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节 与人分享

bookmark

两仪殿内,灯火通明,大臣林立。

拜见礼仪之后,李世民仔细过问民生、赋税、地方作乱等诸多要事,下达明确的旨意:官员要减轻底层百姓的徭役,重视开荒生产。

对于地方逆流作乱之事,李世民派一些能干的战将率军队出征平叛。荡平作乱匪民,维持长治久安的良好社会环境,使天下更多的百姓安居乐业,全力恢复隋末以来因战火纷然导致的大量逃亡和田地荒芜而造成的损失。

随后,李世民睿智的目光扫视殿内众臣一圈,和气地问刑部尚书李道宗:“三天时间已到,通化门妖僧作乱之事,进展如何?”

三天前上朝,李世民把这件事交给殿中侍御史马周全权负责,他李道宗虽是刑部尚书,在这次调查过程中也仅是处于从属地位,心里揣摩道:难道陛下国务繁忙,已把这件事给忘得干干净净?

可是,当着这么多官员的面,李道宗又不方便指明李世民问错了人,只好施礼回说:“三天前,陛下下旨,命刑部、大理寺、长安令和殿中侍御史马周,共同调查通化门事变。三天以来,臣等昼夜不休,紧锣密鼓调查,基本查清行凶者的身份。只是那些妖人口风甚紧,打死也不招供。”

果然,李世民脸上出现悄然醒悟的神色,又转过脸问:“侍御史在不在?”

马周赶忙出列,恭敬施礼以后,朗声作答:“禀陛下,昨晚在吐蕃四方馆将妖僧全部抓获。一个也没漏网。其实他们是吐蕃人假扮的妖僧,故意骚扰我大唐民心,制造不安定的气氛。正如刑部李尚书所言,他们确实不招供。不过陛下不用担忧,臣已想出一个妙策。即使他们不招供,也可拿出铁的证据将他们按大唐律治罪。”

“哦?!”李世民有些意外:“零口供也可治罪?这么有信心?”

马周再拜回道:“禀陛下,抓获那帮人前,臣与刑部尚书李道宗、大理寺少卿戴胄以及太子詹事魏征等人共同商议,他们从何处来到长安?该有通关文谍的详细记载。但是,这些文谍十天左右才送至长安。

所以。臣恳请陛下宽限几日,等拿到文谍,就算他们不招供,也可查明他们的犯罪经过。何况,在四方馆拿人时。当场所有人几乎都身中与通化门一样的迷香,铁证如山下,不容他们抵赖不承认。”

李道宗听了马周说的一番话,心里暗暗佩服。昨晚他想请求陛下宽限侦破时间,马周担心影响陛下的威信而拒绝了。今天他当众请求陛下宽限时间,给自己也给陛下找足理由留足面子。

马周并不把这次的功劳揽到他一个人身上,而是把功劳分给魏征、戴胄和刑部,这就更为可贵。为别人为自己处处留足伏笔。照顾人的感情心理体贴入微!简直就是一枚人精!马周迅速上位,也不是盖的!

直到这个时候,李道宗对马周的看法才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三天以前。李世民让马周全权负责时,他心里还颇有微词。现在看来,陛下做这决定是非常英明,有着深远的战略眼光!

“如此也好!”李世民赞许说道:“只要拿获罪魁祸首,不继续危害百姓安全就是大功一件。这封赏嘛……”

马周赶忙插嘴说道:“禀陛下,这件事还没完。先不用着急封赏!臣以为,若不加强防范。不仅长安,还有更多的地方都会发生类似之事。因迷香使人产生陶醉不醒的幻觉。而妖人作案手段又非常残忍,几乎无一活口,为日后拿获凶徒增加难度。

三天前,臣曾提议,在长安主要街道安置警鼓,凭这种方法可使人人都是斥候,随时为发生意外之事敲响警鼓,通知附近斥候前去抓获作案之人。这个方法非常有效,还请陛下御笔点批通过。”

李世民频频点头,心道:马周居功不自傲,知道与人分享成果,面对提拔如此淡定,难能可贵啊!由此看来,新丰客栈一面之缘,为我大唐送来一份厚礼啊!想到这里,李世民又说:“既然如此,那就在大唐境内所有州县推行警鼓之事,这件事就交给兵部办理!等通关文谍送到长安,查明真相以后,再行封赏!”

“不过……”李世民沉吟道:“长安令及其左右临门大将军,在这次通化门事变之中,有失职之嫌,当罚俸半年!你们可有异议?”

长安令诚惶诚恐,赶忙出列谢罪,感谢李世民陛下饶过一劫!

