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肝胆俱裂

张绣在陵阳击败孙河黄盖统领的一万江东士卒的同时,孙策也在彭泽大败了黄祖率领的四万荆州军。

虽然面对的孙策军有三万之众,但是因为没有看到孙策军大纛,斥候和细作也俱是回报孙策是亲自在陵阳战张绣,黄祖却是放弃了坚守彭泽的保守策略,将麾下主力开往城外,要与孙策军野战。

于是,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黄祖黄太守,正在率兵耀武扬威肆意冲杀江东军时却正面撞上小霸王的心理阴影有多大了。

绝对是肝胆俱裂啊!要知道,孙策可是与黄祖之间有杀父之仇的!当年正是黄祖率部在岘山射杀了江东猛虎孙坚的,当年孙坚和曾生擒过黄祖的黄盖留给黄祖的心理阴影面积都很大了,更别说现在面对的是一个骁猛更甚其父的小霸王!

就算听说了孙策之前被张绣派出的死士刺伤,但是孙策手下的孙坚旧将程普韩当,可都是不逊于黄盖的猛人。三面齐攻之下,不由得黄盖不肝胆俱裂!

这一战,轻狂冒进的黄祖中了孙策军的陷阵之策。在孙策与程普韩当蒋钦周泰率江东精兵锐士杀出以后,黄祖及其亲自统领的江夏军主力首先溃败。连带着还影响了刘表增派给黄祖的五千长矛手大败。

这支长矛军由刘表精心训练,算是荆北军的精锐。是专门应付北方骑兵的,由刘表的侄儿刘虎和大将韩唏统领。而此战长矛军冲在最前面,却是被虎头蛇尾的江夏军坑苦了。

随着黄祖的率部败逃,长矛兵们是进退不得,最后刘虎率少数几个亲兵逃出生天,韩唏则在被三万孙策军包饺子之后光荣战死。

是役,江夏军被孙策军驱杀溺死江中者,多达万人!

五千长矛手半死半降。

另有近万人马在孙策任命的豫章太守孙贲的突然率军出现之时直接跪地请降。

一败而溃的黄祖连彭泽也不敢回,率领残部直接绕道彭鑫泽,甚至不敢据守柴桑,径直退往沙羡去了。

而留守彭泽城的黄祖之子黄射,接到父亲的败报之后,却是赶紧率部登上战船往西面撤退。但是因为撤退时遭到孙贲之弟孙辅的袭击,仓皇之下不得不丢弃了很多停泊在鄱阳湖的战船。孙策军之前因为回师江东而丢弃的大批水师战船失而复得!甚至得到的船只更多更大!

黄祖一时的轻狂冒进导致的结果就是,孙策军得以在回师江东失败之后保据豫章一郡。孙氏摆脱了骤然衰亡的运势,在四海之内给自己留下了一席之地。

其实这一战并不能怪黄祖太过轻率大意。按照当时的战局,丹阳那边却是非孙策断后不可。因为相对于不甚经历战事的黄祖军,南征北战的张绣军对孙策军的威胁更大,消灭孙策军的渴望也更强烈。

因此,孙氏有必要在丹阳留下一个能独当一面的人物,不然张绣军肯定采取急战强攻的强势打法,一鼓作气直追孙策主力。

但是现实是,孙策军目前能独当一面的人物实在太少。孙氏宗族之外,几乎没有一个能够让张绣军正眼相待的对手。最后孙策不得不首先用了貌似有文武之才的李术。但是事实告诉孙策,李术此人不仅名大于实,而且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

其实黄祖不知道的是,孙策军原本可以有一个有独挡一面潜质的人才的,不过很可惜,那个人被张绣连哄带骗弄去了淮南。

再说孙氏宗族内部,现在暂时还没有一个栋梁人物。否则当初也轮不到孙策在少年时期便担负起支撑门户的重任。

所以推算到了最后,也只有孙策本人去战张绣了。只有这样张绣才不敢贸然采取强攻急战的打法,只有这样才能保孙策军其他剩余的三万兵马恢复些许元气撤到豫章了。

但是黄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孙策不仅武力值爆炸,在智谋上更非凡人!在最后决断的时候,孙策却是采取了偷梁换柱的策略。一方面派有些才具且可靠的族兄孙河打着自己的旗号在陵阳蒙骗张绣,另一方面潜遁于西退大军中,只能紧要时刻现身猛战杀父之仇黄祖。

陵阳此战是必败的,彭泽这一战必须要胜!那为什么我孙策要去打一场必败的战役,为什么我不去打赢那场必须要赢的战役呢?

更何况,此战不出意外的话,将是我孙伯符的最后一战!

……

孙策在豫章让张绣和黄祖肝胆俱裂的同时,张辽在会稽郡却是令数十万江东士民赶到肝胆俱裂!

