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姑曾经嘱咐过原主,“这个匣子跟此生香一样重要,要保管好,你在它在,绝对不能落入别人手里。”
冯初晨觉得,这个匣子如此重要,应该是只有它才适合保存此生香。
书是《妇人大全良方》《经效产宝》《金科要略》三套妇幼方面的医书,还有《伤寒论》,一共几十册。
原主一岁时大姑就开始教她背医书,三岁时学认字,学的也多为医书。八岁后教她治疗产妇和乳儿的知识及针灸,偶尔还会带她去德春堂请教方老大夫幼科和妇科之外的医术。
五岁至十岁,原主去邻村先生家跟先生娘子学习一个半时辰的文化课。
原主非常聪明,对这些枯燥的医书也感兴趣,目前为止她全部看完了《经效产宝》和《黄帝内经》,另几部书学了大部分。
十岁时,教她点此生香和施上阴神针。
为了更好地施针,她五岁后每天还要打太极拳和练弹指功。
点此生香不需要学习,只需要机缘,没有机缘的人点不燃此生香。
具体什么机缘大姑没有说。
到目前为止,原主还没有亲手点过此生香,只知道自己有点燃此生香的机缘。
上阴神针极其难学,不仅要注意穴位、角度、深度、技巧,还要气沉丹田,把精神、思想、意念集中在握针的双指,并注入真气,依次扎入百会、环跳、膻中三穴。
三个穴位的深浅不一,转针不一……
施完针后,再把此生香燃尽的香灰抹在施针的地方,将死的乳儿就能活过来了。
再有,不是所有刚出生的病重乳儿都能使用上阴神针,若是他没有机缘施针人便点不燃此生香,也就不能为他施上阴神针。
能够施此针的乳儿少之又少。
也就是说,上阴神针非常邪门,必须讲“机缘”二字。不仅施针人要讲,被施针人也要讲。
而且,每施完一次这种针,都会消耗施针人的大半体力,绝对不能三天内重复施两次。
大姑四天内施针两次人就耗尽体力,最后去世。或许因为她的身体已经极度不好,超过三天还是死了。
上阴神针原主学了整整三年,上个月才学会。
原主也没有亲自施过针,只是在一个月前跟着大姑去李家看接生。在大姑点燃此生香,施完上阴神针后,原主耳畔突然响起几声奶唧唧的轻笑,然后窒息的乳儿有了呼吸。
那个笑声可爱极了,似能把人的心软化。
也诡异极了,只有能点燃此生香和会施上阴神针的有缘人才能听到,而其他在场的人都听不到。
那个诡异的童声是谁,大姑也不知道。
冯初晨再一次感叹,科学的尽头是玄学,有太多科学解释不了的东西。
而中医的玄妙之处似乎挺多,前世那些最爱寻求原理和细节的某些专家经常攻击中医。
见识到了这些玄妙,冯初晨只能用人类还有许多科学未触及到的领域来解释……
有人想跟冯医婆学上阴神针,甚至有人奉上千两银子想学此手艺,冯医婆都没教。
她说,“这不是能随便学的,要有机缘。”
别人以为她不愿意教,但原主知道是真的需要机缘。
原主最后悔的是在大姑去蔡家接生的时候,她因带冯不疾去京城看病没有跟去。若她去了,由她施针,大姑就不会死了……
原主有机缘,可这具身体的芯子换了,不知自己还有没有机缘。
机缘这个东西最是说不清道不明。
冯初晨很是忐忑。
还有一个小匣子里装的是几张契书、几张银票,一些银锭子。
这个家的家底有一百亩地,这个宅子,一百多两银票和银角子,五贯多大钱。
整个家底加起来九百多两银子。
二十几年来,冯医婆挣的钱不少。但给弟弟冯求恩和侄子冯不疾治病买药用去不少,再加上制香、施药,这么多年也就存了这些家当。
特别是冯求恩和冯不疾,命基本是用钱吊着的。
大姑说,冯初晨出嫁前由她保管这些东西,花大笔钱要跟王婶说明,冯不疾八岁后要跟他说明。
等到冯初晨出嫁,家里的钱由冯不疾保管,冯不疾要花大钱了必须事先跟冯初晨和王婶说明……
另一格柜子里装了一百多两银子,八贯多大钱,里面还有两张白纸,密密麻麻记着谁家,送了多少钱。
这是大姑死后收的帛金。
银子主要是有钱人家送的,他们的孩子被上阴神针救过来,他们记着这个情。
能记住那个情,不管送多少都是他们有心了。
冯初晨又把箱子打开。
一个箱子里装了几件旧衣裙、一些日用品,另一个上锁的箱子里装了二十几本手札。
冯初晨坐在炕上,在记忆里搜索着大姑的点点滴滴。有些是大姑自己讲的,更多是爹娘和村民们讲的。
上个月十四晚上,大姑把原主和冯不疾、王婶、半夏叫到跟前,把冯不疾的小手放在原主手里,交待了后事。
说将来冯初晨出嫁,半夏当陪嫁,再带二十亩地和二十两银子当嫁妆。
剩下的家产留给冯不疾生活和治病、娶媳妇。王婶负责照顾冯不病,若冯不疾活得长,要给王婶养老。冯初晨哪怕出嫁了,也要帮助弟弟……
若有过不去的难事,可去胡府求胡大人。
他会帮忙。
还特别说明,“胡大人的儿子是我第一个施上阴神针救下的,这么多年我从没去麻烦过他。必须是过不去的坎,否则不要去打扰他。
“至于其他官家,我救了人,他们付了诊费,两抵。你们是我的后人,要有一副傲骨,切不可攀附权贵……”
冯医婆最后的话是,“祖母欠下的孽债我已经多少倍地还了,上天有好生之德,不疾和后人不会再遭无妄之灾了。我死后,埋去九坡岭。好了,我倦了,你们自去歇息。”
她交待完就睡着了。
原主几人虽然难过,并不知道那些话是大姑最后的遗言。
第二天早上,原主去叫大姑起来吃饭,才发现她已经去世了。