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两只小辣椒

杨彦注意到,诺大的宅子里,除了这两个显然是袁女正和袁女皇的女孩子,就没有仆役,从正门到主殿堂屋,约数丈的距离,除了中间一条数尺宽常走的道路,两边都积满了灰土,甚至还有早年落下的黄黑色树叶。

很明显,袁耽家确实是穷,穷的连婢仆都养不起,也难怪这两个女孩子不让自己进来。

于是,杨彦改口道:“倒是我唐突了,你们可知你阿兄时常在哪儿,我有赚钱的买卖找他,速叫他回来,或者带我去也行。”

“哼!”

一个顿时闷哼一声:“好啊,我就猜到是奸人,还赚钱的买卖呢,骗谁呢,有赚钱的买卖你为何自己不做,非得拉上阿兄?”

另一个也是满脸不屑:“阿兄身无分文,全靠着友人接济才勉强过活,他哪有本钱与你做买卖?哼,分明是你心存不轨,想趁着阿兄不在诱拐我们两姊妹,女皇,叫人!”

“啊!”

“啊!”

袁女正和袁女皇扯着嗓门尖叫起来。

一刹那,杨彦都有了逃跑的冲动,这要是叫来了人,除非找来袁耽,否则他就是有十张嘴都说不清啊,tmd,袁家的两个小辣椒怎么这么厉害?

“杨家郎君?”

这时,背后神奇的传来了袁耽的声音。

杨彦就象看到救星一样,连忙转回头。

果然,正是袁耽和谢尚,袁耽的手里还拿着几块胡饼和一小袋麦子,这大概就是兄妹三人的晚饭了,杨彦不由生出了些愧疚。

是的,他从来没有想过接济袁耽,毕竟现代社会物资丰富,就算失去了劳动能力,政府也会养着,没有人会因吃不上饭而饿死,通常要接济的,都不是真正需要接济,而是把接救济当成了一门生意。

但两晋时期物资匮乏,生产技术落后,一个人在田间地头忙活一年,产出都未必养活自己,接济在那个年代是一种常态,也是一种美德,谁也不敢说吃了上顿就一定会有下顿,被接济方并不会有受了羞辱的感觉。

现在再回过头来想,自己日进斗金,袁耽就在一边看着,自己却从未表示,恐怕早就被扣上一顶吝啬的帽子了吧,这确实挺让人汗颜的,看来思维想法还是没变啊。

“阿兄,阿兄,你们来的正好,有奸人意图诱拐你的两个妹妹!”

袁女正和袁女皇也指着杨彦大叫。

袁耽和谢尚均是现出了愕然之色,谢尚问道:“杨家郎君怎会在此?”

杨彦无奈道:“明早三更,我将和荀家女郎去郯城办事,以暂避刁协,所以我就想来找袁耽,今天把豆油铺落实下来,两位来的正好,袁耽的妹妹把我当成了歹人,我实是无言以辨。“

”哈哈哈哈~~“

谢尚一看杨彦的神色,再看袁女正和袁女皇的气势汹汹模样,不禁捧腹大笑。

袁耽也是忍着笑道:”女皇女正,休要胡闹,这位是杨彦之杨兄,是你阿兄的好友,以一曲《临江仙》名动建康,今天又谱出了惊世之作《虞美人》,还不快向杨兄道歉?“

说完,便向杨彦介绍:“杨兄,这是舍妹女正,这是舍妹女皇,皆未及豆蔻,若有不恭之处,还请见谅。”

两个女孩子立时瞪大眼睛望向了杨彦,一个捂嘴尖叫:”哎呀,原来是他,都是妹不好,人家早就告之名杨彦之,妹却偏偏没想起来。“

另一个赶忙扯了扯这个:”快向杨家郎君道歉。“

二女有些不好意思,盈盈拜倒:”请杨家郎君恕我等眼拙,竟未识出真人,请见谅。“

讲真,谁是袁女正,谁是袁女皇,杨彦没认出来,只是摆摆手道:”没事,没事,两个女孩子独自在家,小心点总不是错,是我没说清楚,既然袁耽来了,那我们赶紧去盐市罢,房屋由稚川先生代为租赁,想必已经差不多了。“

“那我就不客气了。”

袁耽点了点头,又把胡饼和麦子递向袁女正和袁女皇道:“拿进去罢,阿兄可能要晚点回来,你们晚上自己吃,莫要等我。”

“阿兄,我们也想去看看,整日憋在府里,无聊死了。“

”是啊,阿兄,说不定我和女正还能搭个手呢。“

袁女正和袁女皇纷纷出声。

”这个……“

袁耽看了眼杨彦,便挥了挥手:“走罢,莫要闹事。”

“阿兄等一下!”