当初张辽打乌程的时候,江东的豪强宗族武装抵抗很激烈,但是守卫城池的江东兵却是几无抵抗。张辽兵临乌程城下的时候,乌程守将孙暠早已率部不战而退。最后只有乌程城内的世家大族聚众抵抗,但是惨遭张辽首屠!

说说孙暠此人吧。或许这个名字并不知名,但是这人的父亲和子孙都是响名三国的人物,另外此人极其嫡系子孙在历史上所作所为也令人惊乍。

孙暠的父亲叫孙静,孙静是孙坚的兄弟,也就是孙策孙权兄弟的叔父,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物。早年就是他出了诈退诱敌的计策给孙策,令孙策大败了王朗夺取了会稽郡。

但是孙静此人有点奇怪,那就是不喜欢名利权位,或者说不想与名利权位有所沾染。孙策平定江东之后,打算重任孙静,使其独镇一方。但是孙静却是以留念祖宗生活安息的故地为由,请求孙策让他待在孙氏故乡富春镇守。最后孙策答应了这位极有才干的叔父的请求。

其实一直以来,孙静为何在孙氏正急需稳固江东展开扩张的创业关键时期为何要退居二线一直都是个谜团。

但是我们今天要说的重点是孙静的大儿子孙暠,关于孙静的谜团就先暂放一边。

历史上的孙暠自孙策平定江东以来一直率部屯守在乌程,也就是与富春的领县。

但是等到历史上的孙策在丹徒遇刺受重伤不治身亡之后,孙暠却是不奉孙策临终让孙权继立的遗嘱,也不为孙策奔丧,而是率军擅离驻地乌程,南下直扑会稽郡郡治,要武装夺取会稽郡的军政大权!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记载,孙暠率军是路过父亲孙静所镇守的富春的。

因为当时虞翻因为劝降华歆招降豫章郡有功,由会稽郡功曹转任了富春长,也就是由郡府幕僚直接转为了地方实职主官。

而孙暠最终夺取会稽郡自立的意图也正是虞翻给破灭了的。

孙策去世的消息传到虞翻这儿的时候,虞翻却是一反臣子去君王逝世之地奔丧的常例,但是虞翻认为江东尚未彻底安定,若果官员离开可能会令贼匪和变民有机可乘,侵扰州县。于是第一个留守在富春服丧;其他各县官员特别是附近的会稽郡各地都效法了虞翻,维持江东各县的安定。

虞翻这么做却是极有先见之明的。事实也证明了他的所作所为正是最正确的。孙暠率军南下会稽郡,发现各地碰见他都闭城自守,而孙暠自己也没有足够的实力攻城。

僵持到最后,并不是镇守富春的孙暠父亲孙静出面,还是担任富春县长的虞翻写信直言警告孙暠:“孙策主公英年早逝,部属应由主公之弟孙权代为统摄。各地守军都已经进城守备了,而且我已经与同郡吏士准备以命相搏,为新主公除害。你自己权衡利害吧。”

孙暠最后选择了撤退!

历史上对于孙暠的记载到此为止。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孙静最后在富春安详终老,孙静的另外几个儿子诸如孙瑜、孙皎等人都对孙吴政权有相当多功绩,而孙暠貌似也没有收到孙权一系的惩处。

孙暠的子孙在孙暠出了这档子事之后,却都继续出仕了孙吴政权。甚至相比孙瑜孙皎等几位弟弟的子孙,孙暠的子孙在三国后期却是登上了更大更高的舞台,其所作所为,也是举国震动,天下闻名的!

这里只提到孙暠的两个孙子,孙綝和孙峻!

后世对于这两位孙氏宗族有一个相同的标签——东吴权臣!

在这里就不多说这两位三国后期响当当的人物在亲祖父夺权未遂之后数十年做出的诸多努力了。只简短提到他们各自所做过的事情。

孙峻,干掉了东吴另一权臣——诸葛瑾之子诸葛亮之侄诸葛恪,废掉过东吴太子,杀掉过太子之子的人物。要不是坏事做多了,最终也不至于三十七岁病死。

孙峻死的时候,却是将后事托付给了堂弟孙綝。孙綝上台之后更甚于孙峻,直接废掉了东吴皇帝,重新立了新帝!

东吴最后的衰亡,与孙峻孙綝兄弟的争权内乱不无关系!

毫无疑问,孙暠极其子孙孙峻孙綝却是令整个孙氏和江东都肝胆俱裂的人物!

说到这里,其实大家都该明白了,孙暠一系,就是彻彻底底的野心夺权派!

甚至,或许连孙静也是呢。

……

张绣迎击孙策军的时候,张辽也挺进了会稽郡。其中先是孙暠率军不战而退,张辽杀到富春的时候,孙静和大儿子孙暠合兵一处,一齐退进了会稽郡内。

当然,这一世的虞翻还因为劝降华歆招降豫章郡的一档子事,没有也回不来会稽郡。所以在孙暠的一声号召之下,在张辽连屠三城的血腥威胁之下,孙静并未张口,却是获得了会稽郡的军政大权!