这一次,没有任何人跳出来表示异议,包括这次案件涉及的长孙无忌和候君集。因为,他们都看明白了,李世民陛下暗中在布置一般大棋,而棋局中最重要的核心人物就是马周。

何况,长安令暗中制造声势,全长安的百姓都知道通化门事变,满城风雨。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逼得他们不得不舍卒保帅,无暇他顾。

七天以后,通关文谍送到长安兵部,通过仔细查找,果然找到吐蕃人进入大唐境内的纪录。不过他们非常狡猾,并不是由吐蕃的关卡进来的,而是绕道突厥的关卡进入。从一开始,吐蕃人就计划着嫁祸突厥人的阴谋,无怪马周等人对突厥人产生怀疑,并大闹突厥四方馆。

经李世民朱批钦点,一百多位吐蕃人全部被处死。消息传开,长安城内一片沸腾,到处都是百姓在欢欣鼓舞,真是大快人心。

案件全部查明以后,马周亲自到突厥四方馆与阿把胡把酒言欢,把吐蕃人栽赃他们的事,从头到尾讲了一遍。突厥人受了冤枉,主要还是因为吐蕃人心存不良,阿把胡也没把这件事算到马周头上,两方讲和,没闹出大乱子。

吐蕃人却不依不饶,我们派到你们大唐镜内的使者,代表着我们吐蕃这个国家,你们却私自将其斩首,非要讨个公道的说法。如果不给满意的答复,将要派一支雄兵攻打大唐。

在李世民授意下,马周写了一封措辞十分严肃的书信,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叙述一遍。末尾又批评吐蕃说:吐蕃与大唐世代修好,是两国百姓都喜闻乐见之事。

吐蕃妖人作案,危害的不仅是大唐,也包括吐蕃境内百姓的安全!大唐替你们清理妖人,你们不知感激,还反过来质问我们。难道你们与那些妖僧是同伙,一样有着伤天害理的非份之想?难道你们逆天而行,就不怕佛祖降罪么?

这时,松赞干布的父亲被人毒死不久,十几岁的松赞干布继承王位,吐蕃境内还有不少人兴风作乱。接书收信以后,吐蕃松赞干布仔细想想,现在王位不稳,不宜出兵。而且大唐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心里虽然不满意,也只好作罢。

第1节 血火山村第161节 布局第122节 喝酒撒泼第21节 念念不忘第18节 两只活宝第132节 反打一耙第56节 谁下的手第141节 审查魏征第186节 事了拂衣去第54节 仓猝之事第42节 灵魂飞升第106节 李代桃僵第103节 恍惚如梦第180节 庞然大物第11节 竹林约会第107节 四请圣贤第103节 恍惚如梦第127节 身处漩涡第109节 宇文士及第124节 是非之地第10节 狗啃屎第175节 虚伪的儒家第24节 一双绣花鞋第106节 李代桃僵第23节 必有回响第163节 十八学士第121节 两尊门神第87节 人间妖孽第7节 猫腻第64节 爬升第28节 开门见红第60节 一口浓痰第71节 敲竹杠第159节 天机第156节 皇帝赐婚第30节 活泼的玫瑰第168节 用药如用兵第137节 不争之争第40节 痛打落水狗第62节 告秘第38节 文人决斗第91节 暗室密谋第145节 重操旧业第102节 道袍飘飘第117节 一杆打净第184节 诛心杀第110节 好粗的腿第158节 道士拦路第140节 洞房花烛第157节 告御状第34节 走马灯第13节 原来是她第102节 道袍飘飘第136节 公主求婚第20节 原来如此第58节 啼笑皆非第158节 道士拦路第98节 一波未平第142节 护犊子第184节 诛心杀第70节 真真假假第37节 鼠狼霸道第4节 堂兄的阴谋第105节 英雄落泪第185节 杀与藏第175节 虚伪的儒家第189节 归位第22节 刺探第124节 是非之地第120节 隔墙偷听第156节 皇帝赐婚第179节 争执第29节 一次邂逅第69节 癌症第10节 狗啃屎第88节 石化第183节 系铃人第124节 是非之地第12节 诡异的约会第110节 好粗的腿第166节 刺杀第100节 余音袅袅第113节 六亲不认第127节 身处漩涡第129节 满城风雨第160节 往事并不如烟第118节 秦琼倒霉第110节 好粗的腿第122节 喝酒撒泼第43节 读天书第85节 见鬼说鬼话第33节 杀人不见血第74节 暗中调动第109节 宇文士及第180节 庞然大物第172节 培养第144节 考较第183节 系铃人第6节 借刀杀人第153节 祛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