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轴

一些读者想看这个、想看那个,我再次强调一下。

我是按时间轴写的,即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步步推演。

古代一个事件,假设按照小说的元素:目标、铺垫、高潮、转折、结尾,时间跨度至少几个月,甚至长达一两年。

这可不是现代,过程是非常漫长的。

所以写古代的高潮事件,你不可能完整不破碎地盯着一件事写到底,因为时间跨度太长。

比如,328年1月做了甲事开头的准备,然后年中7月开始具体实施,329年1月有初步成果,年中6月达到高潮,年底尘埃落定。

整个跨度长达两年。

你不可能两年只写这一件事,现实中也不可能,古代帝王将相人家都是多件事同时操作,甲乙丙丁几件大事并存,而且往往都很重要,慢慢等结果。

再比如有人说夺嫡,假设某个皇子做一件事,被申斥了,或者自己觉得不妥当,很可能就暂缓几个月乃至一年,这几个月难道一下子跳过去了?

再比如战争,动辄对峙一年半载的不在少数,然后迎来胜利高潮。

但问题是,这一年半载的时间你怎么办?难道直接跳过去了?直接写结果?

老实说,我不知道其他历史作者怎么处理的。

或者直接跳过一年,等下一次再跳一年,下下次再跳一两年?强行跳过时间BUG?

或许模糊时间线,让读者摸不着现在是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故意隐藏时间BUG?

又或者把两三年才能出结果的布局,强行压缩到一个月内?

我不打算这么写。

我第一本书《南美》、第二本书《晚唐浮生》,还有正在连载的这本,都是按时间线来写。

打个仗,行军可能就几个月,我实在想不通怎么那么快就跳到结果,都有超时空传送能力么?

本书刚结束的征讨凉州战役,从327年开国前就开始布局,接见凉州使者,然后我写别的去了,把这件事放下,因为几个月内不会有结果的。

然后到了年底,穿插一笔,任用凉州士人为官。

然后我又放下了,写别的事情,因为接下来几个月不会有结果。

再到328年三月,前线开始出兵,一个多月打完,这时候我是连贯写下去的,从三月一直写到五月。

再然后就是主角西巡,做战后安抚、分赃,这没几个月不可能结束,光来回走路都要两三个月,然后接见、许诺、封官,这段我就没细写,一笔带过,而是用张硕打寿春来代替,因为这是同时进行的另一件大事。

如果换别的写法,恨不得定策后就出兵,然后抵达战场,大战一番,胜利结束,时间压缩得极短,整个事件过程细究下来,连行军的时间都不够。

但有人觉得这样流畅啊,一两年才能完成的事我压缩到一两个月,是不是读得爽?

如果有人问两个月行军都不够,准备、输送资粮还要几个月,怎么这么快?

别问,问就是有时空传送术,可传送物资,也可传送兵员。

但我不能这么写。

我在写一个事件时,脑子里就在拆解,这个步骤要多长时间,那个步骤要多长时间,其实本书的事件过程已经压缩过时间了,再压缩就不礼貌了。

所以到最后,按时间轴写是难免的。

但这样也是有坏处的,完整事件过程会被分割,即目标、铺垫、高潮、结尾没法一气呵成写完,爽点大大降低。

而且多个事件相互穿插,按照时间轴推进,会略显凌乱,也显得比较流水账。

就像当下在写的打淮南的剧情,显然已到结尾,接下来几个月就是对峙乃至各方扯皮,我抓紧这个时间空挡,尽可能用其他事件将其串起来,然后再回到淮南乃至建邺。

而且我还见缝插针,写了多年来草原风貌的细微改变,这是主角几年前定下的决策的反馈,这很重要,不能不写。

制定一个政策,不是穿越者一下令,马上就有结果的,这不可能。

整个过程持续很久,可能影响未来几十年,而这种影响是细微改变的,几个月、一年内看不出太大变化,非得拉长到两三年、三五年才有一定变化,所以我每隔一段时间,见缝插针,给个反馈,让读者看到主角政策的后续影响。

我看到有些人写这种改革剧情,居然几个月、一年内就出了别人几十年才有的成果,不明觉厉。

我是不会这么写的。

还有人说主角买奴隶异想天开。

魏晋、南北朝、隋唐可是草原酋豪大规模贩卖奴隶啊。

即便后来北周废奴,实际上呢?

到了唐代,还存在大规模的奴隶买卖行为,政策是政策,实际是实际。

以至于半岛那边都遣使至长安,要求唐朝禁止买卖新罗婢。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市场不消费了,那么奴隶贩子就不会去抓人了。

唐代山东沿海可是住着好几万新罗人,你以为他们都是商人或渔民吗?

