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零章 大封陶氏

在一阵环佩叮咚声中,郑阿春身着亲蚕服,牵着司马昱从后殿步出,身边跟着杨彦及几名女千牛卫。

“参见夫人!”

待得郑阿春坐上九层玉阶,群臣齐声施礼。

“众卿免礼,请坐!”

郑阿春轻抬玉手。

“谢夫人!”

群臣各自归位。

按理说,杨彦在朝堂上也有一席之地,朝庭封他为吴王,这是国号王,位次要在郡王之前,当位于阶下第一,但杨彦并未就坐,反而大冽冽的仗剑站在郑阿春身边,这立时引来不满,有人当场就要发作。

要知道,前一阵子王敦在都的时候,虽被尊称为相父,有资格就坐于九层玉阶之上,但他的座席位于皇帝下方,而杨彦在做什么,与皇帝平齐!

“咳咳~~”

王导轻咳两声,制止住要大怒指责的那几人。

郑阿春妙目一扫,暗道一声朝中果有忠义之士,便徐徐开口:“杨府君自郯城奔波千里而来,清君侧,废伪主,使我晋室统胤重回琅琊王一脉,于社稷有大功……”

在大赞了杨彦一通之后,郑阿春给一名宦人打了个眼色,那名宦人展开册书,当朝念诵。

“惟德动天,玉衡所以载序,穷神知化,亿兆所以归心,用能经纬乾坤,弥纶宇宙,阐扬鸿烈,大庇生民,晦往明来,积代同轨,前王踵武,世必由之。

今有冲,伪主僭位,昏毁日旦,景和骋悖于前,元徽肆虐于后,三光再霾,七庙将坠,璇极委驭,含识知泯,我宣文之祚,眇焉如缀,静惟此紊,夕惕疚心,故朕谨遵天命,废冲为番禺王。

今有昱,年虽幼,却天诞睿圣,河岳炳灵,英风所拂,无思不偃,表里清夷,遐迩宁谧,道迈于重华,勋超乎文命,荡荡乎无得而称焉。

故卿烟玉露,旦夕扬藻,嘉穟芝英,晷刻呈茂,革运斯炳,代终弥亮,负扆握枢,允归明哲,固以讴歌继统,朕虽为妇人,安敢忘列代遗则,人神至愿乎?便立昱为帝……”

扬扬洒洒一篇策书宣完,阶下公聊倒也没太大的惊讶,毕竟司马晞年虽长,却是庶出,而司马昱是嫡出,杨彦立司马昱为帝并不出人意料。

而且杨彦的根基在江北,他在建康能呆多久?一旦离开了,哪怕被封为丞相,录尚书事,也掌握不了朝政,到时朝庭还不是由自己等士人把持?

说句不中听的话,幼主比司马冲更易于控制,至于王敦会有什么反应,人是杨彦废的,新君是杨彦立的,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他们巴不得双方大动干戈,好坐收渔翁之利呢。

这时,又有宦人上前,展开另一份策书,顿时有人嘿嘿冷笑,暗道该是加封杨彦了,纷纷侧耳倾听。

“……卿匡主宁民,固贞足以干事,经德蕴哲,谋猷弘远,精金百汰,在割能断,功以济时,职思静乱,卿有包胥之志,而令白公、伍员殆得极其暴,窃为丘明耻之,今海内之望,足为楚汉轻重者,其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陆抗诸人不能及也。

朕闻卿贤名,召卿入都,辅佐幼主,今加陶侃丞相、录尚书事,侍中、督交广宁益扬荆江梁八州诸军事,领江州牧,加假黄钺、羽葆鼓吹、班剑二十人……“

群臣惊呆了!

陶侃!

居然是陶侃那条老奚狗,而不是杨彦!

因着陶侃的出身与军阀作风,朝中公卿对陶侃的感官还不如杨彦,至少杨彦待士人彬彬有礼,而陶侃就是个大老粗,这等人入京执政,对于建康来说,很可能就是一场浩劫。

在天下诸军中,军纪最严明的是东海军,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杨彦驻在自家的万余军卒,从来就没有过扰民害民,江东本地豪强的军队与原宫中宿卫也稍好一点,毕竟兔子不吃窝边草,往后分别是荆襄军与苏家的江北流民,排在最后的,还是陶侃部。

这个排名可能有所偏颇,但陶侃部下,多为西南夷,本就谈不上军纪,近期在广州,又拉笼招揽了大量的南越人,这更让人不放心。

从来也不发言的王导,终于忍不住了,问道:“陶士行既入都辅政,那杨府君何为?”

杨彦微微一笑:“杨某不日将称明王,以火为德,乃外国君主,不便于晋朝就职,大司徒好意只能心领了,今次入都,已匡扶了晋室正朔,自当功成身退,还望诸公与陶公携手,勿叫那番禺王卷土重来。“

阶下哗然!

难怪杨彦站在阶上,这是以外国君主自居啊,自然不可能矮晋主一头,王敦好歹还一步一个脚印,沿着前人的脚步按步就班的往上攀登,而杨彦更加绝决,公然反叛。

尤其是火德,火克金,这是要灭掉大晋朝么?

