔼,吊着的心慢慢放下来,也敢于直言利弊,把当地的情况竹筒倒豆子讲得清清楚楚。

他的回答与马周奏折写的几乎完全一致,只不过马周在奏折上没有提及张蒿薪和宇文士及的旧关系,而张旺材却讲到了。问明情况后,李世民让人赏他两匹布帛,在当时这等于两锭银子,足够他半年生活费用了,然后让人把他带下去。

“奏折为何不提宇文士及之事?难道你还想替他包庇不成?”李世民脸色一沉问马周。

马周不慌不忙回道:“回陛下的话,臣也知道此事。从头到尾,只是叶刺史一个人主动上请,并非宇文士及主动提拔张蒿薪,证据不足,臣便隐去不提。”

“作为中书令,掌管家国要事,不经调查,轻信下人胡说八道,这就是他的失职之处!假如提拔的不是张蒿薪,他会不会派人去调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就是他用人不明,办事不清的证据!”李世民一针见血指出宇文士及在这件事中的失误。

马周诺诺,知道李世民正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控制朝廷用人的可信度。宇文士及与太上皇李渊交情密切,又办了这件错事,恐怕中书令之职难保,极有可能下到地方做刺史去。这恰恰印证了以前在鄂国公府喝酒时推测的事情。

李世民一表态,马周觉得时机成熟了,赶忙奏请说:“隋帝杨广在扬州被杀,宇文士及等人都曾参与。臣曾查阅地方任职情况,发现除宇文士及以外,还有同党莱州刺史牛方裕,绛州刺史薛世良,广州都督长史唐奉义,辰州刺史裴虔通,武牙郎将元礼等人。这类人臭名昭著,是不是一同免职处理?”

李世民一听有这么多人,有些犹豫,说:“朕知道了。你先下去吧,朕考虑考虑,明天早朝再做决议。”

马周诺诺,又道:“臣还有一事需要向陛下当面奏明。”然后,马周把在汝州办案时大吃大喝,收人“马踏飞燕”之事讲了出来。表明当时为了引蛇出洞,使狐狸露出尾巴,只得做那顺水推舟之事。说着,把“马踏飞燕”的精美瓷器交给李世民。

李世民一生喜欢玩鸟,一见那精致的艺术品,当即笑逐颜开,收下之后,连连夸奖马周会办事。

马周见事情正朝自己有益的一面转变,请安之后退出掖庭宫。

第二天早朝,百官到齐,李世民朗声宣布:“郏县县令张蒿薪欺世盗名,假报祥瑞,欺骗朕恭,罪不可赦,免去官职流放岭南三千里。汝州刺史叶炽善双眼昏黑,识人不明,从刺史降为郏县县令。”

“莱州刺史牛方裕,绛州刺史薛世良,广州都督长史唐奉义,武牙郎将元礼,辰州刺史裴虔通等人,虽是炀帝故人,但亲做弑逆之事,不能再让他们亲自参与朝政,当除名流边。”

“中书令宇文士及一同参与篡逆,革去中书令,降为汝州刺史!”

“监察御史马周办理‘百鸟朝凤’之事,不辞辛劳,旅途劳顿,两袖清风,着实可嘉。自今日起,擢升为殿中侍御史之职!”

圣旨一下,全朝震惊!陛下一次免去这么多当地要员,力度空前。马周在这次降职潮中却逆流而上,实力当仁不让。接下来,看来还有一场更大的风雨啊!

宇文士及听完脸色如纸惨白,愤怒盯着马周,恨不得把马周吃掉。但圣旨已下,此时他只能先替自己的出路做打算,哪还有精力找马周的麻烦?

与马周关系好的山东同乡,在鄂国公府一起吃酒的秦琼、尉迟敬德、程咬金、魏征等人心里那个舒畅,犹如吃了人参果!马周曾说接下来要有一场大风雨,如今果然应验,对马周万分佩服。一帮人对他更加亲近,无形之中也为他们日后免除了诸多无妄之灾。

...??

第97节 火爆混战第123节 解甲归田第62节 告秘第7节 猫腻第44节 拼酒第131节 顺藤摸瓜第104节 棒槌娘子第177节 减法第42节 灵魂飞升第90节 绝妙之计第47节 双料忽悠第123节 解甲归田第59节 眼都红了第162节 刺探第165节 夺镝第100节 余音袅袅第24节 一双绣花鞋第145节 重操旧业第46节 送子观音第150节 竹躺椅的象征第38节 文人决斗第73节 化敌为友第159节 天机第85节 见鬼说鬼话第59节 眼都红了第117节 一杆打净第128节 制造声势第154节 吃醋第67节 空手套白狼第141节 审查魏征第2节 虎跳崖第175节 虚伪的儒家第9节 敌我不分第91节 暗室密谋第105节 英雄落泪第65节 荣归故里第172节 培养第18节 两只活宝第94节 风满楼第145节 重操旧业第139节 奉旨完婚第190节 功德大圆满第54节 仓猝之事第187节 深藏功与名第106节 李代桃僵第177节 减法第156节 皇帝赐婚第103节 恍惚如梦第160节 往事并不如烟第45节 咄咄怪事第135节 与人分享第140节 洞房花烛第109节 宇文士及第153节 祛疾第75节 美人计第114节 一桩奇案第161节 布局第22节 刺探第160节 往事并不如烟第115节 百鸟朝凤第180节 庞然大物第8节 奇怪小娘子第92节 布下天罗网第22节 刺探第65节 荣归故里第171节 道德经第85节 见鬼说鬼话第50节 学霸第167开药第181节 阴谋第41节 纯属意外第28节 开门见红第92节 布下天罗网第80节 意外的战斗第89节 过山车第167开药第64节 爬升第166节 刺杀第7节 猫腻第186节 事了拂衣去第101节 一字之差第95节 别开生面第184节 诛心杀第138节 赤诚相见第3节 真相第16节 第一桶金第189节 归位第162节 刺探第68节 真假俩骗子第117节 一杆打净第88节 石化第74节 暗中调动第161节 布局第6节 借刀杀人第19节 强人所难第78节 倒贴第76节 狗男女第177节 减法第94节 风满楼第96节 短兵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