就本书这个时代,公卿豪族买胡人当奴隶再正常不过了。

你以为谁去抓的?

石勒是奉谁的命令去抓奴隶?

一整条黑色产业链,最上层是一州刺史、都督,中层是各级官员、军将,下层是胡人酋帅,消费市场是庄园主和坞堡主。

他们买人过去种地、放牧或当兵,古来有之。

魏晋、北朝几次讨伐草原,抓来的人丁怎么处理的?

一部分编为军户,一部分当奴婢种地,一部分作为福利分赐官员军将。

唐代几次征高句丽,李靖还是谁都说府兵到草原上抢奴隶回中原贩卖(也有自用)。

征高句丽,府兵抢了很多奴隶,李世民都出钱赎买过一批,安置幽州为百姓。

你说奴隶需求大不大?

还有都护府之事,这可不是我发明。

事实上,当地酋豪兼任幕职并不鲜见。

最典型的是唐代在西域于阗国,驻军在尼雅绿洲一带屯垦,国中大批唐人官员,到了后期,连司法、收税都是唐人在搞,这就是温水煮青蛙。

这种统治,除非有外力相助,比如吐蕃,不然靠自己内部很难推翻,因为形成新的利益团体了,于阗王但内里坐,外事有唐官处置。

真正不能靠这种方法对付的,其实是居无定所的部落,唐代在他们身上是失败的,政策只管用一段时间。

但只要存在定居属性,基本都逃不过这种套路,除非中原朝廷自己崩了,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有些人没听说过,就觉得震惊,你异想天开。

最后再强调一下:我还是按时间轴来写,因为时间是一条清晰的主线,贯穿主角个人、子女、各项政策、世家大族乃至整个天下。

各条支线都会涉及,我一步步推演,没有大纲。

第一百六十三章 向后进攻第912章 盐池畔第四十三章 重建(下)第820章 意见第一百零六章 杜尹第1023章 不约而同第六十六章 大风第一百八十九章 口才第一百八十二章 归正(上)第1039章 定调与期望第795章 官员第一百五十三章 游戏第986章 第一次朝贺(上)第四十四章 接战第一百七十五章 极限施压第一百七十七章 军议与分化第894章 探望第一百十八章 事已至此第802章 送行第一百八十七章 风中的战斗(上)第一百五十章 金谷园的海棠第十一章 成果汇报第一百二十一章 团建第三十八章 转变第一百六十八章 自焚第二十三章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第945章 南渡士人的心态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优选择第986章 第一次朝贺(上)第九十三章 谄媚第七章 双管齐下第1039章 定调与期望第十八章 孤魂野鬼第884章 阵脚第964章 生老病死第821章 哭秦庭?第九十四章 不一样的青州第十七章 鬼话第858章 白登山(下)(为盟主谷神通加更)第三章 潘园第875章 争论第九十八章 家人第957章 西事第五十二章 敲定第五十章 大都督还要逃吗?(给盟主金角半岛加更)第一百三十一章 守望互助第一百五十二章 自由第二十九章 规划第六十五章 微妙的态度第一百零三章 大岘山第七十七章 交代第三十五章 追杀第一百五十六章 亮家底第975章 畅谈第五十八章 收手吧!第四十章 二手准备第三十章 塑造第一百四十二章 亲情第一百六十二章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第五十五章 形势第四十一章 怨言与崩第七十三章 人心第一百零二章 景福园第892章 财政(上)第五十六章 祭、抚恤第815章 无法挽回简单介绍下东汉和鲜卑的战争第964章 生老病死第一百三十四章 深水区第五十五章 辞别第981章 家事第一百四十一章 杀张第812章 借题发挥第九十二章 吉兆第一百零九章 借钱第五十一章 散步第一百八十六章 抓捕与人选第五十章 看望第五十二章 南阳与秦州第一百十一章 耕战简单介绍下上一章的标题吧第一百九十章 征服者第1013章 糊弄一番得了第十二章 义务第十七章 战争季(下)第795章 官员第七十四章 太傅有福气啊第一百二十三章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第一百九十七章 堵截(下)第九十九章 结交第994章 老人第939章 靳氏三分第九十章 开诚布公(下)第一百八十六章 南北对进(下)第一百零三章 歌舞升平第一百五十九章 举荐第十三章 南北布置(上)第七十六章 怎么办第三十一章 佯攻第963章 所重之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