汉魏晋好歹是五行相生,一脉相传,到了杨彦这里,直接就要克掉晋朝,群臣的神色复杂之极,郑阿春也是面色阵阵苍白,如果此时身边有兵的话,她会毫不犹豫的下令,斩杀杨彦。

毕竟五行相生是继承的关系,真要是大晋被取而代之,最起码她还是前朝太后,出于情理,也要被优待,但杨彦把自己置于了与晋室对立的立场上,将来下江东,便是如晋灭吴,晋朝宗室将沦为俘虏。

乍一看,杨彦自行立国殊为不智,不过站在他的立场上,也能理解,杨彦是寒门卑子出身,又未曾坐实弘农杨氏的身份,如果走代晋的道路,很多老牌士族不会服气。

当年的司马氏,自高平陵之变起,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压服了各地的叛乱,可即便如此,仍有诸多士人不服,承受政治高压,嵇康便死于那一时期,玄学也由此逐渐取代了儒学。

要是杨彦走司马氏的道路,会更加艰难和曲折,倒不如索性与司马家脱离关系,一了百了,以征服者的姿态君临江东,会省了很多麻烦。

这倒是让人理解了杨彦为何会调陶侃入都,毕竟剔除杨彦,江东能与王敦力敌的只有陶侃了,这形同于杨彦短期内不会干涉江东事务,江东若是能及时整合的话,未必没有一战之力,从这个角度来看,陶侃入都好象不是坏事,只要陶侃敢来,就形同于站在了王敦的对立面,而各家士族也有信心压制陶侃,诱其手下精兵为己所用。

很多想通了这个问题之后,就不再吱声了。

“命陶瞻入都,任中领军将军,丹阳尹!”

”进陶夏鹰扬将军,广陵太守!“

”进陶琦安南将军,广州刺史!“

……

哪怕各士族公卿已经默许了陶侃入都执政,但朝庭对陶氏的加封仍令人膛目结舌,陶侃诸子几乎皆有封赏,这让人毫不怀疑,如果陶氏能挺过这一波,会于倾刻间膨胀为一席卷大晋的庞然大物,不过倒是没有太多人担心,陶侃的根脚连杨彦都不如,走五行相生的代晋道路,会比杨彦更加艰难。

而且陶侃克晋也几无可能,这就是根基的问题,杨彦占了中原,有收服故土,驱逐胡虏的大义,立国名正言顺,而陶侃要立国,难道立在交广等蛮荒地带?

因此陶侃最终的出路,只能是各大士族手里的一把尖刀。

在册封了陶氏之后,杨彦没有多留,他已经表明了自己是外国君主的身份,干涉晋室说不过去,在各家士族承诺,联手凑出一支近万人的宫中宿卫之后,便带着人马退出了宫城,徐徐驰向城东。

沈充原有两万五千军,加王应的五千石头城守军,在攻打杨府中,陆陆续续被灭了近一万,之后停止攻打,改为围困,又增加了些兵力,恢复到了三万左右。

这时得到杨彦领万余轻骑赶来的消息,顿时大惊失色,虽有苏氏的宫中宿卫近五千及时加入,兵力膨胀到三万五,却仍是不敢大意,一方面加强对杨府的工事围困,以防里应外合,另一方面则紧急调运大车至外围,防止被骑兵突击,全军都在忙碌着。

“来了!”

突然,苏孝向着东篱门的方向猛的一指。

第二章 路遇葛洪第四一八章 倭人的船第七九二章 打破终生制第二九二章 收留刁协第二零二章 摘桃子的来了第二六九章 大获全胜第五三七章 重叙婚约第四一四章 就是不跪接第四一九章 倭军前来第六七六章 尚书左仆射第八十章 父女夜话第四一二章 荀灌留信第五零一章 连夜求救第一二六章 谈崩了第四九六章 攻打杨府第二五八章 深夜交心第四章 再逢葛氏第八一四章 全军溃败第二零六章 问计杨彦第六九一章 众军云集第一四二章 打乱布署第五十一章 逃向沂蒙山第六三二章 治蜀之策第一三七章 西厢记的毒害第八章 诊病断脉第五四二章 短兵交接第六二四章 不堪一击第二九三章 拜见王敦第一七八章 沈充过境第八三六章 万人相迎第二一七章 石虎到来第二六五章 葛洪登门第七章 自告奋勇第七五一章 身陷绝境第二六八章 斋醮科仪第一七一章 兰陵太守第二九六章 机会来临第二三二章 巧娘献策第三三四章 裴妃有了第二一一章 怜香所请第一二八章 不受欢迎的人第七零九章 骑虎难下第八四九章 庾亮来访第七一七章 刘曜出降第六十章 旧景重现第七九九章 山中寻敌第三三七章 秘会祖约第一五三章 撒网下饵第三二八章 逼婚第五零四章 行前安排第二五三章 建康现状第一五五章 沈劲身亡第四八七章 余姚虞氏第三零五章 围点打援第二一二章 孔苌兵至第七十六章 裴妃招魂第七三五章 救人为先第六一四章 渔翁得利第六一一章 钱凤难断第六十三章 杨郎油第四六六章 放你一马第四九一章 广撒网第四零四章 硫酸硝酸第一零三章 吴中幽兰第一一七章 生俘阎平第二三三章 差点着了道第八一零章 泰坦尼克第六九一章 众军云集第四章 再逢葛氏第八一八章 杨彦插手第六六五章 钱粮何来第一九八章 又有敌来第四五一章 指点明路第四十八章 石瞻之威第一六三章 先进的造船法第五二四章 简化字第三一二章 私奔第四二二章 倭人反水第二七二章 道名正一第三三八章 任让再谋第八四一章 连夜平乱第一四零章 矿场被占第四六三章 讨逆檄文第一六三章 先进的造船法第四八八章 再赴郯城第五七八章 怜香有了第六五五章 发酒疯第一四七章 去琅琊第六五六章 兵发萧关第七一七章 刘曜出降第六二三章 象兵来攻第二九零章 未战先亡第八十八章 仗义直言第五三八章 给他个机会第三零六章 大势已去第四一七章 异国冬泳第七四八章 两分并州第七四五章 捞铁牛第七一七章 刘曜出降第七一一章 鬼胎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