在曾经的会稽郡征服者孙静镇定自若的调度和拖延之下,会稽郡城聚集了超过十万的武装。会稽全郡士民上下一心,决心反抗张绣的统治和张辽的屠戮!

但是这些都不能阻止张辽取得山阴之战的胜利!

是战,张辽部两万兵卒迎战会稽郡十万士民武装。两百并州狼骑每人皆戴一副真狼头制成的面具,在张辽亲自统率之下,率先冲入十万人马中极尽所能,肆无忌惮地左冲右突上翻下砍大杀特杀!仅仅张辽一人,就亲手斩了十余名豪强宗族首领。

不要问那狼面具怎么来的!能够入选并州狼骑的第一条规矩就是必须要参选者去亲手捕杀一条野狼!

就在孙静及其麾下十万人马惊惧张辽及其狼骑战力极其骁勇剽悍的时候,真正让会稽郡宗族豪强们肝胆俱裂的事情出现了。

三千西凉马步军精锐,第一批冲向数十倍的敌人。人人一手执兵器,另一手执一头颅,背上还背一头颅,面涂人血,冲到跟前先将手上的头颅抛掷进孙静军阵团,然后呐喊怪叫而上!

而其余的万余西凉部卒,却也是涂人血,背死人头颅上阵。只是手中没拿死人头颅而已。

是战,几乎八成以上的会稽人不敢在西凉兵背对自己的时候下手。孙静等人自上而下自信满满的保家卫国之心,在张辽的血腥残暴之下荡然无存!

真正的肝胆俱裂!

第一百五十一章 宛陵之战第九十四章 公侯王臣第五十九章 于禁变节?第二十三章 淮南刘晔第二百八十五章 甘宁举荐第一百九十二章 师出同门第六十八章 攻其不备第二百九十九章 囊中之物第十章 收无赖耍流氓第二百八十二章 陈宫献谋第五十三章 不停歇的酒宴第七十八章 三国第一义士第二百九十六章 蛇鼠一窝第一百章 子嗣之于社稷第一百七十六章 过河杂事第一百一十二章 后生可畏第一百六十五章 权欲熏心第三百一十四章第二百五十七章 太史之殇第二百八十六章 张武陈孙第二百五十四章 战车冲阵第二百五十八章 军法森严第三百零一章 江州都督第一百九十五章第二百四十七章 曹嵩之死第一百五十二章 吸取了教训的孙伯符第六十一章 终极对决第二十五章 庐江事变第一百五十五章 肝胆俱裂第一百四十三章 铤而走险第三百二十五章 灃水之战(四)第八十二章 毒士鬼才第七十八章 三国第一义士第二百九十一章 赵韪论战第二百二十九章 你死我活第一百九十二章 师出同门第九十一章 丹阳小山贼第五十七章 暴风雨的前奏第二百一十二章 砀山之悟第四十章 血的教训第三百零二章 政治牺牲品第二百二十九章 你死我活第七十一章 重演历史?第一百一十章 你来我往第一百五十九章 祥和与肃穆第一百一十七章 浩荡粮船第二百三十八章 渡江杂谈第一百六十二章 乱世奸雄第一百零八章 铁骑vs狼骑第二百二十三章 放鸽子第二十二章 宛城小将第一百零五章 泾县双雄第三百一十一章第二百九十九章 囊中之物第二百四十九章 攻克邾县第三十七章 无言侍女第二百六十七章 得人心第二百零一章 刘备之德第一百四十七章 顾陆两姓第七十四章 张绣施政第一百四十四章 军功爵与廉政第二百二十九章 你死我活第五十五章 吕布之死第二百三十章 吴下阿蒙第一百一十九章 你是谁第三百二十四章 灃水之战三第二百八十二章 陈宫献谋第三百零三章 许攸投曹第二百九十八章 惊弓之鸟第九十六章 姣好的女眷第十五章 蕲阳一战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官渡之战(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志在天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气急败坏第一百五十八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二百六十二章第三百零六章 曹操之变第六十章 早有预谋第二十九章 大好河山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水冲了龙王庙第七十八章 三国第一义士第三百一十六章 汉王刘协第一百五十五章 肝胆俱裂第一百二十三章 上了贼船第一百七十章 今是昨非第二百四十九章 攻克邾县第二十章 人才济济第一百四十六章 临阵倒戈第四十一章 声东击西第九十四章 公侯王臣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闹洞房第一百九十九章 弃城撤军第八十九章 丹阳贼寇第五十四章 高顺其人第八十一章 做牛做马第三百三十三章 关羽第三百三十一章 北门失守第一百六十二章 乱世奸雄第一百八十七章 白马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