二女急把食物放回屋子,又跑了出来。

这倒是让杨彦对袁耽又高看了一眼,别看袁耽平时不着调,可他的两个妹妹被管的服服贴贴,说明袁耽治家有方,无非是平时不拘小节罢了。

一行人往回走,袁女正和袁女皇可能很少离家,看什么都好奇,一路上指指点点,叽叽喳喳不停,不知不觉中,来到了杨彦看中的那间铺子。

葛洪一家三口与萧巧娘都在。

“袁耽,可是你两个妹妹?”

葛慧娘一眼就看到了袁女正和袁女皇,于是向袁耽问道。

那个时代还不流行礼教大防,女孩子不是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与异性的同龄人也不是不能来往,只有结了婚以后才会注意。

袁耽转头道:“女正女皇,这是葛家世伯,世伯母,这是慧娘与巧娘两个姊姊,快过去见礼。“

一改刚刚对杨彦的泼辣模样,袁女正和袁女皇非常乖巧的施礼,葛洪和鲍姑均是笑着挥了挥手,葛慧娘与萧巧娘则是各自拉起一个。

葛洪又向杨彦道:“屋舍已经赁下,每年租金十万钱,这个价格在盐市还算公道,贤侄进来看看?”

“有劳稚川先生。”

杨彦拱了拱手,便与袁耽和谢尚走了进去。

那时的店铺非常实在,表现在面积够大,里进够深,往里是个小院,顶里还有一排房,从后面窄巷可以进入,多为货仓并供店员伙计居住,按现代标准来看,一间这样的店铺,都在两三百平方以上,设施大体齐全。

当然了,这样的铺子也不是寻常人说盖就能盖的,很多属于吴姓士族和庶族大豪拥有,自孙吴建都建邺时起就传了下来。

相对的小门小户一般拥有几间,而如顾陆朱张四大姓和沈周二豪都拥有十来间,乃至几十间店铺。

侨姓士族看到吴姓士族或做买卖,或出租店铺赚取大把的金帛,也很眼红,于是在距盐市不远的地方搞了个西口市,自己盖门面,虽说相对于盐市,距离当时建康的唯一码头石头津更近,但是侨性过江的时间不长,根基尚浅,而一个商业中心的形成,恰恰需要时间的积淀,因此无论是人气还是规模,都远远比不上盐市。

第六一二章 潜伏夷陵第三十一章 去往郯城第七九六章 亲赴丸都第七六七章 丧心病狂第六零二章 决战姑孰第六八六章 发现端倪第三三零章 徐龛投降第七八四章 不请自来第五四六章 争分夺秒第四三六章 横剑自刎第七九七章 高句丽史第八二七章 百倍关税第七九八章 欲盖弥彰第二章 路遇葛洪第二一三章 大战开启第五四九章 攻克宛城第三五二章 下马威第六七四章 力量对比第五二六章 江袁娱乐第四一六章 去往百济第三三七章 秘会祖约第一三八章 纨绔淮北行第一七四章 南士心声第一五四章 创造机会第一八零章 钓郗鉴第二二六章 视之如犬第五三三章 刘曜东来第四四三章 大溃败第二七七章 募兵难第六三五章 凉州决议第三零六章 大势已去第四七四章 鱼死网不破第二八三章 刘隗入京第六五二章 入千牛卫第二五零章 开往建康第八十一章 击鼓求见第四七一章 毕其功于一役第五三五章 焦聚宛城第七一五章 生擒石虎第七二零章 大族来访第六八零章 仍缺粮第七六九章 杀入宫城第六三零章 退回第四十章 刘遐父子第十四章 雨过天晴第五四五章 兵临宛城第三三零章 徐龛投降第六六一章 杀胚入关第三五二章 下马威第五三八章 给他个机会第七九八章 欲盖弥彰第五六二章 发狂第三五六章 又来一辆第二三九章 祖逖死讯第七零九章 骑虎难下第三十六章 李卫公兵法第六六六章 再逢石虎第二九三章 拜见王敦第五十八章 大功告成第二零六章 问计杨彦第七十二章 晋陵万户第六八九章 慌不择路第五七六章 强作硬气第六零七章 楼船沉没第七二五章 钱币流通第七七九章 徐龛病危第八三零章 郗璇异样第三章 修文习武第三一八章 误杀刘肇第二六九章 大获全胜第八十八章 仗义直言第六零八章 三方聚首第四一六章 去往百济第六三六章 杨彦断案第六十五章 诗赋荀华第七三四章 扔入大海第三九六章 杀出血路第七九一章 国野制第一一九章 杀流民帅第八一五章 攻破平壤第六四零章 阵前交涉第三六五章 大获全胜第八十七章 蔡豹死罪第二八三章 刘隗入京第六九九章 画风突变第二零二章 摘桃子的来了第三六零章 晋主晏驾第三十八章 返身回射第七六四章 逼迫石勒第三四二章 献容献策第七四七章 朝会再议第三五六章 又来一辆第四四八章 与民同乐第四十章 刘遐父子第八零八章 自投罗网第二六八章 斋醮科仪第三九四章 赖着不走第四六一章 被逼出现第四五四章 弹劾荀崧第二一二章 孔苌兵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